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9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侧输精管部分缺如对侧输精管梗阻1例病例报告
1
作者 佘杨杨 黄晓军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先天性输精管畸形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生育知识的普及,以及检查手段的提高,输精管畸形的检出率随之提高,临床时有相关案例的报道。国内关于输精管畸形的病例报道大多数以先天性输精管缺如、重复输精管为主,其中又以双侧为主。输精管... 先天性输精管畸形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生育知识的普及,以及检查手段的提高,输精管畸形的检出率随之提高,临床时有相关案例的报道。国内关于输精管畸形的病例报道大多数以先天性输精管缺如、重复输精管为主,其中又以双侧为主。输精管缺如主要分为双侧输精管缺如、单侧输精管缺如、输精管部分缺如。但是单侧输精管部分缺如合并对侧输精管梗阻病例较为罕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于2023年3月收治1例患者,现将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部分缺如 输精管梗阻
下载PDF
显微附睾-输精管吻合两种不同术式复通率的比较
2
作者 赵鲁刚 陈红 +3 位作者 刘贵华 方丛 梁晓燕 张靖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法的复通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4年7月127例接受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吻合方式分为端侧组(40例,四针端侧吻合)和套叠组...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法的复通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4年7月127例接受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吻合方式分为端侧组(40例,四针端侧吻合)和套叠组(87例,纵向两针套叠式吻合),比较两组复通率、显微吻合操作时间以及年龄、睾丸体积、FSH之间的差异。结果:127例患者中90例吻合术后精液出现精子(70.9%),两组患者的年龄、睾丸体积、FSH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显微吻合操作时间端侧组长于套叠组[22.0(20.0,25.8)min/侧vs 17.0(15.0,23.0)min/侧,P<0.05],复通率端侧组高于套叠组(85.0%vs 64.4%,P<0.05)。吻合部位在附睾头部的共11例,复通率36.4%(端侧组50.0%,套叠组33.3%)。结论:四针端侧法输精管-附睾吻合比纵向两针套叠式吻合复通率更高;附睾头部吻合总体复通率低,端侧吻合是否更具优势须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附睾-输精管吻合 纵向两针套叠式吻合 端侧吻合 显微外科 复通率
下载PDF
显微镜下单针法纵向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附睾管-输精管精道复通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璐瑶 吕坤龙 +3 位作者 张天标 郑涛 南永浩 王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64-968,共5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单针法纵向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术后附睾管-输精管精道复通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复通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于2020年9月—2023年1月行显微镜下单针法纵向套叠输...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单针法纵向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术后附睾管-输精管精道复通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复通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于2020年9月—2023年1月行显微镜下单针法纵向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82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门诊和/或电话随访患者术后复通情况及配偶受孕情况。分析患者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病史(附睾炎、手术史、无)、术前精浆弹性蛋白酶(SPE)水平、吻合部位、吻合侧别、附睾液镜检精子质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对术后复通率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实施,随访率95.12%(78/82),78例随访患者中已婚73例,复通率78.21%(61/78),61例复通患者中已婚56例,已婚患者配偶自然受孕率45.21%(33/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病程<2年、术前SPE水平<290 ng/mL、双侧吻合、体尾部吻合及附睾液镜检有活动精子的患者有更高的术后复通率(P<0.05);BMI、既往病史、附睾液镜检活动精子数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术后复通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SPE水平(OR=0.998,95%CI:0.997~1.000,P=0.008)、吻合部位(OR=10.724,95%CI:2.243~51.283,P=0.003)与术后复通显著相关。结论术前SPE水平和吻合部位是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的显著影响因素。年龄<30岁、病程<2年、术前SPE水平<290 ng/mL、双侧吻合、体尾部吻合及附睾液镜检有活动精子的患者术后复通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 梗阻性无子精症 附睾梗阻 影响因素 男性不育 精浆弹性蛋白酶
下载PDF
牛同期发情适时输精与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 姜海春 +1 位作者 初振栋 罗生金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同期发情适时输精技术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是规模化牛场重要的繁殖管理技术。然而,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各地操作程序、对象及操作细节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从牛同期发情适时输精与定时输精生殖机理进行阐述,归纳牛... 同期发情适时输精技术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是规模化牛场重要的繁殖管理技术。然而,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各地操作程序、对象及操作细节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从牛同期发情适时输精与定时输精生殖机理进行阐述,归纳牛同期发情技术方法,梳理国内外适时输精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常用技术方案,分析了定时输精优势与应用效果。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节本增效,有效提高母牛的参配率和受胎率,从而提高牛的繁殖潜能,可广泛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肉牛繁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机理 同期发情 适时输精 定时输精
下载PDF
母猪深部输精技术探索与推广研究
5
