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库剂型药物载体微管的制备和生物学评价
1
作者 吴忠杰 万涛 +1 位作者 李世普 潘振宇 《功能材料信息》 2007年第5期37-,共1页
报道了以NaCl沥滤/NH_4HCO_3发泡复合法将材料PDLLA/β-TCP制成储库剂型药物载体微管,将抗生素药物装载微管后植入慢性骨髓炎的病灶部位,药物通过微管壁上的孔隙释放,达到局部快速治疗的研究结果。实验中主要对储库剂型药物载体微管的... 报道了以NaCl沥滤/NH_4HCO_3发泡复合法将材料PDLLA/β-TCP制成储库剂型药物载体微管,将抗生素药物装载微管后植入慢性骨髓炎的病灶部位,药物通过微管壁上的孔隙释放,达到局部快速治疗的研究结果。实验中主要对储库剂型药物载体微管的制备和载体微管的生物学评价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aCl沥滤/NH_4HCO_3发泡复合法,比单一NH_4HCO_3发泡法制备的多孔微管具有更好的连通孔结构和力学性能,显示出一定的协同效应,同时可以通过NaCl和NH_4HCO_3的不同比例来调节孔隙率,达到药物释放速率的可设计性。另外,将储库剂型药物载体微管制成材料浸取液,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热源试验、微核试验和肌肉植入等试验,以考察微管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细胞毒性为0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溶血反应,无刺激,无致热原,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为阴性,植入后对周围组织、肌肉无刺激反应。通过对储库剂型药物载体PDLLA/β-TCP微管的制备研究和生物学评价的实验表明:以NaCl沥滤/NH_4HCO_3发泡复合法可以制备不同孔隙率和孔结构的微管,微管的结构外形和内在的载药量均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设计和制作,其微管的制备方法简单,PDLLA/β-TCP微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复合法 储库剂型药物 载体微管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
2
作者 张宝君 张浩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4,共9页
科学评价是保证质量的前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作为优势功能的聚合物,其建设过程和质量离不开科学、系统、高效的评价机制这一“定盘星”。紧扣立德树人任务,贴近学生现实需求,顺应科技发展大势,建立评价目标导向和体系架构厘... 科学评价是保证质量的前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作为优势功能的聚合物,其建设过程和质量离不开科学、系统、高效的评价机制这一“定盘星”。紧扣立德树人任务,贴近学生现实需求,顺应科技发展大势,建立评价目标导向和体系架构厘定机制、健全评价指标内容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评价关键技术创新机制,既是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应然选择,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优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建设 评价 机制
下载PDF
葡甘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工艺与表征研究
3
作者 贾文强 刘小虎 +2 位作者 吕悦 赵文 赵修华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通过乳化搅拌分散法制备葡甘聚糖微载体,考察水油比、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交联剂浓度、交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成球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 通过乳化搅拌分散法制备葡甘聚糖微载体,考察水油比、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交联剂浓度、交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成球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当水油比为1:3、乳化剂用量为油相体积的1% (m/v)、乳化时间为10 h,搅拌速度为150 rpm、交联剂浓度为水相质量的10%、交联温度为60℃时,制备的微载体形貌规整,均一分散,粒径约为60~150 μm,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耐受高温高压,为新型微载体的制备工艺提供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甘聚糖 载体 乳化搅拌分散法
下载PDF
明胶三维微球装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慢性肌腱病
4
作者 李帝均 酒精卫 +3 位作者 刘海峰 闫磊 李松岩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肌腱组织因缺少血管而修复困难,如何促进肌腱的恢复和提高肌腱损伤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微载体支架结合构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与大鼠体内实验观察... 背景:肌腱组织因缺少血管而修复困难,如何促进肌腱的恢复和提高肌腱损伤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微载体支架结合构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通过体外实验与大鼠体内实验观察明胶微载体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肌腱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三维明胶微载体后观察细胞活性以及存活情况,以常规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2)动物体内实验: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肌腱病组、2D组(肌腱病+常规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D组(肌腱病+明胶微载体三维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组6只,治疗4周后进行动物行为学检测以及跟腱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1)体外细胞实验:接种于明胶微载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三维明胶微载体培养的细胞活性更好;(2)动物体内实验:治疗4周后,与肌腱病组比较,3D组大鼠下肢功能恢复良好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改善,而2D组也可一定程度改善肌腱病损伤,但效果不及3D组;(3)结果表明,三维明胶微载体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肌腱损伤组织修复再生,且修复效果优于常规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病 肌腱损伤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干细胞 载体 三维培养
