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期中国社会信用危机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大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6,共8页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取代政治权威是信用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对权威的服从转变为对规则的自觉遵从,并进而建立起规则信用体系,是中国信用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中国社会 信用 信用危机 信用秩序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进路——从法治秩序到法治文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雪松 宁虹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由此产生。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法治秩序,而确保法治秩序有效性的思想、价值前提就在于法治文化的弘扬。弘扬法治文化为现代性价值的凝聚与成长创造了可能,也决定了法治秩序的自然生成,从而为法治秩序提供内在的价值支撑,进而实现法治秩序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 群体性事件 法治秩序 法治文化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劳资关系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英浩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8,共4页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劳资关系 解决路径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官德建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艳 王扬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61,共7页
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典型特征的"四风"问题,既是领导干部官德失范的当代表现,也是导致中国社会转型期官德失范产生的总根源。领导干部只有加强现代官德修养,才能祛"四风"、转作... 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典型特征的"四风"问题,既是领导干部官德失范的当代表现,也是导致中国社会转型期官德失范产生的总根源。领导干部只有加强现代官德修养,才能祛"四风"、转作风,才能成为思想认同与行动自觉,才能践行党的宗旨,引领社会风气。只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清风正气,才能凝民心、聚民力,共筑伟大"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官德失范 官德建设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洋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从法国历史年鉴学派倡导的“长时段、大范围”视角观察,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和一部分社会制度会因为革命或干预而有中断,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关键词 民间文化 年鉴学派 文化经典 中国社会转型期 法国历史 精神生活 艺术人类学 官方文化 民间节日
下载PDF
正确对待中国转型期社会的价值冲突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峻 何少林 王英杰 《探索与求是》 2001年第3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转型期 价值体系 价值主体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体系 正确对待 中国社会转型期 价值冲突 价值观念体系 价值理想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明多维结构的伦理分析
7
作者 高萍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既涉及到人类对文明的不断追求,也涉及到如何认识及评判文明的深层伦理问题。而差异与互补是保持和追求文明整体结构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协...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既涉及到人类对文明的不断追求,也涉及到如何认识及评判文明的深层伦理问题。而差异与互补是保持和追求文明整体结构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协调一致是其最基本的伦理诉求;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则是其最高的伦理价值取向。文明多维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既是人类谋求"优良的生活"根本目的所在,也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解决与处理各种矛盾与困境的一种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 文明多维结构 伦理分析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官员腐败的特点及遏制方略
8
作者 刘长江 《唯实》 CSSCI 1998年第11期33-38,共6页
腐败虽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消极社会现象,但腐败在各国仍会由于政府官员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与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点。要遏制腐败,当然要注意腐败的一般特点,但要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遏制腐败,就必须分析中国社会... 腐败虽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消极社会现象,但腐败在各国仍会由于政府官员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与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点。要遏制腐败,当然要注意腐败的一般特点,但要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遏制腐败,就必须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官员腐败的特点。不如此,就难以把握腐败产生的原因,因而也就无法遏制腐败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政府官员腐败 权力结构 政治权力 党政干部 社会资源 交换权力 遏制腐败 经济角色 政府机构
下载PDF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中的非理性及其扬弃
9
作者 吴宁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冲突中,必须积极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实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使非理性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相一致,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中的非理性及其扬弃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大都市生活的浮世绘——对本世纪一、二十年代社会——言情小说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庆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0-102,共13页
社会小说和言情小说被人们视为近现代通俗文学中的两大分支.随着这两类小说自身的演变,到本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初,纯情小说和纯粹的社会小说越来越少,出现了两大分支渐渐渗透,自然汇合的文学景观.这种社会+言情的小说就在鸳鸯蝴蝶——... 社会小说和言情小说被人们视为近现代通俗文学中的两大分支.随着这两类小说自身的演变,到本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初,纯情小说和纯粹的社会小说越来越少,出现了两大分支渐渐渗透,自然汇合的文学景观.这种社会+言情的小说就在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中占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情小说 中国社会转型期 狭邪小说 二十年代 通俗小说 都市生活 浮世绘 社会小说 作品 《上海春秋》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与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红英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44,共5页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与选择魏红英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栖于同一社会,对人们...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与选择魏红英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栖于同一社会,对人们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异质性、重叠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道德困惑 道德观念 物质利益 个人利益 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导向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道德主体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选择
12
作者 魏红英 《学习与思考》 1994年第4期5-7,共3页
