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双价抗虫基因741杨根际致瘤农杆菌分离及生长曲线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曹秀利 郜秀荣 +1 位作者 张昆 杜克久 《河北林果研究》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应用稀释平皿分离法对转双价抗虫基因741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研究。对其中野杆菌属的致瘤农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采用分批培养法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该菌的生长曲线近似于"S"形曲线,其对数生长期的世代时间为... 应用稀释平皿分离法对转双价抗虫基因741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研究。对其中野杆菌属的致瘤农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采用分批培养法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该菌的生长曲线近似于"S"形曲线,其对数生长期的世代时间为44 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抗虫基因741杨 致瘤农杆菌 生长曲线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107杨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路文然 任亚超 +3 位作者 赵津 王进茂 郭甫鑫 张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为研究转抗虫基因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转抗虫基因107杨田间对比试验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株系根际土壤细菌、树干韧皮部和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样品中... 为研究转抗虫基因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转抗虫基因107杨田间对比试验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株系根际土壤细菌、树干韧皮部和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样品中有效序列平均在30000以上,杨树组织有效序列平均在300000以上。(2)转基因株系细菌物种组成与对照株系的极其相似,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占比分别为16.6%和21.9%;蓝藻菌门和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韧皮部的优势菌门,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4.8%和59.2%;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根部的优势菌门,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0.7%和58.8%。(3)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转基因107杨没有对根际土壤和内生细菌造成显著影响,明确了转抗虫基因107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特征,为转抗虫基因107杨的生物安全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107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丰富度 多样性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敏生 高宝嘉 +2 位作者 王进茂 梁海永 杜克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7,共7页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 木材品质 毛白 双抗基因 败育 果穗 Ac基因 鳞翅目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效应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宝嘉 王永芳 +3 位作者 王进茂 梁海永 杨敏生 张炬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通过室内饲虫试验 ,应用昆虫的总死亡率、各龄期死亡率、各龄历期及发育速率、昆虫体重增长速率等指标 ,测定了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杨不同株系对昆虫的致死效应有显著差异 ;不同昆虫种类和同一昆虫... 通过室内饲虫试验 ,应用昆虫的总死亡率、各龄期死亡率、各龄历期及发育速率、昆虫体重增长速率等指标 ,测定了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杨不同株系对昆虫的致死效应有显著差异 ;不同昆虫种类和同一昆虫幼虫的不同龄级对转基因杨株系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4种测试昆虫的敏感性强弱依次为 :杨小舟蛾 >美国白蛾 >杨扇舟蛾 >舞毒蛾 ,随着昆虫幼虫龄级的增加 ,昆虫对转基因杨株系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高抗虫株系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强致死作用 ,中等抗虫株系表现为对各龄幼虫稍低的但是持续的致死效应 ;各转基因杨株系对测试昆虫的生长和发育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导致昆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发育速率和体重增长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基因 741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宝嘉 张炬红 +3 位作者 王永芳 王进茂 梁海永 高翠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3,共4页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741
下载PDF
转不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选择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彦平 李静 +1 位作者 杨敏生 梁海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71,共5页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转BtCry1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7%和0.0099%,具高抗虫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抗虫性的株系pb17。转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8%~0.152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虫具高抗虫性和中等抗虫性的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到28.4%~42.8%,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虫,均表现出高抗虫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抗虫性,与未转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741 外源基因 BT毒蛋白 选择性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特征及其繁殖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均宝 裴保华 +10 位作者 梁海永 王进茂 王永芳 杜克久 杨敏生 高宝嘉 田颖川 贾燕涛 虞红梅 马玉湖 马玉行 《河北林果研究》 2001年第2期97-117,共21页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Populus×aldatomen tosaCl.74 1)是以银白杨× (山杨 +小叶杨 )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1994年杂交育成 ,为一优良白杨无性系 ,形态酷似毛白杨。在转双抗虫基因的研究中 ,选出高抗虫、中抗虫无性系。高抗虫无性系杀死昆虫幼虫的总死亡率为 83%~ 90 %。从苗期高生长和形态观察 ,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生长发育正常。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74 1杨营养繁殖技术及基本原理。介绍了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组培微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 741 遗传 繁殖 特征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苗木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淑新 王印肖 +3 位作者 袁芳芳 梁海永 王进茂 杨敏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1,35,共4页