作者 罗艳 罗伟 +2 位作者 钟卫红 姜桃 陈池 《畜禽业》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大养殖场,传统人工授精技术十分容易出现精液倒流等现象,致使配种受胎率低下。伴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进步发展,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常规授精技术的诸多弊端,显著提升了母猪的受精率和... 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大养殖场,传统人工授精技术十分容易出现精液倒流等现象,致使配种受胎率低下。伴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进步发展,母猪深部输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常规授精技术的诸多弊端,显著提升了母猪的受精率和生产性能。结合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母猪深部输精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优势和注意事项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深部输精技术 应用优势 注意事项
下载PDF
输精管行程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朱雪阳 蒋志强 +4 位作者 万波 钟狂飙 文乐军 周启良 徐四元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为输精管外科、尤其是长段输精管丢失再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18具成人尸体的输精管行程,测量各段输精管的长度及输精管末端至外环的距离。结果:输精管从外环经内环到壶腹,行程中绕了个大弯。使输精管从外环穿出,消除... 目的:为输精管外科、尤其是长段输精管丢失再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18具成人尸体的输精管行程,测量各段输精管的长度及输精管末端至外环的距离。结果:输精管从外环经内环到壶腹,行程中绕了个大弯。使输精管从外环穿出,消除该弯曲,可缩短输精管6.1~12.9(9.31±1.30)cm。输精管各段的长度分别为:附睾段3.2~5.6(4.53±0.79)cm,阴囊段4.5~9.5(7.31±1.78)cm,腹股沟段4.4~7.5(5.52±0.74)cm,后腹膜段12.5~19.5(16.75±1.87)cm,壶腹段2.9~3.8(3.63±0.23)cm。输精管长度、各段长度、两侧对比差异无显着性。结论:①游离输精管使之直接从外环穿出可缩短输精管行程6.1~12.9(9.31±1.30)cm,这是长段输精管丢失缩短行程再通的解剖学基础。②两侧输精管各段及总长差异无显著性。③输精管的外科手术与各段位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 长段输精管丢失 输精管再通 解剖学
下载PDF
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向辉 桂林森 +5 位作者 杨迪 魏士昊 宫艳斌 史远刚 马云 淡新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2,共11页
减少输精次数,缩短空怀间隔,提高奶牛妊娠率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节约养殖成本的重要保障。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不仅能满足上述要求,还能跳过发情鉴定环节,直接进行定时输精,进而最大限度提高奶牛繁殖率。本文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 减少输精次数,缩短空怀间隔,提高奶牛妊娠率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节约养殖成本的重要保障。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不仅能满足上述要求,还能跳过发情鉴定环节,直接进行定时输精,进而最大限度提高奶牛繁殖率。本文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定时人工输精(estrous synchronization-fixed-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ES-TAI)发展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和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按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分析,重点论述各类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进一步研发更加高效的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新技术和规模化牧场奶牛的繁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 妊娠率 预同期 双同期
下载PDF
在适度深部输精的基础上不同剂量输精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夏天 陆肖芬 +5 位作者 高金銮 何宣逸 徐勇本 李彦斐 王礼清 徐德贵 《养猪》 2010年第5期15-16,共2页
近年,国内外开展了子宫输精的研究,有专家预言在子宫输精的条件下可能降低输精量和输精时间而不致影响产仔数。笔者于2009年进行的母猪适度深部输精提高产仔数的试验表明,采用适度深部输精可以提高窝均产仔数1.44头,
关键词 深部输精 对比试验 窝均产仔数 剂量 基础 输精时间 国内外 输精
下载PDF
输精管精索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9
作者 吕伯实 刘中华 朱继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为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30具成人男性尸体对输精管精索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输精管精索部位于精索后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静脉位于最前方,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输精管精索部外侧... 目的:为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30具成人男性尸体对输精管精索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输精管精索部位于精索后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静脉位于最前方,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输精管精索部外侧。输精管精索部长左侧7.6±2.9(50~11.3)cm;右侧7.3±3.2(5.2~11.0)cm。其内径左、右侧均为0.6±0.1(0.4~0.8)mm。经统计学处理(P>0.05)左右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输精管外侧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输精管精索部管径小、壁厚、吻合成功率高。因管径小、术后不宜安放支架,以免术后引起管腔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 精索部 输精管结扎术 输精管吻合术
下载PDF
母猪适度深部输精与常规输精比较试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天 陆肖芬 +3 位作者 高金銮 陈杰 罗中林 谢家达 《养猪》 2009年第6期19-20,共2页
1前言在家畜人工授精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输精方法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自家畜冷冻精液发明以来,科技工作更加注重改进输精方法提高人工授精效果。于是有牛直肠把握深部输精法的出现和普及,即一手伸入直肠隔着直肠握住子宫... 1前言在家畜人工授精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输精方法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自家畜冷冻精液发明以来,科技工作更加注重改进输精方法提高人工授精效果。于是有牛直肠把握深部输精法的出现和普及,即一手伸入直肠隔着直肠握住子宫颈,另一手持输精管插入阴道,再通过握住的子宫颈,将输精管插入子宫颈,进入子宫体输精,进而又发展到触摸有卵泡发育的一侧卵巢,将输精管插入同侧子宫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输精 比较试验 母猪 人工授精 输精方法 子宫颈 输精 冷冻精液
下载PDF
Kisspeptin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定时输精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庞明月 张太鹏 +7 位作者 蔡家宝 王宏 肖霖力 宋玉清 许晓玲 白佳桦 刘彦 秦玉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0-44,共5页
