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师少军 李忠芳 曾繁典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载药纳米微粒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和基因输送载体。它具有缓释药物、透过生物屏障靶向输送药物、将 DNA导入细胞浆质内和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优势。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载药纳米微粒 基因治疗 靶向作用
下载PDF
载药纳米微粒与中药现代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肖延龄 李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88,共4页
载药纳米微粒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载体。载药纳米微粒作为药物的输送载体 ,对一些疾病的动物模型已显示出极好的疗效 ,使一些药物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模式 ,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中药现代化吸收纳米... 载药纳米微粒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载体。载药纳米微粒作为药物的输送载体 ,对一些疾病的动物模型已显示出极好的疗效 ,使一些药物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模式 ,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中药现代化吸收纳米技术不仅是时代的需要 ,而且是其本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 ,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纳米微粒 现代化 物控释 纳米技术
下载PDF
载药纳米微粒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新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对纳米、纳米科技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概述了载药纳米微粒中的普通载药微粒、控释载药微粒、靶向定位载药微粒、载药磁性微粒等类别。介绍了复乳化法技术、超声乳化法、等电临界法、氧... 目的:对纳米、纳米科技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概述了载药纳米微粒中的普通载药微粒、控释载药微粒、靶向定位载药微粒、载药磁性微粒等类别。介绍了复乳化法技术、超声乳化法、等电临界法、氧化还原法等制备载药纳米微粒的方法。结果: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物——载药纳米微粒具有易吸收、定向性强等优点。结论:载药纳米微粒的研究开发可解决口服易水解药物的给药途径,延长药物的体内半衰期,更精确的靶向定位给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消除生物屏障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纳米微粒 控释制剂 靶向给
下载PDF
载药纳米微粒靶向输送和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谭忠华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04-207,215,共5页
目前,生化药物仍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主要工具,发展安全高效的药物靶向输送和控释技术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及其毒副作用的关键。由纳米技术与现代药物学结合形成的载药纳米微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体系,因其在药物的靶向输送、控... 目前,生化药物仍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主要工具,发展安全高效的药物靶向输送和控释技术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及其毒副作用的关键。由纳米技术与现代药物学结合形成的载药纳米微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体系,因其在药物的靶向输送、控释或缓释以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其他输送体系难以比拟的优势,已成为现代药物制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纳米微粒 靶向输送 控释系统 物制剂 网状内皮系统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利 牛敏 +2 位作者 张铭 张娜娜 施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6179-6183,共5页
背景:5-氟尿嘧啶在胃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聚乳酸及共聚物载药微粒材料生物相容性较高,分解物不会在机体内发生聚集。目的:探讨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机... 背景:5-氟尿嘧啶在胃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聚乳酸及共聚物载药微粒材料生物相容性较高,分解物不会在机体内发生聚集。目的:探讨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小鼠进行实验,利用超声乳化方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配制1×10-7,1×10-6,1×10-5,1×10-4 mol/L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检测其对小鼠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且计算出药物的抑制率浓度以及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等以及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形态完好,分布相对均匀,不出现粘连等现象,用药24 h药物浓度可达到50%,72 h后能够达到62.9%;不同浓度下单一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和小鼠胃癌细胞联合培养48 h后,细胞的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出现下降趋势,并且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细胞抑制能力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P<0.05);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IC50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P<0.05)。结果证实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优良的药物载体作用,载药量较大,在机体内提高药物浓度,并且不降低5-氟尿嘧啶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可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胃肿瘤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物控释材料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 小鼠胃癌细胞株 体外杀伤 5-氟尿嘧啶 抑制率浓度 生长抑制能力 诱导作用 生物半衰期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 被引量:27
