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对大鼠活体输尿管蠕动规律及ICC样间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洪宪 马潞林 +4 位作者 陆敏 赵磊 田晓军 王国良 黄毅 《实验动物科学》 2011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活体大鼠输尿管蠕动及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3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 目的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活体大鼠输尿管蠕动及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3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其余作为实验组(S1~S5):梗阻3 d组S1、梗阻1周组S2、梗阻2周组S3、梗阻4周组S4、梗阻8周组S5。实验组动物建立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外接压力感受器法测定各组大鼠输尿管蠕动活性,分析其变化规律。取实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上下各0.2 cm输尿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下计数ICC样细胞密度并观察形态。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左肾盂及输尿管均见明显扩张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各组输尿管蠕动频率分别为:C(19.6±4.037)次/min,S(18.8±2.168)次/min,S1(4.6±1.140)次/min,S2(8.0±2.345)次/min,S3(5.4±1.673)次/min,S4(5.4±1.517)次/min,S5(6.2±1.789)次/min,但输尿管蠕动频率在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706)。各实验组输尿管蠕动频率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除了在S1和S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外,在其他各个实验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分别为:C(7.20±2.29)个/视野,S(7.02±2.68)个/视野,S1(3.54±1.85)个/视野,S2(6.30±1.19)个/视野,S3(4.30±0.67)个/视野,S4(4.42±1.45)个/视野,S5(4.70±1.09)个/视野。除了S2组以外的各实验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在各个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大鼠输尿管蠕动频率变化趋势与ICC样间质细胞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变化与输尿管蠕动活性关系密切,为将来研究ICC样间质细胞在泌尿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样间质细胞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蠕动 CD117
下载PDF
输尿管内支架对兔上尿路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戚德峰 吴开俊 +5 位作者 李逊 单帜昌 夏民义 郭彬 陈文忠 曾国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未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内支架 上尿路 尿流动力学 输尿管蠕动 肾盂压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对管壁及尿液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绍山 谈宜傲 +1 位作者 陶陶 周林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对管壁及尿液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基于ANSYS Workbench 15.0,通过建立输尿管、尿液及结石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并引入流体控制方程、动力学方程和运动方程等来描述一个生物蠕动周期内输尿管结石对尿液的流动特...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对管壁及尿液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基于ANSYS Workbench 15.0,通过建立输尿管、尿液及结石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并引入流体控制方程、动力学方程和运动方程等来描述一个生物蠕动周期内输尿管结石对尿液的流动特性、管壁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输尿管一个蠕动周期内尿液流动特性随着结石尺寸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而尿液流的质量流率和压力梯度峰值监测随着结石尺寸增大呈现增加的趋势。输尿管蠕动过程中尿液的流速很小,最大值仅为0.04 m/s,尿液的压力变化对输尿管影响较小。结论在一个蠕动周期内输尿管中尿液生物力学参数随着结石尺寸不同而不断变化,较大尺寸的结石易于产生更高的流速和压力梯度,且在一个蠕动周期结束时有尿液回流产生,回流质量流率随着结石尺寸增加而增大。然而,蠕动过程中输尿管管壁的最大应力、应变数值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蠕动 结石 有限元 回流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的柔性各向异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林 李至诚 +2 位作者 郑钦元 董隽 章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实现特定方向应变的检测,拓展柔性应变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利用磁场辅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平行排布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薄膜,并组装成各向异性柔性压电传感器。探究了纺丝参数对纤维薄膜形貌的影响,借助拉曼光谱仪对其化学结构进... 为实现特定方向应变的检测,拓展柔性应变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利用磁场辅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平行排布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薄膜,并组装成各向异性柔性压电传感器。探究了纺丝参数对纤维薄膜形貌的影响,借助拉曼光谱仪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对传感器的应变响应性进行测试,并验证其应用于输尿管蠕动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纺丝电压为11.5 kV,纺丝距离为13 cm,推注速率为5 mL/h条件下制备的PVDF纳米纤维具有均一的形貌和取向性,且纳米纤维膜为β晶型结构;柔性各向异性应变传感器对于沿PVDF纳米纤维垂直方向的应变,能够产生显著的电压响应信号,而对沿PVDF纳米纤维平行方向的应变不敏感,显示出良好的各向异性应变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柔性传感器 静电纺丝 各向异性 纳米纤维 输尿管蠕动检测
下载PDF
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对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洪宪 马潞林 +4 位作者 陆敏 赵磊 田晓军 王国良 黄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0期2872-2877,共6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三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其余作为实验组:梗阻3d组(S1)、梗阻1周组(... 目的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三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其余作为实验组:梗阻3d组(S1)、梗阻1周组(S2)、梗阻2周组(S3)、梗阻4周组(S4)、梗阻8周组(S5)。实验组动物建立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取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上下各0.2cm输尿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下计数ICC样细胞密度并观察形态。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左肾盂及输尿管均见明显扩张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各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分别为:C(7.20±2.29)个/视野,S(7.02±2.68)个/视野,S1(3.54±1.85)个/视野,S2(6.30±1.19)个/视野,S3(4.30±0.67)个/视野,S4(4.42±1.45)个/视野,S5(4.70±1.09)个/视野。除了S2组以外的各实验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P均<0.05),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在各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变化与输尿管蠕动活性关系密切,为将来研究ICC样间质细胞在泌尿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ICC样细胞 输尿管蠕动 CD11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