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沙洪水输水输沙特性及对河道的破坏作用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林忠 江恩惠 +1 位作者 赵连军 王景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通过原型、模型实测资料分析,论述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河床演变规律及高含沙洪水在窄深河槽形成前后输水输沙特性的变化、现行河床条件下高含沙洪水造成洪水传播特性异常的原因和高含沙洪水对河道的破坏作用,意在指出小浪底水库... 本文通过原型、模型实测资料分析,论述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河床演变规律及高含沙洪水在窄深河槽形成前后输水输沙特性的变化、现行河床条件下高含沙洪水造成洪水传播特性异常的原因和高含沙洪水对河道的破坏作用,意在指出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期内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高含沙洪水或少出现高含沙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洪 造床规律 河道 破坏作用 输水输沙
下载PDF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健 王景元 +2 位作者 戴清 傅建国 韩小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小开河灌区不同渠段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下小开河灌区输沙渠沿程输沙能力变化不大,输沙渠中段由于渠道宽度较大,相同流量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较上、下段偏小约2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输水输沙特性 力几何形态 流挟沙力 小开河灌区
下载PDF
插板透水丁坝对河道输水输沙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毛亮 李玉建 +1 位作者 李鹤 耿义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9-92,24,共5页
丁坝的存在导致其附近的水沙结构发生变化,并对附近河道输水输沙能力产生影响。为了探究不同流量、泥沙粒径及河床糙率对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河道典型断面输水输沙能力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插板透水丁坝坝后^(#)6横断面河道宽深比... 丁坝的存在导致其附近的水沙结构发生变化,并对附近河道输水输沙能力产生影响。为了探究不同流量、泥沙粒径及河床糙率对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河道典型断面输水输沙能力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插板透水丁坝坝后^(#)6横断面河道宽深比、流速及挟沙力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糙率对河道典型断面输水输沙能力影响最大,即糙率>流量>粒径;随着流量、粒径、糙率增加,坝后断面流速、宽深比增大,并在坝头处流速达到最大值;坝头附近挟沙力增大,有利于河道输水输沙,减小主流区泥沙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板透丁坝 输水输沙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开河引黄灌区干渠输水输沙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培强 庞启航 +1 位作者 郝浩 张治昊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9期753-755,共3页
受黄河调水调沙、渠道淤积、上游引水口门引水能力小、末级渠系配套工程不健全、黄河指标用水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小开河灌区引水越来越困难,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以上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针对小开河灌区输水输沙面临的... 受黄河调水调沙、渠道淤积、上游引水口门引水能力小、末级渠系配套工程不健全、黄河指标用水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小开河灌区引水越来越困难,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以上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针对小开河灌区输水输沙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渠 输水输沙 影响因素 治理措施 小开河灌区
下载PDF
引黄灌渠复式断面输水输沙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宗军 王延贵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5,共5页
探讨了复式断面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比较了梯形断面与复式断面的输水输沙能力,典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复式断面形态具有小水过小断面、大水过大断面的特点:小流量引水时复式断面水流归槽,提高了水流挟沙力,能够减轻渠道泥沙淤积;同时也能... 探讨了复式断面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比较了梯形断面与复式断面的输水输沙能力,典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复式断面形态具有小水过小断面、大水过大断面的特点:小流量引水时复式断面水流归槽,提高了水流挟沙力,能够减轻渠道泥沙淤积;同时也能够满足大流量的要求。结合黄河下游灌区实际情况,对于长期引水流量达不到设计流量的灌区,考虑采用复式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渠 复式断面 输水输沙
下载PDF
宝水渠灌区渠道输水输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舒伟鹏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第8期102-104,共3页
以江西省崇仁县宝水渠灌区为例,基于所收集到的灌区运行资料,对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及渠道断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渠不同渠段引水特征及泥沙长距离输送特性进行了分析;依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得出了输沙渠道不同渠段水深、河宽、流速、... 以江西省崇仁县宝水渠灌区为例,基于所收集到的灌区运行资料,对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及渠道断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渠不同渠段引水特征及泥沙长距离输送特性进行了分析;依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得出了输沙渠道不同渠段水深、河宽、流速、水力半径、流量等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灌区不同区段水流挟沙力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宝水渠灌区设计流量下输沙渠道沿程输沙能力比较均匀一致,仅部分区段水流挟沙力稍弱,这与渠道运行实际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灌区 渠道 输水输沙特性 挟沙力 淤积
下载PDF
大凌河中下游输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维东 孙丽玲 +4 位作者 姚庆宇 赵光昱 刘冰 王绪刚 范远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4,89,共4页
