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溴联苯醚通过溶酶体-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通路诱导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细胞凋亡
1
作者 王钊宁 曹赛 +4 位作者 刘倩 崔馨逸 周斌 王悠 周仲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8-536,共9页
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四溴联苯醚(BDE-47)胁迫的响应.从转录组水平分析差异基因和富集通路,并对关键基因蛋白进行验证,以期揭示胁迫-响应的机制与途径.结果表明:(1)经0.08mg/L BDE-47胁迫24h的处理... 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四溴联苯醚(BDE-47)胁迫的响应.从转录组水平分析差异基因和富集通路,并对关键基因蛋白进行验证,以期揭示胁迫-响应的机制与途径.结果表明:(1)经0.08mg/L BDE-47胁迫24h的处理组中出现582个差异基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凋亡等信号通路;其中抑制凋亡的核糖体、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差异基因显著下调,与凋亡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的差异基因显著上调,表明BDE-47诱导轮虫凋亡.(2)褶皱臂尾轮虫溶酶体膜通透性升高,溶酶体内的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表达量上升(P<0.05),表明溶酶体受损.促/抗凋亡因子比值Bax/Bcl-2升高(P<0.05)、Caspase家族被激活;在加入Cathepsin L抑制剂后,Bax/Bcl-2以及Caspase家族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此外,轮虫体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基因表达出现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联苯醚(BDE-47) 褶皱臂尾轮虫 转录组学 凋亡 溶酶体损伤 新污染物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密度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宁乐锋 席贻龙 +1 位作者 孙强 周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301,共7页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cells/ml)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总生殖率、净生殖...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cells/ml)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总生殖率、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密度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密度与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显著缩短.轮虫的净生殖率在15℃下最低,30℃下最高,20和25℃间无显著差异;轮虫的总生殖率在15℃下较低,20、25和30℃下较高且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轮虫的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在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较高,1.0×106和5.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较低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足臂尾轮虫 温度 食物密度 生活史特征 单个体培养
下载PDF
除草剂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食和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志浩 屠燕萍 +1 位作者 俞泓伶 郑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摄食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的24hLC50为9.17mg/L,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浓度下褶皱臂尾轮虫对小球藻...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摄食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的24hLC50为9.17mg/L,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浓度下褶皱臂尾轮虫对小球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百草枯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影响显著,使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延长,繁殖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世代时间均低于对照,不同百草枯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褶皱臂尾轮虫 摄食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项贤领 朱凌云 +3 位作者 陈莹莹 宛凤英 康琳 席贻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7-1040,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现象频发;由此引发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备受关注.本实验探究了4个温度(16、20、24和28℃)和3个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2.0、4.0和6.0μg/ml)对4个品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2种DNA分类方法——自动条形码查询系统和Yule溯祖模型将萼花臂尾轮虫划分为3个进化种;4个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总体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在16℃下,轮虫的形态特征在各品系间未见显著差异;20℃下的昆明品系KMC23形态参数最小,而西宁XN2品系最大;在24℃下,西宁XN2品系的形态参数显著增大;兰州LZB1和西宁XN2品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相似且在28℃下最小,这可能与两者属于同一进化种有关.4个品系轮虫的卵特征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可见,品系和隐种的不同是造成4个轮虫克隆形态学参数对温度差异响应的重要内源性因素.各品系轮虫中,兰州LZB1品系受温度、MC-LR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形态可塑性最强.在高温胁迫下,兰州LZB1品系的所有形态学参数均显著减小,但MC-LR浓度对该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经低温胁迫后,低浓度的MC-LR没有显著改变兰州LZB1品系轮虫的形态学参数,而高浓度的MC-LR显著降低了轮虫的大部分形态学参数.微囊藻毒素对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受到了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的综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微囊藻毒素 温度 进化种 品系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种群增长与生活史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鲍蕾 马蕊 +1 位作者 牛翠娟 陆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实验用轮虫来自武汉东湖,分别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单克隆培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不同阶段的发育历时逐渐缩短.在30℃时轮虫种群...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对方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实验用轮虫来自武汉东湖,分别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单克隆培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不同阶段的发育历时逐渐缩短.在30℃时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达到最大值,平均世代时间最短.因此,本文推测方形臂尾轮虫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尾轮虫 温度 生活史参数 种群增长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密度对两种形态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生活史特征和后代形态型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杰 席贻龙 +1 位作者 许丹丹 葛雅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7-604,共8页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0.75×106、1.5×106、3.0×106和6.0×106 cells/ml)对等棘刺型和不等棘刺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的...