6
作者 黄开红 赵晓龙 +6 位作者 朱兆华 刘建化 李东印 闵军 陈汝福 常津 刘晓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5-Fu-PLA-NP)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5-Fu-PLA-NP载药纳米微粒;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从1~10 d连续检测1×10-7、1×10-6、1×10-5、1×10-4mo...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5-Fu-PLA-NP)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5-Fu-PLA-NP载药纳米微粒;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从1~10 d连续检测1×10-7、1×10-6、1×10-5、1×10-4mol/L浓度5-Fu-PLA-NP和5-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体外杀伤效应,并计算出2种药物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5-Fu-PLA-NP的体外累积药物释放率在7 d时为75.7%,10 d时达94.3%;5-Fu的杀伤效应在1~7 d时呈时间依赖关系,7 d后进入平台期;5-Fu-PLA-NP则在1~10 d均呈时间依赖关系;7 d时两者在不同剂量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Fu-PLA-NP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人胃癌与结肠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并且载药纳米微粒没有降低5-Fu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纳米微粒 体外杀伤效应 结肠癌细胞株 5-氟尿嘧啶 聚乳酸 MGC803 人胃癌细胞株 5-Fu 剂量依赖关系 有效作用时间 时间依赖 超声乳化法 mol/L 生长抑制率 生物学活性 连续检测 肿瘤细胞 IC50 不同剂量 物缓释 比色法
原文传递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靶向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璟 吴华 熊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1-382,共2页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是将药物、生物活性物质或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等包裹于磁性纳米微粒内或吸附、连接于磁性纳米微粒表面,或混合、溶解于材料基质中而构成,其大小为纳米级[1,2].在足够强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其在体内定向移动、定向浓集,从而...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是将药物、生物活性物质或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等包裹于磁性纳米微粒内或吸附、连接于磁性纳米微粒表面,或混合、溶解于材料基质中而构成,其大小为纳米级[1,2].在足够强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其在体内定向移动、定向浓集,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粒 肿瘤 靶向治疗 理学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云霞 常津 +3 位作者 郭毅 康春生 原续波 宋存先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2-68,共7页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6 1 4 8eV ,载药率高达 18 9% ,包封率为86 %。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 ,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 :(1)前 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 ,具有一级释放特性 ;(2 )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O-羧甲基壳聚糖 5-氟尿嘧啶 抗癌 改良复乳法 制备 载药纳米微粒 生物降解 表征 乳化剂 表面修饰剂 物突释
下载PDF
医药和农药纳米剂型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学永 陈守文 喻子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系统介绍了医药和农药纳米剂型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医药微乳剂和纳米悬浮剂可显著改善药物的悬浮性和分散性,提高生物利用度。载药纳米微粒具有缓释功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并可实现药物的靶向定位给药。农药微乳剂具有增溶和渗... 系统介绍了医药和农药纳米剂型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医药微乳剂和纳米悬浮剂可显著改善药物的悬浮性和分散性,提高生物利用度。载药纳米微粒具有缓释功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并可实现药物的靶向定位给药。农药微乳剂具有增溶和渗透作用,提高农药的传递效率和使用安全性。农药纳米悬浮剂和载药纳米粒均可显著提高药效。纳米技术为医药和农药剂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剂型 微乳剂 纳米悬浮剂 载药纳米微粒剂型 纳米填料型可湿性粉剂
下载PDF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靶向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峰 黄国祥 +3 位作者 袁淑仪 庞泓 王金林 龚时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21-23,共3页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观察E-ADM-Ab-NPs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体内的分布特点,观察药物的靶向抗肿瘤效应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E-ADM-Ab-NPs保留了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活性;E-ADM-Ab-NPs组肿瘤组织中的E-ADM浓度为(31.85±4.78)mg/kg,显著高于E-ADM-NPs组(P<0.05);E-ADM-Ab-NPs组的瘤体积抑制率及瘤重抑制率为60.69%和58.54%,较E-ADM-NPs组和E-ADM原药组均明显增强(P<0.05);且E-ADM-Ab-NPs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肌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DM原药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42.68%,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则升高88.06%(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免疫活性,其在动物模型体内呈导向性分布,可提高E-ADM的疗效并有效降低E-ADM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阿霉素 聚电解质复合法 载药纳米微粒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给
