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履带式采伐机转向理论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春梅 刘千军 +2 位作者 李耀祥 马岩 杨博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改善小型履带式采伐机转向性能和提高采伐机采伐作业时的工作效率,运用转向动力学和履带行走机构转弯理论对小型采伐机的履带行走机构进行转向阻力矩和转向受力分析,并推导出理论转弯半径、转向阻力矩、转向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以履带... 为改善小型履带式采伐机转向性能和提高采伐机采伐作业时的工作效率,运用转向动力学和履带行走机构转弯理论对小型采伐机的履带行走机构进行转向阻力矩和转向受力分析,并推导出理论转弯半径、转向阻力矩、转向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以履带行走机构接地长度,轨距以及采伐机自重等参数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出理论转弯半径、理论转向阻力矩、转向系数、转向比。结果表明,当转向系数k>0.5时,慢侧履带制动,快侧履带提供切线牵引力与实际工作情况完全吻合;同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为小型履带式采伐机的转向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机 履带式 转向理论
下载PDF
汽车左右转向理论特性线和转向理想椭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廖林清 李恩科 +3 位作者 王伟 张君 屈翔 符亮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基于转向阿克曼原理,在假定汽车前轮定位角都等于零,轮胎为绝对刚体,汽车以低速转弯行驶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汽车转向机构的平面数学模型,提出了左右转向理论特性线和转向理想椭圆的概念,并推导论证其合理性。为汽车纯滚动转向研究和转向... 基于转向阿克曼原理,在假定汽车前轮定位角都等于零,轮胎为绝对刚体,汽车以低速转弯行驶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汽车转向机构的平面数学模型,提出了左右转向理论特性线和转向理想椭圆的概念,并推导论证其合理性。为汽车纯滚动转向研究和转向梯形机构校核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以更准确地评判汽车纯滚动转向品质,也为转向机构几何尺寸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转向机构平面模型 纯滚动转向 左右转向理论特性线 转向理想椭圆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
3
作者 狄欣然 《今传媒》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由媒介主导到受众主导、由重视内容分析到重视受众分析的现代化转向。本文通过阐述传统媒体时期和新媒体时期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现代化转向进行梳理,总结议程设置的主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由媒介主导到受众主导、由重视内容分析到重视受众分析的现代化转向。本文通过阐述传统媒体时期和新媒体时期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现代化转向进行梳理,总结议程设置的主要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现实启示及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设置 新媒体时代 理论转向
下载PDF
虚构研究“理论转向”与当代西方虚构性研究趋势
4
作者 曹丹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集中关注虚构问题,涌现了以帕维尔、沃尔顿、热奈特、瑞安、多勒泽尔、科恩、舍费尔等学者的著作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理论与方法展开对虚构的思考。成果大致可分为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以及内外结合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集中关注虚构问题,涌现了以帕维尔、沃尔顿、热奈特、瑞安、多勒泽尔、科恩、舍费尔等学者的著作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理论与方法展开对虚构的思考。成果大致可分为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以及内外结合的研究三类,其中内部研究包括本体论、形式主义等途径,外部研究包括语用学、认知科学等途径。这些研究塑造了今日西方虚构性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例如结合跨媒介视角以考察多元的虚构实践,结合内外途径以全面认识虚构,结合跨文化与历史视角以呈现虚构观念的多样性与历史性。当代西方虚构性研究归根到底旨在更好地理解虚构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虚构的人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性 理论转向 本体论 形式主义 语用学 认知科学
下载PDF
试论当代生态人类学理论的转向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雯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近20多年来西方生态人类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环境人类学,并提供了环境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案例。认为环境人类学所具有的综合性、批判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使它区别于传统生态人类学。
关键词 环境人类学 理论转向 文化
下载PDF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时间转向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铁林 徐红曼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1-35,共5页
早期在哲学界里对时间本质的理解一直令人感到困惑与神秘。因而时间问题在哲学理论范畴中仍是未解之谜。自从孔德以来社会学家在自然科学方法论范式影响下构建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对时间的理解经历了从迷思到崛起的转变,而只有到20世纪... 早期在哲学界里对时间本质的理解一直令人感到困惑与神秘。因而时间问题在哲学理论范畴中仍是未解之谜。自从孔德以来社会学家在自然科学方法论范式影响下构建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对时间的理解经历了从迷思到崛起的转变,而只有到20世纪后半叶,时间研究成为后现代显学,时间的理解已超越了哲学思辨的讨论和物理语境下的去社会化,人们更加关注时间的社会意义。时间俨然成为一种生活事实,构成理解社会实践问题的符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本质 绝对时间 社会时间 理论转向
下载PDF
从男女有别到男尊女卑:汉代妇女理论转向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曲宁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西汉中后期以降,妇女理论逐渐出现重要转变,即由强调男女有别变而突出男尊女卑。而导致这一变化发生在汉代的主要原因有五,一为建构"大一统"社会秩序的需要;二是经济模式调整;三为重建汉代家庭伦理的时代诉求;四为家庭结构的... 西汉中后期以降,妇女理论逐渐出现重要转变,即由强调男女有别变而突出男尊女卑。而导致这一变化发生在汉代的主要原因有五,一为建构"大一统"社会秩序的需要;二是经济模式调整;三为重建汉代家庭伦理的时代诉求;四为家庭结构的变化;五是阴阳学说的发展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妇女理论转向 男女有别 男尊女卑
下载PDF
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起源和理论转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兆国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02,共5页
对于康德前批判和批判时期的分界问题直接导致对其道德哲学思想转向的定位。至少早在18世纪60年代,康德的反思活动就已经奠定了其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经过60到70年代20多年的沉潜,我们发现康德的思想在主要的方面基本已经构筑起未来哲... 对于康德前批判和批判时期的分界问题直接导致对其道德哲学思想转向的定位。至少早在18世纪60年代,康德的反思活动就已经奠定了其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经过60到70年代20多年的沉潜,我们发现康德的思想在主要的方面基本已经构筑起未来哲学的大厦,道德哲学也不例外。因此简单地从表面上对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期只具有形式的意义,而无实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哲学 前批判时期 理论转向