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0.75×106、1.5×106、3.0×106和6.0×106 cells/ml)对等棘刺型和不等棘刺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的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后代混交率等生活史参数和后代形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温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除20℃外,其余三个温度下,等棘刺型轮虫的繁殖率显著高于不等棘刺型;除30℃下等棘刺型轮虫的世代时间长于不等棘刺型轮虫外,各温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各生活史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各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存活率、繁殖率、各生活史参数也均无显著差异.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和生命期望对升高的温度反应不同,但食物密度仅对等棘刺型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等棘刺型轮虫的净生殖率在6.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低于0.75×106和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1.5×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与上述三食物密度间均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在6.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低于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但两者均与0.75×106和1.5×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无显著差异.在各温度和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都能产生等棘刺型和不等棘刺型的后代.25℃下等棘刺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明显高于不等棘刺型轮虫,但各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无显著的差异.温度对等棘刺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有显著的影响,但食物密度对两种形态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均无显著的影响.等棘刺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在15℃和25℃、20℃和30℃间分别无显著差异,但前两者显著高于后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足臂尾轮虫 形态型 温度 食物密度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镜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43-2448,共6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为85.5%。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基于遗传距离指数构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的UPGMA和ME系统树。经计算,各克隆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5219,春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416)大于夏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304);两季节种群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6010,明显大于季节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16个克隆分别聚在2个主要簇群中,在UPGMA系统树中,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明显分聚在两个主要支系中;而在ME树中,除了夏季Su2克隆和春季种群聚到一个支系外,其它夏季种群则聚在一个独立支系中。上述结果表明,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更替,而Su2克隆可能是春季和夏季种群间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季节种群 DNA多态性 RAPD 遗传距离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云伟 牛翠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I ,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了 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 ,所得序列与G...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I ,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了 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 ,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B .calyci florusCOI序列的同源性为 82 %— 93%。在 6个种群中 ,共获得了 1 5种单元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单元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 0 .2 4 8— 0 .2 63) ,而在同一季节单元型之间遗传距离较小 ( 0 .0 0 2— 0 .0 31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各种群之间无共享的单元型 ,同一季节不同湖泊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未按照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按采样时间分组进行AMOVA分析 ,组间差异高达 94.0 9% ;DH I与其他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同一湖泊不同季节样品之间 ,遗传变异较大 ,这表明在同一湖泊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轮虫休眠卵 ,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后 ,不同基因型之间会发生更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COI 种群遗传结构
下载PDF
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培养滤液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形态和多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州 孔繁翔 +1 位作者 史小丽 张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7-1863,共7页
分离自太湖的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Linnaeus))按1000 ind.L-1的密度置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中培养24h后,用孔径0.10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将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以20%的比例添加到纯... 分离自太湖的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Linnaeus))按1000 ind.L-1的密度置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中培养24h后,用孔径0.10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将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以20%的比例添加到纯培养的斜生栅藻中,进行为期7d的试验。结果表明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能显著地影响斜生栅藻的形态,处理组中诱发性多细胞群体增加,导致处理组中斜生栅藻种群平均每个个体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斜生栅藻在壶状臂尾轮虫诱发下形成群聚体可以解释为一种诱发性的反牧食防御,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栅藻对浮游动物牧食的响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处理后的斜生栅藻在生长率上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诱发性防御群聚体形成的代价没有体现在对生长的影响上。在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诱发下,较多栅藻细胞聚积在一起形成群聚体后,栅藻溶解性胞外多聚糖和固着性胞外多聚糖均有显著提高,而胞内多聚糖略有下降。但从总多聚糖含量看,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说明轮虫培养滤液刺激了栅藻多聚糖合成的额外增加,且被分泌到胞外,充当细胞之间的粘合物,促使细胞容易聚合形成群聚体,有效防御象轮虫这些小型浮游动物的进一步牧食,保持种群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Linnaeus) 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形态变化 群聚体形成 生长率 胞外多聚糖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生活史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化炳 席贻龙 程新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1-588,共8页
