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腔内技术在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忠军 张先觉 +4 位作者 佃俊 陈士祥 杨光华 周家杰 丁树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腔内技术在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行膀胱全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利用微创腔内技术行输尿管狭窄切开术,术后用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了解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次... 目的:探讨微创腔内技术在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行膀胱全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利用微创腔内技术行输尿管狭窄切开术,术后用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了解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次发生狭窄机会及分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3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者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3个月行影像学复查,与微创手术前相比,没有出现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狭窄,术后6月、12月分别有1例、3例患者发生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狭窄和分肾功能无明显的改善。结论:利用微创腔内技术处理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重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全切术 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 腔内技术
原文传递
经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输尿管吻合技术在原位新膀胱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付什 李海皓 +5 位作者 詹辉 李宁 丁明霞 左毅刚 王海峰 王剑松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输尿管吻合技术在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标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乙状结肠原位尿流改道。取25 cm乙状结肠制作...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输尿管吻合技术在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标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乙状结肠原位尿流改道。取25 cm乙状结肠制作储尿囊,在储尿囊两侧肠系膜缘戳孔,将输尿管经肠系膜浆膜下拖入膀胱约1.5 cm,用4-0可吸收线作4~6针间断缝合固定于膀胱黏膜。修整输尿管末端,在输尿管内留置6~8 F支架管,剖开输尿管末端上缘,将剖开的输尿管向下方展开形成扇形,用4-0可吸收线在扇形顶端将输尿管与储尿囊后壁黏膜2针缝合。结果:手术时间200~300 min,术中失血量300~725 mL,平均住院时间(22.6±6.1)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9个月,平均34个月。在3个月后的长期随访中,有3例患者出现单侧肾积水,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无输尿管反流病例。日间控尿率为81.1%,夜间控尿率为55.9%。4例患者残余尿测定超过50 mL。最大新膀胱容量平均为(410±60)mL。结论:经肠系膜浆膜下隧道输尿管吻合技术简单、可靠,可实现抗反流作用的同时保证较低的输尿管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乙状结肠膀胱 输尿管新膀胱吻合 抗反流吻合
原文传递
劈开乳头式与直接吻合式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方法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浩 何旺 +9 位作者 范新祥 于浩 赖义明 林天歆 谢文练 姚友生 江春 韩金利 黄海 黄健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5-499,共5页
目的比较劈开乳头式与直接吻合式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采用自身配对对照、随机信封分组方法,将同一患者左、右侧输尿管-肠道新... 目的比较劈开乳头式与直接吻合式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采用自身配对对照、随机信封分组方法,将同一患者左、右侧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式分为劈开乳头式(A组)和直接吻合式(B组)。采用机器人辅助或腹腔镜手术在腔内完成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后,在体外构建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A组将输尿管末端纵行剖开0.5 cm,外翻并固定2~3针形成乳头,置入单J管。在储尿囊上切除一块圆形的浆肌层和黏膜组织,将乳头置入肠壁开口0.5 cm,用4-0可吸收线固定4~6针。B组将输尿管末端剖开0.5 cm,在储尿囊上切除一块圆形的浆肌层组织和黏膜,用可吸收线先将输尿管与储尿囊黏膜对黏膜全层连续缝合一半,置入单J管后再连续缝合余下的输尿管全层与储尿囊全层。两侧均放置单J管引流10~12 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男63例,女7例。年龄(62.5±10.4)岁。70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3.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双侧输尿管狭窄,1例术后6个月出现劈开乳头吻合侧狭窄,2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出现直接吻合侧狭窄。术后A组6例肾输尿管出现反流,B组21例肾输尿管出现反流,反流率分别为8.6%和30.0%(P=0.004);A组反流的临界压力为(23.5±9.0)cmH2O(1 cmH2O=0.098 kPa),B组为(15.5±4.9) cmH2O(P=0.042)。术后12个月A组和B组GFR分别为(38.1±7.6) ml/min和(38.6±12.9) ml/min(P〉0.05)。术后2周A组22例和B组17例发生肾积水;随访12个月A组20例和B组14例肾积水消失(P〉0.05)。A组和B组分别有1例和4例发生急性肾盂肾炎(P〉0.05),分别有4例和1例发生肾结石(P〉0.05)。A组和B组的吻合时间分别为(8.8±3.5)min和(6.7±1.5)min(P=0.03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尿瘘。结论与直接吻合术式相比,劈开乳头吻合术式的抗反流效果好,可明显减少原位回肠新膀胱的输尿管反流发生率。劈开乳头吻合术式所用时间稍长于直接吻合术式,两者在狭窄率、肾积水、分侧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急性肾盂肾炎、结石和尿瘘等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输尿管-膀胱吻合 劈开乳头式 直接吻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