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7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果树RNA病毒 被引量:29
2
作者 侯义龙 张开春 +3 位作者 胡文玉 吴禄平 林珂 尹淑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果树、樱桃树、桃树中携带上述四种病毒的情况。结果 :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的RT—PCR检测体系 ;同时又证明主要果树被这几种病毒单独感染和复合感染的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优化 果树病毒 检测 RNA病毒
下载PDF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方成 蔡成忠 +3 位作者 王树法 刘良 任亮 朱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PMI) 荧光半定量技术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3-磷酸甘油醛脱氢(GAPDH)
下载PDF
集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扩增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春笋 李彧媛 王海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51,共7页
采用含RNA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技术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此RT-PCR微流控装置以加热铜块组成恒温带,以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微通道为反应体... 采用含RNA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技术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此RT-PCR微流控装置以加热铜块组成恒温带,以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微通道为反应体系构建而成。采用循环水冷却退火区,此装置能获得低至31℃的退火温度,而且温度控制及其稳定性良好,因而能满足不同PCR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PCR微流控技术的优越性,在线荧光分析被用于检测PCR产物。当流速为7.5 mm/s时,轮状病毒RNA的cDNA扩增和在线荧光分析能在约12 min完成(扩增约10 min,在线分析约2 min)。在此集成化的RT-PCR微流控装置上,1 h可完成轮状病毒RNA的RT-PCR以及其扩增产物的在线荧光分析,样品检出限达到6.4×104 copies/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荧光分析 微流控技术 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直肠癌二氢嘧啶脱氢酶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秋美 黎莹 黄赛花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42例,于FOLFOX6方案化疗前,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DPD的表达,观察其与毒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DPD...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42例,于FOLFOX6方案化疗前,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DPD的表达,观察其与毒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高于相应癌组织(P<0.01)。结直肠癌组织DPD的表达状况和各种化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组织DPD水平和口腔黏膜炎、腹泻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Ⅲ期结直肠癌DPD高表达组和DPD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8.3个月、27个月和38.6个月、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DPD的表达可以预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而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可以预测5-FU相关毒性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FOLFOX6方案 化疗 5-氟尿嘧啶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二氢嘧啶脱氢
下载PDF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LH/CG受体在大鼠垂体中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杜晓岩 JuiieEMercer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0-175,共6页
促黄体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H/CG)受体存在于睾丸和卵巢组织中.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未报道有关LH/CG受体是否存在于垂体这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组织中.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大鼠垂体总RNA为模板,扩增LH/CG受体cDNA... 促黄体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H/CG)受体存在于睾丸和卵巢组织中.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未报道有关LH/CG受体是否存在于垂体这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组织中.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大鼠垂体总RNA为模板,扩增LH/CG受体cDNA片段.结果表明:LH/CG受体cDNA不仅存在于卵巢组织中,同样也存在于垂体组织中,垂体组织LH/CG受体cDNA与卵巢组织受体cDNA类似,都是由外显子拼接而成,结果又表明:LH/CG受体cDNA在垂体组织中以较小分子结构(或同工型)形式存在.尽管在大鼠垂体组织中没有发现全长cDNA存在,但本研究提示我们:LH/CG受体分子在垂体组织中的形式可能是由一些不完整的cDNA片段表达而成,并且表达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CG受体 垂体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的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娟 于文杰 +1 位作者 王楠 陈爱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目的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开发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并对市场上A2牛奶产品进行检测应用,实现对A2牛奶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先利用... 目的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开发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并对市场上A2牛奶产品进行检测应用,实现对A2牛奶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先利用D-loop基因片段设计了牛内参基因引物探针组(标记FAM荧光)。随后,在β-酪蛋白基因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A1基因引物探针组和A2基因引物探针组(均标记VIC荧光)。基于ARMS-PCR技术构建了双通道ARMS-PCR反应体系与程序,进而成功开发了A1A2牛奶实时荧光ARMS-PCR试剂盒。为进一步验证试剂盒性能,将其应用于市场上A2牛奶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结果对比。结果本试剂盒特异性强,检测DNA灵敏度为0.1 ng/L;10份市售实际样品的应用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试剂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度度高,适用于A2牛奶的真实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牛奶 Β-酪蛋白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链式反应反应技术 鉴别 试剂盒
