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氏文通》中“动字后的无介转词”
1
作者 赵林晓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概念。文章梳理了《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动字后的无介转词",并进行分类,认为它们对应于现在所说的补语和宾语。马氏力图用介词来区分止词和转词,但"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存在让他很为难,...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概念。文章梳理了《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动字后的无介转词",并进行分类,认为它们对应于现在所说的补语和宾语。马氏力图用介词来区分止词和转词,但"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存在让他很为难,他不得不用"介词省略说"来解释,他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分析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词这一概念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价值。然而马氏注意到的这种语法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注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语法研究批判并发展了马氏的观点,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作了更好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动字后的无介转词 省略说 汉语语法研究
下载PDF
《马氏文通》的“状字”和“状词”、“状语”、“转词”、“加词”、“状读”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永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4-80,86,共8页
《马氏文通》的状字研究,实际上包含了四个不同层面的语法意义的研究。马建忠在这几个方面都作了辛勤的探讨,研究相当全面深入,但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相当的混乱。本文主旨是:1从理论与方法上探究这种混乱产生的原因;2考... 《马氏文通》的状字研究,实际上包含了四个不同层面的语法意义的研究。马建忠在这几个方面都作了辛勤的探讨,研究相当全面深入,但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相当的混乱。本文主旨是:1从理论与方法上探究这种混乱产生的原因;2考察并理清《马氏文通》中与状字研究有关的术语“状字”、“状词”、“状语”、“状辞”、“转词”、“加词”、“状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文通》 形容 语法意义 “读” 静字 性成分 附加成分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节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霭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0-63,共4页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马氏文通》卷十彖四是论述转词的专节。转词节论述了转词的三种类型、两种位置,讨论了转词“有介字为介”和“无介字为介”两种情况,还归M出转词所表示的几种意义,对汉...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马氏文通》卷十彖四是论述转词的专节。转词节论述了转词的三种类型、两种位置,讨论了转词“有介字为介”和“无介字为介”两种情况,还归M出转词所表示的几种意义,对汉语句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转词节却始终未给转词下明确的定义,在给转词划分类型和归纳意义时也有所遗漏,有些分析与前文矛盾,有些提法不够准确,还有明显的笔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词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学史
下载PDF
《马氏文通·内动字与转词》研究
4
作者 张俊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4-77,共4页
《马氏文通》认为内动字不能带止词,但可以带转词,并根据内动字与转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把内动字所带转词分为四类:记处,记效,记行之缘起,记行之所同发。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内动字 转词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说试析
5
作者 赵静莲 弋丹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转词是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不过马氏的这个概念却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问题的原因,前辈学者虽曾有所论及,但还不够全面。本文从形式、意义、语法功能等角度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进行了综合考察,分析了转词说存在问题... 转词是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不过马氏的这个概念却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问题的原因,前辈学者虽曾有所论及,但还不够全面。本文从形式、意义、语法功能等角度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进行了综合考察,分析了转词说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意义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试析《马氏文通》“转词”与“动字”之间的格关系
6
作者 唐爱华 《宿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46-47,40,共3页
一、转词的含义 转词的定义在《马氏文通》(以下均简称《文通》)中有两处。一处在“外动字”章:“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另一处在“内动字”章:“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 一、转词的含义 转词的定义在《马氏文通》(以下均简称《文通》)中有两处。一处在“外动字”章:“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另一处在“内动字”章:“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内动之不得转为受动者此也。而施者因内动之行,或变其处焉,或著其效焉,要不能无词以明之,是即所谓‘转词’也。”那什么是止词呢?《文通》曰:“凡受其行之所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词 外动字 格标 《文通》 《马氏文通》 内动字 试析 格框架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小议
