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
作者 王梦秋 周璐 王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DKD患者76例(DKD组)和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81例(T2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志愿者79名为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纳入对象外周血LncRNA-PVT1表达水平,比较各组纳入对象LncRNA-PVT1表达、肾功能、血糖水平的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LncRNA-PVT1表达与肾功能指标和血糖指标水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LncRNA-PVT1表达对DKD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KD组、T2DM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LncRNA-PVT1表达、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尿β2-微球蛋白(microglobulin, MG)、尿α1-M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均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降低(P<0.05)。与T2DM组相比,DKD组患者的LncRNA-PVT1表达、HbA1c、LDL-C、尿β2-MG、尿α1-MG、ACR、BUN、Scr、Cys C水平均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LncRNA-PVT1表达与HbA1c、LDL-C、尿β2-MG、尿α1-MG、ACR、BUN、Scr、Cys C水平呈正相关(P<0.001),而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01)。LncRNA-PVT1表达对DKD发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62~0.953,P<0.001),截断值为1.830。结论 LncRNA-PVT 1表达在DKD中呈升高趋势且与肾功能、血糖水平存在相关性,还对DKD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
下载PDF
温室滴灌条件下NH_4^+-N转化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侯红雨 庞鸿宾 +1 位作者 齐学斌 赵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试验基础上 ,分析讨论了温室滴灌条件下铵态氮的转化迁移规律。研究表明滴灌条件下铵态氮主要在扩散机理作用下迁移速度缓慢 ,迁移距离小 ,在近离滴头附近的表层土壤中显著聚集。就吸附作用和硝化作用对铵态氮转化迁移规律的影响作了... 在试验基础上 ,分析讨论了温室滴灌条件下铵态氮的转化迁移规律。研究表明滴灌条件下铵态氮主要在扩散机理作用下迁移速度缓慢 ,迁移距离小 ,在近离滴头附近的表层土壤中显著聚集。就吸附作用和硝化作用对铵态氮转化迁移规律的影响作了定量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滴灌 铵态氮 转化迁移 吸附作用 硝化作用
下载PDF
火电厂燃煤中氟化物的转化迁移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家骅 李素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共4页
火电厂燃煤中氟化物的转化迁移问题张家骅,李素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430072目前国内不少燃煤电厂的灰场排水氟化物存在着超标问题,不仅污染了水环境,而且也增加了电厂污染物排放费用,为了顺利地开展灰水氟超标的治理工作,有必... 火电厂燃煤中氟化物的转化迁移问题张家骅,李素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430072目前国内不少燃煤电厂的灰场排水氟化物存在着超标问题,不仅污染了水环境,而且也增加了电厂污染物排放费用,为了顺利地开展灰水氟超标的治理工作,有必要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燃煤电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氟化物 燃煤 转化迁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农田磷素转化迁移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贵圆 范昊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冻融作用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磷分等无机污染物流到下游江河湖泊等水体,引起非点源污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首先从农田土壤磷分、植物体内磷分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3方面介绍冻融作用对磷分转化迁移的影响;然后对冻融... 冻融作用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磷分等无机污染物流到下游江河湖泊等水体,引起非点源污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首先从农田土壤磷分、植物体内磷分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3方面介绍冻融作用对磷分转化迁移的影响;然后对冻融作用磷流失的防治提出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恢复并改良植被、封育、退耕还林(草)等建议;最后,提出我国未来冻融作用对磷分转化迁移研究在土壤磷分水平、垂直方向上迁移转化机制,植物体内磷分迁移转化机制,微生物生物量磷迁移转化机制,以及冻融过程磷分流失模型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磷素 转化迁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例谈“经历式”转化迁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方红 姜锡春 董顺 《新课程研究》 2021年第13期13-15,共3页
