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魏秀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4、血小板回升率(PPR)≤20%]评估入组对象输血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S患者PTR的因素。结果:入组63例MDS患者中,34例(53.97%)输注有效,29例(46.03%)输注无效。有效组与无效组在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热、脾肿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3抗体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WHO分型、国际预后评分(IPSS-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3抗体升高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危险因素(OR=1.855、1.927、1.984,P<0.05)。结论: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不甚理想,PTR主要与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无效 危险因素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及时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疗效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勇 凌建 +1 位作者 徐容 薛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2679-2682,共4页
目的探讨及时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对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调取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L患者97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n=20)、中危组(n=36)、高危组(n=41),根据早... 目的探讨及时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对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调取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L患者97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n=20)、中危组(n=36)、高危组(n=41),根据早期(化疗开始后第3天内)是否及时给予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输注分为早期干预、非早期干预。比较各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以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化疗有效率及住院总费用、总住院时长。结果低、中、高危组早期干预组治疗结束后较非早期干预组的Hb及PLT明显升高,且高危组明显高于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危组早期干预组治疗结束后WBC较非早期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早期干预组治疗结束后较非早期干预组WB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早期干预组治疗结束后PT、APTT较非早期干预组明显缩短,D-D明显下降,FIB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早期干预组治疗结束后PT、APTT较非早期干预组明显缩短,D-D明显下降,FIB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早期干预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总费用较非早期干预组低,住院总时长较非早期干预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及时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明显改善APL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尤其是高危型APL患者,且利于APL患者化疗效果的提高,在APL患者中有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血小板 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 实验室指标 疗效
下载PDF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对化疗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晶晶 沈文彩 +3 位作者 叶宣梅 潘素贞 周莲莲 江明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的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了解骨髓生成释放血小板(PLT)的能力,以期预测化疗患者是否需要输注PLT,避免不必要的PLT输注。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化疗住院患者186例,其中输血组74例、未输血组112例,利用SY...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的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了解骨髓生成释放血小板(PLT)的能力,以期预测化疗患者是否需要输注PLT,避免不必要的PLT输注。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化疗住院患者186例,其中输血组74例、未输血组112例,利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网织红细胞通道检测患者血常规标本的IPF%、IPF及PLT等指标,比较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接着对输血组患者的血小板和IPF%进行动态观察,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预测是否需输注PLT的效果。结果:输血组的,10.68%)]高于未输血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组的,123.75×109/L)]低于未输血组[150.50×109/L(94.75×109/L,209.0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结果分析发现IPF%随着PLT的下降而升高。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IPF%的AUC和PLT的AUC没有差异。结论:IPF%升高提示外周血中PLT破坏增加,但尚无法作为化疗患者是否需输注PLT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 输注血小板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快速输注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殷云 岳旭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8期3143-3144,共2页
在血液肿瘤疾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对出血性疾病通常会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的措施,血小板输注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1]。血小板用于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在我国各个城市呈现越来越普遍的状态[2],给患者输... 在血液肿瘤疾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对出血性疾病通常会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的措施,血小板输注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1]。血小板用于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在我国各个城市呈现越来越普遍的状态[2],给患者输注血小板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因出血所带来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下降[3],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操作过程呈不统一现象[4]。查阅资料发现,《基础护理学》和《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相符,均要求输入血液15 min速度20滴/min,无反应后调至适宜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min。《临床护理实践指南》[7]中未规定速度,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5]中血液输注速度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 临床护理实践 血小板输注 输注血小板 常用护理技术 临床护理人员 临床医生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后持续渗血患者输注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乾坤 海宝宏 吕先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4期66-66,71,共2页
