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下转运距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伟杰 杨智华 +5 位作者 石燕昆 常乐 樊君 陈长征 彭倬 杨丽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890-897,共8页
目的探究区域协同救治模式下转运距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经网络医院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至中国人... 目的探究区域协同救治模式下转运距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经网络医院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的STEMI患者477例,根据转运距离和再灌注方式分为A组(转运距离≥60 km溶栓治疗后转运PCI组)、B组(转运距离≥60 km直接转运PCI组)和C组(转运距离<60 km直接转运PCI组)。比较3组临床基线资料、时间节点、介入相关资料、院内用药资料,观察终点为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功能。结果477例患者平均年龄(60.6±12.4)岁,男性占77.1%。根据转运距离和再灌注方式分为3组:A组159例(33.3%),B组177例(37.1%),C组141例(29.6%)。A组较B组入门至出门(DIDO)时间[125(82,190)min比68(43,130)min,P<0.001]和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288(210,371)min比196(149,315)min,P<0.001]延长,B组较C组发病至球囊扩张(S2B)时间[478(278,899)min比385(258,640)min,P=0.009]和FMC2B时间[196(149,315)min比189(135,247)min,P=0.048]延长,A组较C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170(80,320)min比165(75,330)min,P=0.005]、DIDO时间[125(82,190)min比73(45,122)min,P<0.001]和FMC2B时间[288(210,371)min比189(135,247)min,P<0.001]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和A组相比较,B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0(0,3)级比3(0,3)级,P<0.001]和C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0(0,3)级比3(0,3)级,P<0.001]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全因死亡率(8.2%比17.5%,P=0.011)和心原性死亡率(5.7%比15.8%,P=0.003)降低,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4±6.1)mm比(48.9±6.0)mm,P=0.021]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0±8.4)%比(47.5±7.2)%,P=0.005]升高;B组较C组全因死亡率(17.5%比7.1%,P=0.006)和心原性死亡率(15.8%比5.7%,P=0.005)升高,术后1年LVEDd[(48.9±6.0)mm比(46.1±6.4)mm,P<0.001]增大、LVEF[(47.5±7.2)%比(49.4±8.0)%,P=0.03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治疗(OR0.488,95%CI0.247~0.962,P=0.038)是转运距离≥60 km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或直接转运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转运距离是影响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或直接转运PCI预后的重要因素,当转运距离≥60 km时应首选溶栓治疗后转运PCI,而转运距离<60 km可以直接转运PCI,从而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降低远期临床不良事件及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 转运距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急性呼吸衰竭动物模型的远距离转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畑波 李仕杰 +3 位作者 陈祥舟 张秋霞 刘宸铖 王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远距离转运急性呼吸衰竭(AR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成年泰国小香猪5头,经麻醉诱导后逐层分离股动静脉,制作ARF模型,随后经股动静脉插管予ECMO辅助呼吸、循环,情况稳定后进行远距离转运。期... 目的介绍一种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远距离转运急性呼吸衰竭(AR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成年泰国小香猪5头,经麻醉诱导后逐层分离股动静脉,制作ARF模型,随后经股动静脉插管予ECMO辅助呼吸、循环,情况稳定后进行远距离转运。期间记录转运距离、ECMO转流时间、转运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等关键数据。结果本实验共进行5次,每次均到达计划目的地且能安全返回出发地。制作缺氧模型氧分压35.2~64.5 mmHg,平均(54.7±10.2)mmHg;ECMO辅助后氧分压345~420 mmHg,平均(395.1±45.8)mmHg;ECMO转流时间120~450 min,平均(258.9±67.4)min;转运距离8~70 km,平均(58.5±12.7)km。在5次转运过程中出现了3次突发情况,1次为管道打折、1次为不明原因流量下降、1次为置管处出现渗血。结论建立ARF模型后在ECMO辅助下进行远距离转运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为ECMO辅助下院间转运、战创伤的后方转运等远距离转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距离转运 急性呼吸衰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植物病毒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凌建群 周雪平 李德葆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关键词 植物病毒 距离转运 分子机理
下载PDF
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胞间运动和长距离转运相关的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洪健 王卫兵 +1 位作者 周雪平 胡东维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病变早期,叶肉细胞的胞间连丝处连接有小管结构,病毒样颗粒呈纵列排在小管中,穿越胞间连丝的小管能被BBWV 2的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维管束组织的薄壁细胞、伴胞及转移细胞内存在膜增生区及病毒管状体,在筛管壁附近存在的病毒样颗粒能被BBWV 2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实验结果表明BBWV 2胞间运动形式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相似,以完整粒子通过在胞间连丝处形成的小管结构穿越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存在的直径160nm管状体只是一种病毒聚集体,与胞间运动无直接关系;该病毒在筛管中可能也是以完整粒子形式进行长距离转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萎蔫病毒2号 胞间运动 距离转运 免疫金标记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远距离转运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萍 严兆娴 顾晓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院内远距离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院内远距离转运的345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3月院内远距离转运的36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院内远距离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院内远距离转运的345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3月院内远距离转运的36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院内远距离转运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流程,比较2组患者转运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在转运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质量、患者满意度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院内远距离转运模式后,保证了患者转运安全,缩短了转运时间,降低了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急诊医护风险评估意识及患者对转运质量的满意度,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指引,值得规模较大的医院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远距离转运 急诊护理
