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H^-和Li^++D^-碰撞的电荷转移截面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效信 张现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用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计算了He++H-和Li++D-低能碰撞过程中电荷转移截面,碰撞体系的初态与末态间的耦合矩阵元由渐近方法得到。
关键词 碰撞 电荷转移截面 原子碰撞
下载PDF
Ar^(8+)离子与Ar原子碰撞反应中的多电子转移截面
2
作者 马新文 刘惠萍 +6 位作者 王友德 杨治虎 于得洋 申自勇 吕魁 蔡晓红 刘兆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给出了实验测量得到的Ar8++Ar碰撞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实验结果与分子库仑过垒模型(MCBM)经修正后的理论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 高电荷态原子碰撞 多电子转移截面
下载PDF
Na(3P)-Na(3P)→Na(4D)+Na(3S)碰撞激发能量转移截面
3
作者 沈异凡 熊玉蓉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35-38,共4页
用 NaD_2线激发钠蒸汽(T=523°K),探测3P→3S,5S→3P,4D→3P 的荧光强度,得到 Na(3P)+Na(3P)→Na(4D)+Na(3S)碰撞激发能量转移截面为2.4×10^(-15)(cm)~2.并将本文和国内外文献数值作了比较,结果相符.
关键词 原子 碰撞 荧光 能量转移截面
下载PDF
强激光场中Li^(3+)与H碰撞的电荷转移截面
4
作者 刘艳侠 林在昆 马德林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本文利用含电荷转移因子的两态展开方法,考虑激光场对入射粒子及靶原子的影响(修饰效应),计算了Li3++H(1s)→Li2+(1s)+H+过程的电荷转移截面,并与不存在激光场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强激光场 靶原子 碰撞 电荷转移截面 氢原子
下载PDF
用带变电荷的两态正交基计算H^+—H_e^+和H^+—H_i^(++)间的电荷转移截面
5
作者 况余让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51-58,共8页
本文计算了反应 H^++He^+-H+He^(++) 和 H^++Li^(++)-H+Li^(3+)系在30—200keV 能区的1S—1S 电荷转移截面.碰撞参数 Sch(?)rdinger 方程是通过使用带变电荷和单面波单动因子的两态正交基展开法求解的,在小转移几率的情况下,电荷转移振... 本文计算了反应 H^++He^+-H+He^(++) 和 H^++Li^(++)-H+Li^(3+)系在30—200keV 能区的1S—1S 电荷转移截面.碰撞参数 Sch(?)rdinger 方程是通过使用带变电荷和单面波单动因子的两态正交基展开法求解的,在小转移几率的情况下,电荷转移振幅表示成了解析形式,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本文结果与其它理论和实验数据比较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碰撞 电荷转移截面 等离子体
下载PDF
与铷(5~2S_(1/2))原子碰撞产生的铷7~2D态精细结构转移截面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献平 刘子东 +2 位作者 李森林 刘秩媛 曾晓云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06-412,共7页
本文报道使用蒸汽泡和两光子两步激发方法,测量原子激发态敏化荧光I_(3/2)~1和直接荧光I_(3/2)~2其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与基态(5~2S_(1/2)铷原子碰撞产生的铷7~2D_(5/2)→7~2D_(3/2)和7~2D_(3/2)→7~2D_(5/2)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分别为:σ_(f... 本文报道使用蒸汽泡和两光子两步激发方法,测量原子激发态敏化荧光I_(3/2)~1和直接荧光I_(3/2)~2其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与基态(5~2S_(1/2)铷原子碰撞产生的铷7~2D_(5/2)→7~2D_(3/2)和7~2D_(3/2)→7~2D_(5/2)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分别为:σ_(fs)=4.7×10^(-13)cm^2、σ_(fs)~’=7.0×10^(-13)cm^2;碰撞转移出7~2D双态的转移截面σ_(tr)(5/2)=0.62×10^(-13)cm^2.由计算的7~2D态几何截面σ_(geom)能够相对很好地描述σ_(fs)和σ_(fs)~’的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碰撞 精细结构 转移截面
原文传递
中、高能电子被SO_2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
7
作者 施德恒 孙金锋 +3 位作者 朱遵略 杨向东 刘玉芳 马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435-4440,共6页
在考虑分子内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计算“中、高能电子-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的修正势方法.利用可加性规则、使用Hartree-Fock波函数并采用被这一方法修正过的复光学势,... 在考虑分子内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计算“中、高能电子-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的修正势方法.利用可加性规则、使用Hartree-Fock波函数并采用被这一方法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在100—1000eV内对电子被SO2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其他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这一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获得的微分截面比利用未修正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得到的结果准确得多,计算得到的动量转移截面及弹性积分截面在入射电子能量不低于200eV时也都比较接近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性规则 微分截面 动量转移截面 电子散射
原文传递
慢电子与高Z原子Xe、Rn碰撞总截面和动量转移截面的计算
8
作者 孙克斌 杨向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5-1440,共6页
