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支架对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体外软骨化分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魏波
金成哲
+3 位作者
徐燕
唐成
胡文浩
王黎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目的探讨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软骨化分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用5~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取20只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行多向分化鉴定;利用冻干技术制备B...
目的探讨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软骨化分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用5~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取20只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行多向分化鉴定;利用冻干技术制备BMSCs来源的ECM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于兔股骨滑车处作直径6 mm软骨缺损,垂直缺损面作5个直径1 mm、深3 mm的微骨折孔洞。将未穿刺的20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0):A组取微骨折术后渗出的血凝块直接体外培养;B组在A组基础上用TGF-β3诱导其成软骨分化。将抽取骨髓的20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0):C组用制备的ECM支架植入软骨缺损处,待ECM支架与渗出的骨髓血充分融合后取出体外直接培养;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于TGF-β3诱导其成软骨分化。体外培养1、2、4、8周时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生化成分分析观察,检测其分化效果。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经多向分化鉴定,呈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的表型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示ECM支架呈三维多孔状结构。在培养过程中,A组组织块逐渐降解消失;C组组织块逐渐形成质地柔软的疏松样结构;B、D组组织块逐渐形成表面平滑的新生软骨样组织。体外培养4、8周,C、D组组织块面积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HE、番红O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内仅有少量细胞分布,未见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及Ⅱ型胶原的积累;B、D组可见组织内出现许多软骨陷窝样结构,且GAG及Ⅱ型胶原分布逐渐增多。生化成分分析示,培养过程中,B、D组GAG及总胶原含量逐渐增加,其中D组增加更明显,培养至4、8周,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来源的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给予TGF-β3诱导培养时具有良好的软骨化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细胞外基质
支架
微骨折骨髓刺激术
血凝块
软骨化分化
兔
原文传递
题名
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支架对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体外软骨化分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魏波
金成哲
徐燕
唐成
胡文浩
王黎明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861)~~
文摘
目的探讨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软骨化分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用5~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取20只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行多向分化鉴定;利用冻干技术制备BMSCs来源的ECM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于兔股骨滑车处作直径6 mm软骨缺损,垂直缺损面作5个直径1 mm、深3 mm的微骨折孔洞。将未穿刺的20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0):A组取微骨折术后渗出的血凝块直接体外培养;B组在A组基础上用TGF-β3诱导其成软骨分化。将抽取骨髓的20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0):C组用制备的ECM支架植入软骨缺损处,待ECM支架与渗出的骨髓血充分融合后取出体外直接培养;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于TGF-β3诱导其成软骨分化。体外培养1、2、4、8周时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生化成分分析观察,检测其分化效果。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经多向分化鉴定,呈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的表型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示ECM支架呈三维多孔状结构。在培养过程中,A组组织块逐渐降解消失;C组组织块逐渐形成质地柔软的疏松样结构;B、D组组织块逐渐形成表面平滑的新生软骨样组织。体外培养4、8周,C、D组组织块面积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HE、番红O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内仅有少量细胞分布,未见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及Ⅱ型胶原的积累;B、D组可见组织内出现许多软骨陷窝样结构,且GAG及Ⅱ型胶原分布逐渐增多。生化成分分析示,培养过程中,B、D组GAG及总胶原含量逐渐增加,其中D组增加更明显,培养至4、8周,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来源的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给予TGF-β3诱导培养时具有良好的软骨化分化潜能。
关键词
BMSCS
细胞外基质
支架
微骨折骨髓刺激术
血凝块
软骨化分化
兔
Keyword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tracellular matrix Scaffold Microfracture bonemarrow stimulation Marrow clot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Rabbit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支架对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体外软骨化分化的作用研究
魏波
金成哲
徐燕
唐成
胡文浩
王黎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