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文“地藏三经”综考
1
作者 王龙 《西夏学》 2016年第1期40-53,共14页
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考证了有'地藏三经'之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地藏菩萨十轮经》的西夏文译本,希望为学界了解地藏菩萨信仰在西夏的传承提供帮助。
关键词 西夏文 菩萨本愿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菩萨十 信仰
下载PDF
地藏菩萨与金乔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良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88-91,共4页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四大菩萨之一。隋唐以后,地藏菩萨信仰深入民间,逐渐构成民间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地藏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为九华山,所以到九华山朝圣的信徒终年络绎不绝;农历七月三十日,是纪念地藏菩萨的节日,各...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四大菩萨之一。隋唐以后,地藏菩萨信仰深入民间,逐渐构成民间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地藏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为九华山,所以到九华山朝圣的信徒终年络绎不绝;农历七月三十日,是纪念地藏菩萨的节日,各地寺庙届时均举办盛大法事,宣扬地藏的盛德,许多地方还有点“地藏灯”、烧“地藏香”的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 金乔觉 佛教信仰 化城寺 成佛 菩萨摩诃萨 送童子下山 无上菩提 辟支佛
下载PDF
清代地藏菩萨红铜造像
3
作者 王家年 《理财(经济)》 2021年第1期35-35,共1页
清代地藏菩萨红铜造像延续了典型的印度的帕拉风格,菩萨以优美的三折扭身姿站立于双层仰覆莲座之上,所着虎皮裙上,有繁复阴刻花纹,嵌银嵌铜,精美华丽,背光完整,相当少见。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菩萨“安忍不... 清代地藏菩萨红铜造像延续了典型的印度的帕拉风格,菩萨以优美的三折扭身姿站立于双层仰覆莲座之上,所着虎皮裙上,有繁复阴刻花纹,嵌银嵌铜,精美华丽,背光完整,相当少见。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 铜造像 阴刻 精美华丽 清代 虎皮裙
下载PDF
佛教东渐与中国古代寺院的文化设施
4
作者 林子青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27-31,共5页
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 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正法时五百余年,是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完全具足的时代。像法时的一千年,虽没有证果的人,但教法和修行二者还存在的时代。到了末法时的一万年,就只有教法存在而缺修行和证果。其后就出现连教法也消灭的时代,这叫做法灭时代。佛教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佛陀所说的经典。佛教经典总括为三藏,根据内容一般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果 修持 佛教经典 证悟 轮藏 末法 入灭
下载PDF
七月二十九日“插柚球”
5
作者 吴小陈 《民间文学论坛》 1995年第2期41-43,共3页
插柚球,是流行温州苍南、平阳、洞头和台州玉环等闽南音系地区特有的民俗。在农历七月二十九日,秋米柚成熟的日子,每家要挑选一个最大最热的柚子。
关键词 菩萨 苍南 王菩萨 释迎牟尼 《呼兰河传》 冤魂怨鬼 信仰民俗 正中央 受苦受难
下载PDF
从时轮修炼进入超时空的王国:藏密时轮乘修法简介
6
作者 夏俊凡 《中华气功》 1998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密时乘修法 气功 宇宙能量
原文传递
佛藏溯源——禅林谈艺录之三
7
作者 孙宗文 《法音》 1987年第3期53-55,共3页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同此称做道藏,如《宋史·王钦若传》说:“明年为景灵使,阅道藏”例。本录所说之佛藏,则专指佛教寺院堂塔中的仓房言,一般计有药藏、经藏和轮藏之分,试溯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见律毗婆沙 轮藏 佛教寺院 王钦若 摩竭提国 灵裕 大士 南朝佛寺志
原文传递
佛教的五大菩萨(五)——地藏菩萨 被引量:1
8
作者 明旸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4-29,共6页
地藏圣号的由来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十地,具有七义:1.能生义,土地能生万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2.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3.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万物,令其安... 地藏圣号的由来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十地,具有七义:1.能生义,土地能生万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2.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3.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万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4.能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 一切众生 一切万物 善法 一切智成就如来 成佛 一实境界 声闻形 世尊
