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城记》:软科幻恶托邦的现实推演与人文反思
1
作者 柯英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9-74,108,共7页
老舍的小说《猫城记》一度受到评论界的冷遇,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类属性的原因。它是老舍唯一一部描写外太空国度的虚构作品,兼具软科幻的人文性和恶托邦的寓言性,可以归类为一部软科幻恶托邦小说。猫国的国民性与梁启超对旧中国国民性... 老舍的小说《猫城记》一度受到评论界的冷遇,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类属性的原因。它是老舍唯一一部描写外太空国度的虚构作品,兼具软科幻的人文性和恶托邦的寓言性,可以归类为一部软科幻恶托邦小说。猫国的国民性与梁启超对旧中国国民性的总结可谓一一对应,将猫国推向了国灭族亡的命运,而这也是当时的中国国情如果持续恶化的一种可能性结局,是老舍对现实的一种恶托邦式推演。同时,老舍怀着感时忧国之情对猫国的出路进行了深刻的人文反思,尽管他明白单打独斗式的英雄人物无法为猫国找到出路,但仍然只寄希望于优秀的领导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人民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猫城记》 软科幻恶托邦 国民性 反思
下载PDF
赫伯特软科幻小说《沙丘》中的生态学和系统论
2
作者 李洪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32期89-89,共1页
弗兰克·赫伯特(1920-1986),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在美国科幻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无人取代的地位.《沙丘》是弗兰克·赫伯特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科幻的文学体裁,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类等进行了反映、映像,在作品中... 弗兰克·赫伯特(1920-1986),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在美国科幻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无人取代的地位.《沙丘》是弗兰克·赫伯特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科幻的文学体裁,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类等进行了反映、映像,在作品中作者尤为突出的表现了他的生态学和系统思想的主张.本文通过对《沙丘》进行分析,解读弗兰克·赫伯特在人文关怀上的独特主张,展现作者在科幻文学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 软科幻 生态学 系统思想
下载PDF
从《我的女友是机器人》看“软科幻”题材的叙事特征
3
作者 张初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9-91,共3页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翻拍自2008年日韩合拍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情节基本沿用原版,仅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设定做了细微调整。从市场反馈来看,这或许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但无疑让我们再次关注到了“软科幻”题材的更多可能性...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翻拍自2008年日韩合拍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情节基本沿用原版,仅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设定做了细微调整。从市场反馈来看,这或许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但无疑让我们再次关注到了“软科幻”题材的更多可能性,其兼顾酌奇与写实的叙事特征规避了硬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扁平化的不足,在现实世界的情节冲突下更为关注人物内心情感的转变,科幻则作为一种叙事线索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幻 平行时空 冲突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论新世纪以来软科幻电影的悲观主义情结
4
作者 李亚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当新兴的科学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之时,大量的科幻电影在银幕上呈现。比之经典的《2001太空漫游》《独立日》《天地大碰撞》等硬科幻电影,新世纪以来,一批软科幻电影所呈现出的悲观主义情结反而透露出另一种对于现代科技、... 当新兴的科学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之时,大量的科幻电影在银幕上呈现。比之经典的《2001太空漫游》《独立日》《天地大碰撞》等硬科幻电影,新世纪以来,一批软科幻电影所呈现出的悲观主义情结反而透露出另一种对于现代科技、社会、人文等方面并不乐观的态度与思考。当人类与生命抗争、与先进科技抗争、与宇宙未知抗争时,人类所面对的困难与自身的弱点便暴露无遗,究其原因,或许正是人类文明的有限与宇宙未知的无限之间产生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幻 悲观主义 科技 新世纪
下载PDF
论软科幻小说的语体特点——以《我是谁》为例
5
作者 左冰瑶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72-74,共3页
科幻小说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这一小说文体的内容大多涉及对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和叙述,其内容的特殊性便决定了其形式的特殊性。本文将以何夕的《我是谁》为例探讨软科幻小说的语体特点,从叙述语态角度上说,软科... 科幻小说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这一小说文体的内容大多涉及对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和叙述,其内容的特殊性便决定了其形式的特殊性。本文将以何夕的《我是谁》为例探讨软科幻小说的语体特点,从叙述语态角度上说,软科幻小说虽然是面向未来的叙述,但实质上仍然是在"叙述过去",它是站在未来的一个点上叙述"未来的过去",从叙述语言上说,该类小说用富于人文性的科技术语建构起小说的框架并在看似天马行空的荒诞叙事中呈现出作者对于现代社会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幻 《我是谁》 未来·过去 科技术语