下载PDF
蛋壳微载体对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影响
5
作者 蒋宽胜 汤皓婷 +5 位作者 隆静 李明骏 张良伟 周含 赵薇 刘文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81-5489,共9页
采用连续流气提内循环反应器,考察了投加蛋壳微载体对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投加0.5g/L蛋壳微载体(75μm)的反应器(R2)1个月内实现污泥颗粒化,比对照组(R1)提前1~2周,且R2所得颗粒污泥表现出更高的混合液挥发性悬浮... 采用连续流气提内循环反应器,考察了投加蛋壳微载体对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投加0.5g/L蛋壳微载体(75μm)的反应器(R2)1个月内实现污泥颗粒化,比对照组(R1)提前1~2周,且R2所得颗粒污泥表现出更高的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R1=1.7g/L、R2=2.2g/L)、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含量(R1=97.65mg/gVSS、R2=136.29mg/gVSS)及TB-PN/PS比值(R1=2.95、R2=4.73),以及更好的沉降性能(R1、R2的SVI_(3)和SVI_(30)分别为41.67,37.5mL/g,30.36,28.57mL/g).与R1相比,R2中颗粒污泥具有更高活性,比耗氧速率(SOUR)和比氨氧化速率(SAOR)分别为754mgO_(2)/(gVSS·h)和90.74mg/(gVSS·h).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投加蛋壳微载体的颗粒污泥中富集了更高丰度的硝化菌(Nitrosomonas)以及EPS产生菌(如Comamonadaceae__unclassified)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颗粒污泥 蛋壳载体 快速培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高校双困生就业服务微载体建设路径研究
6
作者 侯昀彤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双困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本文紧扣融媒体时代特点,立足双困生的实际困境,通过搭建“高校”—“企业”—“双困生”多方交互网络服务微载体,优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路径,激发双困... 双困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本文紧扣融媒体时代特点,立足双困生的实际困境,通过搭建“高校”—“企业”—“双困生”多方交互网络服务微载体,优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路径,激发双困生就业的内生动力,精准施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指导,为切实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帮扶提供借鉴和参考,打造“造血式”就业服务和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模式,进而探索高校双困生培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双困生 就业服务 载体
下载PDF
微载体富集-X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4种主量元素
7
作者 肖志博 吕晓惠 +4 位作者 贾春芳 于阗 陈亚南 郝宏艳 杨亚敏 《分析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实验创新运用溶液富集在微载体后干燥固化的方法实现了X荧光光谱仪在真空状态测量溶液组分。方法运用滤纸和阻隔胶组合加工形成微载体,将铝、钛中空杯加入到了载体和样品盒之间起到了很好的背景强度消除作用。称取0.5g土壤成分分析标... 本实验创新运用溶液富集在微载体后干燥固化的方法实现了X荧光光谱仪在真空状态测量溶液组分。方法运用滤纸和阻隔胶组合加工形成微载体,将铝、钛中空杯加入到了载体和样品盒之间起到了很好的背景强度消除作用。称取0.5g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运用4种混酸将其充分溶解后经过滴加干燥制作成微载体样品。测试了样品中Ti、Al2O3、Fe2O3、MgO 4种组分含量,计算得到检出限范围在2.47μg/g~6.95μg/g之间。精密度实验表明,各组分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在0.3%~0.8%之间。测定值与标准物质认定值相一致,方法能够满足样品的准确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载体 富集
下载PDF
“微载体”应用于高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
8
作者 黄艳 周传爱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帮助学生明晰职业发展方向,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遇到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应用“微载体”打造“双线融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帮助学生明晰职业发展方向,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遇到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应用“微载体”打造“双线融合、专创融合”电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微课程平台,打造校级自媒体平台,培养学生“关键意见领袖”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载体 电子商务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9
