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56
1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输导系统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三种主要构成要素。据此提出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简单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断...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输导系统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三种主要构成要素。据此提出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简单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断层为油气在地下运移的复合输导系统,它们为油气运移提供了立体网络通道。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类型控制着油气的成藏模式。连通砂体输导系统可控制底层超覆、岩性尖灭、断层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不整合面、砂体-不整合面、不整合面-断层组成的输导系统可控制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断层组成的输导系统可控制断块、背斜、构造-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砂体 断层 油气运移 岩性油气藏 风化壳 背斜 输导系统 成藏 断块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输导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聂逢君 姜美珠 李思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通过地震剖面资料解释、伽马测井和声波测井曲线分析,在综合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油气输导系统由深大断裂输导体、不整合面输导体和高孔渗海相砂岩输导体联合组成。近EW为主的Ⅱ构造带和珠三南断裂带长期... 通过地震剖面资料解释、伽马测井和声波测井曲线分析,在综合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油气输导系统由深大断裂输导体、不整合面输导体和高孔渗海相砂岩输导体联合组成。近EW为主的Ⅱ构造带和珠三南断裂带长期活动为浅部WC9-1,WC9-2和WC19-1油气田与深部烃源岩之间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包裹体测温结果也显示从深部到浅部温度逐渐降低的垂向运移特征。珠海组和珠江组底部均对应着区域性的不整合,且不整合面之上沉积了海进体系域砂岩,砂岩的孔渗性好,且侧向连续性也好,它们在时空上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黄金通道"。地震资料解释在T4和T5构造面上显示出2条明显的NW-SE向构造脊,构造脊之下的断裂—不整合—砂岩的精妙组合构成了文昌B凹陷中WC13-1和WC13-2油田的油气运移输导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不整合 砂岩 输导系统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源-储-输导系统”联控煤系气富集成藏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勇 许卫凯 +5 位作者 高计县 吴鹏 陶传奇 田阳 李军辉 张怡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40-2453,共14页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烃源岩是煤系气富集的基础,沉积微相宏观上控制优势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微观上决定成藏有效性,在输导体系影响下动态调整构成煤系综合含气系统。输导系统和储集系统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生烃强度和生烃演化过程直接影响气体运移和聚集,输导系统转换是界定源内滞留和源外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输导系统转换界面之下,以煤系煤层和页岩内部发育的微纳米孔喉网络作为储集系统,煤系气在其中不运移或短距离运移;界面之上以砂体、裂缝和断层作为输导系统,煤系气就近或远距离运移。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系气综合成藏序列,包括原位滞留型(包括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及页岩气)、近源充注型(包括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致密气)和远源调整型(包括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气和马家沟组灰岩气)的煤系气综合聚集模式,借此分析了华北地台煤系气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为煤系多气多层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 微相控储 物性控藏 输导系统 源内滞留 源外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断裂输导系统及其组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8
4
作者 付广 付晓飞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断裂输导系统是油气在地下进行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它是由裂缝或裂缝-孔隙网络构成的,具有穿层、长距离垂向运移和周期性二个特点,断裂输导系统还可以与连通砂体、不整合面组合形成断裂-连通砂体、断裂-不整合面和断裂-连通砂体-... 断裂输导系统是油气在地下进行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它是由裂缝或裂缝-孔隙网络构成的,具有穿层、长距离垂向运移和周期性二个特点,断裂输导系统还可以与连通砂体、不整合面组合形成断裂-连通砂体、断裂-不整合面和断裂-连通砂体-不整合面复合输导系统,它们不仅控制油气成藏模式,而且其沿伸层位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输导系统 裂缝 垂向运移 连通砂体 不整合面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同沉积逆断层控制下的输导系统特征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2 位作者 张延华 杨雪峰 陈艳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共5页
针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特征,提出了生长逆断层控制下的"F"型输导系统.通过分析生长逆断层对构造、沉积及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阐述了此类输导系统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控油意义.认为&quo... 针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特征,提出了生长逆断层控制下的"F"型输导系统.通过分析生长逆断层对构造、沉积及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阐述了此类输导系统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控油意义.认为"F"型输导系统主要由生长逆断层和侧向展布的砂体构成,砂体位于逆断层的上盘,紧靠断层发育;生长逆断层是主要的输导体,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F"型输导系统及"F"型运移模式是柴西南区生长逆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成藏的主要通道和运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逆断层 “F”型输导系统 运移模式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8-502,共5页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油气成因类型多样,纵向上生储盖组合良好,是莺歌海盆地有利的天然气聚集指向区。从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其上砂体以及三者的组合特征,对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的分布特...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油气成因类型多样,纵向上生储盖组合良好,是莺歌海盆地有利的天然气聚集指向区。从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其上砂体以及三者的组合特征,对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断层应力环境、断层与砂体对接情况、断层活动期与成藏期的关系、骨架砂体发育程度和不整合面及其上砂体的分布等5个因素对该输导系统作了初步评价,发现莺东斜坡带北段为一般输导系统,中段为较优质输导系统,南段为优质输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砂体 不整合面 断层 输导系统
下载PDF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运移输导系统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付广 孟庆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20,24,共4页
