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期小说中农村家庭女性地位的悲剧性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鲍焕然 舒杰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男性中心是传统文化中极为稳定的一种家庭性别政治模式,它反映了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观念。这种模式和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题材的小说中。方方的《奔跑的火光》、毕飞宇的《玉米》、《玉... 男性中心是传统文化中极为稳定的一种家庭性别政治模式,它反映了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观念。这种模式和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题材的小说中。方方的《奔跑的火光》、毕飞宇的《玉米》、《玉秀》、《玉秧》等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深遂笔触揭示了农村家庭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及其悲剧性的抗争,透视出权欲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合谋对农村女性思想观念的腐蚀和生命的扼制,其中也隐含着对农村女性自在的生命理想和健康平等的生命观的深沉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小说 男权中心模式 农村女性 弱势地位
下载PDF
转型期小说中非理性主义的人性书写
2
作者 尚琳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在社会的经济与文化转型期大潮的冲击下,在理性主义的人性观与商业化社会价值观的矛盾中,非理性主义试图对人性作出重新规定,旨在改变不能与现存社会状态相一致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将诉诸于生物性的人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再次达到统一。在... 在社会的经济与文化转型期大潮的冲击下,在理性主义的人性观与商业化社会价值观的矛盾中,非理性主义试图对人性作出重新规定,旨在改变不能与现存社会状态相一致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将诉诸于生物性的人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再次达到统一。在这种现实的渗透下,转型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以一种完全迥异于传统的新视角洞察个体人的生命体验与存在方式,使人的生命欲望被凸现出来,人的主观意志被张扬出来、人的个性自由被挖掘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非理性主义 转型期小说
下载PDF
悲剧精神缺失的喜剧镜像——关于转型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谦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1,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世俗化进程的加剧,知识分子在80年代确立的价值理想遭到无情地嘲弄与瓦解。他们所赖以自我确认的神圣使命、终极关怀等充满悲壮色彩的理想顷刻间化作乌有。在福科、利奥塔等人看来,以“真理与正义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世俗化进程的加剧,知识分子在80年代确立的价值理想遭到无情地嘲弄与瓦解。他们所赖以自我确认的神圣使命、终极关怀等充满悲壮色彩的理想顷刻间化作乌有。在福科、利奥塔等人看来,以“真理与正义之宗师”的身份向公众说话的知识分子已经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转型期小说 叙事话语 悲剧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反思 镜像 喜剧
原文传递
士者何为——论转型期的知识分子小说创作
4
作者 杨永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1-236,282-284,共9页
199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蜕变的年代。作家的写作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英意识被市民意识所取代,日常生活成为作家的关注对象;欲望追求和由此而来的人格裂变,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神性的"祛魅"书写... 199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蜕变的年代。作家的写作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英意识被市民意识所取代,日常生活成为作家的关注对象;欲望追求和由此而来的人格裂变,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神性的"祛魅"书写,其独特的精神特征所延伸出来的生命状态、价值立场表征了知识分子精神的沉沦,世俗言说得到了极度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转型期小说 知识分子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下载PDF
《民间和九十年代小说》(硕士学位论文)
5
作者 石曙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7,共1页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区别于八十年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区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文学与民间的关系角度看 ,九十年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民间化倾向。本文就是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说明九十年代小说中“民间”的不同呈现形...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区别于八十年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区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文学与民间的关系角度看 ,九十年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民间化倾向。本文就是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说明九十年代小说中“民间”的不同呈现形态 ,以及民间对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九十年代有“民间”倾向的小说作家和作品 ,在梳理九十年代“民间”概念的同时 ,提出自己对于民间的理解并展开的对民间与作家审美倾向 ,创作特点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 1 )导论 ;( 2 )具体作家文本分析。在第一部分中主要说明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民间化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并说明社会学意义上的“民间”与文学意义上的“民间”的联系与差异 ,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民间”是在民间世界里寻找到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空间 ,这一空间充满了自由 ,生命 ,快乐与活力 ,“藏污纳垢”又生机勃勃 ,也包含着对于奴役的反叛和承受苦难的坚韧意志。在第二部分对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张炜的《九月寓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三部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民间语言在九十年代的意义 ,民间理想的高蹈 ,民间的特别性格与生存哲学三个方面说明民间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以及民间作为一种写作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望民间——论转型期市民小说的民间性》 文化内涵 中国 文学评论 审美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