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致冷对建筑长期能效的影响——七种涂层的实验比较
1
作者 何悦 路标 +3 位作者 方巾中 雷玥 高姗 冯驰(指导)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1-14,共14页
辐射致冷涂层因其优异的致冷能力和能源效率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对辐射致冷涂层的耐候性、长期性能和对建筑负荷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的研究。为了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对七种涂层的耐温度循环、耐紫外老化、耐自然老化和长期致冷能力进行测... 辐射致冷涂层因其优异的致冷能力和能源效率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对辐射致冷涂层的耐候性、长期性能和对建筑负荷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的研究。为了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对七种涂层的耐温度循环、耐紫外老化、耐自然老化和长期致冷能力进行测试。此外,通过WUFI-Plus软件模拟了使用不同涂层时办公建筑的冷负荷和热负荷。结果显示,不同涂层的抗老化、长期降温和降低建筑负荷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一些涂层在耐候性测试后出现变黄、开裂和剥落的现象,同时辐射性能降低。户外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所有涂层的致冷能力均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与涂层的老化速度成正比。建筑负荷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涂层对建筑冷热负荷的影响不同,因此需根据不同气候区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致冷涂层 耐候性 长期致冷性能 建筑负荷
下载PDF
红外辐射致冷原理及空调应用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国 陈非力 《红外技术》 CSCD 1995年第3期41-45,18,共6页
本文论述了红外自然辐射致冷的理论,给出实现红外辐射致冷降温的模型图。指出目前在南方地区应用红外辐射致冷实现空调降温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自然辐射致冷 红外辐射致冷 空调
下载PDF
辐射致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戬洪 江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筛选了一批可用于辐射致冷的化合物 ,对致冷辐射体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并对辐射致冷效果进行了测试 ,实现了致冷空间温度比环境温度低 9.6℃的结果 ,还进行了实际应用的尝试。
关键词 辐射致冷 大气窗口 光谱选择性 实验
下载PDF
辐射致冷用氮化硅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宗存 沈辉 李戬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2-305,共4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PECVD)法制备了SiNx 薄膜。用X 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反射光谱以及扫描电镜对薄膜的成分、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X 射线荧光分析表明SiNx 薄膜的组成为SiN0 .3 5。从红...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PECVD)法制备了SiNx 薄膜。用X 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反射光谱以及扫描电镜对薄膜的成分、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X 射线荧光分析表明SiNx 薄膜的组成为SiN0 .3 5。从红外透过光谱可见 ,氮参加了反应并生成Si N键 ,薄膜中有少量的Si H键和N H键。红外反射光谱表明SiN0 .3 5薄膜是非常好的窗口材料 ,在 8~ 13μm波段内具有很低的反射率 ,8~ 13μm波段外反射率高 ,适合制备辐射制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薄膜 辐射致冷 微观结构 光学性质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太空辐射致冷装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芮智刚 张旭朋 程亚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2,共6页
分析了辐射致冷的可行性,然后利用红外发射率测定仪测定了几种材料的红外发射率。研制了利用空气为冷媒介质的辐射致冷实验装置,并依据发汗致冷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装置,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PET薄膜和PTF... 分析了辐射致冷的可行性,然后利用红外发射率测定仪测定了几种材料的红外发射率。研制了利用空气为冷媒介质的辐射致冷实验装置,并依据发汗致冷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装置,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PET薄膜和PTFE薄膜作为辐射体,当室外环境温度为29℃时,静态实验可获得与环境的最大温差分别为11℃和9℃;连续空气流动实验时,装置出口处冷空气与环境的最大温差分别为4.7℃和5.4℃,利用发汗致冷原理制成的装置,稳定后装置出口处冷空气与环境的最大温差为7.8℃,通过计算该工况下的致冷功率达到116W/m2,故该装置可实现建筑夏季夜间的连续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辐射致冷 PET薄膜 PTFE薄膜 发汗致冷 连续空气流动实验
下载PDF
太空辐射致冷空调装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芮智刚 左然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2,共6页