原文传递
馆藏木雕地藏菩萨造像及其信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飞 《文物天地》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地藏,是大乘佛教中的大菩萨。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称他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该经认为他像大地一样,含藏着无量善根种子。在中国佛教中,地藏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被尊为四大菩萨,他以"众生度尽... 地藏,是大乘佛教中的大菩萨。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称他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该经认为他像大地一样,含藏着无量善根种子。在中国佛教中,地藏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被尊为四大菩萨,他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 自我牺牲精神 大乘佛教 中国佛教 全跏趺坐 成佛 文殊 摩尼珠
原文传递
禅刹山门内外建筑类型演变
10
作者 朴沼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9年第2期-,共26页
在古代城市中,钟鼓楼常常并存形成对称关系。佛寺中也有钟鼓楼,但与城市中钟鼓楼不同的是,两座建筑不一定形成对称关系。有的佛寺于金代唯建钟楼,到了明清时期才对称布置钟鼓楼。有的佛寺在与钟楼对称的位置设其他类型建筑,以轮藏殿居... 在古代城市中,钟鼓楼常常并存形成对称关系。佛寺中也有钟鼓楼,但与城市中钟鼓楼不同的是,两座建筑不一定形成对称关系。有的佛寺于金代唯建钟楼,到了明清时期才对称布置钟鼓楼。有的佛寺在与钟楼对称的位置设其他类型建筑,以轮藏殿居多。本文从佛寺建筑中钟鼓楼、轮藏殿的意义及功能入手,区分山门周围建筑类型,分析南宋时期代表性禅寺伽蓝变化,结合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考察法,推导出禅刹山门内外建筑位置变化原因:禅寺于金代未设鼓楼与不杀生戒的概念有关;轮藏殿的藏经阁化、观音信仰的普及影响到钟楼位置变化;轮藏殿的位置变化还与遵守规制、伽蓝空间功能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大刹 钟鼓楼 轮藏殿 观音殿
原文传递
论金乔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真禅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3-25,共3页
古新罗国(今朝鲜)王族金乔觉来中国九华山弘化,人们称他是地藏菩萨的应化身,尊为金地藏。从此,中国的地藏菩萨与金乔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加强,九华山也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信仰更... 古新罗国(今朝鲜)王族金乔觉来中国九华山弘化,人们称他是地藏菩萨的应化身,尊为金地藏。从此,中国的地藏菩萨与金乔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加强,九华山也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信仰更加深入人心。一、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渊源流长。朝鲜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去的。早在朝鲜的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乔觉 中国佛教史 菩萨 四大名山 弘化 百济 罗僧 弘传 实叉难陀
原文传递
玄奘法师的译经事业(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木 《法音》 1983年第4期12-16,共5页
四论玄奘法师的音译关于五不翻古代译师认为音译是不得已的事,僧睿《大品经序》说:“不可变者,即而书之。是以异名斌然,胡音殆半。”(《出三藏记集》卷八)所谓“不可变者”即是没有办法翻的。古代一般学者认为音译不算是翻译,所以隋代... 四论玄奘法师的音译关于五不翻古代译师认为音译是不得已的事,僧睿《大品经序》说:“不可变者,即而书之。是以异名斌然,胡音殆半。”(《出三藏记集》卷八)所谓“不可变者”即是没有办法翻的。古代一般学者认为音译不算是翻译,所以隋代灌顶法师和吉藏法师谈论到nirvana译为“涅槃”的时候,都说这是“无翻”、“不翻”或“不可翻”(分别见于《涅槃经玄义》和《涅槃经游意》)。唐以前的大德对于哪些词是不可翻曾有理论上的阐述,如刘宋广州大亮曾枚举五种不可翻,并说明何以不可翻(《涅槃经玄义》卷上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法师 译经 涅槃经 玄义 大品经 出三记集 译师 僧睿 成唯识论述记
原文传递
佛教与和平
13
作者 中村元 刘建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 四十华严 摩揭陀国 教团 大集地 阿育王 《大正 世界宗教 圣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