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右侧第4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景魁 吕金爽 +2 位作者 郑广钧 冯震 阎卫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9-790,共2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1〕是肺癌的严重并发症,常规的化疗、放疗效果极差,外科旁路手术的创伤及风险较大,经皮穿刺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患者仍在短期内因癌转移或SVCS征加重而死亡〔2~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十...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1〕是肺癌的严重并发症,常规的化疗、放疗效果极差,外科旁路手术的创伤及风险较大,经皮穿刺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患者仍在短期内因癌转移或SVCS征加重而死亡〔2~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十余年来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靶向技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5〕,该方法将放射性粒子种植入肿瘤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癌4R 125I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125)Ⅰ粒子植入术联合BAI与黄芪多糖注射液在肺癌纵隔淋巴结4R组转移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琦 罗春娟 王明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483-4485,共3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BAI)与辅助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在肺癌纵隔淋巴结4R组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伴有4R组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5例,观察...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BAI)与辅助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在肺癌纵隔淋巴结4R组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伴有4R组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BAI与辅助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BAI,比较两组患者的4R组淋巴结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的短期生存期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2个月后复查CT,4R淋巴结治疗总缓解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良反应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疼痛,生存质量卡氏体力状态(KPS)评分,以及患者生存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伴有4R组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BAI与辅助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4R淋巴结转移 并发症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数量及总直径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潘钢 韩志江 +4 位作者 张煜 丁金旺 彭友 张卧 罗定存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数量及总直径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7例多灶性PTMC与653例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瘤体个数(以单发、2-、3-、≥4-表示)及...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数量及总直径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7例多灶性PTMC与653例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瘤体个数(以单发、2-、3-、≥4-表示)及多发瘤体总直径(TTD)或单发瘤体直径(UTD)的大小分组,比较各组CLNM的差异;分析CLNM阳性和TTD大小的关系。结果 2-PTMC组、3-PTMC组和≥4-PTMC组CLN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发PT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TMC组、3-PTMC组CLNM阳性率均明显低于≥4-PT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TMC组和3-PTMC组CLN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D≤1.0cm组CLNM阳性率明显高于UTD≤1.0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D>1.0cm组和UTD>1.0cm组、TTD≤1.0cm组CLN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D大小与CLNM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UTD≤1.0cm组比较,TTD≤1.0cm组更容易出现CLNM阳性,且CLNM阳性与TTD大小无关;与单发PTMC比较,多发PTMC更容易出现CLNM阳性,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多灶性PTMC患者时,应更积极地进行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多灶性 中央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岩石矿物组份质量转移的模糊聚类定量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德正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2-225,共14页
本文根据岩石矿物组份质量分数值的定和特性 ,提出定量计算组份质量转移的新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技术 ,通过计算复原定和差并判定差值类型 ,辅以相应的判别参数 ,逐步从中筛选出真恒量组份 ,再利用真恒量组份定值系数 ,计... 本文根据岩石矿物组份质量分数值的定和特性 ,提出定量计算组份质量转移的新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技术 ,通过计算复原定和差并判定差值类型 ,辅以相应的判别参数 ,逐步从中筛选出真恒量组份 ,再利用真恒量组份定值系数 ,计算出变组岩石矿物各组份的真实质量分数值和转移量值。笔者将该方法称为真恒量组份定值法 (TCF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矿物 份质量转移 模糊动态聚类 定量计算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的剂量学与疗效分析
5
作者 韩雅钧 樊喜文 +2 位作者 郭明皓 胡峙珩 刘登尧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0期997-1000,1005,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及疗效。方法收集21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BTPS)制订治疗计划,术中在CT引导下行^(125)I...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及疗效。方法收集21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BTPS)制订治疗计划,术中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即刻行CT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评价疗效,比较术前、术后90%靶区体积剂量(D_(90))、最小边缘剂量(mPD)、100%计划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V_(100))、V_(150)、V_(200)及主动脉、食管、气管接受的平均剂量,术后评价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并且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术前计划与术后剂量各参数及主动脉、食管、气管接受的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I、EI、HI分别为(0.6±0.2)、(47.3±27.5)、(24.8±5.3)。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客观缓解率为76.2%(16/21),局部控制率为85.7%(18/21)。21个病灶术后质量评价结果:优7个,良10个,中4个。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评价均可为临床所接受,提示该技术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植入 纵隔7淋巴结转移 剂量学
下载PDF