7
作者 朱媞媞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文通》卷十彖四对转词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在 书中的其他章节对转词也都有所涉及。根据动字的类别,转词可分为外动字之转词、受动 字之转词、内动字之转词与同动助动之转词四类。转词的用法涉...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文通》卷十彖四对转词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在 书中的其他章节对转词也都有所涉及。根据动字的类别,转词可分为外动字之转词、受动 字之转词、内动字之转词与同动助动之转词四类。转词的用法涉及到所系动字、所用介字 与转词先后之位等方面。《文通》中对转词的论述存在着未给转词下明确定义、转词与止词 界限不清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词 <马氏文通> 用法 矛盾
下载PDF
日语“反转词”的构词特点
8
作者 张延凯 《日语知识》 2009年第7期8-9,共2页
日语中的汉字词汇所占比例很大,其中有一部分词是将两个汉字前后颠倒,使其变成两个意思不同的新词。比如“留惯”和“惯留”。人们通常把这种前后两个汉字颠倒所构成的词叫做“反转词”。那么,为什么日语中会出现反转词?它和汉语词... 日语中的汉字词汇所占比例很大,其中有一部分词是将两个汉字前后颠倒,使其变成两个意思不同的新词。比如“留惯”和“惯留”。人们通常把这种前后两个汉字颠倒所构成的词叫做“反转词”。那么,为什么日语中会出现反转词?它和汉语词义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结合汉语词汇的意思对日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及其构词特点做一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点 日语 转词 汉字 汉语 语言现象 汉语 颠倒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小议
9
作者 朱媞媞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词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对转词的用法与矛盾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句读 用法 介字 古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在句中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转词与动字、止词、状语、状辞、司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讨,指出了转词与止词及与状语、状辞发生混淆等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转词范围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在句中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转词与动字、止词、状语、状辞、司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讨,指出了转词与止词及与状语、状辞发生混淆等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转词范围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位置 意义 关系
下载PDF
浅论《马氏文通》的转词
11
作者 何举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5-57,共3页
《马氏文通》的转词较为复杂,在形式上可以从“所系动字之类为别”、“转词所处先后之位”、“有介、无介之别”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氏文通》所论的转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分类 原因
下载PDF
谈《马氏文通》转词的划界
12
作者 董晓敏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29,共5页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没有专门给转词立界说,只是在讲动字时指出:“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145)又说:“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而施者因内动之...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没有专门给转词立界说,只是在讲动字时指出:“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145)又说:“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而施者因内动之行,或变其处焉,或著其效焉,要不能无词以明之,是即所谓转词也。”(166)纵观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词 外动字 《文通》 里数 《马氏文通》 语言单位 B类 给予义 A类
下载PDF
转词试说
13
作者 班吉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70-75,共6页
本文围绕《马氏文通》的转词,试图说明:一、转词是仟么,讨论转词的定义、构成、转词所表示的内容。二、转词在句中的地位,说明转词与动字的密切关系,并以转词置先动字者为例,指出《文通》的分析相当细致,不同意杨树达的批评。三、转词... 本文围绕《马氏文通》的转词,试图说明:一、转词是仟么,讨论转词的定义、构成、转词所表示的内容。二、转词在句中的地位,说明转词与动字的密切关系,并以转词置先动字者为例,指出《文通》的分析相当细致,不同意杨树达的批评。三、转词包括不包括前面的介字,首先指出《文通》本身对此不够明确,然后从五个方面说明《文通》的倾向:转词应包括前面介字在内。四、《文通》转词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中西结合的创造,寻求规律,引例分析细微;表述不严,引例混乱,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词 外动字 马氏文通 句子成分 自相矛盾 理论 杨树达 折连 吕叔湘
下载PDF
《马氏文通》的“转词”与“加词”辨
14
作者 陆中英 《汉语学习》 1985年第4期33-37,共5页
一 《文通》“加词”这个术语最初是在卷一里提出来的,共三处: 其一,在界说二十二之后: 介字与其司词,统曰加词,所以加于句读以足起语诸词之意。(28页) 其二,在全部界说之后: 间有介字与其司词,系乎内动字而为加词者,则先后无常。... 一 《文通》“加词”这个术语最初是在卷一里提出来的,共三处: 其一,在界说二十二之后: 介字与其司词,统曰加词,所以加于句读以足起语诸词之意。(28页) 其二,在全部界说之后: 间有介字与其司词,系乎内动字而为加词者,则先后无常。(30页) 其三,在卷一终的实例分析中: ……诸生以时“以时”加词,言习之时,故亦先置习礼其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十余世为加词……(32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词 《马氏文通》 《文通》 内动字 盂子 术语 西语 形式与意义 辞意