本文采用Roothaan-Hartree-Fock波函数,运用等效势模型,并使用不合任意参数的交换势计算了0.1~30 eV的慢电子与高Z原子Xe、Rn弹性碰撞的总截面和动量转移截面.对于Xe原子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的比较好,对于Rn原子我们的计算结... 本文采用Roothaan-Hartree-Fock波函数,运用等效势模型,并使用不合任意参数的交换势计算了0.1~30 eV的慢电子与高Z原子Xe、Rn弹性碰撞的总截面和动量转移截面.对于Xe原子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的比较好,对于Rn原子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其他理论计算结果数据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但至今尚未见有实验结果的报道,仍需以后实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电子 惰性气体 截面 动量转移截面
原文传递
低能正电子与氦原子弹性散射截面的理论计算
9
作者 陈其峰 杨向东 芶清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35-235,共1页
过去芶清泉等人曾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大量原子与低能电子弹性散射截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电子偶素形成阀以下,正电子与氦原子的碰撞是弹性的,因此,我们推广应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低能正电子与氦原子弹性散射截面,即把投... 过去芶清泉等人曾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大量原子与低能电子弹性散射截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电子偶素形成阀以下,正电子与氦原子的碰撞是弹性的,因此,我们推广应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低能正电子与氦原子弹性散射截面,即把投射正电子在靶原子场中的运动看作是在一个等效势场V(r)中的运动,该势场V(r)是由入射正电子与未被扰动的靶原子间静电势Vs(r)和由于投射正电子作用使靶原子极化产生的极化势Vpol(r)组成。在计算中,静电势V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散射截面 氦原子 电子偶素 极化势 低能电子 势场 射正 静电势 动量转移截面 电子能量
下载PDF
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
10
作者 闫世杰 刘玲 王建国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单次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中,对入射粒子He2+,包含n=1~7的所有束缚态,计算的能量本征值与NIST标准数据在百分之几的精度内符合很好;对靶H-,包括一个束缚态1s和五个连续态ns(n=2~6),束缚态能...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单次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中,对入射粒子He2+,包含n=1~7的所有束缚态,计算的能量本征值与NIST标准数据在百分之几的精度内符合很好;对靶H-,包括一个束缚态1s和五个连续态ns(n=2~6),束缚态能量与他人理论结果一致.在4~400 keV的入射粒子能量范围,计算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到各个壳层上的态选择截面.发现在较低的入射粒子能量,电子主要俘获到He+离子主量子数n=3~5的壳层,高能区俘获到n=2的壳层为主;对同一主量子数n,在低能区俘获到高角动量态(l=n-1,n-2)的电荷转移截面相对较大,在高能区主要俘获到l=1的p壳层.同时还计算入射粒子能量分别为4 keV和400 keV时,电子俘获到激发态辐射退激发产生的电荷转移发射光谱,并发现cascade效应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截面 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电荷转移发射光谱
下载PDF
低能正电子与氖、氩原子弹性碰撞截面的理论计算
11
作者 陈其峰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36-236,共1页
我们已应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了低能正电子与氦原子的弹性碰撞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的比较好。对于低能正电子与复杂的多电子氖、氩原子的碰撞,要精确地处理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电子偶素(Ps)形成阀以下,正电子与氖、氩原子的碰撞是弹性的... 我们已应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了低能正电子与氦原子的弹性碰撞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的比较好。对于低能正电子与复杂的多电子氖、氩原子的碰撞,要精确地处理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电子偶素(Ps)形成阀以下,正电子与氖、氩原子的碰撞是弹性的,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等效势模型计算低能正电子与氖、氩原子弹性散射截面。在计算中,对氖和氩原子我们选用文献解析波函数,通过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截面 弹性散射截面 电子偶素 极化势 动量转移截面 截面 电子能量 分波法 势函数 静电势
下载PDF
灰色关联在叠合结构内力转移性能上的应用
12
作者 侯小美 黄赛超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 ,对叠合结构截面内力转移性能的 4个主要影响因素——— 2个阶段的截面有效高度比h0 1/h0 ,第 1阶段弯矩相对值M1/M1u,第 2阶段弯矩相对值M2 /M2u,截面配筋率 ρ/ ρmax进行关联优劣排序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 ,对叠合结构截面内力转移性能的 4个主要影响因素——— 2个阶段的截面有效高度比h0 1/h0 ,第 1阶段弯矩相对值M1/M1u,第 2阶段弯矩相对值M2 /M2u,截面配筋率 ρ/ ρmax进行关联优劣排序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叠合结构截面内力转移性能最大的关联因子是 2个阶段的截面有效高度比h0 1/h0 ,其次是第 1阶段弯矩相对值M1/M1u,第 2阶段弯矩相对值M2 /M2u,影响最小的关联因子是截面配筋率 ρ/ ρ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截面内力转移 叠结合 关联因子
下载PDF