作者 曹群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40-2744,共5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 目的:探讨并对比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麻醉诱导前,对照组予以氟比洛芬酯口服,观察组予以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观察并记录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 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镇静情况;在术前及术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2、T3、T4时,观察组的HR、RR、MAP、SPO 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 h、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及Ramsay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性更高,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有利于保护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脂载体注射 氟比洛芬酯口服 宫颈癌 镇痛
下载PDF
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培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最佳收获时间的研究
10
作者 叶晓慧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使用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培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效果,对比不同时间段培养出的抗原效价,从而确定TGEV培养的最佳收获时间,提升抗原效价,为最终生产出高质量、品质稳定的TGEV活... 本试验旨在探讨使用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培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效果,对比不同时间段培养出的抗原效价,从而确定TGEV培养的最佳收获时间,提升抗原效价,为最终生产出高质量、品质稳定的TGEV活疫苗奠定基础。在生物反应器细胞上罐时每次接入细胞量达到1.2×10~9个,按相同的条件进行培养。当微载体上的细胞长至单层致密时,进行细胞接毒,接毒后4 h开始取样,接着每隔2 h留样,18 h后每隔1 h取样1次,直到载体上细胞总脱落面积达80%~85%结束取样,检测抗原效价。结果表明:在接毒后20~21 h病毒效价达到峰值,故确定在接毒后20~21 h为病毒最佳收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生物反应器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最佳收获时间 抗原效价
下载PDF
多孔微载体无血清培养rCHO细胞生产u-PA 被引量:17
11
作者 胡显文 肖成祖 +5 位作者 李佐虎 郭志霞 高丽华 张正光 胥照平 王菲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在 30L搅拌式反应器中无血清培养分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 PA)的DNA重组CHO细胞 ,定期部分更换Cytopore多孔微载体 ,使生长在多孔微载体中的细胞不断更新繁殖 ,解决大规模细胞培养中的细胞凋亡问题。在 91d连接换液培养过程中 ,... 在 30L搅拌式反应器中无血清培养分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 PA)的DNA重组CHO细胞 ,定期部分更换Cytopore多孔微载体 ,使生长在多孔微载体中的细胞不断更新繁殖 ,解决大规模细胞培养中的细胞凋亡问题。在 91d连接换液培养过程中 ,细胞密度可维持在 (1 3~ 2 6 )× 10 7/mL ,活细胞比率维持在 90 %以上。在7 5L搅拌罐中培养细胞 ,利用外部周期性压力振荡刺激并结合载体更新技术 ,可减轻密度效应对细胞生长和表达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胞在高密度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在 6 7d连续换液培养中 ,细胞最高密度为 2 6 4× 10 7/mL ,活细胞比率维持在 95 %以上。与稳压操作相比 ,利用周期变压刺激技术可提高产量 10 %~ 2 0 % ,且可降低葡萄糖厌氧代谢生成乳酸的转化率 ,利用 4步纯化工艺 ,从含u PA约 135g的 2 10 0L上清中获得约 80 gu PA(单链比例约为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细胞培养 载体更新 U-PA RCHO细胞
下载PDF
微载体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佃亮 肖成祖 +1 位作者 陈昭烈 黄子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微载体是动物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硅化的方瓶中对Cytodex1、Cytodex3、Biosilon、Bellco Glass Microcarrier、CT-1、CT-3、MC-1、CT-28种国产和进口... 微载体是动物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硅化的方瓶中对Cytodex1、Cytodex3、Biosilon、Bellco Glass Microcarrier、CT-1、CT-3、MC-1、CT-28种国产和进口微载体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确定以Biosilon作为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的首选微载体。用500ml Wheaton搅拌瓶探索影响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细胞培养 载体 高密度培养 VERO细胞
下载PDF