小学数学课型可分为“起始、迁移与总结课”三种。迁移课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来构建新知的所有课的统称,转化思想是迁移课学习最重要的思考方法。基于认知机制及迁移课丰富的学习场,构建“经历式”教学模式结构,具体包括“思想... 小学数学课型可分为“起始、迁移与总结课”三种。迁移课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来构建新知的所有课的统称,转化思想是迁移课学习最重要的思考方法。基于认知机制及迁移课丰富的学习场,构建“经历式”教学模式结构,具体包括“思想唤醒、怎样转化、转化联系、建构新知、学习总结、文化拓展,生活实践”几大基本活动过程。文章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迁移 教学模式 平行四边形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平贯芳 熊万成 邓智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49-953,957,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VT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RC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12例,采用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VT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RC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1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VT1 mRNA的表达;并分析PVT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CRC细胞系LoVo和RKO细胞,待细胞融合度达70%以上时随机分为siPVT1组(转染PVT1干扰序列)和siRNA-对照序列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oVo和RKO细胞中PVT1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LoVo和RKO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分析法检测LoVo和RKO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VT1 mRNA高表达率分别为61.61%(69/112)、44.64%(50/112),CRC组织中PVT1 mRNA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6.472,P<0.05)。CRC组织中PVT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siPVT1组LoVo、RKO细胞中PVT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P<0.05)。培养0、24 h时,siPVT1组与siRNA-对照序列组LoVo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72、96 h时,siPVT1组LoVo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P<0.05)。培养0 h时,siPVT1组与siRNA-对照序列组RKO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48、72、96 h时,siPVT1组RKO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P<0.05)。siPVT1组LoVo和RKO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siRNA-对照序列组(P<0.05)。siPVT1组LoVo、RKO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均显著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P<0.01)。结论PVT1在CR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沉默LoVo、RKO细胞中PVT1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 结直肠癌 小分子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污水淋滤模拟试验氮转化迁移分析及D_(sh)(θ)的估计
7
作者 王红旗 陆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92-98,共7页
通过分析氯离子、氮化合物等污染质在地质环境系统中循环一转化规律,设计并开展了污染质转化迁移室内大型物理模拟污水淋滤试验.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污水灌水条件,进行了高浓度污水淋滤-分子扩散弥散试验和间歇性低浓度污水淹水弥... 通过分析氯离子、氮化合物等污染质在地质环境系统中循环一转化规律,设计并开展了污染质转化迁移室内大型物理模拟污水淋滤试验.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污水灌水条件,进行了高浓度污水淋滤-分子扩散弥散试验和间歇性低浓度污水淹水弥散试验.分析讨论了二种条件下氯离子、氮化合物在非饱和土层中转化迁移规律.以物理模拟试验资料为基础,探索了原位测定和计算非饱和条件下污染质弥散系数的方法,并利用模拟试验中 Cl^-浓度的实测资料检验了计算结果,结果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迁移 非饱和水动力弥散 污水淋滤模拟试验
下载PDF
衰老髓核细胞中环状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明忠 李森 +2 位作者 朱凯 姜铧财 戚力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718-2723,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环状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cyclic RNA 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circPVT1)与成纤维细胞的衰老有关,但circPVT1与髓核细胞衰老的关系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circPVT1在衰老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 背景:研究发现环状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cyclic RNA 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circPVT1)与成纤维细胞的衰老有关,但circPVT1与髓核细胞衰老的关系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circPVT1在衰老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电离辐射(5 Gy,6 d)诱导髓核细胞衰老,qRT-PCR检测细胞circPVT1、let-7 mRNA表达;circPVT1 siRNA、anti-let-7共转染至正常髓核细胞,分为空白组、si-NC+anti-NC组、si-circPVT1+anti-NC组、si-NC+anti-let-7组、si-circPVT1+anti-let-7组,qRT-PCR检测细胞circPVT1、let-7 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量,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p27以及let-7靶标HMGA2、KRAS表达,双荧光酶素活性实验验证let-7对HMGA2、KRAS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髓核细胞相比,辐射组细胞中circPVT1 mRNA表达降低,let-7 mRNA表达升高,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P<0.05);②与空白组、si-NC+anti-NC组相比,si-circPVT1+anti-NC组circPVT1 mRNA表达降低,let-7 mRNA表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克隆形成数量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p21、p27蛋白表达升高,HMGA2、KRAS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si-NC+anti-let-7组正好相反(P<0.05);③si-circPVT1+anti-let-7组circPVT1 mRNA表达、克隆形成数量、HMGA2、KRAS蛋白表达高于si-circPVT1+anti-NC组,低于si-NC+anti-let-7组;let-7 mRNA表达、细胞增殖抑制率、SA-β-gal染色阳性率、p21、p27蛋白低于si-circPVT1+anti-NC组,高于si-NC+anti-let-7组(P<0.05);④双荧光酶素活性实验显示HMGA2、KRAS是let-7的靶标;⑤结果表明,抑制circPVT1表达后加速髓核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let-7进而抑制靶向HMGA2、KRAS蛋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衰老 环状RNA 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 let-7 HMGA2、KRAS