若干交代成岩成矿作用组份质量转移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德正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本文以几种常见的交代成岩成矿作用为例 ,介绍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组份质量转移计算法———真恒量定值非固定同体积质量计算法 (TCFM法 ) ,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这些成岩。
关键词 份质量转移 交代成岩成矿作用 TCFM法 真恒量定值非固定体积质量计算法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睿 李湘波 贺小俭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56例(312枚结节)PTC患者,依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66例(190枚)和验证集90例(122枚)。所有患者均接受PC...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56例(312枚结节)PTC患者,依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66例(190枚)和验证集90例(122枚)。所有患者均接受PCT手术切除和CLNM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未转移组(未CLNM组)和转移组(CLNM组);于术前行CT颈部常规平扫和双期双能量增强扫描,测定动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碘图CT值(Overlay值)及能谱曲线斜率(SCP);提取所有结节小波纹理特征,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的纹理特征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数值筛选出靠前的3个小波纹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联合诊断预测CLNM的诊断价值。结果:训练集的166例(190枚)中,病理证实结果CLNM组95例(116枚),未CLNM组71例(74枚);验证集90例(122枚)中,CLNM组58例(75枚),未CLNM组32例(47枚)。验证集CLNM组与未CLNM组患者动脉期IC、NIC、Overlay值及SCP等双能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静脉期CLNM组患者各双能量参数均显著高于未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0,t=7.758,t=4.783,t=3.496;P<0.05)。AUC值排列前3的纹理特征分别为HLH-glcm-IMC1、LHL-glszmLALGLE及HLH-glszm-LALGLE,且CLNM组3个纹理特征参数值显著高于未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82,t=26.793,t=27.961;P<0.001)。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基于CT双能量参数(IC、NIC、Overlay值及SCP)以及静脉期纹理特征的联合诊断模型CLNM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7%和70.27%,约登指数最高(0.642),诊断效能最佳。验证集联合诊断模型诊断CLNM的AUC为0.867,高于CT双能量参数中IC、NIC、Overlay值、SCP和静脉期的3个(共7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7,Z=2.892,Z=2.543,Z=2.447,Z=3.475,Z=3.542,Z=2.908;P<0.05)。结论: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CLNM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PTC淋巴结转移早期筛查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螺旋CT 中央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纹理特征 预测价值
下载PDF
VEGF-C及其受体Flt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芳 张雅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VEGF C/VEGFR 3(Flt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1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 C、Flt4的表达。结果  10 1例乳腺癌组织VEGF C阳性率为 93 1%(94/10 1) ,Flt4阳性率为 86 1%(87/10 1) ,且VEGF C... 目的 探讨VEGF C/VEGFR 3(Flt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1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 C、Flt4的表达。结果  10 1例乳腺癌组织VEGF C阳性率为 93 1%(94/10 1) ,Flt4阳性率为 86 1%(87/10 1) ,且VEGF C与Flt4表达呈正相关。VEGF C阳性指数在转移组 (6 1 89± 17 79)高于未转移组 (44 2 8± 17 87) (P <0 0 5 )。随着癌细胞VEGF C表达强度增强 ,F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加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乳腺癌中F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 (15 5 5± 3 6 3)高于未转移组 (10 71± 2 90 )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 C、Flt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Flt4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受体 FLT4 乳腺癌转移 阳性率 转移组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郑雄伟 林贤东 +4 位作者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应敏刚 叶韵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临床意义 分子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PCR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常规病理检查 SLN 转移组 转移检测 乳腺癌患者 淋巴管浸润 CK19 mRNA 肿物大小 联合使用 高乳腺癌 肿瘤预后 统计学 检出率 RT 敏感性
下载PDF
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组织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建明 朱明华 +3 位作者 倪灿荣 刘晓红 黄玲 李兆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中Smad相关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SP法检测266灶不同级别PanINs和121例胰腺癌组织中Smad相关蛋白、...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中Smad相关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SP法检测266灶不同级别PanINs和121例胰腺癌组织中Smad相关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并联系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级别PanIN病灶Smad4表达率(60.6%,20/33)低于低级别PanINSmad4表达率(79.8%,186/233)(P<0.05);而高级别PanIN中Smad7,TGFβ1,TGFβRⅡ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PanIN(P<0.05)。胰腺癌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神经受累组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Smad7、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神经受累组则分别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PanIN和胰腺癌组织中Smad2、4、7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表达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从低级别PanINs到高级别PanINs再到胰腺癌中,Smad4蛋白表达率逐渐降低,而Smad7、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表达率逐渐升高,支持胰腺癌形成的分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上皮内瘤变 胰腺癌 Smad信号通路 TGF-β1 Smad4 Smad7 Ⅱ型受体 蛋白表达率 信号传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 Vision TGF-βR 相关蛋白 神经受累 病理学指标 Smad2 免疫 S-P法 相关分析 分子模型 对照 转移组
下载PDF
