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朱鹏宇 黄昆仑 +1 位作者 商颖 许文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538-2543,共6页
首例转基因大豆于1988年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性状得到了开发,包括:抗虫型,抗除草剂型等。随着农业育种的发展,现有的单一性状转基因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聚合多种优良性状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成为了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趋势... 首例转基因大豆于1988年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性状得到了开发,包括:抗虫型,抗除草剂型等。随着农业育种的发展,现有的单一性状转基因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聚合多种优良性状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成为了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趋势。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不断研发,使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安全评价制度。本文归纳对比了现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措施,通过对国际先进的监管制度进行总结,从而对我国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监管措施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柳晓丹 许文涛 +1 位作者 黄昆仑 梅晓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单性状的转基因作物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拓宽了转基因作物的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农民多元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转基因植物发展的...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单性状的转基因作物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拓宽了转基因作物的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农民多元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转基因植物发展的新方向。由于转基因技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监管较为重要,对于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不同国家的安全性评价制度却不尽相同。综述了不同国家对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体制,旨为我国复合性状作物提供监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多个性状 生物安全性评价 监管措施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风春 李刚 +5 位作者 修伟明 杨殿林 红雨 崔金杰 雒珺瑜 赵建宁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指数。结果表明,与石远321相比,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的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共鉴定出20科、36属土壤线虫,包括10属植物寄生线虫、10属食细菌线虫、5属食真菌线虫和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板唇属(Chiloplacus)、绕线属(Plectu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石远321种植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PPI)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双Bt抗虫棉土壤线虫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说明大田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 土壤线虫 群落组成 营养类群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与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鑫星 周婧 +3 位作者 许文涛 焦伟华 刘恒一 张领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随着农业育种水平的进步与发展,现有的单一性状转基因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聚合多种优良性状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已成为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趋势。在总结和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方法。基于... 随着农业育种水平的进步与发展,现有的单一性状转基因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聚合多种优良性状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已成为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趋势。在总结和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方法。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包括免疫试纸检测技术和ELISA检测技术。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包括PCR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除此之外,还阐述了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溯源技术。综述结果表明,转基因检测技术逐渐向高通量、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方向发展,同时一些新的检测技术也开始出现并发展;构建溯源系统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了综合多种技术的优点,溯源系统的开发势必需要将多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安全评价 检测 溯源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B2A68在南京地区杂草化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黄鹞 王建 +3 位作者 戴伟民 强胜 肖国樱 宋小玲 《杂草科学》 2014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评估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B2A68大规模推广后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在农田生态环境下比较了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B2A68、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和常规稻宁粳46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落粒性、萌发能力、种子活力保存... 为评估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B2A68大规模推广后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在农田生态环境下比较了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B2A68、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和常规稻宁粳46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落粒性、萌发能力、种子活力保存能力。结果表明,无论在适宜期还是非适宜期,直播和移栽条件下的B2A68与Bar-68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繁育能力均无显著差异,而与常规稻相比,B2A68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B2A68与Bar-68的落粒性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常规稻,3种水稻的落粒性处于中等水平。田间自生苗调查结果显示,3种水稻均无自生苗出现。收获的水稻种子进行了萌发和埋藏试验,结果显示,3种水稻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播后7 d时的萌发率均在90%以上;在浅埋和深埋处理下,种子活力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但2种转基因水稻种子活力显著低于常规稻。以上结果表明,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B2A68在南京地区演化为杂草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生存竞争能力 杂草化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外源蛋白的时空表达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龙丽坤 李飞武 +2 位作者 李葱葱 武奉慈 宋新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3,共5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NK603的3个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中Cry1A.105、Cry2Ab2、CP4-EPSPS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取苗期和心叶期叶片、吐丝期花粉和花丝、灌浆期籽粒、雌穗顶端和茎髓组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NK603的3个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中Cry1A.105、Cry2Ab2、CP4-EPSPS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取苗期和心叶期叶片、吐丝期花粉和花丝、灌浆期籽粒、雌穗顶端和茎髓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个转基因品种中,外源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显示较高的一致性,均在叶片组织表达最高。