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概念参照转喻模型
1
作者 宋宏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指称转喻是一种认知上的"概念参照点"现象。人称代词间接回指不同于有定名词短语作为间接回指,在于其转喻过程属于"二度搭桥",需要耗损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如果两个参照点之间容易建立起密切的概念关系就会减少这种... 指称转喻是一种认知上的"概念参照点"现象。人称代词间接回指不同于有定名词短语作为间接回指,在于其转喻过程属于"二度搭桥",需要耗损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如果两个参照点之间容易建立起密切的概念关系就会减少这种耗损,在经济原则上就具有了优选性。构建一个"双核概念参照转喻模型"来整合回指识解和转喻识解两种语言现象,可以为人称代词间接回指在语篇中的释义机制提供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回指 概念参照点 转喻模型 人称代词
下载PDF
二手专有名词音译转喻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宏泽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2年第4期62-68,共7页
音译原则普遍适用于二手专有名词的汉英翻译,相同或相似读音是连通双语的纽带。本文以认知参照点分析法考察构词成分搭配特征,以转喻为语义建构总原则,阐释二手专有名词音译的语义传递过程,进而基于汉英语音双向互动性搭建音译转喻模型... 音译原则普遍适用于二手专有名词的汉英翻译,相同或相似读音是连通双语的纽带。本文以认知参照点分析法考察构词成分搭配特征,以转喻为语义建构总原则,阐释二手专有名词音译的语义传递过程,进而基于汉英语音双向互动性搭建音译转喻模型。研究发现:一、音译不仅是翻译方法,更多是翻译过程,它是源语(汉)和目标语(英)基于二手专有名词语音象似性的语义建构形式,是概念化者心理可及的转喻过程。二、音译转喻模型涉及两个概念化者、概念化者心理可及认知操作和语义交换三要素,呈心理可及双向可逆性和意义建构过程闭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专有名词 语音 象似性 音译 转喻模型
下载PDF
地名的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一项基于体认地名学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翼 庞陈婧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4-84,112-113,共13页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并清晰地再现了命名者的心理意图与过程。该模型的提出既推动了体认语言学的跨学科应用研究,也为地名学指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地名学 地名命名 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
下载PDF
范畴化及其认知模型 被引量:33
4
作者 成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范畴化是分类的心理过程。作为人类思维、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模型的一般规律。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可归结为: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以及转喻模型。这... 范畴化是分类的心理过程。作为人类思维、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模型的一般规律。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可归结为: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以及转喻模型。这四类模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型效应,达到对认知客体系统而合理的类属划分即范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认知模型 命题模型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模型 转喻模型
下载PDF
认知语用功能视角下《活着》中转喻之解析
5
作者 梁茜 辜同清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4期63-65,共3页
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还是人类的认知工具,参与理解的过程。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从转喻的定义、转喻的运行机制,转喻的理论模型即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角度出发,分析与探讨小说《活着》中三类转喻的运行机制及语用功能,旨在使读... 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还是人类的认知工具,参与理解的过程。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从转喻的定义、转喻的运行机制,转喻的理论模型即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角度出发,分析与探讨小说《活着》中三类转喻的运行机制及语用功能,旨在使读者更好地认识了解转喻的认知功能及其产生的文学效果:转喻的存在,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增添了话语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转喻 语用功能 转喻理论模型 《活着》
下载PDF
论范畴化及其认知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谭雪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来引起各个语言学门派广泛注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心理学的认知方法为基础,把语言学中的问题带到其中进行新的解释。范畴化是分类的心理过程。作为人类思想、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来引起各个语言学门派广泛注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心理学的认知方法为基础,把语言学中的问题带到其中进行新的解释。范畴化是分类的心理过程。作为人类思想、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人类思想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模型的一般规律。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可归结为: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以及转喻模型。这四类模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形效应,达到对认知客体系统而合理的类属划分即范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认知模型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模型 转喻模型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唐宋思乡诗词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淑丽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6期219-220,共2页
