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2L型致病基因HSPB8突变导致细胞内聚集物形成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如旭 唐北沙 +6 位作者 资晓宏 夏昆 潘乾 张付峰 李书剑 赵国华 郭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2L型(axonal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L,CMT2L)致病基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8(smallheatshockproteinHSPB8,HSPB8)的K141N突变导致细胞内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建立pEGFPN1-HSPB8、pEGFPN1-... 目的探讨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2L型(axonal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L,CMT2L)致病基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8(smallheatshockproteinHSPB8,HSPB8)的K141N突变导致细胞内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建立pEGFPN1-HSPB8、pEGFPN1-K141NHSPB8瞬时表达细胞模型,并进行EGFP-K141NHSPB8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1(smallheatshockproteinHSPB1,HSPB1)、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lightchain,NEFL)的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观察EGFP-K141NHSPB8在不同内源性表达细胞系的聚集物形成情况,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EGFP-K141NHSPB8形成以核周分布为主的聚集物,EGFP-K141NHSPB8与HSPB1、NEFL均存在免疫荧光共定位。EGFP-K141NHSPB8在不同内源性表达细胞系的聚集物形成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变型HSPB8(K141N)形成以核周分布为主的胞内聚集物,聚集物中K141NHSPB8与HSPB1、NEFL均存在共定位。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包括K141NHSPB8多肽链构象发生改变后不能维持稳态而出现自身异常聚集;与家族内其他成员特别是HSPB1结合成异常的异源多聚体,在胞内形成不可溶性大分子后产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2l型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8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1 神经丝轻链
原文传递
腓骨肌萎缩症2L型的临床特点(附1家系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蕊 漆学良 +1 位作者 王卫东 张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2L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家系中12名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家系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远端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部分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感觉异常,踝反射、膝腱反射...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2L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家系中12名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家系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远端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部分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感觉异常,踝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爪形手、弓形足,视力、听力障碍。家系调查显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2基因点突变(422A-C)。结论该家系为CMT2L型,临床表现结合基因测序可确诊CMT亚型,且有助于发现新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l 临床表现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儿童早发型腓骨肌萎缩症2型21例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俊兰 刘京 +5 位作者 张礼萍 李久伟 孙欣 郎志奇 丁昌红 陈春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方法纳入1998至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CMT2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FN2突变基因,并描述分析突变和未突变患儿的临床表... 目的分析儿童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方法纳入1998至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CMT2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FN2突变基因,并描述分析突变和未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特征。结果 21例CMT2患儿进入分析。①未检出MFN2基因突变18例(男14例,女4例),起病年龄平均3.3岁。其中9例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7例累及四肢,2例无法行走,8例下肢近端和远端肌肉萎缩,4例可见轻微感觉障碍。MFN2基因突变3例(男2例,女1例),起病年龄1.5~8岁,1例有家族史。均可见下肢近端和远端肌肉萎缩,2例足下垂并内翻,均有感觉障碍表现。②21例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8m·s-1或波幅降低,MFN2基因突变患儿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正常值的下降幅度高于未突变患儿;③10例行腓肠神经活检检查,其中MFN2基因突变1例,未检出MFN2突变9例,均符合慢性轴索神经病病理改变,电镜下可见轴索线粒体聚集排列和肿胀。结论 MFN2基因突变是CMT2的致病原因之一,携带该突变患儿多为早发型,临床表型可能重于未突变者,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 临床表 儿童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F型1家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小民 唐北沙 +3 位作者 赵国华 夏昆 沈璐 张付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2F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家系内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家系为晚发(37—60岁),感觉障碍轻,1例伴右侧听力下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示下肢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2F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家系内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家系为晚发(37—60岁),感觉障碍轻,1例伴右侧听力下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示下肢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引不出反应波,但上肢正常或接近正常;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均受累,运动诱发电位示运动通路周围段传导减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一侧听通路周围段严重受累。结论 CMT2F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CMT患者的诊断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F 临床表现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1型和2型的临床与基因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段晓慧 顾卫红 王国相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marie 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CMT患病率约为1/2500,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眭和X连锁遗传。由于运动和感觉神经元均受累...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marie 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CMT患病率约为1/2500,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眭和X连锁遗传。由于运动和感觉神经元均受累,多年前被归属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自1991年发现由17号染色体短臂11.2区(17p11.2)1.5Mb的正向串联重复突变导致CMT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临床 基因学 常染色体显性 CMT1A 2 单基因遗传病