转化体同一组织中表达外源蛋白在品种间变异不明显,组织间差异大于品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 ELISA 外源蛋白 时空表达规律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丛胜波 许冬 +4 位作者 杨妮娜 王玲 王金涛 刘卫国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本文采用培养皿叶盘法和烘干法研究了常规棉‘Daiza 24C’、单价抗虫棉‘GK19’和复合性状转基因抗虫棉‘Daiza 24’对斜纹夜蛾幼虫选择、取食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虽然有较多的斜纹夜蛾1龄和3龄幼虫在‘Daiza... 本文采用培养皿叶盘法和烘干法研究了常规棉‘Daiza 24C’、单价抗虫棉‘GK19’和复合性状转基因抗虫棉‘Daiza 24’对斜纹夜蛾幼虫选择、取食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虽然有较多的斜纹夜蛾1龄和3龄幼虫在‘Daiza 24’叶片上停留,但对其的取食量均显著低于‘Daiza 24C’和‘GK19’,表现出明显的拒食现象。在可选择条件下,取食‘Daiza 24’的1龄和3龄幼虫比例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对‘Daiza 24’叶片表现出显著忌避行为,趋向于取食‘Daiza 24C’和‘GK19’。‘Daiza 24’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均存在显著影响,而对5龄幼虫,取食‘Daiza 24’的幼虫除相对生长率和相对取食量显著低于取食‘Daiza 24C’‘GK19’的幼虫外,其他营养指标在取食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1龄和3龄幼虫对‘Daiza 24’表现出显著的拒食和忌避行为,‘Daiza 24’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营养代谢存在显著影响,但对高龄幼虫营养代谢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 斜纹夜蛾 取食行为 营养代谢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志飞 徐海滨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从单性状基因转化发展到复合性状基因转化,并能在一种植物中转化多个目的基因并获得各自的生物学性状。本文综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定义、种类,实现复合性状转化的3种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单一性状转基因...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从单性状基因转化发展到复合性状基因转化,并能在一种植物中转化多个目的基因并获得各自的生物学性状。本文综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定义、种类,实现复合性状转化的3种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单一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F_(1)、F_(2)、F_(3)的适合度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雷 肖乐铨 +3 位作者 王园园 强胜 戴伟民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父本的抗性后代F_(1)+、F_(2)+、F_(3)+,以MH63为父本的非抗性后代F_(1)-、F_(2)-、F_(3)-)为材料,评价T2A-1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结果]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外源抗虫基因的导入显著降低抗性杂交后代的靶标虫压。虽然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部分适合度指标存在差异,但总相对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抗性杂交后代总相对适合度显著高于或相当于相应杂草稻,且随杂交代数的增加无显著变化。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无显著差异,除F 1TZ+、F 2TZ+与WRTZ相当外,其他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杂草稻。F 2和F 3在3和20 cm埋藏120 d后,只有27.75%~41.75%的F 2TZ+和F 3TZ+种子具有活力。[结论]在低虫压下,WRMM、WRYY的抗性杂交后代与杂草稻相比尽管具有相似或较高的营养和生殖能力,但落粒性和种子越冬能力较低,而WRTZ的抗性杂交后代种子虽然具有越冬能力,但落粒率较低,且从三代抗性杂交后代适合度变化来看,并无适合度提高的风险。因此在无除草剂选择压下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化 杂交后代 适合度 杂草稻基因
下载PDF
甘蔗转基因技术及其在甘蔗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汤亚飞 周国辉 《甘蔗糖业》 2005年第4期1-5,11,共6页
甘蔗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已应用于甘蔗的品种改良。本文综述甘蔗转基因技术、甘蔗转基因性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甘蔗转基因的发展策略做出展望。
关键词 甘蔗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性状 品种改良 应用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的生存竞争能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园园 刘琳莉 +3 位作者 李雷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2-868,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为评估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自身杂草化的风险。[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南京本地常规籼型水稻‘中莲恢510’(LC)和江苏泰州杂草稻(WRTZ)为试验材料,测定供试材料在单... [目的]本文旨在为评估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自身杂草化的风险。[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南京本地常规籼型水稻‘中莲恢510’(LC)和江苏泰州杂草稻(WRTZ)为试验材料,测定供试材料在单种或混种条件下的营养和生殖生长指标,结合落粒性和种子生存能力,评价T2A-1的生存竞争能力。[结果]T2A-1、MH63、LC和WRTZ出苗率为92.62%~98.35%。T2A-1与MH63的抽穗期相同,为9月12日,但晚于LC 2 d,晚于WRTZ 5 d。在单种条件下,T2A-1的相对竞争能力与MH63及LC相当,显著高于WRTZ。在混种条件下,T2A-1的相对竞争能力与MH63相当,显著高于LC和WRTZ。T2A-1的落粒率(4.17%)与MH63(3.69%)相似,两者均显著低于LC(9.50%)和WRTZ(11.29%)。T2A-1的种子生存能力与MH63相似,均显著高于LC,显著低于WRTZ。[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2A-1的竞争能力与受体水稻相当,但高于当地常规水稻,结合落粒性低和种子生存能力弱来综合分析,T2A-1的自身杂草化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化 生存竞争能力
下载PDF
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种植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洪鑫 韩成 +4 位作者 孔帆 周丰武 吴少松 钟文辉 刘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6,共9页
全生育期种植抗虫基因cry1Ab/cry2Aj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vo-spsps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数量、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种植抗虫耐除... 全生育期种植抗虫基因cry1Ab/cry2Aj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vo-spsps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数量、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种植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玉米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在门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仅显著提高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均显著降低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相对丰度;种植转基因玉米未影响真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但影响根际土壤真菌Fusarium、Staphylotrichum和Lophiostoma属相对丰度。另外,生长时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但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该研究旨在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自然生态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根际环境 高通量测序 细菌 真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转cry2A*/bar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
13
作者 肖乐铨 李雷 +2 位作者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7-358,共12页