试验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的假植苗的生长指标、水分状况、营养状况、原生质膜透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扦插的苗木生长最快,但苗木分化较大,苗高变异系数达到33 17%,基茎变异系数达到40 04%。随着时... 试验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的假植苗的生长指标、水分状况、营养状况、原生质膜透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扦插的苗木生长最快,但苗木分化较大,苗高变异系数达到33 17%,基茎变异系数达到40 04%。随着时间推移,苗木生长量降低,但变异系数减小,苗木生长也变得较为整齐。在自然状态下,不同月份扦插的苗木保水能力存在差异,扦插越早的苗木保水能力越强,越冬受低温伤害越轻。不同月份扦插的苗木失水后恢复生长能力也存在差异,5月份苗木质量较好,在失水5d后仍具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 苗木质量 嫩枝扦插 741 对比研究 原生质膜透性 变异系数 保水能力 苗木生长量 生长指标 水分状况 营养状况 比较分析 时间推移 自然状态 低温伤害 生长能力 5月份 假植苗 失水 苗高
下载PDF
小黑杨转双价抗虫基因的研究
9
作者 刘桂丰 常玉广 董京祥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28-430,共3页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蜘蛛杀虫肽与Bt基因C肽序列的融合基因导入小黑杨(Populussimonii×P.nigra),所获得的3株卡那霉素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Southern杂交检测的结果2株为阳性.抗虫试...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蜘蛛杀虫肽与Bt基因C肽序列的融合基因导入小黑杨(Populussimonii×P.nigra),所获得的3株卡那霉素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Southern杂交检测的结果2株为阳性.抗虫试验结果显示,3个转基因株系均具有明显的抗虫效果,能显著抑制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发育,表现出强烈的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 基因 试验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不同月份扦插苗寒害胁迫下电导率及恢复生长的比较
10
作者 朱淑新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22期64-65,共2页
试验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的假植苗,进行了寒害胁迫下对膜系统(电导率、K渗透率)指标及寒害后恢复生长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不同月份扦插苗的相对电导率越来越大,在-5℃以上变化平稳,-5℃以下急... 试验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的假植苗,进行了寒害胁迫下对膜系统(电导率、K渗透率)指标及寒害后恢复生长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不同月份扦插苗的相对电导率越来越大,在-5℃以上变化平稳,-5℃以下急剧上升。不同月份扦插的苗木间差异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恢复生长测定结果表明,-5℃处理的扦插苗的发芽数量最多,恢复生长最好,各处理温度下各月份扦插苗的恢复生长间的差异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741 低温处理 膜系统 恢复生长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嫩枝扦插苗抗寒性的研究
11
作者 李坤霞 朱淑新 +2 位作者 张世红 左永忠 周怀军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3期233-235,共3页
为研究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不同时期扦插苗的抗寒性,以5月、6月、7月、8月嫩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温处理,测定生理反应和恢复生长能力。结果表明,7月、8月嫩枝扦插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15℃以下低温相对电导率明显增高,枝条皮部逐... 为研究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不同时期扦插苗的抗寒性,以5月、6月、7月、8月嫩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温处理,测定生理反应和恢复生长能力。结果表明,7月、8月嫩枝扦插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15℃以下低温相对电导率明显增高,枝条皮部逐渐变黑,芽失去萌发能力;而5月、6月嫩枝扦插苗对寒冷适应性较强,-15℃以下低温仍具一定恢复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741 嫩枝扦插 抗寒性 相对电导率
下载PDF
激素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应华 耿洪亮 +2 位作者 杨合廷 王少敏 苏衍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445-10445,10449,共2页
[目的]为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科学繁育、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上建设大棚,用沙壤土、河沙做基质,用各浓度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ABT 6号处理插穗后进行扦插育苗,调查育苗效果。[结果]浓度100 mg/kg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A... [目的]为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科学繁育、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上建设大棚,用沙壤土、河沙做基质,用各浓度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ABT 6号处理插穗后进行扦插育苗,调查育苗效果。[结果]浓度100 mg/kg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ABT6号处理的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插穗生根率均达100.0%。[结论]吲哚丁酸+2,4-D、吲哚丁酸处理可明显提高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插穗生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741 激素 沙壤土基质 嫩枝 单芽扦插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对桑天牛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永芳 高宝嘉 +1 位作者 郑均宝 张炬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6,共4页
利用树上套笼接虫方法 ,对 18个转Bt基因和凝集素基因的 74 1杨无性系进行了抗桑天牛特性鉴定 ,初步确定了P10、CC11、CC2 5、CC5 3等 4个抗天牛无性系和 1个轻感天牛无性系P2 2。
关键词 基因741 桑天牛 抗性鉴定 BT基因 凝集素基因 树上套笼接方法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组培苗的温室驯化及大田移栽技术
14
作者 翟利军 邓良君 李东香 《农村科技开发》 2003年第1期20-20,共1页
2001年,迁安市农业中心从河北农大引进了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组培苗,这个品种具有生长快、树形美、抗虫、环保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加快其繁育速度,我们利用了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并摸索了温室驯化及大田移栽的成功技术经验。 ... 2001年,迁安市农业中心从河北农大引进了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组培苗,这个品种具有生长快、树形美、抗虫、环保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加快其繁育速度,我们利用了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并摸索了温室驯化及大田移栽的成功技术经验。 一、栽前准备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741 组织培养苗 温室驯化 大田移栽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苗木培育技术
15
作者 李洁茹 杨合廷 《河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55-56,共2页
采用沙壤土做扦插基质,插床建造成本低,生根苗不需移栽,繁殖速度快,将生根苗归圃培育壮苗,总结了一套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苗木培育技术,极具实用性。
关键词 双抗基因741 沙壤土基质 插床 嫩枝单芽扦插 归圃育苗
下载PDF