基于大凌河流域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上窝堡、朝阳、义县、凌海等4个主要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流域特征,分析大凌河输水输沙能力,同时结合流量与输沙率变化关系图、主槽平均面积比较表、各河段主槽宽度多年变化关系图、各河段不同... 基于大凌河流域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上窝堡、朝阳、义县、凌海等4个主要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流域特征,分析大凌河输水输沙能力,同时结合流量与输沙率变化关系图、主槽平均面积比较表、各河段主槽宽度多年变化关系图、各河段不同时期的主槽容量表,从输水输沙能力和横纵向冲淤变化的角度上分析大凌河河床形态。结果显示:大凌河的河口以凌海为顶点,先向南再向北发展,体现出反复摆动的特征;河道平滩河槽和枯水河槽的过流能力由上游到下游沿程逐步增加;河道主槽的宽度反复变化,趋于逐渐变窄,主槽面积逐年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河床形态 输水输沙 冲淤变化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齐璞 孙赞盈 +1 位作者 茹玉英 王开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9,共8页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蓄水拦沙运用,丰水年洪水期集中泄空冲刷产生高含沙洪水,塑造窄深河槽,改造高村以上宽浅河道,利用窄深河槽输送较高含沙洪水入海,经多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上述方案减淤效益显著,并可大量节省输沙用水,使黄河的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为了防止高村以上宽河段在清水冲刷期造成滩地坍塌,应加强宽河整治,使其形成窄槽宽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变化 窄槽宽滩 输水输沙 黄河 河道治理
下载PDF
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绪坚 胡春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45,共8页
本文把河流视为具有能量紊动黏性热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的熵和能耗理论,提出了保持冲积河流稳定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公式。该原理全面地反映了河道输水输沙的能耗特性,在数学上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本文把河流视为具有能量紊动黏性热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的熵和能耗理论,提出了保持冲积河流稳定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公式。该原理全面地反映了河道输水输沙的能耗特性,在数学上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动调整作用原理。应用该原理的公式封闭河床演变方程组,建立了冲积河流河道输水输沙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水输沙的规律,并解释了河床演变的各种现象。应用该模型计算了黄河下游各河段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并提出了有利于改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建议,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熵和能耗 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 数学模型 输水输沙优化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旭东 欧祖贤 牛智航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3期20-24,19,共6页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沙变化 沙特点 输水输沙
下载PDF
WZ.496多泥沙河流水利枢纽的泥沙问题
11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86,共1页
据《水电站设计》“多泥沙河流上水利枢纽的泄流排沙设计”一文中介绍,多泥沙河流,作为一个输水输沙通道,当进口水沙条件和出口侵蚀基点条件一定时,其淤积和冲刷是相互交替.时而淤积,时而冲刷,通过冲刷和淤积变化建立一条接近输... 据《水电站设计》“多泥沙河流上水利枢纽的泄流排沙设计”一文中介绍,多泥沙河流,作为一个输水输沙通道,当进口水沙条件和出口侵蚀基点条件一定时,其淤积和冲刷是相互交替.时而淤积,时而冲刷,通过冲刷和淤积变化建立一条接近输沙平衡的河道。修建水利枢纽后,天然河道的条件被改变。泥沙的运动规律自然也发生了变化,必须慎重考虑并正确对待泥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泥沙河流 泥沙问题 利枢纽 电站设计 淤积变化 天然河道 泄流排沙 输水输沙
下载PDF
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区域分布特征
12
作者 刘丽丽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6年第3期48-51,61,共5页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研究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区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簸箕李灌区水量区域分布均匀,沙量区域分布并不均匀,水沙区域分布的不协调性十分突出;灌区上游泥沙淤积最严重,下游泥沙淤积明显减轻;上游至下游淤积量夏...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研究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区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簸箕李灌区水量区域分布均匀,沙量区域分布并不均匀,水沙区域分布的不协调性十分突出;灌区上游泥沙淤积最严重,下游泥沙淤积明显减轻;上游至下游淤积量夏秋灌最大,春灌次之,冬灌最小。悬沙颗粒组成与床沙粒径自灌区上游至下游呈细化的规律;灌区干支渠以上床沙大都是粒经大于0.05mm的沙质土,送至田间的几乎全都是小于0.04mm的泥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分布 年际变化 年内分配 泥沙淤积 输水输沙
下载PDF
论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造与“二级悬河”的治理 被引量:25
13
作者 高季章 胡春宏 陈绪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18,共11页
本文对黄河下游滩地分布和"二级悬河"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水沙条件变化是形成"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生产堤和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加速了"二级悬河"的发展,要立足于下游、着... 本文对黄河下游滩地分布和"二级悬河"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水沙条件变化是形成"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生产堤和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加速了"二级悬河"的发展,要立足于下游、着眼于全流域,从水沙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与黄河治理开发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探讨"二级悬河"的治理。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二级悬河"和下游河道治理各种设想和措施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方向是进行河道的改造。下游河道治理已进入宽河道与窄河道相结合、综合治理滩区,逐步向窄河道发展的时期,"二级悬河"的治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具体设想是:通过下游河道的改造,滩区的综合治理,形成由现有宽河道、改造后窄河道和窄深主河槽三者相结合的输水输沙和滞洪淤沙系统。并提出了下游河道改造与"二级悬河"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指标,以及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二级悬河 河道改造 沙资源 输水输沙 滞洪淤沙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Ⅰ)——干流河道演变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9,共9页
