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5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壁画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景楠 曹舟凡 丁晓宏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立足当下国内各区域文旅发展需求,构建文创产品转喻设计创新方法,促进多样化设计方案生成,并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深度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需求。通过内涵外延传承说的类层级结构的建立,挖掘、构建文化目的域内涵项与外延项两者间的传... 立足当下国内各区域文旅发展需求,构建文创产品转喻设计创新方法,促进多样化设计方案生成,并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深度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需求。通过内涵外延传承说的类层级结构的建立,挖掘、构建文化目的域内涵项与外延项两者间的传承关系;通过转喻映射三层级的建立,得出产品源域的多个映射结果,最终产生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莫高窟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在转喻认知相邻逻辑视角下建立的“用户”“文化”“文创产品”多路径认知关联,为用户深度认知莫高窟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设计 文创产品 莫高窟壁画
下载PDF
地名的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一项基于体认地名学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翼 庞陈婧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4-84,112-113,共13页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并清晰地再现了命名者的心理意图与过程。该模型的提出既推动了体认语言学的跨学科应用研究,也为地名学指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地名学 地名命名 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
下载PDF
即时语用推理中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困境与对策
3
作者 李怀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0,共9页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有两方面不足:仅考虑脚本及其成分(分别相当于话语的施事用意和话语本身)的关系,没有述及成分的字面和隐含脚本之间和成分的字面与隐含命题内容之间的联系,更没有触及它们的推理机制;想当然地认为脚本及其成分所构成的...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有两方面不足:仅考虑脚本及其成分(分别相当于话语的施事用意和话语本身)的关系,没有述及成分的字面和隐含脚本之间和成分的字面与隐含命题内容之间的联系,更没有触及它们的推理机制;想当然地认为脚本及其成分所构成的整体-部分关系是即时语用推理迅捷性的保证,没有说明推理的语境依赖性。解决办法有两点:(1)明确字面和隐含施事用意没有转喻联系。隐含施事用意的获取首要取决于命题内容,其次是语境、相邻对和会话的协商性等。(2)隐含命题内容需要通过溯果推理获得,即字面和隐含命题内容之间均可以构成松散的因果关系,是转喻的体现。结论是:即时语用推理涉及转喻,但它只存在于对命题内容的推理之中,所以本文言及的转喻机制和Panther&Thornburg的有本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转喻 命题内容 施事用意 推理机制
下载PDF
识解视域下转喻式翻译的“在场”研究——以《印度:受伤的文明》汉译为例
4
作者 张继东 杜若凡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在场”是西方修辞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翻译研究中修辞“在场”的创设与识解维度和转喻密切相关。基于认知识解理论和转喻的运作机制,本研究考察了译者是如何利用修辞“在场”再现原文并影响受众的。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受详略度、聚... “在场”是西方修辞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翻译研究中修辞“在场”的创设与识解维度和转喻密切相关。基于认知识解理论和转喻的运作机制,本研究考察了译者是如何利用修辞“在场”再现原文并影响受众的。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受详略度、聚焦、突显性、视角等识解维度的影响,产出的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与原文存有差异,但经由转喻操作后,与原文形成了较高的语义对等。因此在识解维度的作用下,译者通过转喻式翻译基本实现了原文信息的“在场”效果。本研究能够深化翻译中对修辞“在场”的探索,对翻译学与修辞学的系统优化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转喻式翻译 识解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俚语汉译的转喻理据
5
作者 王硕 《海外英语》 2024年第4期42-44,61,共4页
当前,转喻已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修辞转喻”拓展为体认语言学中的认知工具,而且已经渐渐成为翻译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对英语俚语汉译过程中转喻所发挥的作用、转喻的机制以及转喻应用于翻译的理据性进行了分析,结... 当前,转喻已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修辞转喻”拓展为体认语言学中的认知工具,而且已经渐渐成为翻译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对英语俚语汉译过程中转喻所发挥的作用、转喻的机制以及转喻应用于翻译的理据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之间主要存在着三种转喻关系,即整体矩形域代次域、部分代部分、次域代整体矩阵域,而这种语义上相互指代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译者对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以及自身主观的认知加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俚语 翻译 转喻
下载PDF
《灵枢经》中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
6
