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轴向传热的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刚 雷鸣 +3 位作者 阮班义 周凡 李应宏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恒定与阶跃电流的实验,讨论了电流、电缆敷设环境与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轴向、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是决定轴向温度梯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空气中电缆的线芯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土壤中电缆次之,水中电缆最慢。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工具,对比了空气中电缆中间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线芯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电缆径向传热的二维热路模型会造成线芯温度计算的误差,而考虑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能够提高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电缆 轴向传热 三维热路模型 线芯温度 实时计算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二氧化硫强制动态氧化过程的模型化(Ⅰ)——钒催化剂固定床的轴向传热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慧雄 张树增 +1 位作者 李成岳 傅举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利用热响应技术对装填S101型钒催化剂的固定床轴向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范围是:床层初始温度从室温至约500℃,Re=30~660,大体上覆盖了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床层温度小于200℃的低温下,前人已提出的计算a_(ax)和N... 利用热响应技术对装填S101型钒催化剂的固定床轴向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范围是:床层初始温度从室温至约500℃,Re=30~660,大体上覆盖了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床层温度小于200℃的低温下,前人已提出的计算a_(ax)和Nu数的公式仍然适用,但在更高的温度下,轴向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值比前人的预测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轴向传热 二氧化硫 氧化反应 钒催化剂
下载PDF
同轴型热虹吸系统轴向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健慧 李青 +3 位作者 卢文强 李正宇 李强 周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7,共7页
对一种用于冷中子源系统的自然循环进行了轴向传热特性研究,建立了以氟里昂为工质的同轴型热虹吸管传热实验系统。研究表明:同轴型热虹吸系统可强化轴向热传输能力,其传热工况有过冷沸腾流动振荡工况、稳定工况和烧干工况3类。在低功率... 对一种用于冷中子源系统的自然循环进行了轴向传热特性研究,建立了以氟里昂为工质的同轴型热虹吸管传热实验系统。研究表明:同轴型热虹吸系统可强化轴向热传输能力,其传热工况有过冷沸腾流动振荡工况、稳定工况和烧干工况3类。在低功率区,过冷沸腾和携带机制造成启动过程的两相流振荡;进入稳定工况区后,系统具有自调适能力,能够维持恒定的循环质量流率;在高功率区,蒸发器烧干产生传热极限。本研究显示出同轴型热虹吸系统的动力特性与普通自然循环系统有明显区别,其循环机制与普通热虹吸系统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型热虹吸系统 轴向传热 两相流 过冷沸腾 核能利用
下载PDF
控制棒驱动机构轴向传热特性试验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升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92-1997,共6页
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是反应堆关键的安全设备,担负着反应堆的启动、功率调节和安全停堆等重要功能。为保证CRDM在运行工况下的温度,本文对某一型号CRDM轴向传热特性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通过试验,测量磁轭线圈位置处驱动杆内... 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是反应堆关键的安全设备,担负着反应堆的启动、功率调节和安全停堆等重要功能。为保证CRDM在运行工况下的温度,本文对某一型号CRDM轴向传热特性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通过试验,测量磁轭线圈位置处驱动杆内壁温并建立试验系统加热功率与冷却风速的关系,获得了保证磁轭线圈正常工作的最小风速以及最小散热量。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CRDM行程壳体内部热虹吸现象的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机构 轴向传热 试验研究 热虹吸传热模型
下载PDF
110kV插拔式GIS电缆终端轴向传热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许鹏飞 杨帆 +3 位作者 刘刚 朱宁西 王振华 张敏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5期30-35,共6页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电缆终端的轴向传热特性对电缆资产的可靠性与利用率均有重要意义。文中建立GIS电缆终端等效热路模型,理论分析其传热特性与载流热点,通过搭建110 k V GIS电缆终端大电流实验平台,激励800~1 200 A稳态负荷电流,量...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电缆终端的轴向传热特性对电缆资产的可靠性与利用率均有重要意义。文中建立GIS电缆终端等效热路模型,理论分析其传热特性与载流热点,通过搭建110 k V GIS电缆终端大电流实验平台,激励800~1 200 A稳态负荷电流,量化分析其轴向传热特性与影响范围。结果显示,GIS电缆终端轴向传热程度与载荷大小正相关,当载荷为1 200 A时,至高点温度为93.0℃,最大轴向温差可达15.4℃,已超过电缆线路的额定载流量。分析表明,GIS电缆终端轴向传热明显,其影响范围为尾管后1 m左右,顶推弹簧截面处的导体为温度至高点,环境温度对GIS电缆终端与电缆本体影响权重等同并呈线性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电力调度及运行维护部门评估电缆线路载流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电缆终端 载流量 热路 高压电缆 轴向传热
下载PDF
高压电缆中间接头轴向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冬 张雪莹 +3 位作者 王鹏宇 刘立夫 毛健琨 徐涛 《电线电缆》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高压电缆接头加载电流达到稳态时,电缆接头及附近本体导体沿轴向存在温度分布梯度,载荷能力和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对此温度分布存在影响。为研究载荷能力和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对电缆接头轴向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电缆接头的简化热路模型... 高压电缆接头加载电流达到稳态时,电缆接头及附近本体导体沿轴向存在温度分布梯度,载荷能力和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对此温度分布存在影响。为研究载荷能力和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对电缆接头轴向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电缆接头的简化热路模型,分析了接头内部的热传递特点,并搭建了高压电缆接头温升实验平台,分别完成了引入玻璃钢保护壳前后电缆接头不同载荷水平下的稳态温升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降低了电缆接头主体内导体温度沿轴向的下降速度;当电缆接头运行在更高的负荷下时,电缆接头整体温度和轴向温差均增大,接头主体部分的导体温度变化率也随之增大,且附近本体导体温度沿轴向波动更加明显。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和载荷水平的提高均增大了接头轴向传热对电缆本体导体沿轴向的温度分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接头 轴向传热 稳态温升实验 玻璃钢保护壳 载荷能力
