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国势与士风转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萧平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2-86,共5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大王朝,其文人、士大夫风气,亦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其实,唐代士风并非都是盛唐气象,亦有其阶段性变迁的特点。大致而论,盛唐前,士风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盛衰转折期,则以低沉、悲凉心态为主;中唐一度崛起,...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大王朝,其文人、士大夫风气,亦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其实,唐代士风并非都是盛唐气象,亦有其阶段性变迁的特点。大致而论,盛唐前,士风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盛衰转折期,则以低沉、悲凉心态为主;中唐一度崛起,士风回升,无条国势已去;晚唐士风则以矛盾、颓废心态为主调,哀婉地吟唱着唐王朝的挽歌。任何王朝,其士风转变与国势变迁互为因果,士风既是国势强弱的“晴雨表”,又是王朝兴衰的“催化剂”。唐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哲学 文人心态 因势变迁 转变
下载PDF
杜审言与初唐士风转变
2
作者 毛孟启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治文史之学者,常难摆脱后见之明而忽略事物的连续性发展。初唐之杜审言作为唐代诗歌发展之重要一环节,对律诗定型方面贡献颇大。诗歌格律之精严化,题材及意象之去宫体化均在其手中有突破窠臼式进展,新的情感抒发配以新的格式,造就日后... 治文史之学者,常难摆脱后见之明而忽略事物的连续性发展。初唐之杜审言作为唐代诗歌发展之重要一环节,对律诗定型方面贡献颇大。诗歌格律之精严化,题材及意象之去宫体化均在其手中有突破窠臼式进展,新的情感抒发配以新的格式,造就日后诗国之盛世。审言亦非纯是一好大言的狂妄之人,其实为一过渡时代之典型性过渡人物。杜审言在唐代诗风转向,与其外在影响之士风转变中亦有很大关系:首先,科举制度日趋完备,新兴士阶层崛起,随之出现有别常规的新型伦理。其次,二元世界观的形成,宗教情怀与世俗生活交织,功利行为与个人修养并存。第三,传统儒家之固守。身兼以上之特色,虽然性格行为有些瑕疵,杜审言仍可谓是"真正那个时代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审言 律诗 过渡时代 转变
下载PDF
唐代科举与士风转变
3
作者 萧平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11-115,57,共6页
唐代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取士制度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唐代科举制的变革作为突破口,对唐代科举考试及文人、士子风尚的转变作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唐代科举制度在推... 唐代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取士制度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唐代科举制的变革作为突破口,对唐代科举考试及文人、士子风尚的转变作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唐代科举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人、士子群体风尚的巨大转变,指出唐后期的科举制度弊端日渐突出,其进步性受到严重冲击。就某种意义而言,它是促使唐王朝腐败的隐形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转变
下载PDF
范仲淹对教育及学术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娟 《兰州学刊》 2005年第4期310-311,314,共3页
范仲淹一生勤于教育,兴办学校,创建书院,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经世治用的人才,开北宋一代兴学、讲学之风,对士风的转变及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范仲淹 兴学之 转变士风 政治改革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咏花诗与士人心态变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红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4,共4页
明末与清初,虽出游赏花的行为在表面上存在一致性,但意味已大不相同。明代末年,文人士子受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追求现世物欲的享受,将唐宋以来出游赏花的习俗传统演绎到极致,咏花诗的内容大多表现玩赏花卉、文人雅集、宴饮赋诗之乐。清... 明末与清初,虽出游赏花的行为在表面上存在一致性,但意味已大不相同。明代末年,文人士子受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追求现世物欲的享受,将唐宋以来出游赏花的习俗传统演绎到极致,咏花诗的内容大多表现玩赏花卉、文人雅集、宴饮赋诗之乐。清代初年,文人士子受陵谷变迁的影响,虽出游赏花之风犹炽,但出游赏花已成为文人士子逃避现实、疏离清朝统治的一种方式,咏花诗的内容主要抒写诗人家国之痛与故国之思的黍离之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赏花习俗 咏花诗 转变
原文传递
宋明武学概览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兴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0,26,共6页
运用文献整理的方法,梳理了宋明两代大量史书、文集、笔记中与武学相关的资料,从生源、教学内容、管理机构与办法、学制以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比较分析宋明武学的特点,指出明代武学的完备是在宋代武学的基础和不足上建立起来的... 运用文献整理的方法,梳理了宋明两代大量史书、文集、笔记中与武学相关的资料,从生源、教学内容、管理机构与办法、学制以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比较分析宋明武学的特点,指出明代武学的完备是在宋代武学的基础和不足上建立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宋明武学的异同,既是文武分途的趋势使然,又是我国"文治"社会进一步完善的表现,不是"尚武"精神的表现,也是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宋明武学的实效都未能实现其初衷,故又遭到严厉的批判,但其制度史意义不容小视,它对我国近现代的军事教育依然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学 文治 管理制度 学制 教育体系 教官选拔 文武分途 转变 军事教育 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