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间歇采样延迟转发SAR干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幸福 宋建社 +1 位作者 郑永安 张雄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571,共6页
为确保重要目标的信息安全,提出了一种二维间歇采样延迟转发的SAR干扰技术,该技术直接攻击SAR的脉内相干特性,使雷达在干扰机附近的距离向和方位向同时产生多个以主假目标为中心对称分布的逼真假目标串,干扰效果取决于距离向和方位向的... 为确保重要目标的信息安全,提出了一种二维间歇采样延迟转发的SAR干扰技术,该技术直接攻击SAR的脉内相干特性,使雷达在干扰机附近的距离向和方位向同时产生多个以主假目标为中心对称分布的逼真假目标串,干扰效果取决于距离向和方位向的采样周期和占空比。因结合延迟转发技术,产生的距离向主假目标和方位向主假目标将不再重叠,且会偏离干扰机的所在位置,既可得到逼真的干扰效果,又保护了干扰机的安全。针对现有文献研究干扰技术多、研究应用少的问题,建立了二维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的应用模型,给出了高阶假目标能量补偿的调制系数。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二维间歇采样 延迟转发 应用模型
下载PDF
ADS-B延迟转发电文检测及干扰台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志刚 关静 +2 位作者 郝敬堂 韩冰 周隽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9-334,共6页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因明码广播特点,面临较严重的电子欺骗风险。针对延迟转发电文的检测与相应干扰台定位问题,根据ADS-B地面站接收电文的位置间隔的分布特点,该文提出利用顺序电文间瞬时速度与关注期内平均速度间的差异性...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因明码广播特点,面临较严重的电子欺骗风险。针对延迟转发电文的检测与相应干扰台定位问题,根据ADS-B地面站接收电文的位置间隔的分布特点,该文提出利用顺序电文间瞬时速度与关注期内平均速度间的差异性检测延迟转发电文的方法。根据延迟转发电文的原始电文位置与干扰台间的空间关系,利用ADS-B地面站获取的延迟转发电文位置及时间戳,采用多点定位技术实现对干扰台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间的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延迟转发电文存在与否的检测,干扰台的定位精度与ADS-B地面站的定时精度、采用定位的电文数目、干扰台与航线间距离和干扰台方位等因素有关,且采用正视区域的位置电文可以获得对干扰台较好的定位性能。该文方法可以使ADS-B地面站独立地检测延迟转发干扰和定位相应干扰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技术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电子欺骗 延迟转发电文 多点定位技术
下载PDF
一种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
3
作者 李赓 白雪 +1 位作者 金兆健 吴琼之 《电子设计工程》 2017年第24期50-54,共5页
基于对脉冲信号的多路延迟转发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的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描述了系统架构,给出了以FPGA为核心处理器的系统框图,同时描述了信号处理流程及逻辑设计,其中包括数字上、下变频中的并行DD... 基于对脉冲信号的多路延迟转发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的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描述了系统架构,给出了以FPGA为核心处理器的系统框图,同时描述了信号处理流程及逻辑设计,其中包括数字上、下变频中的并行DDS和多相滤波,以及延迟模块的实现。完成了基于FPGA及高速A/D、D/A的系统实现,在Xilinx的Vivado开发环境下完成了逻辑设计。实测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产生多路延迟后的脉冲信号,具有系统结构简洁、参数设置灵活以及功能改进潜力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转发 FPGA 数字变频 多相滤波
下载PDF
覆盖网络中多服务静态部署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脱立恒 倪宏 +1 位作者 李满天 刘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针对因特网的覆盖网络中多服务在不同服务节点的部署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平均请求转发延迟满足服务质量要求,以最小化服务部署规模为目标的服务部署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单服务部署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服务的分配任务;为了合理均衡利... 针对因特网的覆盖网络中多服务在不同服务节点的部署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平均请求转发延迟满足服务质量要求,以最小化服务部署规模为目标的服务部署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单服务部署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服务的分配任务;为了合理均衡利用服务节点的服务器资源,引入并发上限限制单节点的并发数目.证明了该模型属于非确定性多项式时间完全问题,提出了两种贪婪启发式算法,两种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和启发式方法能够大大降低服务部署规模,分别将服务部署规模降低为原始规模的41%和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网络 服务部署 启发式算法 请求转发延迟
下载PDF
移频导前假目标的特性分析及其鉴别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德军 王俊杰 王俊卿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由于距离-多普勒耦合效应的存在,线性调频信号易受到转发移频干扰,利用该原理产生的导前假目标具有诸多与真实目标相似的特性,传统的前沿跟踪等手段难以剔除,对雷达威胁很大。该文在剖析移频导前假目标产生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了假目... 由于距离-多普勒耦合效应的存在,线性调频信号易受到转发移频干扰,利用该原理产生的导前假目标具有诸多与真实目标相似的特性,传统的前沿跟踪等手段难以剔除,对雷达威胁很大。该文在剖析移频导前假目标产生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了假目标的特性,指出了导致真假目标难以分辨的内在原理及现有方法的不足。同时针对干扰信号难以鉴别的难点,利用干扰信号不可避免的转发延迟,分析经过匹配滤波处理后估计获得的到达时间与其实际到达时间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了一种对移频转发形成的导前假目标鉴别方法并分析了这种方法的性能。最后通过相应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干扰 移频导前假目标 转发延迟 干扰鉴别
下载PDF
一种协商式生成树协议
6
作者 范兴刚 任敏 王万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怎样维护无环路的拓扑结构,如何最大限度地缩小网络的转发延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笔者提出一种为每个虚拟局域网建造一个树结构的协商式生成树协议.在BPDU中加入标示性能的标志,交换机根据这个标志为每个VLAN生成、维...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怎样维护无环路的拓扑结构,如何最大限度地缩小网络的转发延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笔者提出一种为每个虚拟局域网建造一个树结构的协商式生成树协议.在BPDU中加入标示性能的标志,交换机根据这个标志为每个VLAN生成、维护一个稳定的树结构,使交换机端口由阻止状态到转发状态的延迟明显缩短,提高了网络的实时特性.最后运用多层交换完成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通信.这个算法能够快速收敛,缩小交换机端口的转发延迟,提高网络的实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式以太网 转发延迟 协商式生成树协议 实时性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和维护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浩杰 金鑫 《电气自动化》 2011年第6期23-25,共3页
针对传统的应用层组播算法存在的转发延时高、组播树重构的修复时间长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和维护算法。在建立组播树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度数限制、延时和带宽要求等因素,通过启发式规则和度数计算,为各个节点从其... 针对传统的应用层组播算法存在的转发延时高、组播树重构的修复时间长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和维护算法。在建立组播树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度数限制、延时和带宽要求等因素,通过启发式规则和度数计算,为各个节点从其候选父节点中选择综合性能最佳的节点进行连接;在树的维护中,针对节点的异常退出情况,进行了故障检测,最后提出了基于节点状态信息的组播树重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对吞吐量有一定的改进,并随着网络中节点数目的增多,构建组播树的恢复时间、转发延时都要优于传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层组播树 度数限制 节点状态信息 吞吐量 恢复时间 转发延迟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最小跳数的路由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洪伟 郑淑丽 孙晓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6-1149,共4页