在全面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来水来沙特性及遥感地形资料的基础上,对干流河道的河床演变、输水输沙特性与河道冲淤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干流河道河型及划分标准、河道稳定性指标、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近期河势摆动范围等,建立了干... 在全面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来水来沙特性及遥感地形资料的基础上,对干流河道的河床演变、输水输沙特性与河道冲淤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干流河道河型及划分标准、河道稳定性指标、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近期河势摆动范围等,建立了干流河道的挟沙能力公式,揭示了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深入分析干流河道的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特征,考虑干流河道基础资料短缺和水量损失(洪水漫溢、引水跑水、渗漏蒸发)严重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干流河道不同形态(枯水、平滩、漫滩)河槽的输水输沙计算模式,开发了干流河道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论述了干流河道的冲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流河道 综合治理措施 河道演变 输水输沙 河道冲淤
下载PDF
河道演变机理及其成因分析系统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戴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9,共6页
河流在长期的水沙和河床边界作用下,遵循自身的规律演变发展。本文以河道输水输沙能力为核心,探讨河道演变及其成因分析系统问题,以泥沙冲淤在成因系统中的纽带作用,架构了河流自我调整变化规律。该系统较好地体现河流变化的内在、外在... 河流在长期的水沙和河床边界作用下,遵循自身的规律演变发展。本文以河道输水输沙能力为核心,探讨河道演变及其成因分析系统问题,以泥沙冲淤在成因系统中的纽带作用,架构了河流自我调整变化规律。该系统较好地体现河流变化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关联,展示了河道演变的复杂性,个别因素变化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多样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系统 泥沙冲淤 演变机理 输水输沙能力
下载PDF
陆地水文
16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1995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泥沙研究 黄河下游 来沙 沙关系 输水输沙 滩槽高差 河性 游荡河 陆地
原文传递
Coupled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ling with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被引量:5
17
作者 HUANG Wei CAO ZhiXian +2 位作者 PENDER Gareth LIU QingQuan CARLING Paul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425-1438,共14页
Coupled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ling in large-scale domains has for long been hindered by 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is one of the viable ways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without degrad... Coupled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ling in large-scale domains has for long been hindered by 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is one of the viable ways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without degrading the accuracy.This goal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mesh adaptation,e.g.,mesh coarsening and refining based on the dynamic regime of th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long with bed evolution.However,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regard have been limited to cases either without involving sediment transport or featuring flow-sediment-bed decoupling and the assump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which are not generally justified.Here,a coupled hydrodynamic and non-capacity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is developed on adaptive non-uniform rectangular mesh.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tests and numer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fixed meshes.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perly capture shock waves,resolve the wetting/drying transition and reproduc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Compared with models based on the fixed meshes,the proposed model features great advantage i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holds promise for wid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adaptive mes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