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兴华 田绍仁 +3 位作者 张天玉 李捷 杨兆光 乔艳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5期73-76,共4页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结果: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吐絮期株高生长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平,超对照9.12 cm;吐絮期棉花覆盖度竞争优势达极显著水平,超对照100.5个百分点;产量竞争优势不显著,籽...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结果: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吐絮期株高生长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平,超对照9.12 cm;吐絮期棉花覆盖度竞争优势达极显著水平,超对照100.5个百分点;产量竞争优势不显著,籽棉超对照66.92 kg/亩,皮棉超对照21.14 kg/亩;发芽率无竞争优势,低于对照0.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总体上生存竞争能力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抗除草剂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c基因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 生存竞争能力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欧美黑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17
作者 康冰 曹建军 +5 位作者 张小红 李军超 齐兰兰 孙建钊 桂兰芳 董秀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74-1478,共5页
以抗虫欧美黑杨的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最佳接种时间为8月份 ,新芽生长迅速。基本培养基为 MS,较适初培养基为 MS+6- BA0 .5mg/L(以下单位同 ) +NAA 0 .0 1 mg/L ,附加 30 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诱导并... 以抗虫欧美黑杨的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最佳接种时间为8月份 ,新芽生长迅速。基本培养基为 MS,较适初培养基为 MS+6- BA0 .5mg/L(以下单位同 ) +NAA 0 .0 1 mg/L ,附加 30 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诱导并同时分化出新芽培养基为 MS+6- BA 1 .5+NAA 0 .3,附加 40 g/L蔗糖、6 g/L琼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 .0 +NAA0 .1 +GA2 .0 ,附加 30 g/L蔗糖、5g/L琼脂。生根培养基为 MS+IBA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欧美黑 离体快繁技术 新芽增殖 生根培养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相对稳定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萌萌 姜文虎 +2 位作者 李探 吴龙飞 刘军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341,共9页
于2015年5—9月对唐山市滦南县苗圃场内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基因)107杨(简称:转抗虫基因107杨)及未转基因107杨(简称:对照杨)进行了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群落特征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群落相对稳定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转抗... 于2015年5—9月对唐山市滦南县苗圃场内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基因)107杨(简称:转抗虫基因107杨)及未转基因107杨(简称:对照杨)进行了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群落特征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群落相对稳定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相似性、相对稳定性及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6818头,隶属于2纲,8目,43科,58种。研究结果表明:转抗虫基因107杨和对照杨节肢动物群落中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昆虫为主要类群,其中鳞翅目昆虫个体数量最多;鳞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个体数量与对照杨差异显著;在功能类群上,转抗虫基因107杨食叶昆虫个体数量较对照杨显著减少,刺吸昆虫个体数量显著增加;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分布较均匀;相似性结果显示,物种组成与对照杨相似度较高;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间在数量上的制约作用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食叶昆虫物种数量与个体数量、刺吸昆虫物种数量和其他植食性昆虫个体数量是影响转抗虫基因107杨与对照杨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的共同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107 群落特征 相对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原生质体游离与纯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旭 王桂英 +2 位作者 朱建锋 郑克举 王进茂 《河北林果研究》 201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以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叶片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部叶片产量和活力均高于其他叶位,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Macerozyme R-10(离析酶)、Cellulase Onozuka R-10(纤维素酶)、Dri... 以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叶片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部叶片产量和活力均高于其他叶位,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Macerozyme R-10(离析酶)、Cellulase Onozuka R-10(纤维素酶)、Driselase(Sigma)(崩溃酶)对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无显著影响。适宜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原生质体游离与纯化的条件为无菌苗上部叶片为材料,0.7mol/L甘露醇的CPW盐溶液预质壁分离1~1.5hCPW+0.5%Macerozyme R-10+0.25%CellulaseOnozuka R-10+0.025%Driselase(Sigma)+0.5mol/L甘露醇(pH 5.7),酶解温度27℃,酶解时间10h,用"过滤-离心-漂浮法"纯化原生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基因741 原生质体 游离 纯化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杨树林节肢动物群落与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探 姜文虎 +2 位作者 郭萌萌 冯诚 刘军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88,共5页
为评价转抗虫基因杨树的生态安全性,以转抗虫基因107杨(BtCry1Ac基因和API基因)和常规欧美107杨节肢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河北省唐山滦南国有林场进行野外调查,运用统计生态学方法,研究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为评价转抗虫基因杨树的生态安全性,以转抗虫基因107杨(BtCry1Ac基因和API基因)和常规欧美107杨节肢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河北省唐山滦南国有林场进行野外调查,运用统计生态学方法,研究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与对照杨基本一致,节肢动物的个体总数明显低于对照杨;转抗虫基因107杨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杨,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对照杨;转抗虫基因107杨试验林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强。可见转抗虫基因107杨在抑制靶标害虫的同时,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无不利影响,转抗虫基因107杨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107 节肢动物群落 主成分分析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