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结膜下铅异物17年一例
1
作者 刘东辉 田佳青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482-482,共1页
患者女,21岁。主诉:右眼球结膜下铅异物17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7年前被其哥哥误将自动铅扎入右眼球结膜下,当即到当地医院取出。几天后发现球结膜下仍残留大米粒样大黑色点状异物,未再诊。随着眼球发育黑色异物也增大,近日因影响容貌而... 患者女,21岁。主诉:右眼球结膜下铅异物17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7年前被其哥哥误将自动铅扎入右眼球结膜下,当即到当地医院取出。几天后发现球结膜下仍残留大米粒样大黑色点状异物,未再诊。随着眼球发育黑色异物也增大,近日因影响容貌而来我院就诊. 全身检查:齿齦边缘铅线(+)。眼科检查:右眼球结膜外侧平行睑裂部有一蝇蛆样黑色肿物,边界清移动性好,质地稍硬,无压痛,球结膜无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辏近点 睑裂部 眼科检查 现病史 米粒样 全身检查 移动性 蝇蛆 病理号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温佶俐 李肖春 吕帆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各因素的关系,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斜视角的大小分二三组,分别进行斜视角、正负融合范同、正负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 目的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各因素的关系,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斜视角的大小分二三组,分别进行斜视角、正负融合范同、正负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检查,将各项检查结果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间歇性外斜视5m远距离斜视角的平均值为(-13.19±8.40)^△,33om近距离平均值(-18.79±6.80)^△。正融合范围平均值7.29±4.73,负融合范围平均值:-4.28±4.55。辐辏近点平均值:破裂点7.50±2.43,恢复点8.74±2.84。远正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2.34±6.90,破裂点18.48±7.63,恢复点10.76±7.19;远负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4.30±6.22,破裂点21.52±6.94,恢复点8.34±7.92。近正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8.03±8.16,破裂点28.13±7.85,恢复点20.25±18.70;近负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4.21±7.04,破裂点21.55±6.96,恢复点8.06±7.99。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平均值:1.89±1.03。负融合功能和负相对聚散幅度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负融合功能和负相对聚散幅度有显著相关性,正融合功能范围、正相对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 正负融合范围 正负相对聚散幅度 辐辏近点 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
原文传递
基于用户绩效的显示器视觉测评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吉涛 秦华 冉令华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不同显示器之间的视觉绩效存在差异。为了对比不同显示器之间的可用性程度,提出了基于视觉搜索速度的显示器测评方法。对两组不同性能指标的计算机和电脑显示器进行对比试验,共22名参试者被分为两组分别参与了电视显示器和计算机显示器... 不同显示器之间的视觉绩效存在差异。为了对比不同显示器之间的可用性程度,提出了基于视觉搜索速度的显示器测评方法。对两组不同性能指标的计算机和电脑显示器进行对比试验,共22名参试者被分为两组分别参与了电视显示器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实验。收集了参试者的辐辏近点距离数据和参试者的主观评舒适度打分数据来验证所提出方法。对所测试显示器进行TCO指标测量,所测得结果与辐辏近点距离和主观评舒适度打分结果一致。另外发现色彩均匀性与色温会对视觉搜索绩效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绩效 视觉疲劳 视觉搜索 辐辏近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