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3个姐妹种HE1、HE3和LE9在13℃、18℃、23℃和28℃下的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表现为13℃和18℃下姐妹种LE9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都显著长于姐妹种HE3,23℃下姐妹种HE1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 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3个姐妹种HE1、HE3和LE9在13℃、18℃、23℃和28℃下的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表现为13℃和18℃下姐妹种LE9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都显著长于姐妹种HE3,23℃下姐妹种HE1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世代时间显著长于姐妹种HE3,18℃下和23℃姐妹种LE9和HE1的世代时间分别最长和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净生殖率最高,28℃下姐妹种HE1的净生殖率最低;13℃下姐妹种LE9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18℃下姐妹种HE3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姐妹种LE9;18℃和28℃下姐妹种HE3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23℃下姐妹种HE1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低于HE3。3个姐妹种的生命表参数对升高的温度的响应也不相同。温度、姐妹种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和姐妹种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 姐妹种 温度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OFMüller)人工半海水的培养及利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海明 卢以群 唐吉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半海水中主要生态因子与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生长的关系,得出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因子最佳水平组合,并初步摸索出培养大个体轮虫的外界条件,在自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生长周期为9d;它们的...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半海水中主要生态因子与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生长的关系,得出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因子最佳水平组合,并初步摸索出培养大个体轮虫的外界条件,在自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生长周期为9d;它们的种群生长曲线呈逻辑斯谛曲线。通过生化分析,褶皱臂轮虫体内Vc含量为45.1μg/g湿重。作为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的饵料,可使河蟹幼体顺利地变态,且有较高的变态率,是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理想的适口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培养 种群动态 河蟹 饵料
下载PDF
接种密度、食物量及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宝军 丁茜 李英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仔鱼的理想开口饵料,许多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繁殖都有影响。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不同食物量、不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接种密度选择5、15、20、35个/mL等4个梯度;食物量选择每日每百万只1、5、10g酵母3个梯度;温度选择20、25、30、35℃等4个梯度。结果表明:1)利用干酵母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时,接种密度每20个/mL左右为宜:密度过低时,种群很难适应新环境;密度过高时,平均增长率低下;2)每日每百万只5g酵母比其它食物量更适合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增殖:食物量过低,生长慢,个体小;食物量过高时,水体污染严重;3)30℃萼花臂尾轮虫大量快速增殖:温度低于30℃繁殖缓慢;温度高于30℃无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接种密度 食物量 温度 种群增长
下载PDF
镜湖常见臂尾轮虫(Brachionus)种群周年动态及生活史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新利 席贻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56-3963,共8页
对镜湖臂尾轮虫种群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测量和分析了它们的个体大小、卵大小和相对卵大小及其与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等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镜湖常见的7种臂尾轮虫中,仅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mt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 对镜湖臂尾轮虫种群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测量和分析了它们的个体大小、卵大小和相对卵大小及其与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等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镜湖常见的7种臂尾轮虫中,仅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mt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和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的种群密度和出现频率较高;前两者种群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2~3月份,4月份后均较低;后两者种群密度在6~9月份较高,而在10月份后很快下降。除剪形臂尾轮虫外,其它3种臂尾轮虫的个体体积均与水温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平均卵体积均与各自的平均被甲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角突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个体大小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它们的卵体积分别与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且水温是影响它们卵体积的主要因子。4种臂尾轮虫中,仅角突臂尾轮虫的相对卵体积与水温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湖 常见臂尾轮虫 个体大小 卵大小
下载PDF
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席贻龙 黄祥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种群累积培养状态下研究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不予更换的情况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为 724 3333...  在种群累积培养状态下研究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不予更换的情况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为 724 3333± 40. 5257ind(6d.20mL)-1和 6 .0361± 0. 3377ind(5 × 106 cells)-1(al-gae diet)与之相比,当培养液每 2天更换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分别下降至637.3333±16. 8028ind.(6d·20mL)-1和5 .3111±0 .1400ind(5×106cells)-1(algae diet).随着培养液更换频率增大至每天一次时,其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下降的幅度进一步增大培养液更换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培养液更换 休眠卵 产量 形成效率
下载PDF