下载PDF
控制棒驱动机构传热机理与隔热套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肖佳 王丰 +5 位作者 刘刚 林绍萱 毛飞 詹阳烈 张升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5-2250,共6页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依靠强制冷却措施维持工作温度。本文针对CRDM复杂的轴向传热机理,基于冷热侧流动的假设建立热虹吸自然对流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轴向温度分布及隔热套内径与热虹吸传热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进行验证试验,测量不同情...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依靠强制冷却措施维持工作温度。本文针对CRDM复杂的轴向传热机理,基于冷热侧流动的假设建立热虹吸自然对流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轴向温度分布及隔热套内径与热虹吸传热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进行验证试验,测量不同情况下CRDM内外轴向温度分布和总散热量。通过分析和试验对比证明:基于假设的分析模型能模拟实际情况,热虹吸传质传热是CRDM轴向传热的主要途径,设置隔热套能有效抑制热虹吸、减少散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机构 隔热套 轴向传热 温度分布 散热量
下载PDF
同轴径向传热热管传热性能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虞斌 朱亚军 涂善东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0年第3期36-38,42,共4页
介绍了同轴径向传热热管的结构、工作原理 ,并对这种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初步风洞试验 ,说明这种热管具有一些特殊的传热性能 ,可望在工业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径向传热热管 轴向传热热管 等温 传热性能
下载PDF
回转窑内气固两相流传热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春艳 翟勇 尹洪超 《节能》 2013年第1期26-30,2,共5页
回转窑内烟气、物料及窑壁之间发生着复杂的热量交换过程,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回转窑不同位置的物理化学特性,沿长度方向将窑体分成7个带,建立一维轴向传热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了各带温度变化趋势以及... 回转窑内烟气、物料及窑壁之间发生着复杂的热量交换过程,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回转窑不同位置的物理化学特性,沿长度方向将窑体分成7个带,建立一维轴向传热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了各带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各区域能量交换情况。同时,还对回转窑横截面周向和径向传热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利用傅里叶定律建立了极坐标系下的传热微分方程,并运用集总参数法求解,最终获得窑壁周向温度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一维轴向传热模型 集总参数法 热渗透
下载PDF
高压电缆接头温度场分布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51
10
作者 刘刚 王鹏宇 +2 位作者 毛健琨 刘立夫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88-3698,共11页
温度是制约电缆接头载流能力的直接因素,研究接头的温度场分布对实现接头载流能力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接头的二维轴向仿真模型,对不同负荷下接头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并设计了高压电缆接头稳态温升实验,实测了不同负荷下的接... 温度是制约电缆接头载流能力的直接因素,研究接头的温度场分布对实现接头载流能力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接头的二维轴向仿真模型,对不同负荷下接头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并设计了高压电缆接头稳态温升实验,实测了不同负荷下的接头稳态温度分布。最后,应用接头二维轴向仿真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流换热系数、主绝缘件和保护壳填充胶导热系数变化对接头稳态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电缆全线载流量的提升策略。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不同负荷下接头二维轴向仿真模型对接头导体温度的计算误差绝对值不超过10%。因此,采用接头二维轴向仿真模型计算接头温度场分布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电缆接头 载流量 轴向传热 温度分布 电热耦合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刚 王鹏宇 +3 位作者 王振华 徐涛 刘毅刚 韩卓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9,共8页
为了实现接头载流量的准确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该方法以绝缘长期耐受温度为限制条件,利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流散热环境和负荷都相同时,相同导体截面的电... 为了实现接头载流量的准确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该方法以绝缘长期耐受温度为限制条件,利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流散热环境和负荷都相同时,相同导体截面的电缆接头导体温度高于电缆本体的导体温度,接头的载流能力低于同导体截面电缆的载流能力.为验证仿真模型精度,设计了接头载流量实验平台,对不同负荷下110 k V电缆接头稳态温度分布进行了实测.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当接头导体温度超过绝缘长期耐受温度时,应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压接管处导体温度的误差不超过1.0%,仿真计算的准确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最后,采用二分法算得110 k V 630 mm^2电缆接头载流量为1220A,比相同导体截面电缆本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载流量减少了17.79%.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接头 载流量 二维有限元仿真 轴向传热 稳态实验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架空导线径向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志陆 李恒真 +2 位作者 刘刚 张鸣 谭劲章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0,共7页
