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宽频带交错双栅输入输出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文球 樊宇 +4 位作者 马同礼 王自成 罗积润 赵鼎 田文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04-106,共3页
本文针对原有交错双栅结构输入输出系统较复杂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宽频带交错双栅输入输出结构,该输入输出结构具有长度较短,易于加工,在宽频带范围内端口反射系数小,对电子枪和收集极的隔离度高等优点。将该结构应用于一支94GHz交错... 本文针对原有交错双栅结构输入输出系统较复杂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宽频带交错双栅输入输出结构,该输入输出结构具有长度较短,易于加工,在宽频带范围内端口反射系数小,对电子枪和收集极的隔离度高等优点。将该结构应用于一支94GHz交错双栅带状注行波管的设计,采用CST-MWS仿真获得了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双栅 输入输出结构 S参数 带状注行波管 CST-MWS
下载PDF
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俊飞 陈皓 赵卫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54-3058,共5页
为解决现有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控件都不能很好地输入一个树形数据完整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对现有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控件进行改进并与其它控件组合成复合控件的方法。该方法分析了树形结构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在形式,分别设计并封装了... 为解决现有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控件都不能很好地输入一个树形数据完整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对现有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控件进行改进并与其它控件组合成复合控件的方法。该方法分析了树形结构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在形式,分别设计并封装了现有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控件,实现了自定义单表和多表树形结构数据输出控件,然后在自定义输出控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控件设计了单表和多表树形结构数据输入控件。该控件是数据敏感的,封装后数据的显示只需填写相关的自定义属性。并通过备件编目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形结构数据输入输出 单表树形结构数据输出 多表树形结构数据输出 数据敏感 输入输出
下载PDF
基于开关电流平衡的含并联输入并联输出结构的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调制策略
3
作者 刘栋 吴佳慧 陈哲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阐述了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其研究焦点的变化:从软开关技术和效率方面转变到性能可靠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电平DC/DC变换器(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TLDC),该变换器由2个四开关半桥三电平(half-bridge thr... 阐述了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其研究焦点的变化:从软开关技术和效率方面转变到性能可靠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电平DC/DC变换器(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TLDC),该变换器由2个四开关半桥三电平(half-bridge three-level,HBTL)DC/DC变换器组成,采用交错和输入并联输出并联(input-parallel output-parallel,IPOP)连接结构,并详细分析了(HBTL)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点及工作性能。采用IPOP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变换器中主要功率元件的电流应力,使得所提出的变换器将更适合于更高功率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所提出的变换器拓扑结构与相应的交换调制(periodically swapping modulation,PSM)策略相结合,不仅2个输入电容器电流得到平衡并大幅降低,而且一次侧的开关管功率也得到了平衡,从而提高了变换器的可靠性。最后,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PSM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开关电流 并联输入并联输出结构 三电平DC/DC变换器
下载PDF
基于PPF控制算法对大型柔性多输入多输出板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4
作者 张彭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5-69,共5页
针对大型柔性板结构的振动问题,开展基于PPF控制算法的多输入多输出主动控制振动研究.构建了柔性板结构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对板结构的系统建模和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在控制器参数设计过程中,运用H无穷控制理论和遗传算法保证控制器最优... 针对大型柔性板结构的振动问题,开展基于PPF控制算法的多输入多输出主动控制振动研究.构建了柔性板结构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对板结构的系统建模和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在控制器参数设计过程中,运用H无穷控制理论和遗传算法保证控制器最优化的同时,确保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实验表明,新设计的PPF控制算法的减振效果最高可达20dB以上,控制效果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结构 PPF控制算法 主动振动控制 输入输出结构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对柔性多输入多输出非对称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5
作者 张彭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39-43,共5页
基于柔性多输入多输出非对称结构的振动问题,开展基于改进的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MIMSC)的主动控制研究.该文提出的MIMSC可以极大改善传统IMSC存在的诸多问题.MIMSC可以使用有限组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多组振动模态,极大降低了计算量,并且... 基于柔性多输入多输出非对称结构的振动问题,开展基于改进的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MIMSC)的主动控制研究.该文提出的MIMSC可以极大改善传统IMSC存在的诸多问题.MIMSC可以使用有限组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多组振动模态,极大降低了计算量,并且可以组合不同组传感器/驱动器控制不同模态.使用柔性多输入多输出非对称结构的数学模型,该文提出的MIMSC具有极大潜力拓展到更大型的系统中.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MIMSC控制算法可以控制任意数量的模态,大大降低在线计算量,从而更容易扩展到大型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算法 输入输出非对称结构 主动振动控制 柔性结构
下载PDF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双有源桥变换器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26
6