下载PDF
全程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远距离转运中的应用
6
作者 顾晓琳 黄宜皎 杨胜娣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4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在院内远距离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急诊危重院内远距离转运患者4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收治急诊危重院内远距离转运患者4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全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耗时、从...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在院内远距离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急诊危重院内远距离转运患者4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收治急诊危重院内远距离转运患者4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全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耗时、从接诊到转运的时效性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转运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管理在院内远距离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管理 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远距离转运
下载PDF
垃圾中转站最优选址及垃圾最优转运方案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杜亚娟 郭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2-256,共5页
针对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问题,建立了中转站最优选址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种中心转移算法,其不但解决了中转站的最优选址问题,而且给出了最优选址方案下,每个居民点垃圾的最优转运方案。由于解决这一优化问题的中心转移算法是一种单调迭代... 针对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问题,建立了中转站最优选址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种中心转移算法,其不但解决了中转站的最优选址问题,而且给出了最优选址方案下,每个居民点垃圾的最优转运方案。由于解决这一优化问题的中心转移算法是一种单调迭代算法,因此其不但使用方便,而且有很好的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转站 处理站 最大转运距离 最短路长矩阵 偏V0选址半径 中心转移算法
下载PDF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长距离转送STEMI患者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任全 杨贞文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目的了解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在长距离转运STEMI患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效果,促进STEMI患者救治策略的完善。方法随机选择胸痛中心网络医院成立前,即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200例长距离转送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成立网络医院后,即2018年3... 目的了解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在长距离转运STEMI患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效果,促进STEMI患者救治策略的完善。方法随机选择胸痛中心网络医院成立前,即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200例长距离转送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成立网络医院后,即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200例长距离转送STEMI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院内死亡率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救治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MACE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3.50%,均低于对照组的13.00%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网络医院的建立,能够有效减少最佳治疗期的延误,显著改善长距离转运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距离转运 STEMI患者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远距离院际转运507例危重症患儿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孙跃玉 昌艳军 +2 位作者 郭予雄 钟敏泉 何少茹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提高危重症患儿的远距离院际转运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通过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50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和转归。结果507例危重症患儿中,男336例,女171例;年龄29d~15岁(中位... 目的提高危重症患儿的远距离院际转运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通过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50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和转归。结果507例危重症患儿中,男336例,女171例;年龄29d~15岁(中位数11个月);体质量2.5~80.0kg(中位数8.0kg);转运花费时间为90~990min(中位数为264min),其中121例(23.9%)花费121~240min,288例(56.8%)花费241~480min,72例(14.2%)花费超过480rain;转运距离为74~620km(中位数266km),其中249例(49.1%)患儿转运距离101~200km,133例(26.2%)患儿转运距离≤100km。前3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69例,33.3%)、呼吸系统疾病(128例,25.2%)和神经系统疾病(85例,16.8%);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均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其中治愈出院486例(95.9%),放弃治疗13例,死亡8例。结论在院际远距离转运时,配备专业的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前充分的准备,密切监护患儿在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能有效提高转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转运 院际转运 危重症 儿童
原文传递
植物病毒系统运转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蒙姣荣 彭好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963-2965,共3页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系统运转是实现其系统侵染的关键过程。对参与植物病毒系统运转的病毒蛋白、寄主蛋白(基因)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病毒 距离转运 研究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远距离转运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俊贤 童梁成 谢凌寒 《现代医学》 2014年第12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总结50例危重症患者远距离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危重症患者从接诊至远距离转运送达目的地的全过程,归纳总结出较常见的风险因素,探讨防范这些风险因素的具体措施。结果:50例危重症患者中男27例,... 目的:总结50例危重症患者远距离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危重症患者从接诊至远距离转运送达目的地的全过程,归纳总结出较常见的风险因素,探讨防范这些风险因素的具体措施。结果:50例危重症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9岁,平均58.7岁;放弃治疗8例,送回当地医院7例,转入南京市三级医院3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8分者42例(84.00%),气管插管者26例(52.00%),转运成功45例,途中死亡5例。结论:患者病情非常危重、随车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欠缺、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对患者病情缺乏全面评估、医患沟通不足等是远距离转运过程中较常见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距离转运 风险因素 防范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远距离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
