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菌赤眼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日空明 李秀岩 +3 位作者 石钟锋 范莉莉 郑红兵 孙光芝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分别为17,22,27,32℃条件下,载菌蜂与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载菌(Bt)不影响赤眼蜂寿命。载菌蜂比非载菌蜂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提高2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菌赤眼蜂 寿命 寄生能力 亚洲玉米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载菌赤眼蜂释放技术研究
2
作者 朱洁 陈立君 安玉兴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0期38-40,共3页
该研究基于原有两次放蜂方法的诸多弊端,提出长效一次放蜂法,即将发育不同时间的寄主卵按一定比例混合,每667m2地放两点,两个放蜂器,一次性放蜂。通过对长效一次放蜂和两次放蜂的比较来看,长效一次放蜂的平均卵寄生率84.27%,比两次放蜂... 该研究基于原有两次放蜂方法的诸多弊端,提出长效一次放蜂法,即将发育不同时间的寄主卵按一定比例混合,每667m2地放两点,两个放蜂器,一次性放蜂。通过对长效一次放蜂和两次放蜂的比较来看,长效一次放蜂的平均卵寄生率84.27%,比两次放蜂的卵寄生率略低0.03%,比未载菌蜂略低0.41%,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长效一次放蜂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减少了放蜂过程中所带来的运输及人力成本,可以取代现有的放蜂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菌赤眼蜂 释放技术 研究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亚洲玉米螟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芷 路杨 +6 位作者 毛刚 赵宇 张庆贺 隋丽 赵誉 李启云 张正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液作为吸附助剂可显著提高赤眼蜂的载菌量,达3.6×10^4孢子/蜂以上,并应用该助剂建立了赤眼蜂高效携带白僵菌方法。从被害株数、蛀孔数、活虫数和僵虫数4个方面测定了载菌赤眼蜂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结果表明,载菌赤眼蜂较单一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被害株数、蛀孔数和活虫数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8.1%、22.8%和24.5%,并且载菌赤眼蜂处理组中僵虫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赤眼蜂处理组,说明载菌赤眼蜂对玉米螟具有协同防控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玉米螟田间防治,能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节约劳动力,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菌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虫生病原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