层粘蛋白和钙调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国祥 黄英 孙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层粘蛋白(LN)和钙调素(CaM)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NSCLC中LN和CaM的表达。结果 LN和CaM的表达在NSCLC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临 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层粘蛋白(LN)和钙调素(CaM)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NSCLC中LN和CaM的表达。结果 LN和CaM的表达在NSCLC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临 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LN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69.7%(P< 0.05),CaM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57.6%(P>0.05);LN在低分化的肿瘤标本和中高分化的肿瘤标 本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61.7%(P<0.05),而CaM分别为73.3%、41.1%(P<0.05);LN在Ⅲ~Ⅳ期和Ⅰ~Ⅱ期的阳 性表达率分别为30.7%、56.0%(P<0.05),而CaM分别为75.7%、48.3%(P<0.05);LN在无或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58.1%、33.3%(P<0.05),而CaM分别为32%、69.2%(P<0.05)。结论 LN和CaM可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 肺癌的浸润转移,其表达的水平对判断NSCLC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蛋白 钙调素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预后 表达及 阳性表达率 免疫织化学 细胞分化程度 肿瘤标本 CaM 淋巴结转移 技术检测 临床分期 Ⅰ-Ⅱ期 Ⅲ~Ⅳ期 相互作用 浸润转移 参考价值 LN 高分化 低分化 转移组 鳞癌 腺癌
下载PDF
VEGF-C、CD_(44)V_6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薛榜 李文峰 +3 位作者 吴式绣 邹长林 邹三鹏 李明众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Elivision),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CD44V6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Elivision),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CD44V6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85%、80%,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32.4%和54%(P<0.05)。在VEGF-C和CD44V6共阳性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CD44V6、VEGF-C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子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癌淋巴结转移 CD44V6表达 VEGF-C 相关性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化二步法 浸润性宫颈癌 临床病理资料 淋巴结转移 统计学处理 阳性表达率 淋巴转移 方法应用 相关因子 转移组
下载PDF
贲门癌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海健 钟雪云 +2 位作者 杜彬 李红 郑佩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5-636,共2页
目的探讨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浸润转移及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贲门癌组织和18例癌旁黏膜组织中MTA1的表达。结果贲门癌中MTA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黏膜(P=0.001),淋巴结转移组MTA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 目的探讨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浸润转移及临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贲门癌组织和18例癌旁黏膜组织中MTA1的表达。结果贲门癌中MTA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黏膜(P=0.001),淋巴结转移组MTA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5),低分化腺癌组MTA1的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P=0.039)。结论MTA1的表达促进贲门癌的转移且与贲门癌的分级有关;检测MTA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贲门癌的恶性程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研究 转移相关基因 贲门癌 免疫织化学SP法 癌旁黏膜 癌浸润转移 低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 生物学行为 贵门癌 病理分级 恶性程度 参考指标 转移组 淋巴结 检测
下载PDF
胃癌组织caspase-3,Bcl-X_L和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滢 张天彪 王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观察caspase-3,Bcl-XL及Cox-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 方法: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0/2003年存档的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标本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aspase-3... 目的:观察caspase-3,Bcl-XL及Cox-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 方法: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0/2003年存档的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标本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aspase-3,Bcl—XL及Cox-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分析caspase-3,Bcl-XL,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胃癌组织中caspase-3,Bcl-XL,Cox-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2.2%,53.7%,62.9%.caspase-3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TNM分期间有显著差异(P=0.022,P=0.010,P=0.007). Bcl-XL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Laur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TNM分期间有显著差异(P= 0.033,P=0.005,P=0.016,P=0.009).Cox-2 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在不同TNM分期间有显著差异(P=0.013,P= 0.019,P=0.008).caspase-3和Bcl-XL表达呈负相关(r =-0.308,P=0.024),Bcl-XL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442,P=0.001),caspase-3与Cox-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51,P=0.713). 结论:人胃癌组织caspase-3表达较低,而Bcl-XL及Cox-2表达较高.人胃癌组织caspase-3,Bcl-XL, Cox-2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Laur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对判断胃癌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人胃癌组织caspase-3与Bcl-XL表达呈负相关,而Bcl-XL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表达 胃癌 病理行为 caspase-3表达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BCL-XL表达 织学分级 免疫织化学方法 胃癌及癌旁 癌生物学行为 转移组 2003年 统计学处理 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石蜡切片 分析软件 检验分析
下载PDF
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表达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再蓉 吕新全 +4 位作者 吴继留 阿米娜 吉利力 吐尼沙 罗文伟 《农垦医学》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 ,TSP)在正常乳腺和三种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0 8例乳腺外科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P蛋白表达。结果:TSP表达在四种组织中的...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 ,TSP)在正常乳腺和三种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0 8例乳腺外科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P蛋白表达。结果:TSP表达在四种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TSP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细胞增殖的作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素 病变 表达状况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化SP法 发生发展 显著性差异 TSP 表达情况 正常乳腺 蛋白表达 手术标本 乳腺外科 细胞增殖 转移组 阳性率 检测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检测nm23-H_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6
