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剑萍 李健霞 +4 位作者 董建霞 钱静 张玉萍 李建 邵彦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8期72-73,共2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4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按照治疗药物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各120例。比较2组的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情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4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按照治疗药物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各120例。比较2组的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情况。结果 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出生时及生后1年的HBs Ag阳性率、HBs 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无显著影响,但是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显著。虽然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值得临床应用,对其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轻度 肝功能 母婴传播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剑萍 李健霞 +4 位作者 董建霞 钱静 张玉萍 李建 邵彦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4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12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后观察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12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7%高于拉米夫定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剖宫产率、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但两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妊娠期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剑萍 李健霞 +4 位作者 董建霞 钱静 张玉萍 李建 邵彦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1期58-59,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入医院就诊的240例妊娠期轻度感染乙肝的患者且为妊娠28周以上的妊娠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入医院就诊的240例妊娠期轻度感染乙肝的患者且为妊娠28周以上的妊娠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2组孕妇治疗后4周、8周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8周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2.50%)和4例(3.33%)出现了一过性的ALT轻度的增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水平不高于正常值的6倍,且在治疗过程中其水平均自行的恢复至正常血清水平。结论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具较好的安全性,但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感染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具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云利 《临床研究》 2016年第8期183-183,共1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白蛋白、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HBV-DNA水平比较,P<0.05;两组婴儿在出生时以及出生一年后的HBsAb、HBsAg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在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对孕妇妊娠后期的肝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阻断母婴传播,虽然这两种药物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妊娠后期肝功能 母婴传播
下载PDF
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静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7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加用替比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一过性ALT轻度升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过性ALT轻度升高发生率比较,不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轻度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
7
作者 王全慧 潘彤(综述) 樊晶(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38-841,86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病毒载量 灵敏度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血清HBD-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中的效能
8
作者 杨宁 折慧 +1 位作者 屈文静 何学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135例(HBV-ACLF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根据HBV-...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135例(HBV-ACLF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疾病分期分为早期组(54例)、中期组(48例)、晚期组(33例),观察28 d疾病转归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D-1、CHI3L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D-1、CHI3L1水平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ACLF组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P均<0.05)。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血清HBD-1、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28 d死亡55例,存活80例,135例HBV-ACLF患者28 d病死率为40.74%(55/135)。与存活者比较,死亡者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P均<0.05)。疾病晚期、肝性脑病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MELD-血钠评分、HBD-1、CHI3L1升高为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白蛋白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HBD-1联合CHI3L1水平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大于血清HBD-1、CHI3L1水平单独预测的0.779、0.786(P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与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HBD-1联合CHI3L1检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β防御素-1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疾病进展 预后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9
作者 杨扬 王璐 +2 位作者 杨静静 孙录录 王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用药阿德福韦脂,观察组用药恩替卡韦,比较效果。结果 (1)治疗前二组的TBil、AST、ALT、HBV-DNA无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且HbeAg转阴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5/61(8.2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59(23.7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病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10
作者 王敏杰 郭碧容 林丽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3-0125,共3页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PDCA循环式护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冯国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7-0160,共4页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采取PDCA循环式护理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患者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式护理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互作用及预后
13
作者 羊璐萍 施军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72-474,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素的应用,HBV感染患者的数量明显得到控制,但由于共价闭路环状DNA的存在,HBV病毒并不能完全被人体所清除,功能性治愈是目前可以实现[2]的最高治疗目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逐渐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病 病毒药物 乙肝疫苗 亚洲人群 核苷酸类似物 主要病因
