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17cells,Thl7)是机体内存在的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辅助性T细胞1(T help 1 cells,Thl)和辅助性T细胞2(T help 2 cells,Th2)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初始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活化...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17cells,Thl7)是机体内存在的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辅助性T细胞1(T help 1 cells,Thl)和辅助性T细胞2(T help 2 cells,Th2)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初始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活化的Th17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1、IL-22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和疾病的发生。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目前已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检测到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存在,关于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究竟是促进肿瘤还是抑制肿瘤仍存在较多争议,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文中就Th17细胞并其相关细胞因子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免疫失衡与治疗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标志物。方法以2...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免疫失衡与治疗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标志物。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的8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接受基于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的标准化治疗并持续随访,根据治疗14d时患儿EBV-DNA载量是否仍为阳性分为EBV-DNA阴性组(n=70)和EBV-DNA阳性组(n=18)。对比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治疗相关特征、治疗前T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差异性指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和危险因素。结果EBV-DNA阳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EBV-DNA阴性组患儿(P<0.05);EBV-DNA阳性组患儿平均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4水平均显著低于EBV-DNA阴性组患儿,平均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EBV-DNA阴性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Treg细胞比例较低、Th17细胞比例较高及Treg/Th17比值较低均是规范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例特征、Treg/Th17免疫失衡严重程度、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切监测并促进患儿免疫-炎症水平恢复平衡对于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17cells,Thl7)是机体内存在的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辅助性T细胞1(T help 1 cells,Thl)和辅助性T细胞2(T help 2 cells,Th2)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初始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活化的Th17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1、IL-22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和疾病的发生。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目前已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检测到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存在,关于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究竟是促进肿瘤还是抑制肿瘤仍存在较多争议,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文中就Th17细胞并其相关细胞因子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摘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免疫失衡与治疗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标志物。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的8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接受基于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的标准化治疗并持续随访,根据治疗14d时患儿EBV-DNA载量是否仍为阳性分为EBV-DNA阴性组(n=70)和EBV-DNA阳性组(n=18)。对比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治疗相关特征、治疗前T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差异性指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和危险因素。结果EBV-DNA阳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EBV-DNA阴性组患儿(P<0.05);EBV-DNA阳性组患儿平均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4水平均显著低于EBV-DNA阴性组患儿,平均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EBV-DNA阴性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Treg细胞比例较低、Th17细胞比例较高及Treg/Th17比值较低均是规范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例特征、Treg/Th17免疫失衡严重程度、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切监测并促进患儿免疫-炎症水平恢复平衡对于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