【目的】考查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的杂交后代苗期特性,为评估T2A-1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来源于江苏泰州、广东茂名、湖南益阳的3种杂... 【目的】考查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的杂交后代苗期特性,为评估T2A-1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来源于江苏泰州、广东茂名、湖南益阳的3种杂草稻(分别命名为WRTZ,WRMM,WRYY)及其杂交F_(1)~F_(4)为试验材料(以T2A-1为父本或母本的携带转基因的为抗性杂交后代,以受体水稻为父本或母本的为非抗性杂交后代),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发芽力,幼苗在正常氮(40 mg/L)和低氮(20 mg/L)下的株高、整株干物质量以及根长、不定根数、平均直径等8个根系指标,计算根系总体发育指标,评价T2A-1与杂草稻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结果】抗性杂交后代的发芽力与非抗性杂交后代相当,但较杂草稻弱。在正常氮条件下,T2A-1与MH63以及抗性杂交后代与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指标相当;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杂草稻相比,WRMM杂交后代的株高显著低于WRMM,但整株干物质量与根系总体发育指标相当;WRYY杂交后代各苗期生长指标均与WRYY相当;WRTZ杂交后代株高显著高于WRTZ,但整株干物质量及根系指标均显著低于WRTZ。在低氮环境下,抗性杂交后代各苗期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或相当于非抗性杂交后代;抗性和非抗性杂交后代的相对根系发育指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杂草稻。【结论】T2A-1与杂草稻的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在正常氮条件下相当于或低于亲本杂草稻,但在低氮条件下,总体上均显著弱于杂草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稻 杂交后代 苗期生长特性 根系发育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柳 向钱 +1 位作者 李宁 张立实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由于其多元化的功能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转基因产品类型。但由于多个外源基因间潜在的协同效应,使得对其安全性评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缺乏国际通行的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规范。...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由于其多元化的功能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转基因产品类型。但由于多个外源基因间潜在的协同效应,使得对其安全性评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缺乏国际通行的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规范。本文以欧盟制定的评价指导为框架,从参照物的选择、分子特征评价、对比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毒性和过敏性评价以及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概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并指出了其中应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 安全性评价 实质等同原则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Grain Quality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Gene Pi-d2 Transgenic Rice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德西 曲广林 +2 位作者 黄文娟 李婷 李仕贵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0期1457-146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metabolic evid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Pi-d2-transgenic rice.[Method]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i-d2-transgenic rice wer...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metabolic evid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Pi-d2-transgenic rice.[Method]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i-d2-transgenic rice were observed in field experiment and the grain chemical characters and amino acid content were measured.[Results]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 Pi-d2 resulted in stably hereditable variation 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cents.Most of the transgenic lines grew normally and order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wild type plants),about half of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an increased or reduced plant height.There was no observ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genic plants and controls in tiller number,length of panicle,panicles per plant,seed-setting rate and 1 000-grain weight.Total amino acid content in transgenic rice was reduced,while the starch content,GC and GT were not alter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Conclusion]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 Pi-d2 has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plant height,while little on grain chemical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E Pi-d2 gene Rice Agronomic characters Amino acid
下载PDF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BASED ON NETWORK FLOW FOR PATHWAY INFERENCE
16
作者 Xianwen REN Xiang-Sun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10年第5期971-977,共7页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ell cycle,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responses to the external stimuli.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methods a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ell cycle,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responses to the external stimuli.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methods are of great demands to map signaling pathways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interactome and microarray data in the post-genome era.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approach to infer the pathways based on the network flow well studied in the operation research. The authors define a potentiality variable for each protein to denote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ontributes to the objective pathway. And the capacity on each edge is not a constant but a function of the potentiality variables of the corresponding two proteins. The total potentiality of all proteins is given an upper bound. The approach is formulated to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and solved by the simplex method. Experiments on the yeast sporulation data suggest this novel approach recreats successfully the backbone of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 with a low upper bound of the total potentiality. By increasing the upper bound, the approach successfully predicts all the members of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 pathway responding to the pheromone. This simple but effective approach can also be used to infer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thways underlying the 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 associations, illustrated by the second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expression linear programming network flow pathway inference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