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工巧匠,艺术瑰宝——智化寺转轮藏赏析
1
作者 杨薇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智化寺转轮藏是北京地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具明代转轮藏,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佛教涵义深奥,既具有古典建筑的美感,又包含了设计建造者对佛教教理的领悟,是宗教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堪称是一件绝世的艺术... 智化寺转轮藏是北京地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具明代转轮藏,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佛教涵义深奥,既具有古典建筑的美感,又包含了设计建造者对佛教教理的领悟,是宗教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堪称是一件绝世的艺术珍品。本文从结构特征、装饰工艺、实用功能和深远寓意四个方面对智化寺转轮藏进行简要解析,感受中国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欣赏转轮藏的营造之美,体味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华夏先民的无穷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化寺转轮藏 结构特征 装饰艺术 实用功能
下载PDF
转轮藏始创之缘由——兼论《营造法式·小木作》转轮经藏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小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转轮藏是经藏的形式之一。本文立足于佛教中国化背景下,联系历史典籍,运用实证方法,从佛教高僧的名士化、"顿悟成佛"理论的影响、傅翕的维摩禅法,以及转轮藏的流布等四方面,对转轮藏的创设渊源以及与佛教中国化的关系进行系... 转轮藏是经藏的形式之一。本文立足于佛教中国化背景下,联系历史典籍,运用实证方法,从佛教高僧的名士化、"顿悟成佛"理论的影响、傅翕的维摩禅法,以及转轮藏的流布等四方面,对转轮藏的创设渊源以及与佛教中国化的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艺术 建筑艺术 转轮藏 佛教中国化 小木作 艺术风格 审美文化
下载PDF
北京智化禅寺转轮藏初探--明代汉藏佛教交流一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闫雪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1-215,共5页
北京智化寺是明正统九年宦官王振所建的一座禅宗寺院,其藏殿藻井梵文种子曼陀罗,转轮藏上所饰六拏具木雕都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作者又以藏顶所置智拳印毗卢遮那佛像为线索,论证了这座禅宗寺院主要反映的系华严思想。
关键词 智化寺 转轮藏 六拏具 毗卢遮那 禅宗 华严宗
下载PDF
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友恒 杜平 《文物春秋》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转轮藏 中国 佛教 佛经 艺术形式 隆兴寺 性质 文物考古
下载PDF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修缮始末——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首批古建筑维修项目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友恒 杜宁 《档案天地》 2015年第12期27-30,共4页
新中国成立不久,由文化部组织的关于文物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雁北文物勘查团中的古建组,历时40天对山西及河北正定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勘测,并写出调查报告,收录于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之中,为新中国成立后即将展开... 新中国成立不久,由文化部组织的关于文物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雁北文物勘查团中的古建组,历时40天对山西及河北正定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勘测,并写出调查报告,收录于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报告》之中,为新中国成立后即将展开的重点古建筑抢修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藏 正定隆兴寺 慈氏 雁北文物勘查团 维修项目 复原性 勘查报告 中国营造学社 广惠寺花塔 实地调查研究
下载PDF
高丽寺转轮藏传动装置的设计与调试
6
作者 朱娟丽 陈伟 《浙江建筑》 2009年第5期54-56,60,共4页