Vero细胞微载体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永欣 刘馨 +7 位作者 张光明 徐婧雯 李国良 李桂兰 孙明波 衡燮 姬光 孙茂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6-337,348,共3页
目的利用Vero细胞微载体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方法利用5 L生物反应器进行Vero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待细胞密度达1.5×106个/ml时,以0.05 MOI接种轮状病毒P[2]G3株,于37℃连续培养6 d后收获病毒,期间每天取样观察细胞病变(CPE),并... 目的利用Vero细胞微载体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方法利用5 L生物反应器进行Vero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待细胞密度达1.5×106个/ml时,以0.05 MOI接种轮状病毒P[2]G3株,于37℃连续培养6 d后收获病毒,期间每天取样观察细胞病变(CPE),并检测病毒感染性滴度。结果在轮状病毒规模化培养的初期,其病毒滴度逐渐升高,至48 h达到最高。在上清中,病毒的滴度为5.5CCID50/ml;在细胞裂解产物中,病毒的滴度为3.75CCID50/ml。结论Vero细胞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可提高病毒的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ERO细胞 载体 滴度
下载PDF
作为细胞微载体的明胶基缓释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忆娟 刘守信 +3 位作者 房喻 黄沙 金岩 姜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76-1780,共5页
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大粒径明胶微球.结果表明,明胶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水相与油相体积比3∶20、搅拌速度300r/min、交联剂用0.1mL质量分数为25%的戊二醛、表面活性剂用0.1gspan-80为制备平均直径约250μm明... 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大粒径明胶微球.结果表明,明胶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水相与油相体积比3∶20、搅拌速度300r/min、交联剂用0.1mL质量分数为25%的戊二醛、表面活性剂用0.1gspan-80为制备平均直径约250μm明胶微球的理想条件.所制备微球的后处理方法不同,则明胶微球的表面形貌也不同,细胞粘附率不同.空白明胶微球在体外可以完全降解,载BSA的明胶微球对BSA具有良好的缓释性,释放时间可长达30d.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明胶微载体上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成纤维细胞 缓释 载体
下载PDF
Vero细胞的微载体培养——放大过程中的接种工艺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立 严春 +2 位作者 范卫民 张元兴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9-663,共5页
概述了用微载体系统培养贴壁细胞放大过程中的接种方法,研究了球转球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球转球的动力学模型。用此方法成功地在国产50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Vero细胞,细胞密度达1.1×107cels/mL。
关键词 细胞培养 VERO细胞 接种技术 载体 放大培养
下载PDF
微载体悬浮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23
16
作者 吴清法 吴祖泽 +1 位作者 董波 王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微载体旋转培养系统和常规静止培养系统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培养进行比较。MSC是贴壁依赖性细胞 ,旋转培养系统采用CultiSpherG大孔微载体 ,浓度为 1g L ,常规静止培养在 12孔培养板中进行。... 本研究采用微载体旋转培养系统和常规静止培养系统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培养进行比较。MSC是贴壁依赖性细胞 ,旋转培养系统采用CultiSpherG大孔微载体 ,浓度为 1g L ,常规静止培养在 12孔培养板中进行。两系统细胞接种密度均为 5× 10 4 cells ml。结果 :旋转培养 7天后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5 .15 0× 10 5cells ml,常规静止培养第 5天就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 1.6 75× 10 5cells ml。在微载体旋转培养中生成乳酸12 .0 6mmol L ,而常规静止培养中生成乳酸 13.10mmol L ,葡萄糖消耗分别为 7.38mmol L和 5 .37mmol L。在微载体旋转培养中平均乳酸产率为 1.6 3,远低于常规静止培养的平均乳酸产率 2 .4 4。这些表明 ,在微载体悬浮培养条件下 ,MSC生长更为旺盛 ,细胞产量更高 ,葡萄糖消耗和能量利用率优于常规静止培养。微载体悬浮培养 12天后 ,MSC依然保持其干细胞特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载体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立国 潘继伦 +2 位作者 李结良 王连永 俞耀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制备壳聚糖微载体在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甲苯 -四氯化碳作有机分散介质 ,戊二醛作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制备微米级的壳聚糖微载体。用其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细胞... 目的 探讨制备壳聚糖微载体在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甲苯 -四氯化碳作有机分散介质 ,戊二醛作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制备微米级的壳聚糖微载体。用其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 ,测定细胞的代谢活性。结果 通过对壳聚糖浓度和戊二醛用量等反应条件的优化 ,制成了性能优良的微载体。肝细胞在壳聚糖微载体上保持良好的球形状态 ,白蛋白分泌可维持 7天以上 ,最高分泌量达到 2 6 .7μg/2 4 h/ml。结论 壳聚糖微载体是一种优良的肝细胞培养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载体 肝细胞 甲苯-四氯化碳 戊二醛 人工肝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结合微载体在生物反应器中向软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康红军 卢世璧 +5 位作者 许文静 张莉 孙明学 袁玫 赵斌 郭全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3-775,I0003,共4页
