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实入虚:“轺车”与唐诗意象之建构
1
作者 闫艳 《中国诗歌研究》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轺车”是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交通工具,唐诗中共出现11次之多,当前各家注释及权威辞书释义皆模糊浑简,未能为读者提供与诗歌创作意旨紧密相连的诗性解释。本文通过对“轺车”的考证,梳理其演变和使用情况,并结合唐诗创作实际... “轺车”是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交通工具,唐诗中共出现11次之多,当前各家注释及权威辞书释义皆模糊浑简,未能为读者提供与诗歌创作意旨紧密相连的诗性解释。本文通过对“轺车”的考证,梳理其演变和使用情况,并结合唐诗创作实际,发掘其在唐诗中的具体内涵和义项,进而理解其词义逐渐虚化的深层机制和原因,并探讨其在意象构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轺车 唐诗意象 名物 用典
原文传递
汉代轺车使用者的身份及地位初探
2
作者 李琼 《中国美术研究》 2023年第2期24-33,共10页
在汉代文献中,轺车车名和与其相关的官职名称同时出现的并不多,但从汉墓室中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壁绘中的榜题能找到大量有关轺车使用者的身份信息。通过这些榜题可知,轺车使用者大多具有一定的官衔、禄秩和社会地位,并非一般人,而... 在汉代文献中,轺车车名和与其相关的官职名称同时出现的并不多,但从汉墓室中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壁绘中的榜题能找到大量有关轺车使用者的身份信息。通过这些榜题可知,轺车使用者大多具有一定的官衔、禄秩和社会地位,并非一般人,而榜题内容也多以官衔、人名、职务来命名,这与汉代文献中的车名分类在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汉代车制等级规定极其复杂,单用图像具体表现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车名榜题标注轺车图像,不仅能直观地再现轺车使用者的身份,还能从这些图像榜题中的车名与文献记载的车名相互对比,找到一些在古代文献中未加阐述的轺车使用者的身份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轺车 使用者 身份 象征
原文传递
从壁画中轺车图像的演变看三座高句丽壁画墓的编年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俊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0,共6页
高句丽壁画墓的编年在学界长期存在分歧,通过对墓室壁画中轺车图像演变的研究,推定了通沟12号墓、高山洞7号墓与药水里壁画墓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修正集安地区相关高句丽壁画墓的编年,探讨其谱系,进而提出高句丽积石墓向封土石室墓的... 高句丽壁画墓的编年在学界长期存在分歧,通过对墓室壁画中轺车图像演变的研究,推定了通沟12号墓、高山洞7号墓与药水里壁画墓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修正集安地区相关高句丽壁画墓的编年,探讨其谱系,进而提出高句丽积石墓向封土石室墓的过渡约在5世纪前叶展开,封土石室墓的出现存在本地积石墓自然过渡与外地成熟封土墓直接导入两大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轺车图像 高句丽壁画墓 编年 谱系
原文传递
轺车新考
4
作者 赵化成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4期4-8,共5页
汉代“轺车”形制如何?学界多依东汉刘熙《释名·释车》:“轺车,轺,遥也,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说辞,将汉画中常见的一种四面无遮蔽且带有伞盖的马车称之为“轺车”。但详阅相关文献及细审汉画车马出行图像后,发现“轺车”与“安... 汉代“轺车”形制如何?学界多依东汉刘熙《释名·释车》:“轺车,轺,遥也,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说辞,将汉画中常见的一种四面无遮蔽且带有伞盖的马车称之为“轺车”。但详阅相关文献及细审汉画车马出行图像后,发现“轺车”与“安车”皆为无遮蔽的“四向远望”之马车。在汉代,“轺车”为立乘的轻小之车,多属低等级之乘用车,而“安车”为坐乘之车,多属官吏或王公贵族所乘之高等级马车。先秦两汉皆以驾马车为荣,先秦多为立乘,两汉则立乘、坐乘兼而有之。立乘之“轺车”多见于西汉时期,随着社会之发展、技术之进步,至东汉时期坐乘之“安车”更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轺车 安车 立乘 坐乘 汉画
原文传递
简析“车马过桥”与“轺车骖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羊子山汉墓画像砖中的两种轺车为例
5
作者 叶琳 《长江文明》 2014年第4期12-16,2,共6页
本文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羊子山汉墓画像砖中的两种轺车为例,通过车架结构以及画面描述,对比两种车型的差异,并通过轺车溯源和同类型车比对,确认羊子山汉墓画像砖中的两种轺车形象更为准确的名称。
关键词 车马过桥 轺车骖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羊子山汉墓画像砖
原文传递
青山绿水,轺车王城
6
作者 范孟辰 《美文(青春写作)》 2011年第8期8-8,81,共1页
战国纷争,黑铁的刀戈随风舞起,卷出黑色的旋风,裹挟天地而去。铿锵的碰撞,铁刃进入血肉时的质感与苦痛,天地一片血红、血红、血红。那残暴、那黑红的斗争,像风凛冽的扫过,像雨狂乱的洒过,像雷愤怒的打过,像电轻细的闪过。那苦痛悄悄漫... 战国纷争,黑铁的刀戈随风舞起,卷出黑色的旋风,裹挟天地而去。铿锵的碰撞,铁刃进入血肉时的质感与苦痛,天地一片血红、血红、血红。那残暴、那黑红的斗争,像风凛冽的扫过,像雨狂乱的洒过,像雷愤怒的打过,像电轻细的闪过。那苦痛悄悄漫延。青山之腰,绿水之畔,披散着长发的庄子看见,也感到了,山谷之中被染红的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绿水 轺车王城》 高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原文传递