作者 韩佳桐 王昊 杨秋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灵枢经》是中医学理论原典,其著述年代的语言特征与当今差别大,常出现理解歧义。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学转喻原则分析语词转喻的叙事目的,突出语言的临床启示意义。本文归纳《灵枢经》中常用的转喻代指关系、阐释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发... 《灵枢经》是中医学理论原典,其著述年代的语言特征与当今差别大,常出现理解歧义。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学转喻原则分析语词转喻的叙事目的,突出语言的临床启示意义。本文归纳《灵枢经》中常用的转喻代指关系、阐释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发现《灵枢经》中转喻在体质、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中均见运用,重点在于展现生理、病理之“象”内部和“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象思维的临床应用提供实例。《灵枢经》中转喻是用于说明临证思想的叙事行为,承担了提取生病理本质特征、连贯诊治路径、整合临床理论体系的重要叙事功能,对后世医籍产生了广泛的叙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转喻 叙事
下载PDF
茶诗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分析——以《品令·茶词》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翁欣悦 白阳明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转喻有生产转喻,减少转喻及因果转喻。另外,此茶诗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应用通过建立读者与作品间的桥梁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此诗,探析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令·茶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茶诗
下载PDF
国内外转喻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8
作者 王兴龙 陈蕊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0年间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转喻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转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外转喻研究深入发展,但国内转喻研究成果的国际发文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独立研究,学术交流与合... 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0年间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转喻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转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外转喻研究深入发展,但国内转喻研究成果的国际发文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独立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少;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均涉及转喻的本体研究、转喻与隐喻的关系及转喻在不同语言层面的应用。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更广泛,且采用多样的实证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不完全同步。另外,国外前沿研究话题较为多元,而国内前沿话题相对单一。总之,转喻研究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诸多研究空间,需要国内外学者继续深入探讨、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认知转喻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下载PDF
香港地区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命名认知规律探究
9
作者 谢毓 揭春雨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目前学界对于地名中的隐喻和转喻在地理命名中的角色和作用尚需给予更多重视。该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映射理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香港地区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在香港地区地名... 目前学界对于地名中的隐喻和转喻在地理命名中的角色和作用尚需给予更多重视。该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映射理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香港地区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在香港地区地名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及应用规律,归纳出两大命名倾向,即人文地理类通名转喻命名法和自然类通名隐喻命名法。前者以地理环境作为概念映射的源域,通过转喻利用事物的临近性为人文地理实体命名,后者则以人体、地理环境为源域,通过隐喻利用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该研究的结果不仅深化了在认知语言学和术语学上对地理通名的理解,还扩展了概念映射理论的应用范围,为命名和术语生成研究增添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地名 地理通名 认知术语学 隐喻 转喻 概念映射
下载PDF
视频广告中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研究——以一则泸州老窖广告为例
10
作者 胡艾敏 李菲菲 李国宏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740-749,共10页
文章以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为视角,对泸州老窖的一则视频广告做出认知分析,旨在探究白酒视频广告的语篇意义及其正面形象的建构问题。语言学中多模态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广告分析之中,有助于拓展概念隐喻的研究范围,揭示概念隐喻的思维本质,... 文章以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为视角,对泸州老窖的一则视频广告做出认知分析,旨在探究白酒视频广告的语篇意义及其正面形象的建构问题。语言学中多模态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广告分析之中,有助于拓展概念隐喻的研究范围,揭示概念隐喻的思维本质,同时也对产品的广告设计和营销策略给出了有价值的语言学参考。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metaphor and metonymy,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a video advertisement of Luzhou Laojiao, exploring the textual meaning of Baijiu video advertis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positive imag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research findings in advertising analysis help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scope and reveal the esse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thereby providing valuable linguistic references for product advertising design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相似隐喻 多模态基本隐喻 多模态转喻 视频广告 泸州老窖