下载PDF
直观演示,转化迁移,实现课堂教学增效——小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丁玉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第8期103-103,共1页
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建立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必须根据具体情境或事物形成表像。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增效的目标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转化迁移 增效 演示 应用
下载PDF
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10
作者 庄严 栗俊杰 +1 位作者 张诗蒙 陈传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400-3403,共4页
目的分析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PVT)1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关系。方法利用Mass ARRAY质谱分析对DM及DN患者进行PVT1基因11个SNP位点(rs11993333、rs1499368、rs1499373、rs2250888、rs2648876、rs2... 目的分析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PVT)1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关系。方法利用Mass ARRAY质谱分析对DM及DN患者进行PVT1基因11个SNP位点(rs11993333、rs1499368、rs1499373、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59、rs2720660、rs2720662、rs2720666、rs2720667、rs3815871)检测,分析各位点多态性在DM、DN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布差异,探讨PVT1基因不同SNP位点与DM及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与DM组10个SNPs(rs11993333、rs1499368、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59、rs2720660、rs2720662、rs2720666、rs2720667、rs3815871)多态性均有显著差异;DN组及健康对照组11个SNPs位点多态性均无显著差异;DM组及健康对照组5个SNPs(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60、rs2720666、rs2720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国人群PVT1基因多态性与DM及DN存在易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某铬渣堆污染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特征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11
作者 吕永高 蔡五田 +3 位作者 杨骊 边超 李敬杰 王明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值、因子分析、水化学计算、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等方法查明地下水中Cr(Ⅵ)的空间分布与水化学特征,识别水体中Cr(Ⅵ)的主要赋存形式,并探讨影响Cr(Ⅵ)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场地40 m以浅的2个含水层均受到了Cr(Ⅵ)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差异显著。(2)Cr(Ⅵ)在地下水中主要以和Cr_(2)O_(2)-7 HCO_(3)^(-) SO_(4)^(2-)2种形式存在,浓度极低,高浓度Cr(Ⅵ)水点的阴离子以和为主,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3)降水淋滤SO_(4)^(2-) HCO_(3)^(-)和渗漏导致含有大量Na+、和Cr(Ⅵ)的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pH值升高;高浓度的和弱氧化环境下铁氧化物的溶解可以促进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锰氧化物和有机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地下水中Cr(Ⅵ)浓度;浅层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加剧Cr(Ⅵ)在地下水中的富集。研究成果可为铬渣类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与后期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六价铬 形态特征 因子分析 迁移转化
下载PDF
兴凯湖西部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含量特征、成因来源及迁移转化主控因素
12
作者 梁帅 戴慧敏 +6 位作者 翟富荣 郭常来 高铁 刘凯 魏明辉 张哲寰 杜贯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硒及其有机化合物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开展富硒土壤硒成因来源和迁移转化研究,对富硒土地利用和富硒功能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基于区域地质特征、土壤数据和植物籽实数据,开展土壤硒空间分布和... 硒及其有机化合物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开展富硒土壤硒成因来源和迁移转化研究,对富硒土地利用和富硒功能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基于区域地质特征、土壤数据和植物籽实数据,开展土壤硒空间分布和成因来源研究,运用地统计学、相关性、生物富集系数等方法探讨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主控因素。