下载PDF
软科幻:中国形象的新名片——谈乔华作品《犼先生:锦绣离人》
6
作者 李满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软科幻借由科学的幻想表达深刻的科技伦理、人文关怀,富有文化属性。《犼先生:锦绣离人》用多视角的叙述手法,通过炫目纷呈的科技手段,讲述了地球移民及其后裔、怒安娜人、香沙沙落人三方为了生存和爱而斗智斗勇的故事,呈现了浓郁的中... 软科幻借由科学的幻想表达深刻的科技伦理、人文关怀,富有文化属性。《犼先生:锦绣离人》用多视角的叙述手法,通过炫目纷呈的科技手段,讲述了地球移民及其后裔、怒安娜人、香沙沙落人三方为了生存和爱而斗智斗勇的故事,呈现了浓郁的中国情结,展现了中国形象,探索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在科幻世界中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幻 《犼先生:锦绣离人》 中国形象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软科幻电影的“全球本土化”研究
7
作者 付思遥 《科技传播》 2021年第8期94-96,136,共4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软科幻电影在全球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问题与优势并存。通过对新世纪中国软科幻电影的全球本土化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借鉴好莱坞电影方面产生了景观电影重特效轻人物、情节的通病和有量无质的特效堆砌的问题;在本土化改造方... 新世纪以来,我国软科幻电影在全球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问题与优势并存。通过对新世纪中国软科幻电影的全球本土化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借鉴好莱坞电影方面产生了景观电影重特效轻人物、情节的通病和有量无质的特效堆砌的问题;在本土化改造方面具有作者电影+科幻元素的创作模式、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以及对现实人生的观照的优势。基于这些总结出中国软科幻电影的发展策略和出路:扬长避短,破除景观电影窠臼;树立自信,发展中国式软科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中国软科幻电影 全球本土化 作者电影
下载PDF
软科幻中的人性——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为例
8
作者 陈小蝶 《雨露风》 2022年第9期22-24,共3页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所作的软科幻小说,是一部经典的人性关怀之作。作品题目突出小白鼠阿尔吉侬,作品的主角却是查理·高登,全文以其所写的进步报告的形式展现。患有先天心智障碍的查理智商只有68,通...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所作的软科幻小说,是一部经典的人性关怀之作。作品题目突出小白鼠阿尔吉侬,作品的主角却是查理·高登,全文以其所写的进步报告的形式展现。患有先天心智障碍的查理智商只有68,通过智力改造实验变成了智商高达185的天才,但却因为实验存在的漏洞又变回了心智障碍患者。本文从查理写的进步报告中错别字的变化展开分析查理的变化和心境,旁观查理的一生,探索其自身存在的意义,探讨软科幻中的人性,并从中获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软科幻 人性
下载PDF
中国“软科幻”电影解读——陈正道系列电影为例浅析
9
作者 崔丽丽 《文化产业》 2019年第2期15-17,共3页
中国科幻片有着众多分支,有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硬科幻电影,也有科幻元素参与却以戏剧式叙事为卖点软科幻电影。相比美国好莱坞的硬科幻叙事为主的工业美学体系,现阶段中国电影偏向走软科幻道路。以陈... 中国科幻片有着众多分支,有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硬科幻电影,也有科幻元素参与却以戏剧式叙事为卖点软科幻电影。相比美国好莱坞的硬科幻叙事为主的工业美学体系,现阶段中国电影偏向走软科幻道路。以陈正道系列科幻电影《催眠大师》《记忆大师》等为例,运用科技元素,同时利用悬疑、恐怖的情节进行叙事。这体现了中国科幻电影碎片化发展的独特之处,科幻作为新的叙事元素在中国电影中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与物质对立的“软科幻 科学元素的符号意义 叙事空间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热潮述评
10
作者 郝路延 《视听》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受国家科技水平、民族文化背景、大众科技素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并伴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科幻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硬科幻与软科幻两方... 受国家科技水平、民族文化背景、大众科技素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边缘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并伴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科幻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硬科幻与软科幻两方面齐发力,并结合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科幻电影正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当下的中国科幻电影还可以基于现实的科技成果展开想象,进行叙事,加深科幻电影的哲学深度,进行科幻亚类型拓展,并积极探索新的电影形态,开拓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科幻 软科幻 虚拟拍摄 人工智能 科幻亚类型
下载PDF
由《源代码》闲谈邓肯·琼斯——硬科幻、软科幻、伪科幻? 被引量:1
11
