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被引量:
13
1
作者
沈长寿
资民筠
+2 位作者
王劲松
刘顺林
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利用 1996年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DPS 4所测的foF2 、foE以及从美国NOAA和DMSP卫星观测估算的半球功率指数和午夜极光区赤道侧边界纬度等资料 ,考察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结果表明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环境下 ,冬季极夜磁正午中山站...
本文利用 1996年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DPS 4所测的foF2 、foE以及从美国NOAA和DMSP卫星观测估算的半球功率指数和午夜极光区赤道侧边界纬度等资料 ,考察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结果表明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环境下 ,冬季极夜磁正午中山站处于极隙区中心时 ,电离层内的电离密度达全天的最大值 ;上、下午各有数小时间隔位于极光带内时 ,高能粒子的电离作用也很重要 ;夜间进入极盖区后 ,电子密度则很低 .夏季极昼时 ,太阳EUV辐射的电离效应使电离层电离密度比冬季值大许多 ,而且 ,日变化的最大值时间也提前了 1~ 2h .强磁扰时 ,极隙区和极光带均向低纬侧移动 ;中山站上空的电子密度会大幅度下降 .在中等扰动环境下情况更加复杂 :磁正午前后极隙区内软粒子沉降的电离强度有所减小 ,而上、下午极光区内的高能粒子电离则有较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foF2和foE
极隙区
软粒子沉降
极光区
粒子
电离
太阳EUV辐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隙区纬度太阳活动高年背景电离层特征
被引量:
9
2
作者
柳一村
马淑英
+1 位作者
蔡红涛
K Schlegel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本文利用 EISCAT-Svalbard 雷达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期间观测数据,对太阳活动高年前后极区电离层 F 区电子密度随高度和地方时的二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极隙/极盖区背景电离层特征,并与 IRI-2001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 EISCAT-Svalbard 雷达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期间观测数据,对太阳活动高年前后极区电离层 F 区电子密度随高度和地方时的二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极隙/极盖区背景电离层特征,并与 IRI-2001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 ESR 雷达所在纬度,不存在“冬季异常”现象;但首次发现,此处电离层冬季日变化存在磁午夜前主极大。另外,无论在什么季节,白天时段 ESR 雷达上空电子密度都在磁正午附近有一极大值。与 IRI 模式的比较表明,模式预测的 F 区电子密度与 ESR 实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在500km 高度以上的顶部电离层和冬季,差别尤其明显。简要讨论了软粒子沉降对造成电子密度日变化磁正午极大的作用和冬季磁午夜前主极大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极隙区
软粒子沉降
ESR雷达
IRI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被引量:
13
1
作者
沈长寿
资民筠
王劲松
刘顺林
徐寄遥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开放研究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0 3 740 5 8)
(4 0 13 40 2 0 )
+1 种基金
(4 0 2 2 5 0 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项目 (G2 0 0 0 0 7840 7)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 1996年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DPS 4所测的foF2 、foE以及从美国NOAA和DMSP卫星观测估算的半球功率指数和午夜极光区赤道侧边界纬度等资料 ,考察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结果表明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环境下 ,冬季极夜磁正午中山站处于极隙区中心时 ,电离层内的电离密度达全天的最大值 ;上、下午各有数小时间隔位于极光带内时 ,高能粒子的电离作用也很重要 ;夜间进入极盖区后 ,电子密度则很低 .夏季极昼时 ,太阳EUV辐射的电离效应使电离层电离密度比冬季值大许多 ,而且 ,日变化的最大值时间也提前了 1~ 2h .强磁扰时 ,极隙区和极光带均向低纬侧移动 ;中山站上空的电子密度会大幅度下降 .在中等扰动环境下情况更加复杂 :磁正午前后极隙区内软粒子沉降的电离强度有所减小 ,而上、下午极光区内的高能粒子电离则有较大增加 .
关键词
电离层foF2和foE
极隙区
软粒子沉降
极光区
粒子
电离
太阳EUV辐射
Keywords
Ionospheric f oF 2 and f oE, Soft particle in the cleft, Particle ionization in the aurora, Solar EUV radiation.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隙区纬度太阳活动高年背景电离层特征
被引量:
9
2
作者
柳一村
马淑英
蔡红涛
K Schlegel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育部"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Max-Planck-Institut fuer Sonnensystemforschung(MPS)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G2000078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390150)资助项目
文摘
本文利用 EISCAT-Svalbard 雷达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期间观测数据,对太阳活动高年前后极区电离层 F 区电子密度随高度和地方时的二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极隙/极盖区背景电离层特征,并与 IRI-2001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 ESR 雷达所在纬度,不存在“冬季异常”现象;但首次发现,此处电离层冬季日变化存在磁午夜前主极大。另外,无论在什么季节,白天时段 ESR 雷达上空电子密度都在磁正午附近有一极大值。与 IRI 模式的比较表明,模式预测的 F 区电子密度与 ESR 实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在500km 高度以上的顶部电离层和冬季,差别尤其明显。简要讨论了软粒子沉降对造成电子密度日变化磁正午极大的作用和冬季磁午夜前主极大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极隙区
软粒子沉降
ESR雷达
IRI模式
Keywords
polar ionosphere, polar cusp, soft particle precipitation, ESR (EISCAT-Svalbard Radar), IRI model.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沈长寿
资民筠
王劲松
刘顺林
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极隙区纬度太阳活动高年背景电离层特征
柳一村
马淑英
蔡红涛
K Schlegel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