下载PDF
基于隐喻与转喻的人体多义词hand的认知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11
作者 付爽 丰玉芳 《英语教师》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人体词的义项拓展严格遵循隐喻、转喻路径进行生成和演化。为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记忆多义词,从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角度出发,考察人体多义词hand的义项拓展路径及其类别。研究发现,hand的义项派生共有...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人体词的义项拓展严格遵循隐喻、转喻路径进行生成和演化。为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记忆多义词,从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角度出发,考察人体多义词hand的义项拓展路径及其类别。研究发现,hand的义项派生共有七种映射路径,分别为基本、抽象、人物、形貌、意动、计量、修饰,并探讨如何基于人体词分析其他多义词的义项拓展,尝试为二语词汇学习和教学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映射 多义词 HAND
下载PDF
传播修辞学视角下《宠物医院》中的概念转喻与共情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红一 于特浩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宠物医院》是国内首档宠物医疗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以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形塑了潜含转喻意蕴和情感共鸣的视觉传播符号。本文以传播修辞学为理论来源,移植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及其后来所补充完善的“态度(attitude)”要素对节目文... 《宠物医院》是国内首档宠物医疗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以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形塑了潜含转喻意蕴和情感共鸣的视觉传播符号。本文以传播修辞学为理论来源,移植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及其后来所补充完善的“态度(attitude)”要素对节目文本符号进行分类。同时,用质性研究视角中的文本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以学者刘涛的“视觉转喻理论框架”作为分析基础,将共情效应作为研究旨归,从像似指代和规约指代两种转喻关系出发,研辨节目中概念转喻的本体特征和喻体意涵,以及由概念转喻所产生的共情效应。此外,在共情效应的研究中,引入学者胡范铸等所建立的“共情修辞”研究方法,实现与概念转喻研究在修辞学意义上的顺连,以及共情效应研究本身的内容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修辞学 概念转喻 共情效应 电视节目研究
下载PDF
语法转喻框架下“N的V”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
13
作者 吴吉东 闫倩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汉语“N的V”结构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语法转喻视角,架构“N的V”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CCL中的真实语料,可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动词V进入“N的N′”构式的中心语N′位置,受到该构式的压制,从表动作的源概念转... 汉语“N的V”结构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语法转喻视角,架构“N的V”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CCL中的真实语料,可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动词V进入“N的N′”构式的中心语N′位置,受到该构式的压制,从表动作的源概念转喻为表事件的目标概念;“N的V”的概念转喻触发其语法结构变化,体现在对动词V属性的重新范畴化和该结构作主、宾时对句子谓词的选择上;“N的V”的语法结构对其概念转喻有制约作用,体现在该结构的语义指称性和N与V的语义关联度上;语境对“N的V”结构的概念转喻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双向互动具有调控作用,体现在单音节动词进入该结构的允准条件和“N的V”结构歧义的消解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的V 语法转喻 形成机制 认知
下载PDF
从“图-文”意义链到写作的转喻——试论于坚散文中的图文关系
14
作者 葛毓宸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于坚运用“图像和文字”两种媒介进行散文创作,《暗盒笔记》和《密西西比河某处》完全不同的形式构造,指向作者对图文关系的两种理解方式。前者将摄影还原为一种观看行为,由此建立图像和物的直接关联,进而激发语言之思,以符号学看待图... 于坚运用“图像和文字”两种媒介进行散文创作,《暗盒笔记》和《密西西比河某处》完全不同的形式构造,指向作者对图文关系的两种理解方式。前者将摄影还原为一种观看行为,由此建立图像和物的直接关联,进而激发语言之思,以符号学看待图文间关系。后者则在影集重复、回忆的形式编排中,同时显示物和创作者拍摄时的感受、记忆、过程,使图像得以自我言说。不同的图文处理方式,说明作者在感知时代语境对意义的追捧后,转而关注对写作过程,漫游、诗、图像由此成为“如何写”的存在式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散文 图文关系 写作转喻
下载PDF
何为“诗的内容”?——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视野下的废名诗论探析
15
作者 徐旭敏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废名提出新诗成立的立足点是“诗的内容”。借用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来阐释,“诗的内容”即是在诗歌的意义展开方式上以隐喻性原则为主导,令诗歌内涵呈现多义性和含混性特征,由此来达成诗意。废名还梳理和反思了旧诗传统,认为旧诗成... 废名提出新诗成立的立足点是“诗的内容”。借用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理论来阐释,“诗的内容”即是在诗歌的意义展开方式上以隐喻性原则为主导,令诗歌内涵呈现多义性和含混性特征,由此来达成诗意。废名还梳理和反思了旧诗传统,认为旧诗成立的理据是“诗的文字”,“诗的文字”指旧诗的格律形式。至于旧诗的内容,废名认为是散文的,即旧诗的意义展开方式是转喻式的,符合逻辑和叙事的连贯性,可以改写成散文。在新诗讲义中,废名把以“诗的内容”为新诗成立理据的观念,广泛地运用到新诗批评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新诗 诗的内容 雅各布森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转喻的递归表达——转喻修辞研究新论