下载PDF
介电泳辅助的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树存 易红 倪中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5-169,共5页
针对微探针型药物洗脱支架局部载药的特殊要求,提出基于介电泳自组织的载药新方法。首先根据介电泳装配原理,建立介电泳辅助的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模型,并结合量纲一介电泳力及粒子运动控制方程,对解空间内介电泳力分布及粒子运动轨迹进行... 针对微探针型药物洗脱支架局部载药的特殊要求,提出基于介电泳自组织的载药新方法。首先根据介电泳装配原理,建立介电泳辅助的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模型,并结合量纲一介电泳力及粒子运动控制方程,对解空间内介电泳力分布及粒子运动轨迹进行有限元模拟,讨论粒子相对电极位置及布朗运动对其装配效率的影响,在理论上证明基于介电泳装配的载药方案完全可行。最后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支架表面尖端载药测试平台,对理论预测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当电压峰-峰值为10v,频率处于0.1~1.0MHz范围内时,直径4.4μm的乳胶颗粒在正介电泳力作用下向尖端聚集,且当频率约为500 kHz时,其粒子运动速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介电泳 载药纳米微粒 布朗运动 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峰 黄国祥 +3 位作者 袁淑仪 庞泓 王金林 龚时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77-79,共3页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观察其抗体活性、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LISA法检测...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观察其抗体活性、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LISA法检测表阿霉素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的抗体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体外释药量,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E-ADM-Ab-NPs的平均粒径为(190±21)nm,抗体活性保存良好;体外释药试验表明,E-ADM-Ab-NPs具有缓释特性,10d累积释药量可达93.46%;E-ADM的体外杀伤效应在1~6d呈时间依赖性,而E-ADM-Ab-NPs则在1~10d均呈时间依赖性,6d时两者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和免疫活性,可延长表阿霉素(E-ADM)对人肝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且并未影响E-ADM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阿霉素 载药纳米微粒 聚电解质复合法 缓释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
下载PDF
药物研究新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颖 王雷 《天津药学》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物剂型 物研究 载药纳米微粒 固体脂质纳米
下载PDF
纳米技术与医药粉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郭煌 张永成 《河北化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介绍了纳米药学概念、载药纳米微粒特性、纳米医药的控制释放、纳米靶向药物及纳米中药的应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粉体 载药纳米微粒 特性 纳米 控制释放 纳米靶向 纳米
下载PDF
载5-氟尿嘧啶两亲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
15
作者 周嘉嘉 陈汝福 +3 位作者 唐启彬 周泉波 卢红伟 王捷 《中国健康月刊》 2007年第1期46-46,共1页
背景与目的生物可降解载药纳米微粒作为新型药物靶向传输和缓释,控释载体,可延长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实验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载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葡聚糖接枝聚乳酸... 背景与目的生物可降解载药纳米微粒作为新型药物靶向传输和缓释,控释载体,可延长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实验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载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葡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5-FU/DEX—g—PLA),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内外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HEPG2 5-氟尿嘧啶 杀伤作用 制备 纳米 多糖 新型 载药纳米微粒
下载PDF
纳米中药制剂研究现状
16
作者 马月霞 《医药化工》 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
根据中药成分复杂、选择性低、所固有的色和味等特点,应用纳米技术,建立新型中药传输体系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讨论纳米微粒载体系统在中药制剂的应用及性能的改善和提升,并对纳米中药制剂研究开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微粒 应用
下载PDF
纳米甲硝唑体外抗滴虫效果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汐敏 戚晓红 +5 位作者 吴军 陈强 沈建 阚延静 童华 刘永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8-302,F0002,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纳米甲硝唑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以肝浸汤培养基培养阴道毛滴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及传统的记数法观察纳米甲硝唑的体外杀虫效果,利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 目的初步研究纳米甲硝唑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以肝浸汤培养基培养阴道毛滴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及传统的记数法观察纳米甲硝唑的体外杀虫效果,利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纳米药物作用后滴虫细胞核的变化。设甲硝唑原料药组、纳米甲硝唑组、纳米载体组和不加药物处理的对照组。结果纳米甲硝唑及甲硝唑原料药均有抑杀滴虫的作用,与不加药物处理的对照组及纳米载体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杀虫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甲硝唑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纳米甲硝唑抗滴虫的效果优于甲硝唑原料药,该组滴虫的相对抑制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甲硝唑原料药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使用纳米甲硝唑后,滴虫细胞核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类似凋亡细胞的一系列改变。结论纳米甲硝唑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滴虫效果,杀虫效果优于普通甲硝唑,且很可能通过诱导或加速滴虫细胞发生凋亡样死亡而发挥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MTT 载药纳米微粒 凋亡