下载PDF
一个特殊伴2型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涛 孟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方法对40名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家系调查、临床及辅助检查,并运用实时荧光PCR、普通PCR及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方法对40名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家系调查、临床及辅助检查,并运用实时荧光PCR、普通PCR及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和髓鞘糖蛋白零(myelin protein zero,MPZ)基因有无突变。结果家系成员中5例经临床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1型(CMT1),其中4例伴2型糖尿病。该家系成员未发现PMP22基因大片段扩增突变及点突变;仅发现1例MPZ基因5820位点A→G多态性现象。结论 PMP22和MPZ基因突变不是本组合并2型糖尿病CMT家系的致病基因,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家系基因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 2糖尿病 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 髓鞘糖蛋白零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于珍 栾春杰 顾鸣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9,共9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疾病之一,全球群体发病率约为1/2500。CMT主要分为脱髓鞘型(包括CMT1,CMT3,CMT4和CMTX1)和轴索型(CMT2)。迄今为止,先后已有17个CMT2的致病基因被定...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疾病之一,全球群体发病率约为1/2500。CMT主要分为脱髓鞘型(包括CMT1,CMT3,CMT4和CMTX1)和轴索型(CMT2)。迄今为止,先后已有17个CMT2的致病基因被定位和克隆,然而对这些基因的致病机制所知甚少。建立CMT2小鼠模型是从动物水平研究突变基因致病机制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成功构建了近10种CMT2的转基因小鼠、基因敲除小鼠或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其中尤以带有人源致病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多。文章简要介绍了CMT2小鼠模型构建策略,着重阐述了CMT2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个别小鼠模型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 9转基因小鼠 基因敲入小鼠 基因敲除小鼠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2A型腓骨肌萎缩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如梦 丁曼 卢祖能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6期3127-3131,3139,共6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大型跨膜蛋白,参与线粒体网络结构的调节。MFN2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内质网连接、线粒体轴突运输、线粒体自噬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大型跨膜蛋白,参与线粒体网络结构的调节。MFN2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内质网连接、线粒体轴突运输、线粒体自噬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MFN2基因突变导致2A型腓骨肌萎缩症(CMT2A)的发生。CMT2A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充分了解MFN2的生理功能,对于研究CMT2A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腓骨萎缩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内质网连接 线粒体轴突运输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A型一晚发家系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分析
9
作者 李文武 黄立凡 +3 位作者 张小超 李志宏 黄小琴 孙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分析晚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2A型征象病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族谱系调查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双侧臀部、双侧大腿肌群萎缩,双小腿后侧肌群明显萎缩,... 目的:分析晚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2A型征象病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族谱系调查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双侧臀部、双侧大腿肌群萎缩,双小腿后侧肌群明显萎缩,血清肌酸激酶值272 U/L,肌电图显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MFN2基因外显子9的序列变异NM_014874:c.839G> A(p.R280H)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存在外周神经-肌肉受累症状,母亲无临床症状。父亲携带相同杂合突变,母亲并未携带该突变。结论:家族谱系调查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是诊断晚发型CMT2A的可靠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神经肌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A MFN2基因 NM_014874:c.839G>A(p.R280H)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A2A型家系的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伯杰 赵鼎 李瑞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2期71-75,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突变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突变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突变位点的性质。结果先证者儿童期发病,出现双下肢对称性肌肉无力伴跟腱反射消失及足部畸形,其母亲有类似症状。先证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和母亲MFN2基因第11个外显子均检出c.1066A>G(p.T356A)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姐姐和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用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该突变为致病性,突变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结论儿童CMT2A2A患者的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相关基因表型均有改变,此可为儿童CMT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A2A 神经电生理学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11