下载PDF
制度效应下日本社会教育的理论转向——兼论制度和理论的互涉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娜仁高娃 《日本问题研究》 2018年第6期29-36,共8页
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鲜明地反映了理论和制度之间的互涉关系,即制度的确立需要理论的支撑,而理论的发展又得益于制度的推行。日本社会教育理论发展的制度效应体现在: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强化了社会教育场域内共同体的主体意识;通过... 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鲜明地反映了理论和制度之间的互涉关系,即制度的确立需要理论的支撑,而理论的发展又得益于制度的推行。日本社会教育理论发展的制度效应体现在: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强化了社会教育场域内共同体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运行,调控了社会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社会教育制度的修正,创新社会教育实践,最终促进公民社会目标的实现;当然,制度的停滞或后退自然也会刺激理论发挥其促进制度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基于此,考虑到现有日本社会教育制度的后退现状,制度效应下的日本社会教育理论创生将会发生新的转向,即从重新定位和理解社会教育入手深化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以促成社会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社会教育 理论转向 制度效应 二战后
下载PDF
从身份政治到话语政治: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的当代转向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越菲 《社会工作》 2017年第6期41-52,111,共13页
社会工作具有女性主义的天然本质。女性主义在与社会工作的碰撞和交融中逐步成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来源。90年代末以来,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多重转向而呈现了从"身份政治"到"话语政... 社会工作具有女性主义的天然本质。女性主义在与社会工作的碰撞和交融中逐步成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来源。90年代末以来,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多重转向而呈现了从"身份政治"到"话语政治"的理论层进。当代女性主义不仅为社会工作开辟了性别与压迫的专项议题,更批判性地带动了社会工作在研究方法、服务模式以及实务取向上的全面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话语政治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理论转向
下载PDF
论《反杜林论》中平等观的理论转向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龙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产生以前的旧平等观,客观上并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平等的现实途径。把旧平等观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进行比较,从平等观的历史性、阶级性、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制约性等方面探析马克思主义平等...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产生以前的旧平等观,客观上并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平等的现实途径。把旧平等观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进行比较,从平等观的历史性、阶级性、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制约性等方面探析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理论转向,对确定研究中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和实现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杜林论 平等观 理论转向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二语习得中语言与性别研究理论转向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荣建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100,共5页
传统的语言与性别研究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关注男女在语言使用中的差异。但是,1990年代中期起,性别研究的理论和范式朝性别多样化转变,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性别和语言、语言教学的研究范式转向更加关注性别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语言建构,更... 传统的语言与性别研究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关注男女在语言使用中的差异。但是,1990年代中期起,性别研究的理论和范式朝性别多样化转变,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性别和语言、语言教学的研究范式转向更加关注性别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语言建构,更加重视语言学习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和性别研究 性别二元差异 性别多样化 理论与范式转向
下载PDF
边际效用价值论转向的理论旨趣
13
作者 徐国松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9,共4页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理论转向具有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理论传统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条件。所谓边际效用论引致收入均等化和平均主义的论断具有荒谬性、虚伪性和欺骗性。效用论与功利主义是对孪生子,边际效用原则的引入,进一步加剧了主观效用...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理论转向具有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理论传统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条件。所谓边际效用论引致收入均等化和平均主义的论断具有荒谬性、虚伪性和欺骗性。效用论与功利主义是对孪生子,边际效用原则的引入,进一步加剧了主观效用论的功利主义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革命 理论转向 平均主义 功利主义
下载PDF
《资本论》经济学解读范式及其理论转向
14
作者 石建水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43,共6页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资本论》的传统范式只是表现了《资本论》经济学思想,却遮蔽了《资本论》哲学思想。只有既从经济学与哲学双重维度解读,又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完整理论逻辑解读,才能破解双重断裂论和多重过时论,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资本论》的传统范式只是表现了《资本论》经济学思想,却遮蔽了《资本论》哲学思想。只有既从经济学与哲学双重维度解读,又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完整理论逻辑解读,才能破解双重断裂论和多重过时论,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并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把经济规律翻转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凸显《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双重断裂论 多重过时论 解读范式 理论转向
下载PDF