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契于同一社会,对人们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异质性、重叠性和二元... 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契于同一社会,对人们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异质性、重叠性和二元性的道德特征决定了道德转型的艰难,也决定了必然会产生种种困惑,为此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抉择。道德转型期的选择之一:正确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并以"礼义之邦"驰名世界。从孔子起始,经由朝野的共同营建,使得儒家的伦理道德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其他社会关系,遵循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秩序。"仁义礼智""忠孝节义"等道德范畴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秩序。传统社会这种渗透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的道德势必与转型期社会所倡导的理性相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人们对道德自身地位的认识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转型 道德选择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中国社会转型期 核心内容 伦理道德 现代化 正确认识 道德价值导向 个人利益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哲学特点及正确走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福恩 董玉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5-9,23,共6页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期。16年的改革开放,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使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体制进入了一个转型的过渡期。改革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性的质...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期。16年的改革开放,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使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体制进入了一个转型的过渡期。改革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性的质变,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前提下社会内部结构的转型,是邓小平所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社会的转型表现为: 1、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照抄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尽管在建立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这种体制实质上是一种命令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及其资源配置既不在市场上进行,也不服从经济规律,而是服从行政权力导向,因此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迅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期 计划经济体制 唯物主义哲学 制度前提 照抄照搬 哲学意识 经济体制转变 资源配置 经济活动 转型期社会
下载PDF
《芙蓉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画卷
14
作者 朱光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芙蓉风》 中国社会转型期 《红楼梦》 文化大革命 历史画卷 极左路线 肉桂林 办公厅主任 社会生活 走资派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职业困惑
15
作者 赵维江 《当代社科视野》 1999年第1期8-12,共5页
当冷战结束,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大潮已奔涌而来,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价值愈益明显和突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天平,已更多地向人才、知识分子竞争方面倾斜。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顺应世界潮... 当冷战结束,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的大潮已奔涌而来,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价值愈益明显和突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天平,已更多地向人才、知识分子竞争方面倾斜。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顺应世界潮流、令人额手称庆之举。而要真正实施这一战略,就必须充分估计到知识分子群体的作用,了解他们在社会转型期普遍心态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切实地而不是空洞地进一步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经济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群体 中国社会转型期 知识经济时代 先进生产力 改革开放 工人阶级 领导干部 经济地位 职业认同感 科学文化知识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问题因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黎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3,共7页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同社会转型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依据这一认识,文章从国外学者对社会结构变动与社会问题之间因果联系的分析入手,概括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产生社会问题的影...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同社会转型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依据这一认识,文章从国外学者对社会结构变动与社会问题之间因果联系的分析入手,概括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产生社会问题的影响;并指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总体特征、基本类型和大体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转型期 社会结构转型 因果分析 基本类型 转型期社会 社会变迁 总体特征 结构变动 文化冲突
下载PDF
转型社会中乡土纠纷的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栗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60,共8页
转型期中国乡村的传统秩序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呈现为机制观念的转变、人际交往的疏离、权力关系的演变与独立个体的崛起。城乡的巨大流动使得独立的个体在纠纷处理上具有足够的自由与话语权,不再受制于乡土秩序的约束。乡村纠纷... 转型期中国乡村的传统秩序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呈现为机制观念的转变、人际交往的疏离、权力关系的演变与独立个体的崛起。城乡的巨大流动使得独立的个体在纠纷处理上具有足够的自由与话语权,不再受制于乡土秩序的约束。乡村纠纷因流动而出现了解决上的"无主地带",进而刺激了乡村"混混"的"暴力救济"与纠纷解决上的"丛林法则"。乡村基层组织"悬浮"于乡土之上,不再具有支配乡村个体的机制与力量。"调解"失去了其固着的乡村组织结构与秩序保障,随之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原有的"实质性调解"被弱化成了"表象性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 乡土纠纷 乡村调解
下载PDF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鲁平 丛爱红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行为分析 转型过程 小康社会 中国社会转型期 制度创新 自由主义 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 中国经济
下载PDF
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社会转型的进步
19
作者 高坚 《粤海风》 1999年第1期40-41,共2页
世俗化是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许多人文知识分子否定世俗化,认为世俗化导致了许多负面社会效应,如拜金主义、道德失衡、丧失精神家园等等,然而如果我们对世俗化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角色作一个理性的认识,也许会有新的态度、... 世俗化是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许多人文知识分子否定世俗化,认为世俗化导致了许多负面社会效应,如拜金主义、道德失衡、丧失精神家园等等,然而如果我们对世俗化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角色作一个理性的认识,也许会有新的态度、新的结论。当下的社会转型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转型,其中之一即是从政治社会走向市民社会。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推动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与变革,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使社会朝市场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大众文化 中国社会转型期 市民社会 中国现代化进程 人文知识分子 意识形态 工业文明 负面社会效应 多元化
下载PDF
转型期工伤保障需升级
20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5年第6期39-39,共1页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现阶段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在逐年扩大,但是距离"...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现阶段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在逐年扩大,但是距离"应保尽保"仍有很长的路。社会发展迅速,用工形式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用工形式 物质帮助 劳动能力 工伤待遇 职业风险 中国社会转型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