目的:对我院2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持续渗血患者输注血小板和未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心脏手术后渗血提供治疗方法。方法:心脏直视手术后渗血患者28例,12例患者未输注血小板,16例患者输注血小板,其中10例输注新鲜机采... 目的:对我院2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持续渗血患者输注血小板和未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心脏手术后渗血提供治疗方法。方法:心脏直视手术后渗血患者28例,12例患者未输注血小板,16例患者输注血小板,其中10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6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1h后进行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回升率,观察患者胸腔闭式引流量和血压情况。结果:未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和输注血小板患者相比前者3例而后者1例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探查,伤口愈合时间后者比前者平均少1.7d,16例术后大量渗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其中12例血小板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14例临床止血效果显著。结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后持续输血患者输注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输注血小板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斌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方法按照出血症状将4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18例出血患者,对照组为22例未出血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部静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方法按照出血症状将4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18例出血患者,对照组为22例未出血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进行血凝四项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分别为(8. 36±4. 12)×10^9/l和(24. 78±5. 19) mm,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计数(25. 29±10. 58)×10^9/l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42. 18±6. 32) mm,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中,观察组PT、APTT、TT和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以最大振幅≤40 mm、血小板计数≤20×10^9/l为临界值,最大振幅与血小板计数敏感性相同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最大振幅远远高于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效果显著,能够综合测定出血小板的凝血活性,血栓弹力图在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特异度要远远高于血小板减少,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液肿瘤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效果
下载PDF
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46例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秀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1期124-125,共2页
血小板减少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很多时候易引起严重出血,在紧急情况下,血小板输注是止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成分输血具有疗效高、输血反应低的优点,但不良反应还是时有发生。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血液科2005年4月-2010年3月输注... 血小板减少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很多时候易引起严重出血,在紧急情况下,血小板输注是止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成分输血具有疗效高、输血反应低的优点,但不良反应还是时有发生。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血液科2005年4月-2010年3月输注血小板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总结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经验,以期为今后更加安全有效地输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血小板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输注血小板预防同种免疫反应效果观察
8
作者 严伟强 秦显菊 杜中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输注血小板 紫外线照射 同种免疫反应 预防
下载PDF
重度血小板减少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中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疗效及输注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广辉 丁海 +1 位作者 刘俊卯 吴作友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在重度血小板减少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中的治疗效果及不同输注时间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2例患者,术前血小...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在重度血小板减少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中的治疗效果及不同输注时间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2例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30×10~9/L,均为重度血小板减少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依据围手术期是否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及输注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20例)围手术期未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治疗Ⅰ组(22例)于切开皮肤前开始输注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治疗Ⅱ组(20例)于脾脏切除后开始输注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比较3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总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 2个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总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Ⅰ组:t=3.459、3.935,X^2=4.772,P<0.05;治疗Ⅱ组:t=3.347、4.148,X^2=5.584,P<0.05),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输注后1h、24 h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回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注后1h:t=4.306、8.464,P<0.05;输注后24 h:t=4.239、5.767,P<0.05),治疗Ⅱ组输注后1h血小板计数较治疗Ⅰ组高(t=3.272,P<0.01);治疗Ⅱ组输注血小板后1 h、24 h CCI、PPR值明显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输注后1 h、24 h有效率高于治疗Ⅰ组,其中输注后1h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0%vs.54.55%,X^2=4.546,P<0.05)。结论对血小板计数≤30×10~9/L的重度血小板减少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可在短时间内提升血小板水平,且在脾切除后开始输注可减少血小板的破坏,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门脉高压症 围手术期处理 输注血小板 预防性