作者 高晨祥 丁江萍 +1 位作者 许建中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955-4964,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有源桥结构(dual active bridge,DAB)构成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 series output parallel,ISOP)DC-DC变换器的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现有电力电子变换器常将ISOP型DAB变换器作为中间环节,但由于DAB单元和ISOP... 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有源桥结构(dual active bridge,DAB)构成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 series output parallel,ISOP)DC-DC变换器的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现有电力电子变换器常将ISOP型DAB变换器作为中间环节,但由于DAB单元和ISOP结构的复杂性,导致电磁暂态精确仿真的仿真效率极低。为此,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DAB构成的ISOP型DC-DC变换器的等效建模方法。具体而言,采用梯形积分法将各DAB单元组成元件离散化,并通过对变压器的分析,将变压器解耦,再利用嵌套快速求解法消去DAB单元内部节点和串并联节点,使得整个DAB变换器等效为仅包含4个外部节点的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在完成一个步长的电磁暂态求解后,可随后进行内部节点信息如各DAB单元输出电流的更新。在PSCAD/EMTDC环境中验证所提出模型的精度和加速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效建模方法可以精确仿真系统稳态与暂态过程,且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电磁暂态仿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双有源桥结构变换器 梯形积分 电磁暂态 等效模型
下载PDF
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航迹滑模控制及仿真
7
作者 吴瑶 吴汉松 袁雷 《船电技术》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针对船舶航迹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及易受外部干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航迹滑模控制策略。通过定义输出变量将非线性航迹控制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然后采用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使得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律直... 针对船舶航迹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及易受外部干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航迹滑模控制策略。通过定义输出变量将非线性航迹控制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然后采用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使得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律直观简洁,鲁棒性好。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船舶航迹控制 输入输出线性化滑模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基于并行小波算法的多模态数据近似匹配模型构建
8
作者 刘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针对近似匹配过程易受数据冗余性、异构成分等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并行小波算法的多模态数据近似匹配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并行小波算法剔除多模态数据中的噪声,避免噪声对匹配过程产生影响;其次采用张量分解的聚类算法将不同相似度的数... 针对近似匹配过程易受数据冗余性、异构成分等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并行小波算法的多模态数据近似匹配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并行小波算法剔除多模态数据中的噪声,避免噪声对匹配过程产生影响;其次采用张量分解的聚类算法将不同相似度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类簇中,以消除不同类簇的数据差异度;最后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基于空间方向近似性的数据匹配模型中,通过计算参考数据与待匹配数据之间的空间方向近似度、编辑距离完成多模态数据的近似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匹配查准率高、查全率高、匹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输出的并行结构 数据差异度 张量分解 空间方向近似性 匹配相似度
下载PDF
0.34THz折叠波导行波管设计及流通管实验 被引量:9
9
作者 徐翱 周泉丰 +2 位作者 阎磊 胡鹏 陈洪斌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冷损耗特性和工作模式等,并按优化后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要求设计电子光学系统,进行流通管实验,得到电子注通过率大于80%的实验结果。最后对输入输出结构进行... 以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冷损耗特性和工作模式等,并按优化后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要求设计电子光学系统,进行流通管实验,得到电子注通过率大于80%的实验结果。最后对输入输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满足中心频率为0.345 THz,带宽大于10 GHz,输出功率大于20 mW的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波导行波管 慢波结构 电子光学系统 输入输出结构
下载PDF
矩形波导栅慢波系统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路志刚 宫玉彬 +2 位作者 魏彦玉 殷海荣 王文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80-1684,共5页
从实验上研究了矩形波导栅慢波系统的色散特性及其耦合装置的驻波系数,用分布加工的方法分别制作了矩形、燕尾形、梯形3种不同槽形的矩形波导栅慢波结构模型和带输入输出结构的矩形波导栅慢波结构实体模型。采用谐振法测量它们的色散特... 从实验上研究了矩形波导栅慢波系统的色散特性及其耦合装置的驻波系数,用分布加工的方法分别制作了矩形、燕尾形、梯形3种不同槽形的矩形波导栅慢波结构模型和带输入输出结构的矩形波导栅慢波结构实体模型。采用谐振法测量它们的色散特性和驻波系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和模拟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矩形波导栅 输入输出结构 谐振法 色散特性 驻波系数
下载PDF
差动式光隔离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成红英 刘超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2-575,共4页
基于差动放大器的原理并利用光耦合器件 ,设计了一种差动式隔离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具有低漂移、高共模抑制比等差动放大器的优点 ,同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也是电隔离的 .文中给出了这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 ,并给... 基于差动放大器的原理并利用光耦合器件 ,设计了一种差动式隔离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具有低漂移、高共模抑制比等差动放大器的优点 ,同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也是电隔离的 .文中给出了这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这种隔离放大器的一种具体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式光隔离放大器 应用 光耦合器件 工作原理 放大电路 差动输入/输出结构
下载PDF
AN221E04:动态可配置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
12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3年第5期8-8,共1页
关键词 AN221E04 Anadigm公司 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 输入/输出结构
下载PDF
HyperTransport技术概览
13
作者 阮晓毅 《微电脑世界》 2001年第15期18-19,21,共3页
当初,Intel为自己的82810芯片组创造了Hub Link技术来连接南北桥芯片,81x芯片组成为最能发挥Ultra DMA66传输性能的芯片组。然而,由于Intel的授权费用高昂,很多芯片组厂商为了降低成本都开始开发自己的连接技术。例如Via公司开发了V-Lin... 当初,Intel为自己的82810芯片组创造了Hub Link技术来连接南北桥芯片,81x芯片组成为最能发挥Ultra DMA66传输性能的芯片组。然而,由于Intel的授权费用高昂,很多芯片组厂商为了降低成本都开始开发自己的连接技术。例如Via公司开发了V-Link(32位,66MHz,266MB/s),SiS公司开发了DPI(Dedicated Pci to Ide bus,266MB/s)和Multi-threaded IO Link(1.2GB/s),而Motorola公司则提出了RapidI/O。本文要讲的是AMD公司最新开发的一种输入输出总线结构——HyperTransport。该技术设计的目的是解决32位和64位处理器系统中的输入输出瓶颈问题。该技术可以提供比PCI、PCI-X和AGP等输入输出总线体系结构高一个数量级的总线数据处理量,其传输速度事与诸如Rapid I/O和InfiniBand等输入输出总线结构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ansport技术 输入输出总线结构 微处理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