作者 基督山伯爵 《新科幻·科学阅读》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如果电影史上没有西部片的存在,那么最能代表美国特色的类型片就非科幻片莫属了。好莱坞的主流科幻片往往能集各大类型片之所长,在先进特效技术的包装下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独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这一点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作品中尤其突... 如果电影史上没有西部片的存在,那么最能代表美国特色的类型片就非科幻片莫属了。好莱坞的主流科幻片往往能集各大类型片之所长,在先进特效技术的包装下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独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这一点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作品中尤其突出。虽然《终结者》《独立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片 科幻 软科幻 电影史 黑客帝国 邓肯 终结者 科幻电影 平行宇宙 商业片
原文传递
软科幻,硬科幻
12
作者 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9年第7期18-19,共2页
科幻照进文学的现实,好像只是一瞬间。不论是近年来热议的软科幻与硬科幻之争,还是长期存在的类型文学如何经典化的问题,科幻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元素,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一种文学样式,经历200年浮沉,随着近代人类的科技探索逐渐壮大,必... 科幻照进文学的现实,好像只是一瞬间。不论是近年来热议的软科幻与硬科幻之争,还是长期存在的类型文学如何经典化的问题,科幻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元素,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一种文学样式,经历200年浮沉,随着近代人类的科技探索逐渐壮大,必然会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深入而照亮现实,由'类型'逐渐转化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文学 软科幻 科幻小说 科幻世界》 刘慈欣 科幻 文学样式 科幻作品
原文传递
硬科幻? 软科幻? 还是伪科幻?
13
作者 基督山伯爵 《东方电影》 2011年第9期98-103,共6页
好莱坞的主流科幻片集各大类型片之所长。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在好莱坞的主流市场中,只有商业片才是真正的王道。《月球》这类带有文艺片气质的科幻片,终究还是得向市场妥协。而《源代码》让我们在看到高票房同时,却将邓肯·琼... 好莱坞的主流科幻片集各大类型片之所长。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在好莱坞的主流市场中,只有商业片才是真正的王道。《月球》这类带有文艺片气质的科幻片,终究还是得向市场妥协。而《源代码》让我们在看到高票房同时,却将邓肯·琼斯的文艺情怀打入低谷。硬科幻、软科幻都是王道,只要不搞伪科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科幻 科幻 商业片 类型片 文艺片 黑客帝国 平行宇宙 邓肯 科幻电影 诺兰
原文传递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电影符号学分析与解读
14
作者 杜佳忆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129-131,共3页
目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孔大山导演执导的首部长片,其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影片以多类型杂糅为特征,将科幻、喜剧等元素融合,通过构建荒诞的“真实事件”进行科幻叙事,演绎一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故事,其叙事... 目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孔大山导演执导的首部长片,其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影片以多类型杂糅为特征,将科幻、喜剧等元素融合,通过构建荒诞的“真实事件”进行科幻叙事,演绎一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故事,其叙事文本中不乏隐喻表达。文章旨在分析该片的符号隐喻,以电影符号学视角对该片进行深层解读。方法:文章基于电影符号学,从人物、场景、情节、文化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符号解读。影片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打破了与观众的第四堵墙,将观众缝合进这个荒诞的寻找外星人的叙事之中。影片主人公走上了癫狂、荒诞的追寻外星人之旅,最终触及人生乃至宇宙的奥秘,达成了自我的和解与救赎。结果:《宇宙探索编辑部》对科幻元素的使用,区别于“硬科幻”电影的工业化与科技化,其通过一些看似“伪科学”的元素来表达另类的科幻构想。导演孔大山通过哲学与诗歌,将人类与宇宙联系起来,透过科幻的外壳探讨存在主义问题,让影片呈现出理想主义色彩。结论:《宇宙探索编辑部》探究国产科幻电影的全新可能,让“软科幻”电影文本登上银幕,走进大众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电影符号学 软科幻”电影 存在主义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策略研究
15
作者 李斯龙 吴曼芳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0-42,共3页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全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国产科幻电影作为推动中国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重要动能面临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趋势...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全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国产科幻电影作为推动中国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重要动能面临重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趋势,立足时代需求和产业变化,从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使命、创作理念、美学表达以及发行放映等方面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中国特色 中等工业制作 软科幻
下载PDF