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空间分布的原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颖昊 席贻龙 张根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为探讨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在灰湖、汀棠湖和凤鸣湖分布的生态学机制,本文研究了曝气自来水(对照)、20%、40%、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对采自三湖泊中的轮虫姐妹种Ⅰ和汀棠湖中的轮虫姐妹... 为探讨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在灰湖、汀棠湖和凤鸣湖分布的生态学机制,本文研究了曝气自来水(对照)、20%、40%、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对采自三湖泊中的轮虫姐妹种Ⅰ和汀棠湖中的轮虫姐妹种Ⅱ的种群增长率、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携卵雌体数/不携卵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实验用水中的澄清灰湖水含量如何,来自三湖泊的轮虫姐妹种Ⅰ均具有较高的种群增长率(0.52~0.85 d-1)和休眠卵产量(1.60~12.11 ind./(4 d.5 ml)),这为轮虫的扩散、种群的建立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可能.汀棠湖轮虫姐妹种Ⅱ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均极低,对照组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产量均为0,这是存在于汀棠湖和凤鸣湖中的轮虫姐妹种Ⅱ无法通过扩散而出现在灰湖中的主要原因.澄清灰湖水的含量仅对汀棠湖中两轮虫姐妹种的种群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各浓度的澄清灰湖水使轮虫姐妹种Ⅰ的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使轮虫姐妹种Ⅱ的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粉煤灰污染导致已报道的相关水体中轮虫种群密度的下降并非由于其中所含的污染物(较高浓度的碱性氧化物、硫化物和金属元素等)和水体pH值的改变等对轮虫的直接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污染 萼花臂尾轮虫 种复合体 生殖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几种培养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密度及其环境因子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家新 黄祥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28-732,共5页
分别利用泥鳅 -藻 -轮虫和罗非鱼 -藻 -轮虫共生隔离培养的方法 ,研究萼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密度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泥鳅的培养缸中 ,有 1 1 d轮虫数量超过 1 0 0 ind/ml,其中有 5d超过 2... 分别利用泥鳅 -藻 -轮虫和罗非鱼 -藻 -轮虫共生隔离培养的方法 ,研究萼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密度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泥鳅的培养缸中 ,有 1 1 d轮虫数量超过 1 0 0 ind/ml,其中有 5d超过 2 0 0ind/ml,最高密度达 2 50 ind/ml;在罗非鱼的培养缸中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种群密度超过 1 0 0 ind/ml以上的时间有 6d(第5~ 1 0天 ) ;单纯利用藻类培养轮虫时 ,种群密度较低 ,且维持时间较短 ,最高种群密度不足 1 0 0 ind/ml,利用藻类 -轮虫 -鱼类共存同一生态系统中 ,并使鱼类和轮虫隔离进行生态培养时 ,能提高轮虫种群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藻类 培养 种群密度 环境因力
下载PDF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在饥饿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鑫 郭恩棉 +1 位作者 张永平 朱丽岩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比较研究了在饵料充足与缺乏时雌性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饵料充足时,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细胞界限清楚,细胞丰满。无饵料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细胞变小,细胞界限模糊,但肠的结构没有明显变... 比较研究了在饵料充足与缺乏时雌性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饵料充足时,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细胞界限清楚,细胞丰满。无饵料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细胞变小,细胞界限模糊,但肠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褶皱臂尾轮虫饥饿与否,将影响其消化系统的结构机能、活动能力,并严重影响它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消化系统 饥饿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不同重金属混合液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晓平 席贻龙 黄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析因设计方法设置ρ(Cu2+)为0.001和0.01 mg·L^(-1)、ρ(Zn2+)为0.01和0.1 mg·L^(-1)、ρ(Cd2+)为0.01和0.1mg·L^(-1...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析因设计方法设置ρ(Cu2+)为0.001和0.01 mg·L^(-1)、ρ(Zn2+)为0.01和0.1 mg·L^(-1)、ρ(Cd2+)为0.01和0.1mg·L^(-1)、ρ(Cr6+)为0.01和0.1 mg·L^(-1)和ρ(Mn2+)为0.1和1 mg·L^(-1)不同组合的混合液,利用轮虫群体累积培养方法,研究暴露于不同重金属混合液中的轮虫18 d实验种群增长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处理组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和轮虫最大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重金属混合液组成成分浓度的变化显著影响其对轮虫的毒性,高浓度重金属混合液均显著降低轮虫种群增长率和轮虫最大种群密度。每种重金属离子和其他4种重金属混合液浓度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种群增长率;Zn2+和其他4种重金属混合液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轮虫最大种群密度。轮虫种群增长率对重金属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敏感,适合用来监测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种群的长期、慢性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混合液 萼花臂尾轮虫 种群增长率 最大种群密度
下载PDF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饲料研究的概况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成玉 吴春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饲料研究的概况袁成玉吴春平(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饲料的研究已有30多...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饲料研究的概况袁成玉吴春平(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饲料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至今,国内外仍有许多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轮虫培养 饲料营养 活饵料
下载PDF
有性生殖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种群适合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蕊 牛翠娟 殷旭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5,共4页
利用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有性生殖种群是否表现出较高的适合度,这种优势是否在形态上有所体现.观察并比较了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种群在15,25和35℃条件下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适合度参数... 利用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有性生殖种群是否表现出较高的适合度,这种优势是否在形态上有所体现.观察并比较了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种群在15,25和35℃条件下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适合度参数)以及个体的5项形态学指标(背甲长、背甲宽、中棘刺长、中棘刺间距和侧中棘刺间距).结果表明,有性生殖种群的适合度显著高于孤雌生殖种群(P<0.05);有性生殖种群个体的大小显著小于孤雌生殖种群个体(P<0.05),这也是导致有性生殖种群具有较高适合度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性生殖 适合度 形态 萼花臂尾轮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