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4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剑萍 李健霞 +4 位作者 董建霞 钱静 张玉萍 李建 邵彦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8期72-73,共2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4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按照治疗药物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各120例。比较2组的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情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4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按照治疗药物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各120例。比较2组的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情况。结果 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出生时及生后1年的HBs Ag阳性率、HBs 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无显著影响,但是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显著。虽然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值得临床应用,对其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轻度 肝功能 母婴传播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剑萍 李健霞 +4 位作者 董建霞 钱静 张玉萍 李建 邵彦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4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12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后观察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12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7%高于拉米夫定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剖宫产率、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但两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妊娠期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剑萍 李健霞 +4 位作者 董建霞 钱静 张玉萍 李建 邵彦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1期58-59,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入医院就诊的240例妊娠期轻度感染乙肝的患者且为妊娠28周以上的妊娠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入医院就诊的240例妊娠期轻度感染乙肝的患者且为妊娠28周以上的妊娠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2组孕妇治疗后4周、8周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8周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2.50%)和4例(3.33%)出现了一过性的ALT轻度的增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水平不高于正常值的6倍,且在治疗过程中其水平均自行的恢复至正常血清水平。结论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具较好的安全性,但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感染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具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及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云利 《临床研究》 2016年第8期183-183,共1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后期肝功能以及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白蛋白、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HBV-DNA水平比较,P<0.05;两组婴儿在出生时以及出生一年后的HBsAb、HBsAg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在治疗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对孕妇妊娠后期的肝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阻断母婴传播,虽然这两种药物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妊娠后期肝功能 母婴传播
下载PDF
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静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7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加用替比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一过性ALT轻度升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过性ALT轻度升高发生率比较,不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轻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轻度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
7
作者 王全慧 潘彤(综述) 樊晶(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38-841,86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病毒载量 灵敏度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血清HBD-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中的效能
8
作者 杨宁 折慧 +1 位作者 屈文静 何学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135例(HBV-ACLF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根据HBV-... 目的探讨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135例(HBV-ACLF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疾病分期分为早期组(54例)、中期组(48例)、晚期组(33例),观察28 d疾病转归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D-1、CHI3L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D-1、CHI3L1水平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ACLF组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P均<0.05)。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血清HBD-1、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28 d死亡55例,存活80例,135例HBV-ACLF患者28 d病死率为40.74%(55/135)。与存活者比较,死亡者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P均<0.05)。疾病晚期、肝性脑病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MELD-血钠评分、HBD-1、CHI3L1升高为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白蛋白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HBD-1联合CHI3L1水平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大于血清HBD-1、CHI3L1水平单独预测的0.779、0.786(P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HBD-1、CHI3L1水平升高,与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HBD-1联合CHI3L1检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β防御素-1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疾病进展 预后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10
作者 杨扬 王璐 +2 位作者 杨静静 孙录录 王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用药阿德福韦脂,观察组用药恩替卡韦,比较效果。结果 (1)治疗前二组的TBil、AST、ALT、HBV-DNA无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且HbeAg转阴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5/61(8.2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59(23.7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病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王敏杰 郭碧容 林丽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3-0125,共3页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PDCA循环式护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冯国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7-0160,共4页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采取PDCA循环式护理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患者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式护理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互作用及预后
