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slicer软件辅助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吴有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观察3D-slicer软件辅助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开窗组(n=20)、常规CT组(n=48)和3... 目的:观察3D-slicer软件辅助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开窗组(n=20)、常规CT组(n=48)和3D组(n=20)。其中常规开窗组采用常规开窗血肿清除术,常规CT组采用常规CT定位辅助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3D组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并观察两组术后7d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D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开窗组和常规CT组(P<0.05),BI评分高于常规开窗组和常规CT组(P<0.05)。治疗后7d内,3D组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开窗组(P<0.05)。结论:3D-slicer软件辅助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减少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 高血压 颅内出血 三维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则昱 姬泽强 +2 位作者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 1.024,95%CI 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 41.605,95%CI 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 1.011,95%CI 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软通道”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福彬 李剑平 廖振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3期5469-5470,共2页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52%.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实施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临床治疗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在治疗脑出血疾病临床上“软通道”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引流术获得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微创治疗穿刺吸引流术 脑出血 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8
4
作者 颜杰浩 于长久 +4 位作者 王莉 宋操 唐映 武文斌 李在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80-268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手术方法,评估各个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31例,其中开颅组64例常规开颅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锥颅组67例根据...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手术方法,评估各个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31例,其中开颅组64例常规开颅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锥颅组67例根据头CT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进行锥颅穿刺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血肿。结果锥颅组手术时间为(0.5±0.2)h,术后GCS评分锥颅组平均12.46±4.12,开颅组平均10.24±4.72,再出血率锥颅组13.43%(9/67),开颅组12.50%(8/64),锥颅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开颅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低于开颅组,两组致残率接近。结论早期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微创、操作简便、短时、安全有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锥颅血肿吸引流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急性期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脑起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殷小平 张苏明 +4 位作者 张新江 姜亚平 方思羽 王苇 夏黎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灶周水肿的演变规律和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手术治疗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乳猪的自体血脑叶出血模型。以1.5T的MRI借助EPI等软件动态观察出血后O.5、3、24、48、72h脑水肿演变规律,并与对照...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灶周水肿的演变规律和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手术治疗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乳猪的自体血脑叶出血模型。以1.5T的MRI借助EPI等软件动态观察出血后O.5、3、24、48、72h脑水肿演变规律,并与对照组(注入凝血酶500U)比较。观察部分脑出血患者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手术前后的CT变化及穿刺物检查。结果 脑出血后1h血肿周围出现高信号区,而此时DwI未发现异常。动态MRI序列提示出血后灶周水肿在48h达高峰。对照组O.5、3h水肿程度轻。3h脑大体标本可以看到血肿周围的半透明区。脑出血患者发病6h内CT可见明显的灶周水肿带,穿刺引流定位于血肿表层,可以抽出清亮液体5~11ml,检验提示为血清成分,复查CT示血肿周围水肿带缩小或消失。结论 脑出血超早期灶周水肿与血块收缩有关,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术能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血肿吸引流术 脑出血 水肿 脑保护作用 CT引导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文娟 刘丽萍 +4 位作者 杨中华 杨波 李金鑫 杜洋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基本信息、临床...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基本信息、临床信息、手术治疗信息及1年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主要临床结局为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1年mRS>3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17例完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平均年龄(56.5±12.5)岁,基线血肿体积(59.0±28.5)ml。59例(50.4%)ICH患者1年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肿体积20~50 ml[比值比(odds ratio,OR)0.16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34~0.748,P=0.020]、年龄≤60岁(OR 0.169,95%CI 0.055~0.515,P=0.002)是1年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基线血肿体积和年龄是幕上高血压性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该结论为选择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适宜人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常规内科疗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超勇 滑祥廷 李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9-130,137,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在中国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本研究比较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锥颅血肿吸引流术 保守治疗 基底节脑出血
下载PDF
CT定位导引下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圣贤 朱玉真 蒋萍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微创血肿吸引流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CT定位 随访研究 治疗 导引 1997~2003年 长期随访 临床效果 总结报告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早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波 王晶 +4 位作者 温淼 宋新杰 刘丽萍 杨中华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1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的近期手术疗效,并寻找影响近期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自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脑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的近期手术疗效,并寻找影响近期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自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卒中危险因素、血液学指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相关信息,并随访患者术后30 d或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score,GCS),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对近期手术疗效有影响的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共94例,其中男性60例,年龄23~84岁,平均(54.85±12.70)岁。术后30 d/出院时预后,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GCS 13~15分)者62例(65.9%),中重度意识障碍(GCS≤12分)或死亡者32例(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较高(OR 1.06,95%CI 1.00~1.12)、术前GCS较低(OR 0.59,95%CI 0.43~0.80)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的短期预后不良与患者年龄较高、术前GCS评分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骏 杨波 +2 位作者 杨中华 陈胜云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早期预后情况。结果共入...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早期预后情况。结果共入组53例患者,术后14 d/出院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7(12(9,15)vs 7(5,11),Z=-5.057,P<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术前[14(11,18)vs 19(15,23),Z=-4.210,P<0.001]。终点血肿体积较基线减小[17.2(11.8,25.8)mlvs 67.5(48.2,82.2)ml,Z=-6.048,P<0.001]。其中29例患者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显示术后颅内压较术前颅内压降低[14(9.5,21.5) mmHgvs 30(21.5,40)mmHg,Z=-4.705,P<0.001],但颅内压降低率与首次血肿抽吸率之间无相关性(r=0.162,P=0.401)。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早期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术前颅内压、术后颅内压、颅内压降低量、颅内压降低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有效,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预后,减轻血肿占位效应,并显著降低颅内压。术前后颅内压及术中颅内压变化对于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颅内压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幕上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峰 唐洲平 +5 位作者 朱文浩 唐坤 刘建林 康慧聪 刘晓艳 朱遂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7期543-548,共6页
