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结肠癌相关蛋白质 被引量:2
1
作者 裴海平 朱红 +1 位作者 曾亮 李宜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肠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谱,以期发现结肠癌癌变相关蛋白。方法将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选择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50个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肠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谱,以期发现结肠癌癌变相关蛋白。方法将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选择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50个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建立了结肠癌及正常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其中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60±45和980±28;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在IEF方向上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487±0.11)mm和(0.654±0.11)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944±0.12)mm和(1.20±0.22)mm,结肠癌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72.00±12.34。选择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50个点进行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查询,鉴定了其中有意义的25个点,包括谷胱苷肽S转移酶、肝脂肪酸结合蛋白、热休克蛋白27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芯片中GST和HSP27的表达,结果显示,GST在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7%,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8.6%,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27在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7%,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1.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蛋白质组学方法较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蛋白HSP27和GST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病理学 热休克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组学 谷胱苷肽转移酶 电泳 凝胶 双向 载体蛋白质类/分析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德辉 许晓琼 +1 位作者 朱新林 彭一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1211-1212,共2页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60例早期胸痛患者分别进行H-FABP方法和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cTnI和CK-MB)测定,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H-FABP检测法的诊断敏...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60例早期胸痛患者分别进行H-FABP方法和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cTnI和CK-MB)测定,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H-FABP检测法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的检测方法(P<0.05)。【结论】H-F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诊断 急性病 载体蛋白质类/分析
下载PDF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钙蛋白I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兰岚 李益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893-895,共3页
【目的】了解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钙蛋白I快速检测试剂盒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钙蛋白I快速检测试剂盒对123例发病4小时内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测定,了解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2... 【目的】了解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钙蛋白I快速检测试剂盒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钙蛋白I快速检测试剂盒对123例发病4小时内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测定,了解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23例患者,最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者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P<0.05)。在53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H-FABP阳性者50例,CTNI阳性者43例。在77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H-FABP阳性者4例,CTNI阳性者5例(P>0.05)。【结论】H-FABP对发病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NI,特异性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诊断 载体蛋白质类/分析 肌钙蛋白/分析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脂多糖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魏万昆 万程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3163-3163,共1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结果各组血浆LBP水平为Child—PughC〉Child—PughB〉Ch...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浆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结果各组血浆LBP水平为Child—PughC〉Child—PughB〉Child-PughA,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Child-PughC级患者的检测结果显著于Child-PughA级和Child-PughB级患者(P〈0.01)。结论血浆LBP水平是反映肝硬化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升高的血浆LBP水平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代谢 高血压 门静脉/病因学/代谢 载体蛋白质类/分析 脂多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