在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运移输导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源内砂体输导系统、源内断层输导系统、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和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它们分别... 在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运移输导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连接烃源岩和圈闭的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源内砂体输导系统、源内断层输导系统、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和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它们分别控制地层超覆、火山岩、基岩风化壳和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形成。源内砂体输导系统发育干安达-肇州古隆起的西侧和肇东古隆起的南侧,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内断层输导系统主要发育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区内的火山岩体内,是寻找火山岩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输导系统发育在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上,是寻找基岩风化壳气藏的有利地区。源外不整合面-断层-砂体输导系统发育于安达-肇州和肇东古隆起的上方或斜上方,是寻找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运移输导系统 断层 不整合面 砂体 烃源岩 圈闭 火山岩 基岩风化壳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阜东斜坡带中上侏罗统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全胜 常迈 韩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从阜东斜坡典型的陆相缓坡特点出发,以中上侏罗统非构造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指出阜东斜坡带输导系统及油气运聚过程具有3个特征:①阜东斜... 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从阜东斜坡典型的陆相缓坡特点出发,以中上侏罗统非构造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指出阜东斜坡带输导系统及油气运聚过程具有3个特征:①阜东斜坡带的油气输导系统由砂体单一输导系统、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复合输导系统3种类型组成;②成藏期古构造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及古流体势特征表明研究区属于油气有利聚集带,尤其是东南部阜5井区;③研究区内油气运聚模式主要包括阜东斜坡中、北部受砂体—不整合面控制的油气侧向运移聚集模式和阜东斜坡东南部受砂体—断层输导系统及砂体—不整合面输导系统共同控制的油气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东斜坡 中上侏罗统 非构造圈闭 油气输导系统 油气运聚模式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阳 刘震 戴立昌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 ,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 ,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 :( 1 )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 ,断层 (以夏口断层为...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 ,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 ,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 :( 1 )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 ,断层 (以夏口断层为主 )在油气运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且受断层面形态控制 ,两个北凸面起着汇聚油流的作用 ;( 2 )由于异常低压使得运移动力非常弱 ,油气运移表现为低速流近距离运移的特征 ,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两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临南地区 油气输导系统 油气运移特征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分析中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建武 姜建群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盆地分析研究中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沉积盆地中,烃类流体从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整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时,必须考虑油气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 盆地分析研究中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沉积盆地中,烃类流体从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整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时,必须考虑油气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流体输导系统的整体格架。论述了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流程,包括源岩分析、构造格架和断层的分析、水动力学的研究等,并进一步强调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系统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流体输导系统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流体输导系统 烃源岩 二次运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分析中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建群 胡建武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论述了流体输导系统的研究流程 ,包括源岩分析、构造格架和断层的分析、水动力学的研究等。强调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系统的必要性 ,给出了流体输导系统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流体输导系统 烃源岩 构造 二次运移
下载PDF
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输导系统类型及其运聚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中生界长6油层组-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剑波 吴景富 +6 位作者 张功成 张厚和 庞雄奇 陈冬霞 王志欣 姜振学 廖金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22-26,4-5,共5页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低渗致密砂岩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系统,主要有裂缝简单型、裂缝-砂体复合型、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和砂体简单型等4种,其中裂缝型输导系统是整个延长组中上部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裂缝-砂体复...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低渗致密砂岩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系统,主要有裂缝简单型、裂缝-砂体复合型、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和砂体简单型等4种,其中裂缝型输导系统是整个延长组中上部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裂缝-砂体复合型输导系统是长6~长2油层组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储层物性封闭岩性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裂缝-不整合面复合型输导系统是不整合地层圈闭的主要运移通道;砂体型输导系统是延安组和直罗组常规储层中发育的低幅背斜和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的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提出了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油气运聚具有多点充注、"补丁式"拼接、无重力分异的特征。该次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致密砂岩 输导系统 油气运聚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23,共14页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造和岩性圈闭,是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构造及岩性天然气藏成藏的主要输导通道和样式,其相应运移方式分为能量保持型和能量释放型两种。本文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发育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的地质模型,泥-流体底辟活动控制下的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模型是对伸展—转换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流体底辟 底辟树型输导系统 天然气运移模式 中央凹陷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川西拗陷中段海相油气输导系统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琳沛 刘树根 +2 位作者 孙玮 姜自然 梁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80,共13页