作者 朱啸巍 钟平 +1 位作者 曹立 栾兴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7,共8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远端无力、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根据神经电生理表现和病理特点,CMT可分为以脱髓鞘...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远端无力、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根据神经电生理表现和病理特点,CMT可分为以脱髓鞘为主的CMT1型和轴索病变为主的CMT2型。除了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外,CMT部分表型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脏器;其中小脑系统受累的CMT患者同时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见于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EFL)基因突变所致的CMT1F型和CMT2E型,MORC家族CW型锌指结构蛋白2 (MORC family CW-type zinc finger 2,MORC2)基因突变所致的CMT2Z型,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46 (solute carrier family 25 member 46,SLC25A46)基因突变所致的伴视神经萎缩的CMT6B型,以及多核苷酸激酶3′-磷酸酶(polynucleotide kinase 3′-phosphatase,PNKP)基因突变所致的CMT2B2型等。近年来,CMT重叠表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CMT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临床上易发生误诊。该文就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CMT表型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 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突变 神经丝蛋白轻链 MORC家族CW锌指结构蛋白2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2K家系的GDAP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覃梨 杨灿洪 +3 位作者 吕田明 李兰英 宗丹丹 伍月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65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序列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的...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65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序列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利用PolyPhen-2、PROVEAN和SIFT三种软件进行突变基因功能预测。用PyMOL-1软件对突变基因的蛋白质结构进行分子模拟。结果先证者GDAP1基因第3外显子检测出1个未见报道的杂合错义突变[c.371A>G(p.Y124C)]。先证者母亲及弟弟均检出该杂合突变,而其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位于GDAP1蛋白的第124位的酪氨酸具有高度保守性。三种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均为有害突变。分子结构模拟结果显示突变体在124位的氨基酸残基与周围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影响蛋白整体的稳定性。结论 GDAP1基因突变可能与该AD-CMT家系发病有关,新发现的c.371A>G突变(p.Y124C)扩展了GDAP1基因的突变谱,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K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定位于12q24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10个候选基因的排除克隆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如旭 唐北沙 +6 位作者 资晓宏 罗巍 夏昆 潘乾 胡政茂 赵国华 郭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克隆定位于12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12S1720和D12S1611之间约6.8cM的区间内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10个候选基因,设计合成扩增10个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的引物,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变... 目的克隆定位于12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12S1720和D12S1611之间约6.8cM的区间内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10个候选基因,设计合成扩增10个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的引物,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结果在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区共发现11个序列变异,其中杂合序列变异共5个,纯合序列变异共6个。上述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10个候选基因(TAOK3、RAB35、RPLP0、PXN、RNF10、RHOF、VPS33A、RSN、DENR、RNP24)为腓骨肌萎缩症2L型致病基因的可能。发现了以上10个候选基因共11个单核苷酸多态,除镜影细胞(reed-steinbergcell,RS)细胞特异性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的3207G→C在多态数据库已报道,其余均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l 候选基因 基因克隆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伴声带麻痹的腓骨肌萎缩症2型一家系六例
14
作者 姚银旦 倪姣娜 +3 位作者 李雅国 刘小利 吴炯 徐珊瑚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先证者(图1,Ⅲ13)男,56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6年余”于2011年6月入院。忠行于2005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趾及足掌前端麻木,伴针剌感,数月后麻木感蔓延至整个右足掌、左足趾及足掌。数月后,麻木感蔓延至烈侧膝关节以下... 先证者(图1,Ⅲ13)男,56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6年余”于2011年6月入院。忠行于2005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趾及足掌前端麻木,伴针剌感,数月后麻木感蔓延至整个右足掌、左足趾及足掌。数月后,麻木感蔓延至烈侧膝关节以下小腿部分.并逐渐出观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2007年6月开始出现右手指端麻木,随后在手指端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 声带麻痹 双下肢无力 家系 2 四肢麻木 指端麻木 行走不稳
原文传递
一个中国汉族腓骨肌萎缩症2D型家系分析
15
作者 孙博 李嫣然 +7 位作者 陈朝晖 凌丽 任雨婷 刘文秀 崔芳 杨飞 蒲传强 黄旭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2095-2100,共6页
目的对一临床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CMT)的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增加中国人群CMT相关基因突变多样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且临床诊断为CMT的患者。对一临床诊断为CMT的家系进行病史... 目的对一临床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CMT)的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增加中国人群CMT相关基因突变多样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且临床诊断为CMT的患者。对一临床诊断为CMT的家系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传导检查(NCS)以及高通量靶向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由GARS基因第7外显子c.794C〉T (p.S265F)错义突变所致的CMT2D的家系。 结论本研究发现的GARS基因突变:c.794C〉T (p.S265F)增加了中国人群GARS基因突变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D 神经传导 基因检测 高通量靶向测序 腓肠神经活检