土壤Se含量为0.11~0.70 mg/kg,均值为0.37 mg/kg,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富锦组黑色岩系是形成富硒土壤的物质基础和Se元素的最初来源,后期有利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促进了黑色岩系的持续风化,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硒源;植物富集能力BCF水稻/土壤>BCF玉米/土壤,籽实Se平均含量为Se水稻>Se玉米,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揭示,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受土壤矿物组成及土壤环境等因素制约。土壤硒主要来源于富锦组黑色岩系及其风化物,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主控因素为粘土矿物的吸附/解析作用;划定天然富硒土地6550.68 hm^(2),为富硒土地科学利用和富硒功能产品开发提供地学依据,有效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疾病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迁移转化 主控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兴凯湖
下载PDF
生物体内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迁移转化及毒性
13
作者 韩淼 李泽楷 +6 位作者 许淋 李昭燕 文欣雨 侍卿 胡小婕 秦超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8-1647,共10页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和富集能力密切相关.PFASs毒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环境介质和器官的毒性效应差异,研究方向由对动植物的毒性评价转变为人体健康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总结了PFASs毒性效应,提出关于PFASs的多层级毒性效应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利用定量构效关系阐明生物毒性的层级效应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展望了未来有关PFASs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阐明新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开展相关毒理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迁移转化 毒性
下载PDF
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章强 郭晓明 +2 位作者 原名扬 周雷强 徐小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6-2183,共18页
为了研究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利用不同质量的牛粪(350~400g)、秸秆(150~200g)和过磷酸钙(25~75g)混合配比成6组基质,探索分析添加蚯蚓(50~150g)堆肥过程中基质重金属(Cu、V、Mn、As、Zn和Cr)总量和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 为了研究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利用不同质量的牛粪(350~400g)、秸秆(150~200g)和过磷酸钙(25~75g)混合配比成6组基质,探索分析添加蚯蚓(50~150g)堆肥过程中基质重金属(Cu、V、Mn、As、Zn和Cr)总量和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添加蚯蚓质量为50g与100g相比,添加蚯蚓质量为150g时,Cu(总量27.00mg/kg,可氧化态22.03mg/kg)、Zn(总量288.89mg/kg,可还原态22.03mg/kg)、V(总量15.22mg/kg,残渣态8.87mg/kg)和Cr(总量26.79mg/kg)是显著较低的(P<0.05);4周的蚯蚓堆肥降低了Mn、As的总量和Cu、V的生物有效性,但增加了Cu、V、Zn的总量和Mn、Zn的生物有效性;基质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明显变化的关键因素;基于潜在风险指数和风险评价编码法发现基质还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蚯蚓堆肥 重金属 迁移转化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自然红壤坡地氮素在地表径流-土壤水系统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
15
作者 马千禧 韩旭东 +1 位作者 刘昭 朱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110,共10页
目前对红壤坡地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土槽装置中监测径流和壤中流氮素,缺乏在野外自然坡情况下氮素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的整体研究。为了探究天然红壤坡地氮素在地表径流-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江西... 目前对红壤坡地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土槽装置中监测径流和壤中流氮素,缺乏在野外自然坡情况下氮素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的整体研究。为了探究天然红壤坡地氮素在地表径流-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开展了3次坡地人工降雨氮素流失试验,对不同坡面及土壤初始条件下人工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水分状况与氮素(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坡面粗糙截流能力强,能减少地表径流产流量,但会导致硝态氮大量渗入土壤,造成硝态氮随土壤水的下移。自然坡地土壤中的大孔隙和土壤空间变异性是导致壤中流的主要原因,壤中流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地表径流硝态氮浓度,导致壤中流硝态氮流失占比较高,第一次试验中硝态氮壤中流流失占比超过50%。相比较而言,壤中流与地表径流铵态氮浓度均较小,与铵态氮在土壤中较强的吸附能力有关。历次试验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沿顺坡方向空间变异性较大,随时间变化无一致性规律,除受到坡面水力特征影响外,还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坡地 壤中流 地表径流 土壤氮素 氮素迁移转化
下载PDF
土壤中多环芳烃衍生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
16
作者 程鹏飞 王泽铭 +1 位作者 赵旭强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2-1574,共13页