Rb(5P1/2)与N2的精细结构碰撞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甜甜 刘静 +2 位作者 邱永宝 梁宏宇 王俊峰 《应用物理》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本文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方法实验研究了激发态Rb(5P1/2)原子在不同缓冲气体氮气压强下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实验温度设定为295 K~473 K,氮气压强分别为100 Torr~500 Torr。利用钛宝石激光器输出794 nm连续激光激发Rb原子到5P1/2激发态... 本文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方法实验研究了激发态Rb(5P1/2)原子在不同缓冲气体氮气压强下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实验温度设定为295 K~473 K,氮气压强分别为100 Torr~500 Torr。利用钛宝石激光器输出794 nm连续激光激发Rb原子到5P1/2激发态,测量了不同温度和缓冲气体压强条件下Rb原子的D1线和D2线荧光。通过建立稳态速率方程求解,得到了Rb原子D1线和D2线荧光强度比与碰撞对分子数密度的函数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线性拟合给出了323 K~433 K范围内Rb(5PJ)原子的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和猝灭截面。实验结果表明,Rb原子的精细结构转移截面随温度升高缓慢增加,分别约增大了3.12倍和2.39倍。Rb(5PJ)原子的猝灭截面随温度升高起伏振荡。在363 K~453 K温度范围内,氮气压强越大,Rb原子的D2线转移荧光越强。Rb-N2间的碰撞占据主导地位,加速了Rb(5PJ)能级间的精细结构能级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结构转移截面 激光感应荧光 碰撞能量转移 猝灭
下载PDF
非角截断的Fokker-Plank-Boltzmann方程
14
作者 郑敏玲 杨孝平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3-582,共10页
在非角截断条件下研究了Fokker-Plank-Boltzmann方程的Cauchy问题,从而推广了DiPerna和Lions在角截断假设下的经典结果.主要利用了碰撞算子的结构的一些性质,以及对正规化碰撞算子的一种新的分解,并结合准椭圆算子的性质,得到了非截断... 在非角截断条件下研究了Fokker-Plank-Boltzmann方程的Cauchy问题,从而推广了DiPerna和Lions在角截断假设下的经典结果.主要利用了碰撞算子的结构的一些性质,以及对正规化碰撞算子的一种新的分解,并结合准椭圆算子的性质,得到了非截断条件下重正规化解的稳定性,进而得到了解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截断 Fokker-Plank-Boltzmann方程 重正规化解 动量转移截面
下载PDF
慢电子被氩原子的弹性散射
15
作者 王治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83年第2期65-76,共12页
本文考虑到外来电子对靶原子的极化效应,外来电子与靶原子的电子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在靶原子场中外来电子运动状态的畸变,利用原子解析波函数,推导出外来电子与氩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引入“对势函数的有效核电荷”... 本文考虑到外来电子对靶原子的极化效应,外来电子与靶原子的电子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在靶原子场中外来电子运动状态的畸变,利用原子解析波函数,推导出外来电子与氩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引入“对势函数的有效核电荷”,讨论了氩原子场的物理特征。用量子力学的分波法计算了慢电子在氩原子场中运动的畸变波函数以及慢电子被氩原子弹性散射的相移、微分截面、分波截面、总截面和动量转移截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估算了被弹性散射的电子自旋出现完全极化的临界能量和临界角度。研究了极化效应和交换效应对慢电子散射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 截面 有效截面 极化效应 函数 分子 原子 交换效应 动量转移截面 弹性碰撞 弹性散射 入射能量
下载PDF
高电荷态氩离子与Ne原子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截面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新文 刘惠萍 +6 位作者 陈熙萌 杨治虎 申自勇 王友德 于得洋 蔡晓红 刘兆远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6,共8页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 采用符合关联实验技术进行的Ar^(q+)+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在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各种电子转移过程,并测量了转移电离截面。研究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分子过垒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较合理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氩离子 NE原子 氖原子 碰撞 转移电离截面 符合关联实验技术 多电子转移过程 反冲离子电荷态 分子过垒模型
原文传递
Rb-N_2(He)蒸气室压强及He、N_2气渗漏测量
17
作者 尼亚孜艾力.努拉合买提 刘静 +2 位作者 奥布力喀斯木.祖 戴康 普拉提.艾合买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6-802,共7页
利用原子吸收及谱线增宽方法测量了Rb-N_2(He)蒸气室中的气体压强.对Rb-N_2(He)蒸气室中的气体渗漏进行了检测,实验发现:对N_2气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渗漏现象.对于Rb-He950torr的高压蒸气室60天后的气体渗漏量为19%,渗漏比较明显.测量了2... 利用原子吸收及谱线增宽方法测量了Rb-N_2(He)蒸气室中的气体压强.对Rb-N_2(He)蒸气室中的气体渗漏进行了检测,实验发现:对N_2气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渗漏现象.对于Rb-He950torr的高压蒸气室60天后的气体渗漏量为19%,渗漏比较明显.测量了223-638torr范围Rb-N_2蒸气室的5P_(3/2)—5P_(1/2)精细结构碰撞转移截面.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碰撞转移截面值也升高,温度为50℃、60℃、70℃时,碰撞转移截面分别为(1. 03±0. 32)×10^(-16)cm^2、(1. 36±0. 38)×10^(-15)cm^2、(8. 96±1. 02)×10^(-15)cm^2.压强在638torr时,碰撞转移截面随着温度升高增加较快,70℃以后碰撞转移截面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蒸气室 氦气渗漏 碰撞转移截面 谱线展宽