下载PDF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
8
作者 柯振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目的 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构建病原菌分子进化树。方法 以冷链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种病原菌作为研究对... 目的 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构建病原菌分子进化树。方法 以冷链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种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作为冷链食品中病原菌检测初筛手段,应用微生物培养法以及生化鉴定仪器法进行方法比对与结果验证,运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分子进化树构建作为冷链食品中所分离病原菌的种属地位确证方法。结果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扩增了冷链食品中生活状态病原菌的特征性核酸片段,排除了死亡细菌以及阴性对照菌的干扰,病原菌检出限可达到1×10^(3)CFU/mL,一次反应可检测42份试样,可以在18 h内完成检测工作。在冷链食品中病原菌抽样检测调查中,随机采集的751份冷链食品,共检出62株病原菌,病原菌总体检出率为8.3%(62/751)。通过后续的16S rRNA测序以及葡萄球菌属、弧菌属以及李斯特菌属分子进化树的构建,成功溯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来源并完成病原菌种属定位。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通量高,为冷链食品及相关食品中病原菌的精确检测与溯源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高通量测序 分子进化树 冷链食品 病原菌
下载PDF
基于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葡萄病毒A和葡萄病毒B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国君 董雅凤 +2 位作者 张尊平 范旭东 任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7-938,共2页
皱木复合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是引起葡萄木质部畸形的一类病害的统称,在沙地葡萄、Kober5BB和LN33品种上表现茎痘、茎沟和栓皮等症状,其中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与Kober5BB品种上出现茎沟症状有关,而葡萄病毒B(Grapevine... 皱木复合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是引起葡萄木质部畸形的一类病害的统称,在沙地葡萄、Kober5BB和LN33品种上表现茎痘、茎沟和栓皮等症状,其中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与Kober5BB品种上出现茎沟症状有关,而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与LN33品种上出现栓皮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A 检出率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毛细管电泳的腹泻病原体多重检测体系建立
10
作者 马拥军 吴勇 +3 位作者 胡少龙 南丽 郑雅萍 薛亚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为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多重(19种)腹泻病原体的检测方案,用于临床快速诊断。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设计19种腹泻病原体及内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mRT-PCR)体系;用GeXP遗传分析系统对PCR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 目的为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多重(19种)腹泻病原体的检测方案,用于临床快速诊断。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设计19种腹泻病原体及内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mRT-PCR)体系;用GeXP遗传分析系统对PCR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从而对19种腹泻病原体进行鉴别。结果 100例腹泻样本中阳性样本为85例,阴性样本为15例,共出现单病原体感染32例,混合感染53例,与测序结果一致。19种病原体特征峰均有出现,且各个峰之间分离良好,未见交叉现象。结论利用GeXP分析平台联合mRT-PCR技术同时检测19种腹泻病原体的方法,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检验速度快等优点,此方法有可能满足临床医生对腹泻病原体检测的需求,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XP分析平台 腹泻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鉴别猪瘟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艳 仇华吉 +5 位作者 王秀荣 张守发 朱庆虎 李娜 李国新 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07-191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强毒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的RT-nPCR鉴别诊断方法。【结果】应用该方法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石门强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了大小分别为447和343bp的一条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447和343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但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其它常见猪源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基因组进行检测时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出0.04pg的CSFVRNA。对从黑龙江省采集的1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14份类似猪瘟强毒,1份类似弱毒疫苗。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种系发生分析证实了RT-nPCR的检测结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nPCR可以有效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减少了未感染的免疫猪被误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检测和鉴别犬瘟热病毒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司微 崔尚金 +1 位作者 张洪英 刘立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PCR,然后用引物P2/P3/P4进行复合套式PCR,建立了一种能区分CDV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从CDV强、弱毒株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与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的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进行复合RT-nPCR扩增时均为阴性。对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采集的20份疑似CDV病料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有15份类似CDV强毒,5份类似CDV弱毒。本研究建立的复合RT-nPCR可以有效检测CDV感染,能够将强、弱毒株区分开,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监测以及追踪疫苗免疫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链式反应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种养殖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 被引量:32