高丽寺内的转轮藏为国内最大的转轮藏,具有观光、鉴赏之功能。非常独特的是,这座重达数吨的精美藏轮可以用人力推动,就能围绕中间的主轴旋转。以下就转轮藏底部设有的机械传动装置,特别是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调试作一介绍。
关键词 古建筑 转轮藏 传动系统 设计 调试
下载PDF
华藏世界转轮藏
7
作者 笑岩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1期31-,共1页
在塔院寺大白塔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木构建筑物。这就是五台山最大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为两层三檐硬山顶的木构建筑,面宽二十五点三米,进深一十三米,宏伟高大,雕饰华丽,酷似宁波“天一阁”。在藏经阁的中上方。
关键词 世界 转轮藏 经阁 木构建筑 大白塔 文殊 舍利宝塔 清凉山志 《华严经》 无遮大会
下载PDF
转轮藏形态特征与演化之研究
8
作者 朴世禺 《中国艺术》 2022年第2期68-77,共10页
从设计角度来看,转轮藏的形制设计必须考虑如何藏经、如何转动、如何安装固定三个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转轮藏安装固定的方式、经书装帧形式与尺度以及转轮藏使用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转轮藏之形式设计亦随之发生改变。本文试图根据中日现... 从设计角度来看,转轮藏的形制设计必须考虑如何藏经、如何转动、如何安装固定三个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转轮藏安装固定的方式、经书装帧形式与尺度以及转轮藏使用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转轮藏之形式设计亦随之发生改变。本文试图根据中日现存转轮藏的年代及形制特征,从功能角度对转轮藏的宏观发展及动因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藏 《营造法式》 形制 尺度
下载PDF
正定隆兴寺转轮藏年代问题新识
9
作者 顾心怡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130-144,共15页
回顾总结前人学者对正定隆兴寺转轮藏年代问题的见解,综合已知碑刻史料、20世纪50年代现场勘查记录、近两年新发现的现状痕迹、近期转轮藏部分木材样品碳十四测年结果,以及隆兴寺转轮藏的风格和结构特征,分析其现状的多重历史时期痕迹,... 回顾总结前人学者对正定隆兴寺转轮藏年代问题的见解,综合已知碑刻史料、20世纪50年代现场勘查记录、近两年新发现的现状痕迹、近期转轮藏部分木材样品碳十四测年结果,以及隆兴寺转轮藏的风格和结构特征,分析其现状的多重历史时期痕迹,重点辨认部分元代及以前的结构构件并总结相关修缮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兴寺 转轮藏 风格 修缮史 墨书 碳十四测年 钩阑
下载PDF
汉藏佛教的转经文化 以“转轮藏”与“转经筒”为例
10
作者 张涵静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1,共2页
转经文化由诵经文化延伸而来,汉传佛教转轮藏和藏传佛教转经筒是转经文化的主要载体。从结构功能、形成时间、传播影响等方面看,转轮藏与转经筒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反映了佛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变迁,体现了汉藏佛教的本土... 转经文化由诵经文化延伸而来,汉传佛教转轮藏和藏传佛教转经筒是转经文化的主要载体。从结构功能、形成时间、传播影响等方面看,转轮藏与转经筒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反映了佛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变迁,体现了汉藏佛教的本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传佛教 转经筒 本土化特征 转轮藏 汉传佛教 诵经 发展与变迁
原文传递
宋代转轮经藏的外观表达
11
作者 顾心怡 《建筑遗产》 2023年第2期77-89,共13页
文章通过将史料中关于宋代转轮经藏的描述、《营造法式》的记载、现存实例及其他图像资料比对,讨论宋代转轮经藏的一般性面貌和使用情形,其中重点关注转轮经藏的形象要素及其意象。文章认为,宋代各地转轮经藏的形象设计存在一种常见的... 文章通过将史料中关于宋代转轮经藏的描述、《营造法式》的记载、现存实例及其他图像资料比对,讨论宋代转轮经藏的一般性面貌和使用情形,其中重点关注转轮经藏的形象要素及其意象。文章认为,宋代各地转轮经藏的形象设计存在一种常见的图像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参考佛塔等相关佛教建筑的象征性构成以及装饰手法,结合转轮经藏自身的转动特色,构筑佛教理想世界的理念模型。其中下部形象常采用须弥山、环绕的山海和缠山龙,帐身经橱早期设合板门,后期转向格子门窗和其他装饰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转轮 须弥世界 天宫楼阁 缠山龙
下载PDF
平武报恩寺转轮藏形制源流与社会文化功能浅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献超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6,共10页