作者 王倩 戚峰 +3 位作者 梁晖 邱宇杰 王鹏志 朱理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检测nm23-H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突变,寻找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m23-H1mRNA表达,毛细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PAGE)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DNA突变。结果:应用CPAGE可... 目的:检测nm23-H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突变,寻找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m23-H1mRNA表达,毛细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PAGE)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DNA突变。结果:应用CPAGE可在30min内分离出nm23-H1基因RT-PCR产物的单链及双链峰。nm23-H1表达、突变在腋淋巴结有、无转移组均有差异;mRNA在有远处转移组呈现低表达;DNA突变率在肿瘤≤5cm和>5cm组间有差异。结论:nm23-H1表达和突变可以做为评估乳腺癌转移危险的指标;CPAGE技术用于肿瘤组织的PCR-SSCP分析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毛细管 乳腺癌 电泳检测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RNA表达 SSCP分析 淋巴结转移 DNA突变 PCR产物 乳腺癌转移 腋淋巴结 肿瘤 转移组 半定量 低表达 突变率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向悦 陈德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 2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 229例病人中,术后复发70例,术后无复发1159例;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 2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 229例病人中,术后复发70例,术后无复发1159例;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肿瘤直径(HR:0.497,95%CI:0.287~0.858)、原发肿瘤个数(HR:2.037,95%CI:1.209~3.433)、侵犯包膜(HR:0.476,95%CI:0.251~0.903)、包膜外侵犯(HR:0.332,95%CI:0.169~0.65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术后颈侧区复发的影响因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ROC曲线确定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切点值为23.6%。结论 对于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多个原发灶、肿瘤直径>1 cm、有包膜或包膜外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风险因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23.6%,对术后颈侧区复发的风险有良好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中央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CD147和MMP-2、VEGF在原发性肝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利霞 楼善贤 沈蔚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CD147和MMP-2、VEGF在原发性肝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为从免疫学范畴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CD147和MMP-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47和MM... 目的探讨CD147和MMP-2、VEGF在原发性肝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为从免疫学范畴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CD147和MMP-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47和MMP-2、VEGF在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77.5%,75.0%,MMP-2在转移组表达显著增高(P<0.05),CD147和MMP-2、VEGF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当直径<3cm时表达显著降低(P<0.01),CD147和MMP-2、VEGF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D147和MMP-2、VEGF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CD147刺激MMP-2进而产生VEGF,是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CD147 原发性肝癌 表达及 ENVISION VEGF蛋白 临床病理资料 阳性表达率 CDL47 相互关系 免疫 表达情况 肿瘤直径 恶性进展 免疫治疗 免疫学 二步法 转移组 正相关
下载PDF
胰腺癌中内皮抑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利丽 冯一中 顾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endostatin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2)胰腺癌中MVD均值(33.74±11.44),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7.40±4.74)(P<0.01),Ⅲ~Ⅳ期胰腺癌MVD均值(40.89±10.33)高于Ⅰ~Ⅱ期(25.35±5.38)(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均值(40.84±10.70)高于未转移组(26.64±6.90)(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3)生存分析提示endostatin及MVD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endostatin及MVD在胰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内皮抑素 endostatin 密度测定 微血管密度(MVD) 正常胰腺 免疫化S-P法 临床病理参数 肿瘤部位 分化程度 肿瘤直径 阳性表达率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Ⅰ-Ⅱ期 Ⅲ-Ⅳ期 生存分析 预后评估 恶性程度 转移组 癌发生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骨巨细胞瘤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华 顾洁夫 +1 位作者 蔡林 陈廖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对估计人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通过对6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随访,将他们分为无复发和无转移组及复发或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骨巨细胞瘤中VEGF、CD34的表达,用MVD...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对估计人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通过对6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随访,将他们分为无复发和无转移组及复发或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骨巨细胞瘤中VEGF、CD34的表达,用MVD值衡量CD34的表达。结果:无复发组42例的中位阳性细胞率为28%,复发转移组27例的中位阳性细胞率为48%,两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无复发组MVD值为33.55±10.82,复发转移组MVD值为56.78±16.17,两组间MVD值的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VEGF阳性细胞率与MVD值的关系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45,P<0.01)。结论:VEGF和MVD是估计骨巨细胞瘤预后的新指标,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预后 免疫织化学SABC法 微血管密度(MVD) 促血管生成因子 CD34 转移组 无复发 细胞率 相关检验 显著性 D值 阳性 正相关 中位 差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