13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清 黄丽莎 俞秀霞 苏永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麻疹实验室诊断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萌 陈丽娟 +1 位作者 和京果 杨洁 《中国计划免疫》 2001年第5期265-267,共3页
为了探索对麻疹病例更好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对 76例已确诊或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检测了麻疹病毒核酸 ,结果 6 1例麻疹病例咽拭子中有 32例检出阳性 ,检出率 5 2 5 % ;8例风疹病例的咽拭子无阳... 为了探索对麻疹病例更好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对 76例已确诊或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检测了麻疹病毒核酸 ,结果 6 1例麻疹病例咽拭子中有 32例检出阳性 ,检出率 5 2 5 % ;8例风疹病例的咽拭子无阳性检出 ;麻疹、风疹IgM抗体均阴性的 7例疑似病例咽拭子中 ,有 1例检出阳性 ,并进一步分离到麻疹病毒。在麻疹病例中 ,RT -PCR阳性检出率随病例出疹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检测结果提示 :RT -PCR方法特异 ,可提早发现并诊断麻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实验室诊断 转录-聚合 链式反应 应用
原文传递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罗氏沼虾诺达病毒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地刚 雷爱莹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5尾来自广西某罗氏沼虾养殖场典型白肉病症状罗氏沼虾肌肉中的诺达病毒,结果是阳性5尾,占100%。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实用性强,灵敏度高。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诺达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检验检疫科学》 2004年第B12期53-56,共4页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坏死病毒的核酸抽提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适合于RT-PCR方法。实验证明在cDNA过程中,RNA酶抑制剂并非反应所必需。对RT-PCR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建立了一步法的RT-PCR检测方法,在网箱养殖石斑鱼以及育苗场的病鱼检测实践中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鱼苗 RNA抑制剂 核酸 酚/氯仿法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李矮缩病毒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义龙 于亚军 +2 位作者 张立娟 赵洋 于大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627,共2页
为选择不携带主要病毒的植株,利用作者已建立的PDV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PD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检植株PDV的感染率达90%,但程度不同。
关键词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PDV 检测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主要病毒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义龙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和90%,复合感染率达到76.67%,但带毒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苹果绿叶斑病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李矮缩病毒 检测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
19
作者 王世锋 王文波 杨涛 《海军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建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mRNA的方法。方法: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通过优化RT-PCR条件定量MIP-2 mRNA的表达。结果:获取了PCR线性扩增范围,确定了RT-PCR的最佳循环次数和模板量。结... 目的:建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mRNA的方法。方法: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通过优化RT-PCR条件定量MIP-2 mRNA的表达。结果:获取了PCR线性扩增范围,确定了RT-PCR的最佳循环次数和模板量。结论:优化的RT-PCR方法可以用于MIP-2 mRNA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金中 何洪彬 +4 位作者 夏咸柱 殷震 涂长春 金宁一 李佑民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0-184,共5页
根据Bare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扩增324bp基因片段的引物。将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法提取得到的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以此产物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根据Bare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扩增324bp基因片段的引物。将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法提取得到的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以此产物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经鉴定,以此对引物进行的PCR扩增,得到了与设计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相同的产物,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犬的三种病原的核酸,这表明此方法为特异性的。对27条(只)临床病例和32份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查,并与电子显微镜负染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犬瘟热病毒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转录 聚合链式反应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