本文综述了氯代多环芳烃(Cl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的污染水平和赋存形态,采用EPISuite软件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ClPAHs和NPAHs的极性、土壤吸附系数、快速生物降解性、轨道能级等性质,并分析了... 本文综述了氯代多环芳烃(Cl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的污染水平和赋存形态,采用EPISuite软件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ClPAHs和NPAHs的极性、土壤吸附系数、快速生物降解性、轨道能级等性质,并分析了取代基种类、数量以及位置对PAHs衍生物性质和环境归趋的影响.重点总结了ClPAHs和N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光降解、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迁移转化行为.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现状,希望未来能够优化检测方法、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丰富迁移转化数据和机理,为土壤PAHs污染特征和迁移转化研究提供更准确、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多环芳烃 硝基多环芳烃 土壤 污染特征 迁移转化
下载PDF
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与吸附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贵冬 王中美 +2 位作者 杨燕妮 史梦佳 马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度与红黏土厚度,对磷石膏淋滤液磷的迁移有显著影响,其中磷石膏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大,而红黏土土层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低;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其各形态之间不断发生转变,并有一部分会被红黏土所吸附,从而使磷浓度随之降低,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磷与无机磷,占比分别为80%~94%和80%~95%,有机磷与颗粒态磷含量较小,占比分别为5%~20%和5%~16%;红黏土对磷石膏淋滤液中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23mg/g,且红黏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867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淋滤液 红黏土 迁移转化 吸附量 吸附等温曲线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EDTA对轮叶黑藻体系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
18
作者 钟彪 黄中情 +4 位作者 宋梦萍 曾绍宇 刘雯清 何发涛 杨常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该研究以砷污染的湖泊沉积物和轮叶黑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轮叶黑藻体系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0.5 mg/L EDTA显著促进沉积物中的砷释放到上覆水中。0.5和5.8 mg/L EDTA增强了轮叶黑藻对砷的富集能力,EDT... 该研究以砷污染的湖泊沉积物和轮叶黑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轮叶黑藻体系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0.5 mg/L EDTA显著促进沉积物中的砷释放到上覆水中。0.5和5.8 mg/L EDTA增强了轮叶黑藻对砷的富集能力,EDTA促进植物将砷酸盐[As(Ⅴ)]还原为亚砷酸盐[As(Ⅲ)],提高了植物体内砷的甲基化作用,降低了砷的毒性。5.8 mg/L EDTA介导下,植物保持较高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以及产生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酶来抵抗砷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轮叶黑藻 迁移转化
下载PDF
水-沉积物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曹玉婷 宋志鑫 +5 位作者 宋刚福 唐文忠 米晓 刘小兰 王汉卿 马轩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水-沉积物界面是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的主要场所,环境中各种因素可对其过程产生影响,为探讨这些因素对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围绕沉积物周围的潜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上覆水环境因子(pH值、氧化还原条件、离子强... 水-沉积物界面是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的主要场所,环境中各种因素可对其过程产生影响,为探讨这些因素对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围绕沉积物周围的潜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上覆水环境因子(pH值、氧化还原条件、离子强度和温度)、重金属赋存形态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别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上述各因素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理机制过程,最后对重金属迁移转化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迁移转化 沉积物 影响因素 水-沉积物界面
下载PDF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前逃逸氨迁移转化和脱除特性
20
作者 郑成强 李小龙 +4 位作者 刘广祥 李军状 周道斌 段玖祥 张浩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固定污染源烟气采样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采集和分析3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在脱硝出口、空预器出口、除尘器出口烟气中各形态氨组成和排放浓度,结合机组运行工况和烟气处理系统特点,研究逃逸氨在空预器和除尘器内迁移转... 采用固定污染源烟气采样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采集和分析3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在脱硝出口、空预器出口、除尘器出口烟气中各形态氨组成和排放浓度,结合机组运行工况和烟气处理系统特点,研究逃逸氨在空预器和除尘器内迁移转化和脱除特性.结果表明:各机组在高低负荷运行工况下脱硝出口逃逸氨均为气态氨,且分布不均明显,局部位置氨排放浓度高于2.5mg/m^(3).气态氨随烟气进入空预器,开始向颗粒态氨转化,空预器出口颗粒态氨排放量可占氨总排放量的47.21%~68.85%.空预器内烟气的温降和流速影响颗粒态氨生成量.除尘器可脱除大部分逃逸氨,脱除效果主要来自于对颗粒态氨的脱除.机组装备不同除尘系统对颗粒态氨的脱除性能各有差异.经过除尘器脱除作用后,除尘器出口烟气中逃逸氨以气态氨形式为主,排放浓度在0.15~0.60mg/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超低排放 逃逸氨 组成 迁移转化 脱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