下载PDF
Chemical Effect on K Shell X-ray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Radiative Auger Ratios of Co, Ni, Cu, and Zn Complexes
18
作者 Erhan Cengiz Zekeriya Biyiklioglu +4 位作者 Nuray Kup Ayhkcl Volkan Aylikci Gokhan Apaydin Engin Tirasglu Halit Kantek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8-144,I0001,共8页
The production cross-sections, intensity ratios, and radiative Auger intensity ratios of Co, Ni, Cu, and Zn elements in different complexes were measured. The chemical effects on the K she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 The production cross-sections, intensity ratios, and radiative Auger intensity ratios of Co, Ni, Cu, and Zn elements in different complexes were measured. The chemical effects on the K she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the radiative Auger intensity ratios of these elem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hanges in these parameters were interpre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The samples were excited by 59.5 keV γ-rays from a ^241Am annular radioactive source. K X-rays emitted by samples were counted by an Ultra-LEGe detector with a resolution of 150 eV at 5.9 k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 transfer Cross-section Radiative Auger intensity ratio Ultra-LEGe detector Chemical effect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fiber Bragg gratings under Transverse Force to a Small Grating Section
19
作者 WU Fei, LI Li-xin LI Li-xin LI Ya-pin LI Zhi-quan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Fiber Bragg grating under transverse force on a small grating section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sequ... Fiber Bragg grating under transverse force on a small grating section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reflected spectrum. The reflected spectra of the FBG subjected to the transverse force split into two main peaks, and the split point shifted linearly and periodically versus the applied force. The split point is shifted in the bandwidth with the period of 11N,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plit point wavelength shift versus the applied force is 0.05 nm/N in one peri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纤维 BRAGG光栅 光栅截面 数字模拟 转移矩阵
下载PDF
Fe^(24+)离子双电子复合以及和H_2 碰撞的共振转移与激发X射线发射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牟致栋 魏琦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以准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为基础,对Fe^(24+)离子KLn(n=L,M,N,O,P)共振激发态可能辐射衰变通道的双电子复合过程的共振强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计算了KLL共振激发态谱项能级电偶极允许跃迁的共振强度和截面,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 以准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为基础,对Fe^(24+)离子KLn(n=L,M,N,O,P)共振激发态可能辐射衰变通道的双电子复合过程的共振强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计算了KLL共振激发态谱项能级电偶极允许跃迁的共振强度和截面,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H_2分子的实验Compton轮廓,进一步计算了能量在300—800 MeV范围内,抛射体Fe^(24+)离子俘获H_2分子靶电子的KLn(n=L,M,N,O,P)共振电荷转移与激发X射线发射截面,计算结果与最新实验值或者其他理论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Fe^(24+)离子KLn(n=L,M,N,O,P)的双激发态,Kα辐射衰变通道对双电子复合过程的共振强度贡献最大,是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通道,Kα辐射衰变X射线的波长范围λ为1.850—1.880A,而非Kα辐射衰变的波长范围λ为1.460—1.601 A,两者共振X射线的波长位置并不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4+离子 H2分子 共振转移激发 共振电荷转移与激发X射线光子发射截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