下载PDF
1例婴儿因输注血小板而产生抗-D:免疫预防的意义
10
作者 赵国胜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67-567,共1页
尚未成熟的婴儿免疫系统极少产生红细胞抗体,然而,大多数研究证明,缺乏同种抗体需要输血的婴儿需要做免疫原性强的D抗原配血。D-阴性婴儿是否可能产生抗-D尚不知道,尤其是尚未对输注来源于D+全血分离的血小板的婴儿进行研究。了解... 尚未成熟的婴儿免疫系统极少产生红细胞抗体,然而,大多数研究证明,缺乏同种抗体需要输血的婴儿需要做免疫原性强的D抗原配血。D-阴性婴儿是否可能产生抗-D尚不知道,尤其是尚未对输注来源于D+全血分离的血小板的婴儿进行研究。了解这种危险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给予Rh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抗-D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输注血小板 抗-D 免疫预防 红细胞抗体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对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包书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7期0033-0035,共3页
研析血液病患者开展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目的。方法:给予血液病患者92例不同输注治疗对策,输注同型血小板46例为参照组:先开展血小板抗体筛查,若结果为阳性,再开展交叉配型,输注相合的血小板输注为测试组46例;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 研析血液病患者开展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目的。方法:给予血液病患者92例不同输注治疗对策,输注同型血小板46例为参照组:先开展血小板抗体筛查,若结果为阳性,再开展交叉配型,输注相合的血小板输注为测试组46例;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差异性。结果:测试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9.13%高于参照组的65.22%,(P<0.05)。测试组血小板、降钙素原、血小板平均容积与大型血小板比例指标均低(高)于参照组,(P<0.05)。测试组46例患者中出现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10例,血小板输注次数1-3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低7.69%,其次为血小板输注次数4-6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8.33%、血小板输注次数6-9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8.18%、血小板输注次数高于10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高60.00%,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针对血小板输注患者实施抗体筛查非常重要,特别是多次开展血小板输注高危人群,若为阳性则立刻开展交叉配型,从而选择适宜的血小板开展输注治疗,进而提升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筛查 输注血小板 血液病 治疗有效度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对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龙泉 傅梅 吴国英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用固相凝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首先对血小板阳性... 目的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用固相凝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首先对血小板阳性率和输血次数进行分析,然后对血小板抗体的筛查和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进行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输注同型血小板,研究组:检测后血小板为阴性的患者输注同型血小板,抗体检查为阳性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输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1 h,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价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90例患者中14例(15.6%)发现患者血小板抗体为阳性,且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90.8%,血小板抗体阳组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输注血小板1 h和24 h后,其CCI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血液病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同时对阳性结果进行交叉配血,有利于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情况,可避免或减少同种免疫反应,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保证了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筛选 交叉配型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效果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剂的指征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新华 王军 +3 位作者 谢红 熊金元 刘玉英 李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剂的指征。方法:总结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化疗及强化治疗期间的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输注血小板情况。结果:接受诱导缓解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倾向轻重不一,输...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剂的指征。方法:总结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化疗及强化治疗期间的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输注血小板情况。结果:接受诱导缓解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倾向轻重不一,输注血小板的比例为31.5%;接受巩固化疗患者出血倾向较轻,输注血小板者比例为10.9%;接受中大剂量强化治疗的患者,出血倾向重,输注血小板比例为52.9%。结论:完全缓解后接受巩固及强化治疗的患者,如不伴发严重感染等加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可将血小板输注指征定为5×109/L;接受诱导缓解化疗,或接受巩固、强化治疗伴发严重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指征可定为10×109/L或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方式 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淑英 闫梦迪 +4 位作者 车洪智 张杨丽 毕盛 叶艳菲 刘志国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4期2301-230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30~40)×10~9/L(C组)、(40~50)×10~9/L(D组)]四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1 U、2 U)后介入术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差异。结果不同输注阈值的患者输注1 U血小板后术后1 d和3 d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的患者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和PTA、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PT、FIG、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阈值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比输注1 U血小板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和INR仅在阈值为(10-20)×10~9/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建议是<20×10~9/L,且输注量为2 U;当输注阈值>20×10~9/L时输注1 U或者不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介入治疗 血小板输注 凝血功能