唐宋时期,诗词日臻繁荣,涌现了各种题材的诗词歌赋。但是受到政治环境与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多诗人客居他乡,思乡诗词因此勃然兴起。以往对诗词的研究、尤其是思乡诗词大多是从文学和翻译角度进行的,鲜有从认知角度进行解析。而它以La... 唐宋时期,诗词日臻繁荣,涌现了各种题材的诗词歌赋。但是受到政治环境与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多诗人客居他乡,思乡诗词因此勃然兴起。以往对诗词的研究、尤其是思乡诗词大多是从文学和翻译角度进行的,鲜有从认知角度进行解析。而它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典型的思乡诗词为例,分析唐宋思乡诗词中的四种理想化认知模型,阐释理想化认知模型在突出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乡诗词 理想化认知模型 命题结构模型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模型 转喻模型
下载PDF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与认知模型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佘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9,共8页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复杂且颇富争议的一部小说,被有些评论者质疑为"毫无趣味"。事实上,追求艺术与价值紧密结合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精妙的叙事艺术,把道德伦理演绎得入情入理,并通过含蓄而深刻的预设编织在小说语篇中阐释出来。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视角出发,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预设编织,探讨认知模型对文本中预设运作和语篇释读的重要作用,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挖掘小说的意蕴内涵,体会小说所展现的艺术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理想化认知模型 预设编织 命题结构模型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映射模型 转喻投射模型
下载PDF
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浅近文言翻译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杨 梁燕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5-91,共7页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转喻思维为原文信息空间发生的信息重组提供认知理据,重组信息经由概念整合过程参与译文构建,由此建构的译文的部分文本内容承继转喻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潜意识调用了转喻思维。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可识解译文建构过程中认知主体涉及的认知选择,另一方面可促进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转喻翻译模型 概念整合 转喻 浅近文言翻译 《浮生六记》
下载PDF
国外政治数字漫画中多模态反讽的表征方式、意义生成及构图类型
10
作者 柯蔚出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7期0041-0044,共4页
本文基于反讽的隐/转喻概念整合模型,探究国外政治数字漫画中多模态反讽的表征方式、意义生成及构 图类型。研究发现:多模态反讽呈现以图像模态为主,动作、文字、色彩等为辅;多模态反讽意义源于概念隐、转喻组建 微叙事时产生的语义冲突... 本文基于反讽的隐/转喻概念整合模型,探究国外政治数字漫画中多模态反讽的表征方式、意义生成及构 图类型。研究发现:多模态反讽呈现以图像模态为主,动作、文字、色彩等为辅;多模态反讽意义源于概念隐、转喻组建 微叙事时产生的语义冲突;多模态反讽有环绕式、远近式、中心式三种构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的隐/转喻整合模型 国外政治数字漫画 多模态反讽
下载PDF
英语名词回指的转喻认知实证阐释——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11
作者 章芳颖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转喻与回指现象的整合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现代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它对名词回指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凸显原则以及语篇转喻模型可以建立回指的转喻... 转喻与回指现象的整合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现代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它对名词回指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凸显原则以及语篇转喻模型可以建立回指的转喻认知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名词回指进行认知阐释,能清楚地揭示名词回指语与先行项之间的认知转喻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加深对名词回指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理解,对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名词回指 转喻认知模型
下载PDF
转喻映射与舒婷诗歌的语篇连贯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14-117,共4页