[目的]探索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并向软骨分化人脂肪干细胞。[方法]将人脂肪干细胞结合Cytodex3微载体在旋转的生物反应器(RCSS)内进行动态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脂肪干细胞进行动态观察,... [目的]探索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并向软骨分化人脂肪干细胞。[方法]将人脂肪干细胞结合Cytodex3微载体在旋转的生物反应器(RCSS)内进行动态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脂肪干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对收获的脂肪干细胞进行Safran in-O、tolu id ine b lue染色等组织化学染色及Ⅱ型胶原的免疫化学染色分析。[结果]脂肪干细胞于24 h内贴附于Cytodex3微载体表面,细胞形态为短梭形,随时间的延长,贴附于微载体的细胞逐渐增多,到培养后期,细胞密度可达最初接种的19倍左右,在微载体上收获的细胞进行番红花O、阿利新蓝染色呈阳性,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均强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可简便快速地在体外扩增脂肪干细胞,并成功实现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生物反应器 载体 软骨细胞
下载PDF
微载体培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燕 刘宝林 +3 位作者 杨波 王欣 彭承宏 韩宝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45-2948,共4页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载体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9-10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67/2009;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检索词为"microcarrier,biomaterials cell culture,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纳入标准:①微载体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②微载体细胞培养的研究。③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微载体的研究与制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仍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新型的工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来调节微载体的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生物材料 细胞培养 制备工艺 组织工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及其生物相容性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强 张莉 +4 位作者 彭江 许瑞江 黄靖香 郭全义 卢世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改进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对其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探索新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制备方法。[方法]将新鲜的猪关节软骨在液体中粉碎,梯度离心后制备成150~300μm的颗粒,去细胞处理后... [目的]改进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对其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探索新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制备方法。[方法]将新鲜的猪关节软骨在液体中粉碎,梯度离心后制备成150~300μm的颗粒,去细胞处理后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软骨微粒的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形态特征,随后体外获取扩增骨髓间充质细胞,与软骨微粒复合,然后采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扩增,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细胞。[结果]本研究制备的软骨微粒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呈毛刷状结构,主要成分是Ⅱ型胶原和GAG,而毛刷的主要成份Ⅱ型胶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与微载体结合良好,还能够在其表面大量扩增。[结论]与传统的微载体不同,软骨源性微载体与细胞复合后,不需要再将细胞消化,避免了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损失,可以作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软骨 骺损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