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和多种不同性状棉抗黄萎病性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兴华 田绍仁 +2 位作者 李捷 杨兆光 乔艳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61-63,共3页
试验比较了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与多种不同性状棉花的抗黄萎病性,结果表明:参试7个材料,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抗病性排名第一,病指4.47(高抗病);中棉所24其次,病指4.68(高抗病);209复合性状转基因(Chi+Glu+Bt+EPSPS)杂交棉F... 试验比较了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与多种不同性状棉花的抗黄萎病性,结果表明:参试7个材料,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抗病性排名第一,病指4.47(高抗病);中棉所24其次,病指4.68(高抗病);209复合性状转基因(Chi+Glu+Bt+EPSPS)杂交棉F1病指8.55(抗病),排名第三;赣棉杂109抗虫棉病指10.66(抗病),排名第四;其余材料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 抗黄萎病性 籽棉产量
下载PDF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抗枯黄萎病竞争能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兴华 田绍仁 +3 位作者 朱荷琴 李捷 杨兆光 乔艳艳 《中国棉花》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结果表明: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无枯萎病株,比受体对照中棉所24病株率低1.32百分点,病指低0.33;病株率低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1.25百分点,病指低0.94。与2个对照相比,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有不显著的抗枯萎病竞争力。黄萎病发病中前期,转双... 结果表明: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无枯萎病株,比受体对照中棉所24病株率低1.32百分点,病指低0.33;病株率低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1.25百分点,病指低0.94。与2个对照相比,转双价抗病基因棉有不显著的抗枯萎病竞争力。黄萎病发病中前期,转双价抗病基因棉、受体对照中棉所24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的黄萎病株率、病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低于后两者;发病后期,转双价抗病基因棉发病株率和病指仍低于受体棉对照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但与受体对照差异不显著,而与非转基因棉的差异显著。抗黄萎病产量,转双价抗病基因棉与受体对照中棉所24相比,子棉、皮棉产量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与非转基因棉对照赣棉11号比,子棉增产显著,皮棉增产不显著。试验可为创制转双价抗病基因棉环境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抗病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棉花 抗枯黄萎病 竞争能力
下载PDF
转双价抗病基因棉花在荒地生存的竞争能力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兴华 田绍仁 +2 位作者 乔艳艳 李捷 杨兆光 《江西棉花》 2011年第A01期42-50,共9页
以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的中棉所24为试验观察品种,以对应的受体中棉所24为第1对照品种(ck1),以非转抗病基因棉赣棉11号为第2对照品种(ck2),在荒地生态条件下(以荒地地表用不除草模式播种检测技术)进行出苗率、... 以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的中棉所24为试验观察品种,以对应的受体中棉所24为第1对照品种(ck1),以非转抗病基因棉赣棉11号为第2对照品种(ck2),在荒地生态条件下(以荒地地表用不除草模式播种检测技术)进行出苗率、株高、生育期、落粒性、自生苗竞争力等项目检测。结果表明:转入双价抗病基因棉花的出苗率平均低于第1对照0.6个百分点,低于第2对照3.8个百分点,无竞争优势;株高强于第1对照8.25 cm,弱于第2对照12.25 cm,总体无竞争优势;生育进展速度与两个对照基本相当;落粒性低于第1对照8.1百分点,低于第2对照5.9个百分点,且三者均无自生苗,也无竞争优势。说明棉花转入双价抗病基因后无变为杂草的可能性而安全。试验筛选结果表明,荒地检测转双价抗病基因棉的竞争能力,以4月下旬地表不除草两个播种方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地 棉花 转双价抗病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竞争能力
下载PDF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苗期抗病力研究
4
作者 张兴华 田绍仁 +2 位作者 杨兆光 李捷 彭苗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37-138,共2页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受体中棉所24和常规棉赣棉11号相比,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从齐苗至一片真叶期抗病力无显著优势,但是在二叶一心期具有显著的抗病力优势。
关键词 棉花 转双价抗病基因 苗期 抗病
下载PDF
转双价(Chi+Glu)基因抗病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兴华 乔艳艳 李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为研制和制定转基因抗病棉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和标准而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花吐絮期株高超过受体对照9.8 cm,差异极显著;平均单株籽棉增产约50.1 g,单株皮棉增产24.12g;种子的发芽势比... 为研制和制定转基因抗病棉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和标准而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花吐絮期株高超过受体对照9.8 cm,差异极显著;平均单株籽棉增产约50.1 g,单株皮棉增产24.12g;种子的发芽势比对照强8~10.7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发芽率比对照高10~12.5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显示转入双价抗病基因后棉花在栽培地的生存竞争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转双价抗病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生存竞争能力
下载PDF
转基因抗病棉花所转抗病基因(Chi+Glu)对棉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兴华 田绍仁 +1 位作者 乔艳艳 李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此研究为国家转基因抗病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而设。以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的‘中棉所24’为试验观察品种,对应的受体‘中棉所24’和‘赣棉11号’非转抗病基因棉为两个对照品种,进行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 此研究为国家转基因抗病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而设。以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的‘中棉所24’为试验观察品种,对应的受体‘中棉所24’和‘赣棉11号’非转抗病基因棉为两个对照品种,进行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上生物学特性的表现对比,结果‘中棉所24’转入双价抗病基因后,生育期比受体对照延长11天,比非转基因的常规棉‘赣棉11号’延长3天;经LSD最小显著性差异测验,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对棉苗期株高生长变缓慢影响极显著,对蕾期株高生长缓慢影响显著,而花铃期时株高超速生长影响显著;对蕾花铃发育迟缓、第一果枝节位前移影响显著;对第一果枝高度降低、果枝节距拉大、籽棉和皮棉增产、发芽率提高效应(提高13个百分点)影响极显著;对棉花单铃重、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衣分、籽指、衣指、单铃不孕籽粒数性状转好影响明显;对单铃壳重、单铃不孕籽重量变差也有明显影响;对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变短,整齐度指数增加,马克隆值升高,纤维伸长率下降,纤维纺纱均匀指数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降低有明显影响。试验显示,所转双价抗病基因对棉花上述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尤其对产量性状变好影响极显著(增产籽棉1491.9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转双价抗病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