目的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对行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30d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回顾性的收集自2005年1 0月~2009年3月在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1 3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基线信息和术后30 d临床结局,... 目的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对行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30d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回顾性的收集自2005年1 0月~2009年3月在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1 3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基线信息和术后30 d临床结局,利用Logjstjc回归模型,探寻影响术后30 d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脑出血患者中,术后30 d r内死亡28例,病死率为20.3%。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术前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是影响微创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0R)2.81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289~6.166,P<0.001]。结论意识水平是微创术前评估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脑出血患者 死亡风险 流术 术前评估 微创 LOGISTIC回归模型 2009年
下载PDF
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褚澄 符长标 +1 位作者 朱玲 张新江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吸引流术 病死率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云 陈鸿尤 +1 位作者 陈达健 杨勇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4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4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2例)和观察组(n=7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1d和术后7d血肿体积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不过,术后1d观察组的血肿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的血肿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观察组患者GOS良好率为67.57%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S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血脑屏障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对脑神经功能的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吸引流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自发性脑出血 疗效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天宝 古磊 +1 位作者 甄云 陈麒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3期29-30,共2页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12—2012-08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A组9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28例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12—2012-08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A组9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28例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2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1,P<0.05);B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2,P<0.05);2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但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颅骨钻孔血肿吸引流术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小飞 康蓉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病人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各28例,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再出血发...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病人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治疗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各28例,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微创组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保守组(P<0.01),两组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微创组较保守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优于常规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内科保守治疗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76
16
作者 何晓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6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2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组,32例)...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2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组,32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C组,34例),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C组术后2周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组,A组在术后2周GOS评分为差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中C组总有效率最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2)。结论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更好,并发症少,预后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 钻孔血肿吸引流术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熊志云 艾文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4期70-71,共2页
目的 分析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61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钻孔引流组60例给予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 目的 分析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61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钻孔引流组60例给予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死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大骨瓣组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80%)90.16%,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0,P<0.05);大骨瓣组病死率(1.64%)与钻孔引流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9,P>0.05);钻孔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8.33%(5/60),与大骨瓣组的11.48%(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3,P>0.05);钻孔引流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大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4~89 mL)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血肿清除率高的优势,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颅骨钻孔血肿吸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志辉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4232-423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传统开颅治疗。记录试验中相关数据。结果:手术后试验组血肿清除率、2周后CT复查结果显示血肿吸收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良好,患者预后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吸引流术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宇 李军 +1 位作者 韩秀红 朴松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81-82,共2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01~ 2019-01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 目的:分析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01~ 2019-01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率和GO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69.44% (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19.42% (P<0.05);试验组GOS评分痊愈良好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52.77% (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安全性较高,且预后质量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保守治疗 微创操作 血肿吸引流术 预后质量
下载PDF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冯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06—2012-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配以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06—2012-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配以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血肿吸引流术 尿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