针对辐射致冷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首先介绍了辐射致冷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然后利用红外发射率测定仪测定了碳黑、TiO2、NaCl晶体、聚酯(PET)薄膜与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的红外发射率,并间接测定了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对于不同材料的透... 针对辐射致冷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首先介绍了辐射致冷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然后利用红外发射率测定仪测定了碳黑、TiO2、NaCl晶体、聚酯(PET)薄膜与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的红外发射率,并间接测定了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对于不同材料的透过率。最后研制了利用空气为冷媒介质的辐射致冷实验装置,进行了夜间静态和连续抽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PET薄膜和PTFE薄膜作为辐射体,静态实验时,可获得与环境的最大温差分别为11℃和9℃;连续抽气实验时,装置出口处冷空气与环境的最大温差分别为4.7℃和5.4℃。通过计算,装置的有效致冷功率为74.5W/m2,故该装置可实现节能型建筑夏季夜间的连续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辐射致冷 发射率 透射率 PET薄膜 PTFE薄膜
下载PDF
一种被动式降温的新方法——辐射致冷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戬洪 黄轶 江晴 《制冷》 1997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不耗能的致冷新方法——辐射致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简单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影响辐射致冷功率的主要因素,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实际应用方向,说明了辐射致冷对建筑物空调降温节能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辐射致冷 选择性 被动式降温 致冷
下载PDF
FY-2C星辐射致冷器太阳屏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林 杨春江 +1 位作者 安东梁 王梅英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28-30,41,共4页
在风云二号(FY-2)01批气象卫星的基础上,为提高辐射致冷器(以下简称辐冷器)的性能,对C星辐冷器太阳屏进行了改进。根据太阳屏保护膜厚度和翻边白漆等表面特性对辐冷器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保护膜厚度和改用耐紫外光的KS-Z无机漆等以改善... 在风云二号(FY-2)01批气象卫星的基础上,为提高辐射致冷器(以下简称辐冷器)的性能,对C星辐冷器太阳屏进行了改进。根据太阳屏保护膜厚度和翻边白漆等表面特性对辐冷器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保护膜厚度和改用耐紫外光的KS-Z无机漆等以改善C星太阳屏表面特性。地面试验和在轨测试结果表明,C星辐冷器温度和制冷量均在理论计算范围内,太阳屏技术改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辐射致冷 太阳屏 保护膜 制冷量
下载PDF
辐射致冷器红外通道在轨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董德平 王维扬 翁建茂 《低温与特气》 CAS 1994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辐射致冷器红外通道遥测数据的分析,红外通道信号衰减符合指数规律.衰减系数与辐冷器内部材料放气率有关,并随时间衰减.分析了辐冷器内部材料放气特性及与红外通道信号衰减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卫星遥测数... 通过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辐射致冷器红外通道遥测数据的分析,红外通道信号衰减符合指数规律.衰减系数与辐冷器内部材料放气率有关,并随时间衰减.分析了辐冷器内部材料放气特性及与红外通道信号衰减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卫星遥测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器 红外通道 信号衰减 辐射致冷
下载PDF
静止卫星辐射致冷器温度测量和控制
10
作者 张玉林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对静止轨道上辐射致冷器第二级温度测量和控制, 从系统设计及应用结果, 分别做了介绍。着重对温度测量、两点温控和致冷量做了探讨。对于保证航天遥感仪器上红外传感器低温稳定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辐射致冷 温度测量 温度控制 气象卫星
下载PDF
辐射致冷系统装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亚利 左然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2,共5页
设计了几种辐射致冷装置,以空气作为制冷剂,利用聚酯(PET)薄膜作为辐射体材料,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作为盖板材料,进行夜间实验。在静态对比实验中,装置水平放置的实验结果表明,PET与环境的最大温差为9.9℃,装置内空气与环境的最大温差... 设计了几种辐射致冷装置,以空气作为制冷剂,利用聚酯(PET)薄膜作为辐射体材料,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作为盖板材料,进行夜间实验。在静态对比实验中,装置水平放置的实验结果表明,PET与环境的最大温差为9.9℃,装置内空气与环境的最大温差为7.2℃;装置倾斜放置?,在相同的夜晚条件下,倾斜45°角得到的致冷效果最佳,内部空气与环境的最大温差为7.6℃。在不同风速的连续抽气实验中,风速为0.6m/s~0.8m/s?,装置的出口空气与环境的温差最大,最大为5.2℃,且整夜温差相对较平稳。通过计算,装置的有效致冷功率为73.6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辐射致冷 PET薄膜 致冷功率 温差
下载PDF
Al_(2)O_(3)掺杂无色聚酰亚胺/Ag柔性薄膜的辐射致冷性能
12
作者 梁冬冬 任杰 +4 位作者 刘欢 杨映新 Atsha Ambar 孙莹 王聪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75-2186,共12页