13
作者 羊璐萍 施军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72-474,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素的应用,HBV感染患者的数量明显得到控制,但由于共价闭路环状DNA的存在,HBV病毒并不能完全被人体所清除,功能性治愈是目前可以实现[2]的最高治疗目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逐渐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病 病毒药物 乙肝疫苗 亚洲人群 核苷酸类似物 主要病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调查
14
作者 崔笑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9-092,共4页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乙肝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1...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乙肝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1)一般资料:年龄18-30岁36.5%,31-40岁28.5%,41-50岁16.0%,51-65岁19.0%,男性56.5%,女性43.5%,居住/生活城市42.5%,乡镇20.5%,农村37.0%,小学16.0%,中学61.5%,大学及以上22.5%,职业学生28.0%,事业单位19.5%,农民/个体36.5%,其他16.0%。(2)认知程度:认知程度好6.5%,中19.5%,差与极差74.0%。(3)认知程度影响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程度影响因素有居住/生活地区以及文化程度、职业,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对乙肝预防认知情况受到居住/生活地区以及文化程度、职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预防认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闫信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eAg、HBeAb差异明显(P<0.05),HBsAb、HBcAb差异不大(P>0.05)。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方法,均可获取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电化学发光法,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观察谷胱甘肽还原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芮旭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0-0083,共4页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提供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的临床意...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提供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组织病理检查(金标准)共检出88例阳性、32例阴性。谷胱甘肽还原酶诊断共检出87例阳性、33例阴性。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敏感度97.73%、特异度为96.88%、准确性97.50%、阳性预测值98.85%、阴性预测值为93.94%。肝硬化患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肝癌患者,P<0.05。肝癌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谷胱甘肽还原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为临床医师评估肝损伤情况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损伤 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是否抗病毒治疗
17
作者 聂青和 《肝博士》 2014年第S01期10-12,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哪些情况需要立即抗病毒治疗,哪些情况可以观察、等待,尤其是患者肝脏生化检测转氨酶正常或低于正常值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的问题成了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病人经常问医生的问题.1、慢性HB...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哪些情况需要立即抗病毒治疗,哪些情况可以观察、等待,尤其是患者肝脏生化检测转氨酶正常或低于正常值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的问题成了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病人经常问医生的问题.1、慢性HBV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有何区别,如何处理?“慢性HBV携带者”是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肝组织学检查 慢性HBV感染 病毒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ALT 转氨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个人心理负担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富珍 齐亚莉 +3 位作者 龚晓红 潘利 曾宪嘉 李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情况。方法 对 32 5例HBV感染相关疾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和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专家咨询法...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情况。方法 对 32 5例HBV感染相关疾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和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专家咨询法对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各维度权重进行评估。将问卷调查结果与专家咨询结果相结合 ,评价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个人心理负担大小。结果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 ,按其心理负担大小排序依次为HBV感染导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表面抗原携带者。结论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负担 ,应进一步研制相应测量量表 ;在乙型肝炎综合防治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心理负担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广东药学院2003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和 孙宏慧 +2 位作者 李伯佳 张信 何步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了解我院 2 0 0 3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 2 0 0 3年 14 83名新生统一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  2 0 0 3年新生HBsAg阳性率10 .79% ,乙肝病毒... 目的 了解我院 2 0 0 3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 2 0 0 3年 14 83名新生统一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  2 0 0 3年新生HBsAg阳性率10 .79% ,乙肝病毒感染率 2 3.33%。男生HBsAg阳性率 ,大、小三阳发生率均高于女生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1、P <0 .0 5 )。结论 在学生中要进行乙肝健康教育 ,加强传染源管理的同时 ,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 学生 广东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阮秀花 张效本 +1 位作者 任丽君 张喜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 (PH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开封地区110例肝癌、2 2 0例良性肝病和 5 9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①肝癌组HBV感染率 ( 94.5 5 % )和HBsAg携带率 ( 89.1%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 (PH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开封地区110例肝癌、2 2 0例良性肝病和 5 9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①肝癌组HBV感染率 ( 94.5 5 % )和HBsAg携带率 ( 89.1% ) ,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的感染率 ( 75 .0 0 %、5 2 .2 0 % )和携带率 ( 4 5 .0 0 %、6.2 7% ) ,P均 <0 .0 0 5。②肝癌组HBV血清标志物感染模式 ,以HBs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多见 ,达 5 0 .0 0 % ;HBsAg和抗 HBc阳性次之 ,为 2 1.82 % ;HBsAg、HBeAg、和抗 HBc阳性相对较低 ,为 17.2 7%。③HBsAg阳性病例发生PHC以 3 0岁~ 5 9岁者居多 ,达 77.5 5 % ;HBsAg阴性病例 ,则多见于 5 0岁~ 69岁 ,为 66.67% ,明显较HBsAg阳性者滞后。结论 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 ,是本地区发生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因此 ,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 ,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原发性肝癌 血清标志物 检测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