莱考夫的转喻映射模型为研究探析转喻对诗歌语篇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转喻映射角度考察,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在其诗歌中使用大量的转喻来表达隐含的寓意,诗人在诗歌中大体上采用了范畴-成员、事物-部分、范畴-特征、级阶、事... 莱考夫的转喻映射模型为研究探析转喻对诗歌语篇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转喻映射角度考察,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在其诗歌中使用大量的转喻来表达隐含的寓意,诗人在诗歌中大体上采用了范畴-成员、事物-部分、范畴-特征、级阶、事件、简约和方位等模型,以实现诗歌语篇的连贯性,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映射模型 诗歌语篇 连贯
下载PDF
概念整合-概念转喻双视域下翻译转喻认知机制研究--以《我写小说的道路》张培基译文为例
13
作者 史旭卿 王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02-207,共6页
概念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概念信息关联和整合的动态认知过程,两者作用于同一认知过程时,前者为远景,后者为特写,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充分展现过程性和整体性。本文讨论构建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探究翻译转... 概念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概念信息关联和整合的动态认知过程,两者作用于同一认知过程时,前者为远景,后者为特写,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充分展现过程性和整体性。本文讨论构建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探究翻译转喻认知机制,以张培基译《我写小说的道路》为例,探讨在原文非转喻表达的情况下形成的转喻式翻译,探究其中触发的转喻邻接关系及其认知操作。借助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对原文非转喻表达情况下形成的转喻式翻译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加具象地识解转喻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探索译文与原文之间形成的“元转喻语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转喻 原文非转喻表达 转喻式翻译 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模型
下载PDF
动词转指名词的类型及相关解释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冬梅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1,共7页
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考察了动词转指名词的相关问题 ,指出动词转指名词本质上是一种概念转喻。接着根据转喻模型对动词名化中的“转指”现象作了全面的归纳和解释。
关键词 动词名化 转喻 转喻模型
下载PDF
英汉行走域词汇中引义共性的认知阐释及其成员词的语法分类
15
作者 邬德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6-8,共3页
对"行走域词汇"作尝试性界定,指出英汉语该类词汇中存在大量成员具有"工作?行事"的引申意义或隐转喻含义。分析该语言共性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并对该领域中引义共性成员词在各自语言系统内进行初步的语法分类。
关键词 英汉行走域词汇 引义共性 隐/转喻模型 认知理据 语法分类
下载PDF
容纳句的数量关系、句法特征及认知解释 被引量:36
16
作者 丁加勇 《汉语学报》 2006年第1期64-75,共12页
“一锅饭吃十个人”一类数量性施事宾语句其实存在三种数量关系:分配量关系、容纳量关系和使用量关系,它们在句法上存在一系列差异。文章把含有容纳量关系的句子称为容纳句, 容纳句的组成部分“VN2”和施事均具有特殊性,在认知上体现为... “一锅饭吃十个人”一类数量性施事宾语句其实存在三种数量关系:分配量关系、容纳量关系和使用量关系,它们在句法上存在一系列差异。文章把含有容纳量关系的句子称为容纳句, 容纳句的组成部分“VN2”和施事均具有特殊性,在认知上体现为不完形性。文章基于句式是一种“完形”结构的观点,提出了一个数量转喻认知模型,并以此来理解容纳句的意义。凭借容纳句的数量关系、句式特征和数量转喻认知模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文章最后认为容纳句与它采用的 OVA语序有和谐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施事宾语句 容纳句 数量关系 数量转喻认知模型 完形 语序和谐 句法特征 认知解释 认知模型 组成部分
下载PDF
汉语中同语表达的认知研究
17
作者 乐入榕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同语结构表面上看似在重复某一概念,但是其所表达的意义却是十分丰富的。用有限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无限的意义,背后的认知机制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Lakoff(1987)提出的"原型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为基础,通过转喻模型建构原型范... 同语结构表面上看似在重复某一概念,但是其所表达的意义却是十分丰富的。用有限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无限的意义,背后的认知机制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Lakoff(1987)提出的"原型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为基础,通过转喻模型建构原型范畴,以揭示出同语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语 原型理论 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机制 转喻模型
下载PDF
“开始”的多角度考察
18
作者 陈秀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2期178-178,共1页
本文引用英语中将动词划分为延续性动词和终止性动词的观念,分析了动词"开始"后所带动词的特征;同时,引用沈家煊老师的关于"转喻的认知模型",探讨了动词"开始"是怎样由动词变成名词的。
关键词 延续性动词 终止性动词 转喻认知模型 动词名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