下载PDF
在审稿工作中重新认识动字与止词、转词的搭配
15
作者 梁萍 《出版参考》 2020年第7期79-81,共3页
《马氏文通》是一部总结汉语语法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不乏经典的观点和对后来语法学研究不可撼动的论述。但是作者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发现,试图对书中关于动字的研究做一点归纳和融合,拎拣出词类和搭配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将各部分... 《马氏文通》是一部总结汉语语法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不乏经典的观点和对后来语法学研究不可撼动的论述。但是作者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发现,试图对书中关于动字的研究做一点归纳和融合,拎拣出词类和搭配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将各部分整合,重新做一点消化和总结,并认为采取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汉语的语法演变,理解马建忠的语法学思想和体系,对顺利完成审稿工作也有较大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 动字 转词 合并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探微
16
作者 董晓敏 《九江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31-35,共5页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没有专门给转词立界说,只是在讲动字时指出:“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印本,第145页。以下凡引《文通》语,仅...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没有专门给转词立界说,只是在讲动字时指出:“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印本,第145页。以下凡引《文通》语,仅注页码。)又说:“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转词
下载PDF
英汉转类词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邓云华 白解红 张晓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0,共4页
本文主要采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名词转类成动词和动词转类成形容词进行研究,对比其构成、语义特征等,以期能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转类词作出进一步的阐释。研究表明:构式语法提供了词类转换的可能;转类词的转成意义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 本文主要采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名词转类成动词和动词转类成形容词进行研究,对比其构成、语义特征等,以期能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转类词作出进一步的阐释。研究表明:构式语法提供了词类转换的可能;转类词的转成意义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旧词新义;转类词构式产生的动因是认知经济性。转类造词所具有的认知经济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词进入特定的构式词性,并发生意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构式语法 认知研究
下载PDF
我国的英汉转类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领顺 李速立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包括:1)重议转类词;2)国内外有关转类词的研究;3)英汉转类词研究的不同策略;4)古汉语转类词分析的困境;5)困惑与暂拟的结语等几个部分。本文指出国外研究转类词的5个特点,划出国内汉语界汉语转类词研究的4个阶段、国外语言学界英语... 本文包括:1)重议转类词;2)国内外有关转类词的研究;3)英汉转类词研究的不同策略;4)古汉语转类词分析的困境;5)困惑与暂拟的结语等几个部分。本文指出国外研究转类词的5个特点,划出国内汉语界汉语转类词研究的4个阶段、国外语言学界英语转类词研究的两大阶段和国内外语界英语转类词研究的两个时期,并归纳出汉语词类和转类词研究的一些收获。最后提出4个困惑并尝试得出结论,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汉语界 古汉语 认知 基础理论
下载PDF
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的研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司显柱 彭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汉语词语转类研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语料稀少而陈旧,因此,有必要研制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为此,围绕该语料库研制,本文在阐述转类词语的内涵、外延、判定标准等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如何立足于现代权威汉语词典和大型语料库完成... 汉语词语转类研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语料稀少而陈旧,因此,有必要研制现代汉语转类词语库。为此,围绕该语料库研制,本文在阐述转类词语的内涵、外延、判定标准等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如何立足于现代权威汉语词典和大型语料库完成对上述词语库的建设。同时文章还论述了词语转类研究,不仅仅是对语言中的一种构词方式或修辞手段的微观研究,而且是一种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对语言全貌进行探索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汉语 语库
下载PDF
英汉转性词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领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5-17,共3页
本文认为 ,英汉对待转性词的分类标准不同 ,在事实相同的情况下 ,汉语趋严 ,英语向宽 ;对待英汉新创 (临时 )转性词 ,作者提出转性不转类 ;本文分出惯用一类及非常态转性词 ,并对传统上划为活用的转性词作了重新归类。文章还认为 ,汉语... 本文认为 ,英汉对待转性词的分类标准不同 ,在事实相同的情况下 ,汉语趋严 ,英语向宽 ;对待英汉新创 (临时 )转性词 ,作者提出转性不转类 ;本文分出惯用一类及非常态转性词 ,并对传统上划为活用的转性词作了重新归类。文章还认为 ,汉语转性词属修辞手段 ,英语转性词属构词手段 ,并指出英汉转性词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 修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