试论《哈尼阿培聪坡坡》所载各迁徙阶段的历史分期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力路 Steven D Lord 《红河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迁徙史诗,长期以来一直为研究哈尼族的学者所重视,但是诗中所载各迁徙阶段的历史分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尝试运用新的证据为该史诗断代。据国内史学界研究,哈尼人最迟已于唐朝年间到...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迁徙史诗,长期以来一直为研究哈尼族的学者所重视,但是诗中所载各迁徙阶段的历史分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尝试运用新的证据为该史诗断代。据国内史学界研究,哈尼人最迟已于唐朝年间到达红河地区,这一研究成果成为笔者为该史诗断代的基点。通过史诗所述谷哈密查时期哈尼人学会"烧石化水"、"造犁铸剑"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昆明地区最早出现炼铁技术的史学研究成果,笔者初步判断哈尼人在谷哈密查的生活年代当为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之后运用了三尖叉、轺车、父子连名制、南中大姓及哈尼在那妥、石七生活期间的社会氛围等相关资料为断代结果做进一步的论证,以确保断代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阿培聪坡坡 炼铁 三尖叉 轺车 连名制 南中大姓
下载PDF
信息之窗
8
《东南文化》 2001年第2期94-95,共2页
考古 *近日,内蒙古文物考古部门对伊克昭盟乌审旗境内的两座汉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了珍贵的汉代壁画资料。这两座汉墓位于乌审旗嘎鲁图苏木(乡)敖包梁,墓葬分布于低缓丘陵的顶部,均为带长墓道的洞室墓。两座墓虽早年被盗,随葬品... 考古 *近日,内蒙古文物考古部门对伊克昭盟乌审旗境内的两座汉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了珍贵的汉代壁画资料。这两座汉墓位于乌审旗嘎鲁图苏木(乡)敖包梁,墓葬分布于低缓丘陵的顶部,均为带长墓道的洞室墓。两座墓虽早年被盗,随葬品所存无几,但均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为持吾执豆侍俸图;以黑盖轺车为中心的出行图;宴饮、舞蹈、扶琴图;由奔驰的骏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葬品 随葬器物 墓道 埏道 乌审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轺车 文物考古 出行图 嘎鲁图苏木 墓葬 抢救性 信息之窗 黑盖
下载PDF
许昌汉代画像砖的艺术价值
9
作者 宋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许昌是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在汉末曾为"许都",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许昌出土的汉砖画像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审美追求。在艺术上,古朴稚拙,多为优美的阳刻、浅浮雕和线雕,是汉画像发展中... 许昌是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在汉末曾为"许都",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许昌出土的汉砖画像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审美追求。在艺术上,古朴稚拙,多为优美的阳刻、浅浮雕和线雕,是汉画像发展中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砖 艺术 轺车 浅浮雕 薄浮雕 门吏 许昌县 甘木 阳遂 线刻 颍阳县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浅析奚车与其他车的比较
10
作者 肖冬男 金姗 《雪莲》 2015年第6X期5-6,共2页
奚人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支。奚人善于造车,奚车是其留下的重要物质文明之一。因此,本文从奚车入手,着重介绍北方及中原地区的交通工具,通过奚车与驼车、安车、轺车的对比,总结奚车与其他车的关系,期冀通过本文引起学术界对奚... 奚人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支。奚人善于造车,奚车是其留下的重要物质文明之一。因此,本文从奚车入手,着重介绍北方及中原地区的交通工具,通过奚车与驼车、安车、轺车的对比,总结奚车与其他车的关系,期冀通过本文引起学术界对奚车研究的重视,从而更全面的探索奚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奚车 驼车 安车 轺车 对比
原文传递
导读
11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4期1-1,共1页
“美术考古研究”版块以赵化成的《轺车新考》领衔,作者认为“轺车”与“安车”皆为无遮蔽的“四向远望”之马车。汉代之“轺车”为立乘的轻小之车,多属低等级之乘用车,而“安车”为坐乘之车,多属官吏或王公贵族所乘之高等级马车。刘慧... “美术考古研究”版块以赵化成的《轺车新考》领衔,作者认为“轺车”与“安车”皆为无遮蔽的“四向远望”之马车。汉代之“轺车”为立乘的轻小之车,多属低等级之乘用车,而“安车”为坐乘之车,多属官吏或王公贵族所乘之高等级马车。刘慧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对中亚地区典型莲花纹样进行了研究。王诗晓将汉代“宴饮乐舞”慕室壁画与古罗马“乐师与哭灵者”石棺画进行了比较研究。席智慧、靳晓彤讨论了骆驼图像在先秦至东汉时期所呈现的本土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 古罗马 美术考古 莲花纹样 安车 轺车 乘用车 马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