为研究架空导线的径向温度场分布情况,首先以传热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导线的物理结构建立有限元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仿真实验,然后对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对流条件下,导线径向温差最高可达10.4℃,不同方位上导... 为研究架空导线的径向温度场分布情况,首先以传热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导线的物理结构建立有限元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仿真实验,然后对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对流条件下,导线径向温差最高可达10.4℃,不同方位上导线表面最大温差为3.4℃。自然对流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导线各层温度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强制对流条件下,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散热条件引起的导线轴向传热对导线的径向温度场分布造成显著影响。出于保守考虑,工程测温中通过测得导线不同方位上的最大表面温度值乘以修正系数1.05~1.10即可得到导线线芯温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导线 径向温差 有限元仿真 轴向传热 表面温度 线芯温度
下载PDF
基于三维热流耦合仿真的登杆电缆载流量计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文卫 郭耀栋 +5 位作者 许志锋 吴肇坚 邹志霖 赖林华 黄林莹 刘刚 《广东电力》 2021年第6期137-144,共8页
为分析由于外部环境突变导致的轴向传热对登杆电缆载流能力的影响,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包括裸露段、保护管段和直埋段3个区段的登杆电缆三维热流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与现有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基... 为分析由于外部环境突变导致的轴向传热对登杆电缆载流能力的影响,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包括裸露段、保护管段和直埋段3个区段的登杆电缆三维热流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与现有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保护管段长度下电缆导体的轴向温度分布差异。计算结果表明:登杆电缆不同区段的导体存在较大的轴向温差,散热最好的裸露段与散热最差的保护管段稳态温差接近40℃;保护管长度对登杆电缆峰值温度和载流量影响较大,当保护管段较长时(大于7 m)在保护管段将形成温升平台,保护管长度越小峰值温度越低;所建立的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区段间轴向传热的影响,且保护管长度越小模型的计算准确度越高,当保护管段长度为2 m时,该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相比最高温度降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载流量 保护管 轴向传热 热流耦合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加装保护盒的高压电缆接头散热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健健 张珏 +5 位作者 包淑珍 单鲁平 苏俊亮 徐研 慕容啟华 贺伟 《广东电力》 2021年第7期120-126,共7页
针对高压电缆接头加装保护盒后的过热问题,对电缆接头的传热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根据散热路径的不同,提出在保护盒腔体内填充导热胶体和在电缆本体段增加风机的2种散热措施。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电缆接头的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迭代计算接... 针对高压电缆接头加装保护盒后的过热问题,对电缆接头的传热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根据散热路径的不同,提出在保护盒腔体内填充导热胶体和在电缆本体段增加风机的2种散热措施。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电缆接头的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迭代计算接头及本体的导体温度,分析2种措施的散热改进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散热措施的情况,2种不同原理的散热措施均能显著降低电缆接头的导体温度;但是,当填充介质的导热系数超过1 W/(m·K),或风速超过5 m/s时,电缆接头的散热改进效果几乎相同,线路载流量的提升增幅约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接头 保护盒 对流换热 轴向传热 载流量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of axisymmetric heat transfer problem for orthotropic materials
15
作者 闫相桥 童剑 武海鹏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By using Galerkin’s method,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is made for axisymmtric heat transfer problems for anisotropic materials from the heat transf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xpressed in terms of heat fluid densi... By using Galerkin’s method,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is made for axisymmtric heat transfer problems for anisotropic materials from the heat transf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xpressed in terms of heat fluid density. Results of an example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anisotropy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emperatur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s heat transfer finite element
下载PDF
An Improvement on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apillary Limit of Axial-Grooved Heat Pipes
16
作者 ChenHanzhuo MaTongz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48-253,共6页
A new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apillary limit of axial-grooved heat pipe.In the model the concepts of liquid saturation or liquid fraction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groove,the modified relative pe... A new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apillary limit of axial-grooved heat pipe.In the model the concepts of liquid saturation or liquid fraction of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groove,the modified relative permeability,absolute permeability of groove and Leverrt’s function are used.The Leverrt’s function is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function f(s)=(1/51/2)(1/s-1)0.175.In the model the effects of gravitational force,capillary force and viscous force are considered.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saturation relative permeability capillary limi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