下载PDF
纳米科技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18
《吉林畜牧兽医》 2003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畜牧业 应用前景 饲料处理 载药纳米微粒 遗传育种 免疫佐剂
下载PDF
氟尿嘧啶免疫聚乳酸纳米微粒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开红 刘建化 +4 位作者 王凌云 朱兆华 陈其奎 闵军 陈汝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利用载氟尿嘧啶(5-FU)免疫聚乳酸(PEA)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鼠人胃癌移植模型的治疗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合成的载5-FU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建立SCID鼠人胃癌移植... 目的利用载氟尿嘧啶(5-FU)免疫聚乳酸(PEA)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鼠人胃癌移植模型的治疗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合成的载5-FU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建立SCID鼠人胃癌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药物对高表达VEGF胃癌移植肿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结果空白对照组、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5-FU组(20mg/kg)、抗VEGF单克隆抗体-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载5-FU纳米微粒组、5-FU(20mg/kg)加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20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0、6.61%、24.26%、27.94%、35.29%、37.50%、39.71%和52.21%,且载5-FU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组和未载药纳米微粒组的血白细胞数量及肝肾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5-FU原药组血白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下降34.43%和37.38%(P〈0.05):而肝转氨酶升高93.17%和66.56%。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细胞凋亡指数相比,以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抗VEGF抗体的实验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含5-FU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可提高5-FU的抑瘤率,并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疗效,有效降低5-FU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级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聚乳酸 载药纳米微粒 胃肿瘤 血管生成 凋亡
原文传递
125I-UdR壳聚糖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的内照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辰 朱然 +4 位作者 万建美 周大勇 宋妙丽 高菲 刘芬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328,共6页
目的 评估125I-UdR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粒(1255I-UdR-CS-DLN)对肝癌细胞的内照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25I-UdR-CS-DLN在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组织细胞HL-7702内的聚积和分布;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和单细胞凝... 目的 评估125I-UdR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粒(1255I-UdR-CS-DLN)对肝癌细胞的内照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25I-UdR-CS-DLN在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组织细胞HL-7702内的聚积和分布;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内照射细胞生物学效应;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兔肝原位肿瘤细胞经125I-UdR-CS-DLN靶向治疗后的细胞凋亡.结果 纳米微粒作用30 min后,其在HepG2细胞质内的聚积大于HL-7702;当125I-UdR-CS-DLN浓度大于37 kBq/ml时,HepG2细胞在纳米微粒作用后24、48 h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L-7702细胞(t=-4.46 ~6.31,P<0.05),且细胞周期G1期阻滞明显,G2/M期细胞明显受损;125I-UdR-CS-DLN造成细胞DNA双链断裂的程度明显高于125I-UdR,HepG2细胞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显著低于HL-7702(Olive尾矩:t=2.94,P<0.05;彗尾DNA%:t=10.64,P<0.01);兔肝原位癌模型经介入被动靶向治疗后的TUNEL染色结果表明,125I-UdR-CS-DLN可使兔肝原位肿瘤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而相同剂量125I-UdR作用后肿瘤并未出现明显的凋亡.结论 125I-UdR-CS-DLN进入肝癌细胞的能力明显强于125I-UdR,引起的DNA辐射损伤效应更强,可明显加剧肝癌细胞的凋亡,阻止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UdR-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粒 肝癌 被动靶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