最小跳数路由算法能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最小的消息包数量,因而应用广泛,但该算法存在内爆现象和能耗问题。文章提出新的改进算法,引入元数据概念、延迟转发和设置节点的阈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内爆问题,并能节约... 最小跳数路由算法能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最小的消息包数量,因而应用广泛,但该算法存在内爆现象和能耗问题。文章提出新的改进算法,引入元数据概念、延迟转发和设置节点的阈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内爆问题,并能节约能量,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算法 延迟转发
下载PDF
以太网及集总帧在两级主从控制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小敏 俞承芳 李旦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针对工业控制中常见的两级主从控制系统,利用以太网建立了环形控制网,并提出了采用"集总帧"方式通信的通信协议。网络节点对协议的处理为延迟转发的模式,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网络和... 针对工业控制中常见的两级主从控制系统,利用以太网建立了环形控制网,并提出了采用"集总帧"方式通信的通信协议。网络节点对协议的处理为延迟转发的模式,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网络和通信协议,能够大大提高主从控制系统的通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 集总帧 两级主从控制系统 延迟转发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Packet Cache-Forward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Bayesian Outlier Detection for Mobile Handover in Satellite Networks 被引量:4
10
作者 Hefei Hu Dongming Yuan +1 位作者 Mingxia Liao Yuan'an Li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167-177,共11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acket Cache-Forward(PCF)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Bayesian outlier detection to eliminate out-of-order packets caused by transmission path drastically degradation during handover events i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Packet Cache-Forward(PCF)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Bayesian outlier detection to eliminate out-of-order packets caused by transmission path drastically degradation during handover events in the moving satellite network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CP.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an access node satellite to cache all received packets in a short time when handover occurs and forward them out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cache time accuratel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Bayesian based mixture model for detecting delay outliers of the entire handover scheme. In view of the outliers' misjudgment, an updated classification threshold and the sliding window has been suggested to correct category collections and model parameters for the purpose of quickly identifying exact compensation delay in the varied network load statuses. Simulation shows that, comparing to average processing delay detection method, the average accuracy rate was scaled up by about 4.0%, and there is about 5.5% cut in error rate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behaves well even though testing with big dataset. Benefiting from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comparing to conventional independent handover and network controlled synchronizedhandover in simulated LEO satellite networks, the proposed independent handover with PCF eliminates packet out-of-order issue to get better improvement on congestion window. Eventually the average delay decreases more than 70% and TCP performance has improved more than 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networks HANDOVER bayesian method outlier detection
下载PDF
TCAR: A new network coding-aware routing mechanism based on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伟平 吴伟 +1 位作者 关庆娟 王建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178-3185,共8页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ackets transmission and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network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warding mechanism. In most exis...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ackets transmission and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network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warding mechanism. In most existing relay mechanisms based on inter-session network such as COPE, relay node demands to collect the messages from its neighbor nodes to get notice of which packets already overheard by them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exists coding opportunity between or among forwarding packets. However, transmission overhead of this message collection and computing cost of opportunity determination will degra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chanisms. It is observed that coding opportunity at relay node is much more related with the local topology, and the opportunity of encoding three or more packets together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encoding two packets together in wireless network with general density. Based on this, a new coding-aware routing mechanism, named TCAR, is proposed. TCAR ignores the oppommity of encoding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packets together. Each relay node maintains an encoding mapping table being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its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ath cost during routing setup phase, and determine that which two packets can be encoded together during the packets forwarding phase. In TCAR, instead of periodic messages collection, each relay nodes just need once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and the encoding determination is much simpl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mechanis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ypical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mechanisms COPE and COPE-based routing, TCAR achieves 12% and 7% throughput gains, and keeps the minimum end to end de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ding aware routing wireless networ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