平武报恩寺转轮藏是现存明代可转动转轮藏的孤例。报恩寺转轮藏的形制源流可能来源于云岩寺飞天藏,是转轮藏自中心向边缘地区传播的例证。报恩寺转轮藏在实际的"贮经"功能之外,"邀福求利"这一实际的社会文化功能更... 平武报恩寺转轮藏是现存明代可转动转轮藏的孤例。报恩寺转轮藏的形制源流可能来源于云岩寺飞天藏,是转轮藏自中心向边缘地区传播的例证。报恩寺转轮藏在实际的"贮经"功能之外,"邀福求利"这一实际的社会文化功能更为修造者和民众所认可和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武报恩寺 转轮藏 云岩寺 飞天 土司
原文传递
转轮藏 收存佛经的“微型图书馆”
13
作者 喻心麟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1,共2页
佛经在佛教中极受尊崇,佛教寺院收存的经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说法,历史上佛教寺院收存佛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壁立柜以藏经,称为"壁藏",这也是佛教寺院最常见的收存经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转轮... 佛经在佛教中极受尊崇,佛教寺院收存的经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说法,历史上佛教寺院收存佛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壁立柜以藏经,称为"壁藏",这也是佛教寺院最常见的收存经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转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藏 佛教寺院 《营造法式》 傅翕 佛教信徒 正定隆兴寺 中国建筑史 下昂 转经筒
原文传递
经藏与转轮藏的创始及其发展源流辨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美燕 《东方博物》 2006年第2期66-72,共7页
佛教藏书楼始于经藏,乃贮存保护释典佛像之书库。我国最早的经藏是由南朝梁释僧祐主持建造的。本文对经藏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证傅翕始创转轮藏的观点,并对其创制的年代和地点进行了历史考证。本文还就轮藏的... 佛教藏书楼始于经藏,乃贮存保护释典佛像之书库。我国最早的经藏是由南朝梁释僧祐主持建造的。本文对经藏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证傅翕始创转轮藏的观点,并对其创制的年代和地点进行了历史考证。本文还就轮藏的影响及发展源流进行了分析,从佛教史和寺院藏书史的角度评价了经藏与转轮藏的创制与发展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书楼 佛教图书馆 转轮藏 傅翕 创始 源流史
原文传递
日本寺院转轮藏的藏经装置及其设计手法——兼谈与中国转轮藏的传播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莉娜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80,共9页
本文通过梳理日本现存室町至明治以前的转轮藏实例,将转轮藏的藏经装置分为格式经架和层式经架两类。又根据经书的装藏方式的不同,将经架细分为经匣式、抽屉式和裸本式三类。通过与中国转轮藏实例对比,探讨了经架和各类装藏方式的来源... 本文通过梳理日本现存室町至明治以前的转轮藏实例,将转轮藏的藏经装置分为格式经架和层式经架两类。又根据经书的装藏方式的不同,将经架细分为经匣式、抽屉式和裸本式三类。通过与中国转轮藏实例对比,探讨了经架和各类装藏方式的来源和流变。此外,结合刻本大藏经的装帧形式,本文认为,在装藏经折装大藏经的情况下,转轮藏以使用格式经架为多,格子依照千字文帙号排列。而在装藏方册装大藏经的情况下,格式经架和层式经架均有使用,藏经装置的排列自由度提高。通过模拟推算,发现装藏方册装的转轮藏可较装藏经折装的转轮藏使用更小的直径尺寸,这应当是18世纪以后,因方册装《黄檗藏》的普及,日本转轮藏平面规模呈缩小趋势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转轮藏 经装置 设计手法 中日交流史
原文传递
正定隆兴寺转轮藏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献超 《石窟寺研究》 2011年第1期289-303,共15页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是现存时代最早的转轮藏。该转轮藏不仅可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的标本,而且对我们认识当时的大木营造技术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在对正定隆兴寺转轮藏现状测绘的基础上,报告了该转轮藏的现...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是现存时代最早的转轮藏。该转轮藏不仅可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的标本,而且对我们认识当时的大木营造技术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在对正定隆兴寺转轮藏现状测绘的基础上,报告了该转轮藏的现状及结构方法,同时分析了老照片中所反映的形制,并对该转轮藏的使用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隆兴寺 转轮藏 营造法式