下载PDF
68例不同疾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分析
15
作者 郎嵘 王桂君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693-694,共2页
对我院2009年1~3月收治的68例不同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输注前和输注后1h、24h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探讨其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注血小板 输注机采血小板 病患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出血倾向
下载PDF
低热时输注血小板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小洁 胡永红 +1 位作者 高小华 杨秀华 《广州医药》 2009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低热状态下输注血小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63例CAA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少白细胞)的疗效情况,以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PLT)、机采血小板的储存...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低热状态下输注血小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63例CAA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少白细胞)的疗效情况,以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PLT)、机采血小板的储存天数、输注时患者是否处在低热状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63例174次输注机采血小板(少白细胞)中,有效输注为110例次,总有效率为63.22%。其中,低热状态组100例次,有效输注51例次,有效率51.00%;不发热组74例次,有效输注为59例次,有效率为79.73%,两组比较,χ2=15.10,P<0.05。不发热组输注有效率高于低热状态组;血小板有效输注与机采血小板的储存天数、输注前PLT分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低热状态下输注血小板降低输注疗效,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输注疗效 低热
下载PDF
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输血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志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以做好预防PTR的工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5月本院血液科178名住院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滤白单采血小板)612例次的临床资料,包括急性白血病(AL)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0...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以做好预防PTR的工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5月本院血液科178名住院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滤白单采血小板)612例次的临床资料,包括急性白血病(AL)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8例,其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学技术(SEPSA)检测PTR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并分析影响PTR的因素。结果本组输注滤白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PTR率29.9%(183/612),其中ITP、AA、MDS和AL患者PTR率分别为53.9%(69/128)、27.9%(38/136)、25.9%(29/112)、19.9%(47/236)(P〈0.05);输注血小板次数≤2次、〉2—5次、〉5—8次及〉8次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4.5%(58/236)、30.3(60 198)、34.7%(32/92)及38.4%(33/86)(P〈0.05)。对发生PTR的82名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抗体检出率39.1%(32/82),其中抗-HLA占62.5%(20/32)、抗-HPA占6.25%(2/32)、自身抗体占31.25%(10/32);余下60.9%(50/82)PTR为非免疫因素所致。有、无发热感染者的PTR率分别为35.1%(138/393)和20.1%(44/219)(P〈0.05);脾大与脾正常者的PRTR率分别为47.2%(84/178)、22.5%(98/434)(P〈0.05)。结论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中,ITP患者PTR率最高;发热、脾大、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等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有较为明显影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作血小板抗体筛查,采用血小板配合输注,有助于减少P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反复输血 发热感染 脾肿大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玉梅 吴波 +1 位作者 李乃娣 缪成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9期24-26,共3页
目的 为测试PL型滤器对浓缩血小板制剂(PCs)中白细胞的滤除作用。方法 在临床进行40例次伴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的PCs。测定滤前、后PCs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结果 血小板回收率为(91.5±7.8)%,白细胞滤除率为99.... 目的 为测试PL型滤器对浓缩血小板制剂(PCs)中白细胞的滤除作用。方法 在临床进行40例次伴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的PCs。测定滤前、后PCs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结果 血小板回收率为(91.5±7.8)%,白细胞滤除率为99.9%,输注无效率分别为16.25%(Donna标准)和8.75%(Eernise标准)。临床出血征象消失和好转率为93%。结论 PL型白细胞滤器具有高血小板回收、高白细胞去除的特点,是PCs滤除白细胞的理想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除 输血器 血小板输注 临床护理 PL型滤器 浓缩血小板制剂 血液病
下载PDF
输注血小板后产生非RhD抗体3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满江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192-193,共2页
单采血小板(AP)的优点之一是RBC(红细胞)污染少,而在红细胞上的Rh系统抗原中,c,C,e,E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如D抗原强[1],因此在血小板输注中常被忽略。1一般资料作者发现3个病例,在输注血小板前抗体试验阴性,但在输AP后分别检测到抗-C,... 单采血小板(AP)的优点之一是RBC(红细胞)污染少,而在红细胞上的Rh系统抗原中,c,C,e,E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如D抗原强[1],因此在血小板输注中常被忽略。1一般资料作者发现3个病例,在输注血小板前抗体试验阴性,但在输AP后分别检测到抗-C,抗-E和抗-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血小板 Rh系统 D抗体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 免疫原性 抗体试验 抗-CE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6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燕 刘春桂 +1 位作者 刘地发 吉浩明 《交通医学》 2006年第5期507-508,共2页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是否合并感染及对实体瘤疗效的影响。结果:白血病组有效率为81.3%,实体瘤组为85.7%(P>0.05);血小板输注≤4次者有效率为97.8%,输注5 ̄8...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是否合并感染及对实体瘤疗效的影响。结果:白血病组有效率为81.3%,实体瘤组为85.7%(P>0.05);血小板输注≤4次者有效率为97.8%,输注5 ̄8次者为78.2%,输注>8次者为61.0%(P<0.05);感染组有效率为75.9%,非感染组为94.7%(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恶性肿瘤 化学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