辐射致冷柔性薄膜作为冷却电子器件的候选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材料和制备工艺的限制,很难同时具备优异的辐射致冷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_(2)O_(3)掺杂无色聚酰亚胺(CPI)薄膜,不仅利用Al_(2)O_(3)声子–增强共振增... 辐射致冷柔性薄膜作为冷却电子器件的候选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材料和制备工艺的限制,很难同时具备优异的辐射致冷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_(2)O_(3)掺杂无色聚酰亚胺(CPI)薄膜,不仅利用Al_(2)O_(3)声子–增强共振增强了红外辐射,而且超细Al_(2)O_(3)纳米粒子与分子链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_(2)O_(3)掺杂CPI/Ag复合膜随着Al_(2)O_(3)含量增加,中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加而太阳光谱反射率逐渐减小,其中5%(质量分数)Al_(2)O_(3)掺杂CPI/Ag复合膜具有高的太阳光谱(0.4~2.5μm)反射率(91.12%)和中红外(5~20μm)发射率(92.15%)。在阳光直射下,其最大冷却温度比环境温度低7.7℃,可降低铝制器件表面温度最大11.1℃。此外,该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化温度约为328℃和热分解温度约为554℃)。该研究结果为电子器件和航天器附件的高效辐射致冷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薄膜 辐射致冷 热稳定性 电子器件
原文传递
大气气溶胶对远红外窗口辐射致冷的影响
13
作者 晏然 袁远 +2 位作者 张旭升 帅永 谈和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本文针对CO_2减排,讨论了辐射致冷理论的相关问题。由于高层大气或外宇宙空间温度极低,可以此作为冷源,利用8~13μm的大气远红外窗口进行辐射散热,以降低能源消耗和CO_2的排放,削弱温室效应。在量化分析过程中,大气中气体辐射特性与气... 本文针对CO_2减排,讨论了辐射致冷理论的相关问题。由于高层大气或外宇宙空间温度极低,可以此作为冷源,利用8~13μm的大气远红外窗口进行辐射散热,以降低能源消耗和CO_2的排放,削弱温室效应。在量化分析过程中,大气中气体辐射特性与气溶胶粒子辐射特性对其散热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对0.2~20μm波段的辐射通过大气层时,由于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吸收造成的衰减进行了米氏散射模型计算,验证了8~13μm大气远红外窗口在辐射致冷中的关键作用,并针对辐射致冷理论应用于CO_2减排进行了相关理论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致冷 气溶胶 衰减系数 CO_2减排
原文传递
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阵列热像仪测温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亚平 张天序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9,共2页
根据热辐射理论与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阵列热像仪的成像原理 ,从理论上推导了其测温计算公式 ,研究了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阵列热像仪的测温标定方法 ,进行了测温实验 ,结果表明所提出公式的正确性及方法的可行性 .
关键词 致冷微测辐射热计阵列热像仪 成像原理 温度测量 辐射理论 标定方法 图像识别
下载PDF
非致冷微热辐射计敏感器的多种用途(下)
15
作者 Thomas Breen 高国龙 《红外》 CAS 2000年第6期8-14,共7页
3.2热武器瞄准(TWS)应用 正如利用24小时/全天侯成像设备可以提高机械化军事部队的有效性一样,步兵执行任务也需要这种能力。步兵的任务是攻克和占领地形,这些任务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包括无星星的夜晚及肮脏的战场条件下完成。
关键词 致冷微热辐射 热武器瞄准器 红外武器瞄准器
下载PDF
FY-2C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其在轨运行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桂林 栾炳辉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21-27,71,共8页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C星扫描辐射计在第一代自旋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了包括中波红外的5通道同时对地观测,图像质量总体优于同类GMS-5,METEOSAT-5静止气象卫星,与目前应用的GOES-9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5通道扫描辐射 中波红外通道 辐射致冷 技术改进 图像特性
下载PDF
含径向对流,辐射压为主的吸积盘的振荡不稳定性
17
作者 丁世学 夏开洪 易良红 《襄樊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研究含径向对流,辐射压为主的吸积盘的径向-环向的不稳定性,结果发现:即使存在很小的径向对流也对声摸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向扰动的增加,使得热模变得更不稳定,而粘滞模更加稳定,对声摸没有影响.
关键词 辐射 振荡不稳定性 吸积盘 径向对流 辐射致冷 径向扰动 粘滞模 天体光变现象
下载PDF
夏季降温的太阳房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水库 胡东南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18,24,共3页
对建造在南宁市西郊的一座被动式太阳房在夏季运行时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其屋顶集热表面在夏季夜间能产生一定的致冷效果。所制取的冷空气不但在夜间可以对该太阳房起到降温的作用,并且可以储藏起来以供白天降温使用。
关键词 太阳房 夏季运行 辐射致冷 制冷
下载PDF
复合类氢氟离子X射线激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培祥 张正泉 +1 位作者 徐至展 范品忠 《量子电子学》 CSCD 1991年第4期431-434,共4页
本文阐述了类氢离子复合激光方案的基本原理,并报道了用CaF+_2厚平板方案进行类氢氟离子x射线激光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高Z化合物或掺高Z厚平板类氢方案是获得饱和“水窗”放大器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X射线激光 类氢氟离子 辐射致冷
下载PDF
温度自动控制与调节工作柜的研究
20
作者 陈非力 冯洛宾 刘晓国 《红外技术》 CSCD 1996年第4期44-48,共5页
概述了利用红外辐射致冷原理自动控制与调节峰值温度的工作柜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详细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最后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 红外辐射致冷 热虹吸作用 峰值温度 温度波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