原文传递
NEFH基因点突变导致腓骨肌萎缩症2cc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
16
作者 盛倩倩 赵澎 +2 位作者 陈淑娟 袁琳 牟苇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420-1423,共4页
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并确诊为NEFH基因突变致腓骨肌萎缩症2cc型(CMT2cc)一个家系三代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受累症状和体征、高弓足、跟腱挛缩,... 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并确诊为NEFH基因突变致腓骨肌萎缩症2cc型(CMT2cc)一个家系三代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受累症状和体征、高弓足、跟腱挛缩, 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感觉、运动神经轴索损害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异常。二代测序结果为NEFH基因c.1319G>A(p.Ser440Asn), 该突变是既往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NEFH基因突变可致CMT2cc临床表型复杂, 且易被误诊,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同时受累, 需通过电生理检测及基因分析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cc NEFH基因 锥体束征 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腓骨肌萎缩症伴2型糖尿病一家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峻 齐江彤 +6 位作者 刘改玲 查曹兵 金海加 徐雷 王宝祥 陆旭东 谢惠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19,共1页
先证者(图1,Ⅲ4),女,44岁。39岁时渐出现双下肢乏力,上楼梯略困难,双脚麻木,双下肢渐变细,43岁时平地行走尤其穿拖鞋行走困难,易摔倒,双上肢持物力弱。查体:智力正常,跨阈步态,双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大腿中下1/3交界处... 先证者(图1,Ⅲ4),女,44岁。39岁时渐出现双下肢乏力,上楼梯略困难,双脚麻木,双下肢渐变细,43岁时平地行走尤其穿拖鞋行走困难,易摔倒,双上肢持物力弱。查体:智力正常,跨阈步态,双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大腿中下1/3交界处以下的双下肢明显萎缩变细,呈“鹤腿”状(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 2糖尿病 双下肢乏力 家系 行走困难 平地行走 先证者 双上肢
原文传递
一个腓骨肌萎缩症4C型家系的SH3TC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珍 张嘉莹 +5 位作者 许烨 杨博宇 何志宏 张慕晨 沈薇 顾呜敏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明确1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提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72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 目的明确1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提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72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用PyMOL-1软件对突变基因的蛋白质结构进行分子模拟。结果先证者SH3TC2基因第11外显子中检出C.1894G〉A纯合错义突变(P.E632K);先证者父母及女儿均为C.1894G〉A杂合突变携带者,其他家系成员及300名正常对照者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经检索NCBI、HGMD、1000genome等数据库,C.1894G〉A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分子模拟显示该基因突变改变了SH3TC2蛋白的三维构象。结论SH3TC2基因突变可能与该CMT4C型家系先证者的发病有关。新发现的C.1894G〉A突变(p.E632K)扩展了SH3TC2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4C SH3TC2基因 候选基因 外显子捕获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腓骨肌萎缩症2型大家系的基因定位及分子诊断
19
作者 郭文婷 孙莲花 +8 位作者 徐汪洋 马建芳 陈生弟 冀保军 孙福廷 袁文涛 黄薇 王铸钢 顾鸣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一个腓骨肌萎缩症2型(Chare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2,CMT2)大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定位和克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用于分子诊断。方法:采集山东省一个CMT2大家系,采用家系分析法观察该家系的遗传规律,并采用连锁分析试剂... 目的:研究一个腓骨肌萎缩症2型(Chare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2,CMT2)大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定位和克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用于分子诊断。方法:采集山东省一个CMT2大家系,采用家系分析法观察该家系的遗传规律,并采用连锁分析试剂盒(Version 2.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用LINKAGE软件(Version 5.1)中的MLINK程序作连锁分析,运用直接测序法对20个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用CHROMOSOME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CMT2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连锁分析表明位于10p14存在一个致病基因位点,测序分析显示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DHTKD1)的一个无义突变[c.1455T>G(p.Tyr485*)]存在于该家系的所有8个患者中,而不存在于该家系任何未受累者及250名正常对照者中。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DHTKD1的无义突变可能是CMT2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萎缩2 基因组扫描 基因定位 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 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基因突变致散发型腓骨肌萎缩症并2型糖尿病1例
20
作者 柯来顺 江华 +1 位作者 屈秀秀 卢武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3期257-257,261,共2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是神经系统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率约为1/2500其遗传方式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形、X连锁传及散发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腱反射减...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是神经系统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率约为1/2500其遗传方式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形、X连锁传及散发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远端感觉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腓骨萎缩 2糖尿病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远端无力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