浅析“太空歌剧”与其他科幻文学类型的异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家珅 《戏剧之家》 2019年第7期13-14,共2页
太空歌剧是科幻文学的一个亚类型。这一概念从诞生到发展,最终到繁荣,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与科幻文学的进步。本文探讨了太空歌剧的概念与起源以及特点,并分析了太空歌剧与其他科幻文学类型的异同。
关键词 太空歌剧 科幻文学 科幻 软科幻
下载PDF
科幻外衣下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反思——《不祥的蛋》再解读
17
作者 张鑫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9-150,共2页
从表面上看,布尔加科夫的中篇小说《不祥的蛋》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小说。但我们剥开这层科幻的外衣,发现作家只是借此巧妙而机智地批判和嘲讽社会现实,包括对暴力革命的怀疑,对极权政治的否定,对官僚主义的讥讽;并进一步表... 从表面上看,布尔加科夫的中篇小说《不祥的蛋》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小说。但我们剥开这层科幻的外衣,发现作家只是借此巧妙而机智地批判和嘲讽社会现实,包括对暴力革命的怀疑,对极权政治的否定,对官僚主义的讥讽;并进一步表达了一种深远博大的人文关怀——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 不祥的蛋 软科幻 社会批判 人文反思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爱看科幻小说
18
作者 马清扬 李润涵 +2 位作者 程徐奇正 黄定安 孟想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24年第4期10-11,共2页
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曾掀起一股“科幻热”,我的耳边出现了一些过去并不熟悉的词语,如“大刘”“硬科幻”“软科幻”“机器人三大定律”等。在这股强风之下,我也涉猎了一些科幻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友推荐的《球状闪电》,故事中的主角... 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曾掀起一股“科幻热”,我的耳边出现了一些过去并不熟悉的词语,如“大刘”“硬科幻”“软科幻”“机器人三大定律”等。在这股强风之下,我也涉猎了一些科幻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友推荐的《球状闪电》,故事中的主角陈博士在童年与球状闪电惨痛“邂逅”,长大后他爱上了物理学并参与研究闪电的项目,后来又被迫加入球状闪电的研究基地,去制止一场旷日已久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闪电 科幻作品 科幻小说 好友推荐 机器人 物理学 软科幻 三大定律
原文传递
科幻“软硬之分”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局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姜振宇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19年第4期149-156,160,共9页
“硬科幻”概念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原是美国科幻作家为重新确立坎贝尔式黄金年代风格的地位所重新提倡的创作主张。迟至70年代之后,“软科幻”这一概念才最终出现,并与“硬科幻”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区分模式。80年代初,这一“软硬之分”... “硬科幻”概念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原是美国科幻作家为重新确立坎贝尔式黄金年代风格的地位所重新提倡的创作主张。迟至70年代之后,“软科幻”这一概念才最终出现,并与“硬科幻”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区分模式。80年代初,这一“软硬之分”被科幻作家引入中国,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语境当中,被赋予了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幻逐渐复苏之后,这一分类方式因其简明扼要而被广泛采用,但同时,这一分类方式的内在弊病也充分暴露出来。随着新的话语资源被引入中国科幻文类当中,当下科幻作家们、理论家们进行了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 软科幻 黄金年代 科文之争
原文传递
意义的优先性与符号建构的根据:以《北京折叠》与《三体》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海天 《符号与传媒》 2019年第1期78-90,共13页
在符号学的研究领域中,意义出场和传递的逻辑是最根本也是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而种种争议都奠基于一个核心的根据,即在表意过程中,究竟是意义还是符号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一些符号学家们认为意义(所指)产生于符号(能指),另一些符号学... 在符号学的研究领域中,意义出场和传递的逻辑是最根本也是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而种种争议都奠基于一个核心的根据,即在表意过程中,究竟是意义还是符号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一些符号学家们认为意义(所指)产生于符号(能指),另一些符号学家认为二者本身就是无法区分的。诠释学对意义起源的揭示为萦绕于符号学中的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诠释学的角度看视,“意义世界”先验地为符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并成为符号构建意义的最始源的前提,它预先保证了日常世界,包括文学文本(语言符号)的可理解性。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意义世界”成为作家(发送者)、作品(信息)与读者(接收者)共同分享的前提。在21世纪中国的两部代表性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与《三体》中,对模仿与创造的界限之争由来已久,其本质是对符号与意义之先在性的争议,这一论争在符号学与诠释学的汇通性视域中得到了解答。因此,对符号学理论根据和表意逻辑的考察与分析,架起了符号学与诠释学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模仿 软科幻 科幻 符号学 诠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