下载PDF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闫信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eAg、HBeAb差异明显(P<0.05),HBsAb、HBcAb差异不大(P>0.05)。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方法,均可获取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电化学发光法,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观察谷胱甘肽还原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芮旭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0-0083,共4页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提供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的临床意...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提供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组织病理检查(金标准)共检出88例阳性、32例阴性。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共检出87例阳性、33例阴性。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敏感度97.73%、特异度为96.88%、准确性97.50%、阳性预测值98.85%、阴性预测值为93.94%。肝硬化患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肝癌患者,P<0.05。肝癌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临床医师评估肝损伤情况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损伤 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治疗中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玉艳 廖礼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以及对应的护理效果,为更多同类疾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确诊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纳入研究,不同患者均在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接受与疾病有关的抗病毒基...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以及对应的护理效果,为更多同类疾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确诊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纳入研究,不同患者均在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接受与疾病有关的抗病毒基础治疗,组别如下: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6例,依次使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多角度整理与治疗护理相关的指标,并加强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治疗总有效率、依从性、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指标予以数据处理,2组各项指标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治疗中重视综合护理的应用,可多角度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综合疗效,实际应用价值较高,临床可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艾滋病 病毒感染 综合护理 负面情绪 依从性
下载PDF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检出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乐 廖昊 +6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王钧 张珊 徐东平 纪冬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肝组织活检的227例不同疾病类型的HBV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HBVRNA、HBcrAg、anti-HBc定量及肝组织HBVtDNA、cccDNA水平,比较分析各指标的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1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中,HBV RNA检出率为25.0%(4/16),HBcrAg检出率为93.8%(15/16),肝组织HBV 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为87.5%(14/16)及81.3%(13/16)。在18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34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其HBVRNA和HBcrAg定量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anti-HBc定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在18例肝硬化(LC)患者中,9例接受NAs治疗,除HBVDNA外,其他新型病毒学指标在NAs经治者与未治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例肝癌(HCC)患者中,HBVRNA检出率为55.6%(5/9),HBcrAg检出率为77.8%(7/9),肝组织HBV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88.9%(8/9)及66.7%(6/9)。结论 HBcrAg可作为AHB彻底治愈的鉴别指标;对于NAs经治患者,即使HBVDNA降至不可测,但只要能检测出HBV RNA,则仍可导致疾病缓慢进展,因此应继续抗病毒治疗;HBV RNA及HBcrAg在不同疾病类型中可作为肝组织HBV cccDNA的血清学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 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18
作者 才袁 刘洵祺 +2 位作者 李国军 胡曼莉 黄湘荣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未感染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HBV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CD34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生存,进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缩短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赖昕 刘岁寒 +1 位作者 杜玉开 彭松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并探讨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开展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此期间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和同期正常孕...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并探讨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开展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此期间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和同期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病历数据提取收集研究对象孕产史、分娩方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妊娠期并发症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索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危险因素。结果乙肝孕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62.0%比4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高、产前BMI高、初产、有异常孕产史、HBeAg阳性的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风险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07(1.02~1.12)、1.11(1.05~1.17)、4.18(2.51~6.96)、1.55(1.13~2.14)、1.98(1.01~3.87)。结论乙肝孕妇剖宫产率高于正常孕妇;分娩年龄高、产前BMI高、初产、有异常孕产史、HBeAg阳性是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妇幼医护人员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结合乙肝孕产妇个人情况,提供合适的个性化分娩医学建议,同时积极开展分娩教育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的药物阻断宣传,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素养,降低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剖宫产 健康教育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HBV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替诺福韦酯组(n=38)和齐多...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HBV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替诺福韦酯组(n=38)和齐多夫定组(n=37)。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齐多夫定组予以齐多夫定胶囊辅助治疗,替诺福韦酯组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HBV-DNA、HIV-RNA转阴率,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变化,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替诺福韦酯组HBV-DNA、HIV-RNA转阴率为55.26%、52.63%,均高于齐多夫定组的32.43%、29.73%(χ^(2)=3.966,P=0.047;χ^(2)=4.055,P=0.044);2组血清GGT、AST、ALT、TBil水平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2组CD4^(+)、CD4^(+)/CD8^(+)较治疗前增加或升高(P均<0.01),且治疗3个月替诺福韦酯组血清GGT、AST、ALT、TBil水平与SCr、BUN水平低于齐多夫定组(P均<0.01),替诺福韦酯组CD4^(+)、CD4^(+)/CD8^(+)高于齐多夫定组(P<0.05或P<0.01);替诺福韦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低于齐多夫定组的24.32%(χ^(2)=5.442,P=0.020)。结论 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相比,应用替诺福韦酯辅助治疗于抑制HBV-DNA和HIV-RNA复制、保护肝肾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替诺福韦酯 齐多夫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