霍耐特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转向
15
作者 朱林 《唯实》 2010年第11期25-28,共4页
法兰克福学派由于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反人性的一面,其社会批判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后工业社会时代,面对西方社会的社会心理病症、社会冲突加剧的情景,传统批判理论陷入困境,在批判理论层面上,社会... 法兰克福学派由于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反人性的一面,其社会批判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后工业社会时代,面对西方社会的社会心理病症、社会冲突加剧的情景,传统批判理论陷入困境,在批判理论层面上,社会的症结已经开始由对人性的肢解向间际交往的失落转变。霍耐特承认理论及由此而引起的论争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实现了现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理论 理论转向
下载PDF
我国大众体育今后发展的理论转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冉 《山东体育科技》 2007年第4期38-40,共3页
结合大众体育理论文献与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大众体育的本质核心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以下几点理论转向:1)在发展中注重考察、分析和迎合参与者的差异性。2)对部分人群的体育评价标准和推广策略... 结合大众体育理论文献与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大众体育的本质核心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以下几点理论转向:1)在发展中注重考察、分析和迎合参与者的差异性。2)对部分人群的体育评价标准和推广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推动大众体育的普及。3)建立以社区为单位,临近社区统筹互补的结构规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体育 本质 目的 理论转向
下载PDF
儒学的理论转向:现代平民儒学的建构
17
作者 陈寒鸣 刘伟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1期27-34,共8页
在传统社会里,儒学不仅是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学问,而且是平民追求人生意义的依据。平民将儒学的义理价值转化为生活日用,构成平民儒学。这一点在明代中晚期的泰州学派那里得到了全面展示。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从传统的"四民"... 在传统社会里,儒学不仅是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学问,而且是平民追求人生意义的依据。平民将儒学的义理价值转化为生活日用,构成平民儒学。这一点在明代中晚期的泰州学派那里得到了全面展示。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从传统的"四民"到社会主义公民的身份转变,儒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变化。因此,构建现代平民儒学就成为一项紧迫的理论任务。究其实质而言,现代平民儒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儒学理论转向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平民儒学 现代平民儒学 理论转向
下载PDF
从财政学到财政社会学:高等教育项目制研究的理论转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进林 陈原野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3,共10页
作为一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项目制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历史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强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事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发挥了巨大支持作用,由此也引发学界诸多讨论。... 作为一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项目制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历史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强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事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发挥了巨大支持作用,由此也引发学界诸多讨论。检视现有研究文献,发现高等教育项目制研究因在总体上把项目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而强调其政策性、资源性、效率性、绩效性等特征,从而构建了一种财政学的研究范式与进路。然而,财政学式的研究进路聚焦于项目制本身而忽视了其与国家、大学、教师等主体间的关联机制所塑造的高等教育治理意涵等财政项目制之外的方法论议题,有可能会狭窄高等教育项目制研究的论域空间。因此,有必要实现研究从财政学向财政社会学的转变,让项目制成为一面理解高等教育治理中系列命题的透镜。高等教育财政项目制的完整诠释仰赖于财政学与财政社会学这两种研究进路能否合二为一:以财政学的论述为基础,迈向财政社会学的深度拓展,以达成研究的完整性与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学 财政社会学 高等教育项目制研究 理论转向
下载PDF
社会发展的理论转向——评吕国忱《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
19
作者 郭亭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社会发展纷繁杂陈,形态多样。吕国忱博士专著《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突破传统固化理论的藩篱,关注大数据时代各种机遇与挑战,把理论和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对社会发展研究进行定位,进一步理清整体内部的... 社会发展纷繁杂陈,形态多样。吕国忱博士专著《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突破传统固化理论的藩篱,关注大数据时代各种机遇与挑战,把理论和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对社会发展研究进行定位,进一步理清整体内部的要素所在和逻辑关系;根据社会转型、世界格局不断调整的现状,改变传统研究方位,更新研究视角,丰富社会发展理论,探索社会发展战略,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发展战略 理论转向
下载PDF
中外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对比及理论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乾 《当代经济》 2020年第12期14-18,共5页
“正义城市”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本文从城市空间治理的理念、模式、对象及工具四个方面对中外城市空间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比和评述,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空间治理研究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空间治理的理... “正义城市”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本文从城市空间治理的理念、模式、对象及工具四个方面对中外城市空间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比和评述,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空间治理研究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空间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向,“正义城市”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目标。微观层面的空间治理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比如可以选择国有企业单位制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治理 正义城市 理论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