原文传递
中日转轮藏建筑形制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莉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28页
转轮藏作为佛教寺院中藏经设施的一种,因其转动读经的特征而受到中日学者的关注。在日本中世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转轮藏这类特殊的小木作建筑伴随着禅宗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本文以中日两国现存转轮藏遗构及两国建筑技... 转轮藏作为佛教寺院中藏经设施的一种,因其转动读经的特征而受到中日学者的关注。在日本中世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转轮藏这类特殊的小木作建筑伴随着禅宗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本文以中日两国现存转轮藏遗构及两国建筑技术书中所见的转轮藏设计规定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了中日转轮藏的结构体系和型式划分、日本转轮藏的分期试论及地区差异等问题,从而借此对中世时期中日两国的建筑技术交流史进行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藏 型式分类 建筑技术书 营造法式 中日交流史
原文传递
大足北山佛湾石刻转轮经藏窟之管见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良学 《中华文化论坛》 200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本文根据多年实地勘查和对比分析,第一次对大足北山佛湾第136号石窟的形制、造像、铭文进行全面实录,并对该窟的命名、部分刻像身份、凿刻人、艺术价值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石窟 转轮 宋代造像
下载PDF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平武报恩寺华严藏斗栱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冷婕 谢姝婷 饶敏琪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62-71,共10页
四川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和平武报恩寺华严藏是现存转轮藏中形制最完备、造型最宏丽的转轮藏,研究价值很高。文章通过对两例转轮藏斗栱做法的对比、转轮藏与同期四川地区大木作斗栱做法的对比发现,转轮藏中斗栱的主要形制特征与同期大木作... 四川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和平武报恩寺华严藏是现存转轮藏中形制最完备、造型最宏丽的转轮藏,研究价值很高。文章通过对两例转轮藏斗栱做法的对比、转轮藏与同期四川地区大木作斗栱做法的对比发现,转轮藏中斗栱的主要形制特征与同期大木作斗栱的营造风尚紧密相关,同时,转轮藏斗栱形制的演变趋势与大木作斗栱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鉴于大小木作斗栱尺度及其主要功能的差异,转轮藏斗栱采用了与同期大木作不同的设计策略,且在斗栱外跳的样式创新上比大木作明显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藏 斗栱 形制源流 匠意 创新
下载PDF
北京智化寺藏殿:一种空间营造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路珂 蒋雨彤 杨志国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2期42-62,共21页
北京智化寺藏殿建筑梁架、斗栱、彩画、雕饰与造像完整,是一处难得的完整保留了明代空间特色的建筑遗存。本文以智化寺藏殿及其经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字史料与遗迹现象互证,廓清智化寺营造史与藏殿形制中的两大“反常”之处:“... 北京智化寺藏殿建筑梁架、斗栱、彩画、雕饰与造像完整,是一处难得的完整保留了明代空间特色的建筑遗存。本文以智化寺藏殿及其经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字史料与遗迹现象互证,廓清智化寺营造史与藏殿形制中的两大“反常”之处:“快速建造”与“不能转的转轮经藏”,并指出后者可能为明正统年间的新创形式。其次,通过对相关图像与实物的比较及对历史环境的分析,探讨新形式可能的来源。最后,尝试重建明正统年间智化寺藏殿的空间意象,并解析这些意象背后的四种突破“常规”的形式操作方法:一,功能的集约化;二,意义的整合与渗透;三,空间的轴线、比例与分层;四,装饰表皮与结构骨架分离。通过对营造意图与操作方法的双重解读,得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代营造者面对特定问题时展现的设计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智化寺 明官式建筑 装饰 转轮 空间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