12
作者 黄芳 黄红友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B06期281-281,共1页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扩建后,分院住院患者送往总院检查、转科远距离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1420例分院住院患者送往总院转运时。实施规范的转运流程,在转运前做好患者的评估,将患者分为A、B、C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扩建后,分院住院患者送往总院检查、转科远距离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1420例分院住院患者送往总院转运时。实施规范的转运流程,在转运前做好患者的评估,将患者分为A、B、C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落实告知制度,统一车辆的调度,准备物品和护送人员。转运中注重病情观察、体住和管道的细节管理,目的地到达后,妥善安置和交接班,同时定期培训护送人员的应急能力。结果:除1例终止转运外,其余每次出车均能在1—4h内安全、顺利完成,未发生因转运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保证了转运途中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结论:规范转运流程,全面评估患者,落实告知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和准备是安全转运的前提。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体住和管道的细节管理是安全转运的基础,转运后的规范处置以及护送人员的应急能力是安全转运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距离转运 护理安全管理
下载PDF
2ZK-630型水稻快速插秧机的使用调整
13
作者 李东涛 钱海峰 +1 位作者 刘渊 董文有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6期43-44,共2页
12ZK-630型插秧机的正确使用操作a.插秧机的转运短距离转运可直接开到田边;长距离转运,应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并要注意将插秧机固定牢固。
关键词 插秧机 30型 使用调整 距离转运 水稻 使用操作 运输工具 距离
下载PDF
分装模块化助推主线产能提升
14
作者 徐伟超 何晓博 +1 位作者 吕红卫 赵辉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19期202-203,共2页
引进分装模块化理念,利用分装班模块化分装总成输出形式,消除线旁的二次分装,缓解主线作业集中的问题,促进产能提升。同时根据分装班作业分布,分析转运浪费,优化布局,寻找最合理距离,缩短分装总成的转运距离。
关键词 分装模块化 产能提升 二次分装 转运距离 转运浪费
下载PDF
气道护理管理对远距离院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艳玉 《辽宁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护理管理对远距离院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5月~2018年5月完成的院际转运机械通气9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气道滴水量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采取气道护理管理,对照组气... 目的探讨气道护理管理对远距离院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5月~2018年5月完成的院际转运机械通气9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气道滴水量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采取气道护理管理,对照组气道滴水量5ml/h,观察组气道滴水量10ml/h。比较两组院际转运不良反应、痰液粘稠度、转运情况。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运前两组痰液粘稠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运后观察组患者痰液粘稠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运输过程中对照组管导管移位4例,观察组5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送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远距离院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其不良反应,稀释患者痰液粘稠度,提高运送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护理管理 机械通气 不良反应 距离院际转运
原文传递
航空急救转运危重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伟平 黄林强 +10 位作者 朱高峰 黄澄 邓医宇 曾文新 江稳强 方明 李洪义 甄享凡 陈剑 蒋文新 曾红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2-936,共5页
目的 探讨南方城市航空急救体系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过广东省人民医院航空急救转运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情况基本匹配的经地面急救转运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种转运方式患... 目的 探讨南方城市航空急救体系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过广东省人民医院航空急救转运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情况基本匹配的经地面急救转运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种转运方式患者的病情、转运距离、运输时间、转运费用以及途中并发症等数据,根据数据类型,采用χ2检验以及成组t检验或相应的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转运方式的转运距离(km)[578.0(313.0,707.5)vs.214.5(101.5,313.5), P〈0.05]、准备时间(min)[95.7(56.7,133.4)vs.10.7(6.8,15.7), P〈0.05]、转运时间(min)[112.3(64.3,152.4)vs.146.8(67.8, 217.5), P〈0.05],费用(元)[14 378.5(9887.0,16 348.5)vs.557.0(356.5,787.5), P〈0.05]及距离/总时间值[2.8(1.3,4.8)vs.1.4(0.8,2.8),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34〉0.05)。结论 航空急救转运能够缩短危重患者的长途转运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但我国航空急救系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急救 地面急救 转运 危重症 转运距离 运输时间 费用
原文传递
基层医院小儿危重症的急救转运128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饶袖珍 杨海红 谢云菲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救转运模式及方法,提高本地区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丰顺县人民医院近3年来转运的危重患儿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危重病患儿均安全转运至上级医院相应专科病房,在转运患...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救转运模式及方法,提高本地区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丰顺县人民医院近3年来转运的危重患儿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危重病患儿均安全转运至上级医院相应专科病房,在转运患儿的原发病以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和各种感染为主,无1例在途中发生意外或死亡。结论加强转运前、转运途中质量控制,充分估计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病情是安全转运的前提条件,快捷安全的转运,提高了本地区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危重病 急救转运 距离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