16
作者 徐盛桓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09,共11页
转喻是古老的语言运用现象。论文研究的起点是“新(创新)”,重点在“质(高质量)”,落脚点在于谋求语言研究的“发展”上,力求成为转喻研究过程集合体中有创新意识的一员。转喻表达是递归生成的,转喻表达可用“依微而拟议”理论分析,对... 转喻是古老的语言运用现象。论文研究的起点是“新(创新)”,重点在“质(高质量)”,落脚点在于谋求语言研究的“发展”上,力求成为转喻研究过程集合体中有创新意识的一员。转喻表达是递归生成的,转喻表达可用“依微而拟议”理论分析,对转喻表达可以进行“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过程集合体 递归 “依微而拟议” 否定之否定
下载PDF
俄罗斯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整合--以漫画《不要打破宁静》为例
17
作者 管少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50-154,共5页
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视觉图像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和冲击力。以俄新社一则典型的政治漫画《不要打破宁静》为例,分析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整合。通过政治漫画中的隐喻与转喻分析,发现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互动特征为... 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视觉图像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和冲击力。以俄新社一则典型的政治漫画《不要打破宁静》为例,分析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整合。通过政治漫画中的隐喻与转喻分析,发现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互动特征为两者相互交织,识别过程为从具体到抽象,并以人们共同的文化认知为识解基础,可通过先例现象激活。政治漫画可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将内容传递给受众,并形成相应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转喻 政治漫画 互动整合
下载PDF
概念转喻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研究
18
作者 兰满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8-81,94,共5页
结合概念转喻理论,研究中外译者的《浮生六记》英译差异,可以为概念转喻翻译的认知手段和影响因素提供解释性理据。研究表明:中外译者在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件转喻、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行为转喻、容器转喻和地点转喻等多个... 结合概念转喻理论,研究中外译者的《浮生六记》英译差异,可以为概念转喻翻译的认知手段和影响因素提供解释性理据。研究表明:中外译者在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件转喻、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行为转喻、容器转喻和地点转喻等多个角度都体现出翻译差异。译者的文化背景和译者在翻译中的识解型式是形成概念转喻翻译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喻 《浮生六记》英译本 翻译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宋词中家国情怀的转喻构建机制
19
作者 李淑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词中渗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色彩,而构建宋词中家国情怀的重要机制之一便是概念转喻。本文在批评转喻分析框架下,对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宋词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家国情怀的转喻构建机制的动因,...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词中渗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色彩,而构建宋词中家国情怀的重要机制之一便是概念转喻。本文在批评转喻分析框架下,对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宋词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家国情怀的转喻构建机制的动因,以期为解读以宋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家国情怀 转喻 批评转喻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转喻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以《“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动漫宣传片为例
20
作者 管乐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转喻不仅体现在语言中,而且还体现在图像、颜色、声音、表情、动作等其他交际模态中。文章以央视推出的动漫宣传片《“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为例,分析该宣传片的多模态转喻类型,并探讨如何在多模态转喻这一...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转喻不仅体现在语言中,而且还体现在图像、颜色、声音、表情、动作等其他交际模态中。文章以央视推出的动漫宣传片《“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为例,分析该宣传片的多模态转喻类型,并探讨如何在多模态转喻这一认知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模态来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并实现多模态认知的动态构建。研究发现该宣传片主要通过综合运用图像模态和语言模态以及动作模态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多模态转喻机制,成功构建了中国“勇于探索和创新,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不畏艰难,负责任有国际担当”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转喻 中国国家形象 动漫宣传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