利用钻井、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表露头,研究川西拗陷中段海相油气输导系统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川西拗陷中段海相不整合面输导系统主要存在于震旦系灯影组顶部桐湾期不整合面、二叠系底部加里东期不整合面、中二叠统顶部东吴... 利用钻井、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表露头,研究川西拗陷中段海相油气输导系统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川西拗陷中段海相不整合面输导系统主要存在于震旦系灯影组顶部桐湾期不整合面、二叠系底部加里东期不整合面、中二叠统顶部东吴期不整合面,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印支期不整合面在部分地区存在。不整合面为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提供了条件。断裂输导系统在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最发育,雷口坡组顶部次之,灯影组顶部发育最少。断裂输导系统使天然气纵向长距离运移成为可能。天然气成藏可能与断裂输导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深层形成的古油气藏在断裂输导系统的作用下沿断层向上运移至合适的储层内聚集形成次生油气藏。彭州雷口坡组气藏的形成可能就属于这种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拗陷 输导系统 不整合面 沟源断裂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保家 李绪深 谢瑞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盆内输导体系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流体流动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结果认为:底辟断裂系统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异常高压则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了现今的底辟构造气藏;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在高压的驱动下,沿着T40不整合面和黄流组的骨架砂体向莺东斜坡运移。进而预测指出,处于垂向运移路径上的底辟中深层和侧向主运移方向上的莺东斜坡带中、南段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 油气运移 运移方式 底辟构造带 输导系统 勘探区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裂隙输导系统地震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瑞有 陈奎 +2 位作者 李安琪 毛欢 刘云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3,153,共9页
南海是世界4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南海北部陆坡已发现多个油气田和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矿藏。依靠高精度的地震探测技术,近年南海水合物矿藏的勘探大有进展,但是地震检测技术的成功率有待提高。科学钻探证实,单纯依靠稳定... 南海是世界4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南海北部陆坡已发现多个油气田和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矿藏。依靠高精度的地震探测技术,近年南海水合物矿藏的勘探大有进展,但是地震检测技术的成功率有待提高。科学钻探证实,单纯依靠稳定带中识别BSR寻找水合物有多解性,而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运聚输导系统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裂隙是南海北部水合物成藏成矿的主要输导体系,为有效表征水合物的裂隙输导系统,该文结合油气藏运聚系统研究的成功经验,将常规油气勘探中已成功应用的裂隙识别技术,应用到琼东南海域似海底反射区,成功雕刻表征出了水合物裂隙输导体系,并基于结果讨论了其运移效能。裂隙地震表征可作为水合物输导体系的研究手段应用于其成藏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输导系统 裂隙识别技术 底辟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的输导系统及运移时期研究
17
作者 吕金玲 张守军 董双平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4期119-119,共1页
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输导系统由下第三系的砂层、断层、不整合面、火成岩侵入体四部分构成。它们相互连接成一个由统一流体势控制的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络,油气就运移其间,从源岩到圈闭聚集成藏。在洼陷不同地区、油气运移的不同阶段它们... 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输导系统由下第三系的砂层、断层、不整合面、火成岩侵入体四部分构成。它们相互连接成一个由统一流体势控制的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络,油气就运移其间,从源岩到圈闭聚集成藏。在洼陷不同地区、油气运移的不同阶段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砂层中的孔隙和裂缝是二次运移的基本通道;断层可以是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不整合面可以是二次运移的重要通道。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时期出现在东营末期,但大规模的二次运移是在馆陶和明化镇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洼陷 油气二次运移 输导系统 运移时期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71
18
作者 解习农 李思田 +2 位作者 胡祥云 董伟良 张敏强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以垂向断裂和裂隙系统为主 .根据断裂和裂隙系统形成机制及其赋存特征 ,划分为三种类型 ,即弥散型层内流体压裂、穿刺型断裂、拱张型断裂 .这些断裂和裂隙系统的发育不仅影响到盆地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 ...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以垂向断裂和裂隙系统为主 .根据断裂和裂隙系统形成机制及其赋存特征 ,划分为三种类型 ,即弥散型层内流体压裂、穿刺型断裂、拱张型断裂 .这些断裂和裂隙系统的发育不仅影响到盆地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 ,而且还影响到超压体系中烃类气体的运移 ,它构成烃类气体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 .超压流体囊幕式突破使得这些断裂和裂隙系统呈幕式开启和封闭 ,从而构成了莺歌海盆地多源混合、多期运聚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体系 流体压裂 热流体输导系统 沉积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被引量:25
19
作者 魏福军 高志前 +2 位作者 樊太亮 李尧 曾清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6-273,共8页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中地区的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裂缝、不整合、岩溶和砂体是构成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同构造期、不同层序界面输导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特征显著不同。输导体系与...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中地区的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裂缝、不整合、岩溶和砂体是构成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同构造期、不同层序界面输导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特征显著不同。输导体系与烃源灶配置网络的有效性决定了塔中地区的成藏效果。区内断裂和不整合非常发育,断裂和不整合是塔中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塔中地区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特征,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是塔中海相油藏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灶 输导系统 成藏效应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俊 卢明国 +1 位作者 童小兰 吴朝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本文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例,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该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输导体系之间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指出江陵凹陷可以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该系统... 本文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例,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该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输导体系之间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指出江陵凹陷可以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该系统形成于新沟咀组下段—荆河镇组沉积期,主要形成时期为古近纪荆河镇组沉积末期,保存期为新近纪—第四纪;总结了油气藏的形成特点,揭示油气藏形具有多层系同期成藏的规律,因此,江陵凹陷具有多套勘探层系,可以进行立体勘探,应加大原、次生油藏兼探的力度和步伐,扩大江陵凹陷的勘探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运移与聚集 输导系统 含油气系统 江陵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