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长沙某院儿童静脉输液时输液管与针头分离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保障儿童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于长沙妇幼保健院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4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目的:分析长沙某院儿童静脉输液时输液管与针头分离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保障儿童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于长沙妇幼保健院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4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原因。结果:400例患儿男236例(59.00%),女164例(41.00%);≤3岁311例(77.75%),4~7岁89例(22.25%);留置针输液122例(30.50%),非留置针输液278例(69.50%);输液部位在头部186例(46.50%),输液部位在手部195例(48.75%),输液部位在脚部19例(4.75%);发生于春季78例(19.50%),发生于夏季106例(26.50%),发生于秋季106例(26.50%),发生于冬季脱落110例(27.50%);输液第1天脱落170例(42.50%),输液第2天脱落162例(40.50%),输液第3、4天脱落68例(17.00%);输液时长0~30 min 177例(44.25%),输液时长31~60 min 145例(36.25%),输液时长>60 min 78例(19.50%)。400例患儿发生输液管与穿刺针头分离的主要原因为患儿玩耍拉扯、患儿哭吵躁动。不同性别、有无留置针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高于>3岁患儿,输液部位在手部时,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高于输液部位在头部与脚部,输液季节在冬季时,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高于其他季节,输液第1天,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最高,输液时长31~60 min时,患儿最易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某院儿童静脉输液时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主要原因为患儿玩耍拉扯、患儿哭吵躁动,此外还与患儿年龄、输液部位、输液季节、输液天次、输液时长有关,建议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以提高输液安全意识,保障儿童健康。展开更多
综述了输液管系统的各类物理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流体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于管道内径远远小于管道长度的直管和曲管,详细叙述了梁模型管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建模方法,针对在水动压力作用下以及管道短而且薄的情形,综...综述了输液管系统的各类物理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流体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于管道内径远远小于管道长度的直管和曲管,详细叙述了梁模型管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建模方法,针对在水动压力作用下以及管道短而且薄的情形,综述了壳模型的输液管道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近几年来输液管道的非线性振动、稳定性、分岔与混沌、特别是管道控制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综观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选取研究对象和典型的数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低维的非线性系统,常常选用Van der Pol、Duffing、Mathieu、Lorenz等典型系统来进行研究工作的。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对于研究高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流诱发输液管的动力学问题是非常典型的模型之一,它有着容易理解的工程背景、包含了梁和壳的振动问题,并且它的数学模型相对简单,然而却能包含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同时容易解释数学方法得到的结果易对应到工程中的实际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输液管动力学模型及其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研究现状的综述,建立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的分析模型,以便发展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的分岔与混沌理论,同时建立相应的控制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为研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类与生物质类医疗废物的混合热解特性,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对输液管(tube for transfusion,TFT;含PVC)和纱布(含纤维素)样品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进行了混合热解实验,深入研究二者混合...为研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类与生物质类医疗废物的混合热解特性,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对输液管(tube for transfusion,TFT;含PVC)和纱布(含纤维素)样品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进行了混合热解实验,深入研究二者混合热解的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输液管的存在会显著加速纱布的热解,失重峰温降低40℃以上;纱布对输液管的热解存在轻微促进作用,使HCl脱除反应的失重峰温降低约5℃;混合前后,输液管的第二阶段热解反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混合后残炭总量大于两种纯物质单独热解时的残炭质量;二者混合热解的反应机理在于输液管中PVC脱出的HCl通过酸催化作用加速了纱布中纤维素的脱水和醛类物质的生成;反之,纤维素中羟基的存在又加速了PVC脱HCl的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长沙某院儿童静脉输液时输液管与针头分离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保障儿童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于长沙妇幼保健院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4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原因。结果:400例患儿男236例(59.00%),女164例(41.00%);≤3岁311例(77.75%),4~7岁89例(22.25%);留置针输液122例(30.50%),非留置针输液278例(69.50%);输液部位在头部186例(46.50%),输液部位在手部195例(48.75%),输液部位在脚部19例(4.75%);发生于春季78例(19.50%),发生于夏季106例(26.50%),发生于秋季106例(26.50%),发生于冬季脱落110例(27.50%);输液第1天脱落170例(42.50%),输液第2天脱落162例(40.50%),输液第3、4天脱落68例(17.00%);输液时长0~30 min 177例(44.25%),输液时长31~60 min 145例(36.25%),输液时长>60 min 78例(19.50%)。400例患儿发生输液管与穿刺针头分离的主要原因为患儿玩耍拉扯、患儿哭吵躁动。不同性别、有无留置针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高于>3岁患儿,输液部位在手部时,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高于输液部位在头部与脚部,输液季节在冬季时,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高于其他季节,输液第1天,患儿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率最高,输液时长31~60 min时,患儿最易发生玩耍拉扯、哭吵躁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某院儿童静脉输液时输液管针头脱出输液瓶塞的主要原因为患儿玩耍拉扯、患儿哭吵躁动,此外还与患儿年龄、输液部位、输液季节、输液天次、输液时长有关,建议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以提高输液安全意识,保障儿童健康。
文摘综述了输液管系统的各类物理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流体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于管道内径远远小于管道长度的直管和曲管,详细叙述了梁模型管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建模方法,针对在水动压力作用下以及管道短而且薄的情形,综述了壳模型的输液管道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近几年来输液管道的非线性振动、稳定性、分岔与混沌、特别是管道控制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综观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选取研究对象和典型的数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低维的非线性系统,常常选用Van der Pol、Duffing、Mathieu、Lorenz等典型系统来进行研究工作的。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对于研究高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流诱发输液管的动力学问题是非常典型的模型之一,它有着容易理解的工程背景、包含了梁和壳的振动问题,并且它的数学模型相对简单,然而却能包含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同时容易解释数学方法得到的结果易对应到工程中的实际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输液管动力学模型及其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研究现状的综述,建立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的分析模型,以便发展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的分岔与混沌理论,同时建立相应的控制理论基础。
文摘为研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类与生物质类医疗废物的混合热解特性,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对输液管(tube for transfusion,TFT;含PVC)和纱布(含纤维素)样品在不同质量配比下进行了混合热解实验,深入研究二者混合热解的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输液管的存在会显著加速纱布的热解,失重峰温降低40℃以上;纱布对输液管的热解存在轻微促进作用,使HCl脱除反应的失重峰温降低约5℃;混合前后,输液管的第二阶段热解反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混合后残炭总量大于两种纯物质单独热解时的残炭质量;二者混合热解的反应机理在于输液管中PVC脱出的HCl通过酸催化作用加速了纱布中纤维素的脱水和醛类物质的生成;反之,纤维素中羟基的存在又加速了PVC脱HCl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