为了探讨Kisspeptin(KP)对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定时输精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先分离了母猪卵巢中的颗粒细胞,用KP-10处理颗粒细胞,以未处理颗粒细胞为对照,研究KP-10对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细胞色素P... 为了探讨Kisspeptin(KP)对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定时输精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先分离了母猪卵巢中的颗粒细胞,用KP-10处理颗粒细胞,以未处理颗粒细胞为对照,研究KP-10对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家族11亚家族A成员1(CYP11A1)、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CG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然后选择健康的大白×长白二元杂交初产断奶母猪202头,随机分为PMSG对照组(n=102)、KPL组(n=50)和KPH组(n=50),分别于断奶后24 h颈部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0 IU/头、KP-100.5 mg/头和KP-101.0 mg/头,72 h后颈部肌肉注射100μg/头GnRH,16 h后进行第1次配种,24 h后进行第2次配种,统计各组母猪平均卵泡直径、断奶-发情间隔、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窝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研究KP-10对定时输精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P-10处理的颗粒细胞中CYP11A1、3β-HSD、FSHR和LHCG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颗粒细胞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PMSG对照组、KPL组、KPH组母猪断奶后第1,2,3,4,5天的平均卵泡直径均差异不显著(P>0.05);PMSG对照组、KPL组、KPH组断奶-发情间隔、发情率、分娩率、窝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KPL组母猪发情率、分娩率高于PMSG对照组和KPH组(P>0.05);KPL组母猪妊娠率显著高于PMSG对照组和KPH组(P<0.05),PMSG对照组和KP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KP-10可用于调控母猪卵泡同步发育,并且可提高定时输精母猪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PEPTIN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卵泡发育 定时输精 繁殖性能
下载PDF
输精管高位梗阻性无精症二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选文 李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55-155,161,共2页
输精管高位梗阻性无精症二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科朱选文,李诤我院收治2例疝修补术后梗阻性无精症,经有关检查证实为双侧输精管高位梗阻,采用Sharlip全层输精管吻合术,术后随访已生育。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 输精管高位梗阻性无精症二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科朱选文,李诤我院收治2例疝修补术后梗阻性无精症,经有关检查证实为双侧输精管高位梗阻,采用Sharlip全层输精管吻合术,术后随访已生育。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例1,男性,25岁。因婚后1年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高位梗阻性无精症 Sharlip全层输精管吻合术 输精管探查术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清原马鹿新型人工输精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贺 赵刚 +5 位作者 张博 刘景玉 王哲 李寅博 那飞 崔雨葳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7-10,共4页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创新清原马鹿人工输精方法,有效提高冻精的利用率、确保较高受胎率。试验采用“半剂量”方法制作清原马鹿冻精,研究不同输精次数、剂量以及输精保定方式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半支剂量组与1支剂量组解冻后...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创新清原马鹿人工输精方法,有效提高冻精的利用率、确保较高受胎率。试验采用“半剂量”方法制作清原马鹿冻精,研究不同输精次数、剂量以及输精保定方式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半支剂量组与1支剂量组解冻后的平均精子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当两种发情方式均采用单次输精法时,1支组的人工输精受胎率均极显著高于半支组(P<0.01);当两种发情方式均采用二次输精法时,采用“半支+半支”“1支+半支”“1支+1支”方式的人工输精受胎率均接近90%,但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保定组的受胎率略高于麻醉保定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试验创制的清原马鹿人工输精半支剂量的冻精细管符合人工输精的标准,二次输精法和“半支+半支”的输精剂量是清原马鹿人工输精时的最佳输精方法和输精剂量;机械保定比麻醉保定更适用于人工输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原马鹿 人工输精 冻精剂量 输精次数 输精剂量 保定方式
下载PDF
不同输精时间间隔对异常发情母猪和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智伟 曹立明 +1 位作者 郭伟 闫之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3-386,共4页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输精时间间隔对异常发情母猪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1选取健康且体况相近的1~5胎长大二元异常发情母猪210头,根据输精次数和输精间隔分为12 h组(发情立即配种,平均每间隔12 h输精1次,连续输精3次)和24 h组(...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输精时间间隔对异常发情母猪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1选取健康且体况相近的1~5胎长大二元异常发情母猪210头,根据输精次数和输精间隔分为12 h组(发情立即配种,平均每间隔12 h输精1次,连续输精3次)和24 h组(发情立即输精,间隔24 h再输精1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猪。实验2选取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90头,分为12 h组与24 h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5头猪。结果表明:后备母猪12 h组与24 h组间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以及繁殖力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异常发情母猪12 h组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以及繁殖力指数均高于24 h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生产中后备母猪采用间隔24 h复配1次的配种模式,异常发情母猪应采用每间隔12 h复配1次连续配种3次的配种模式,按照上述配种模式,生产批次内每配种10头异常发情母猪,可额外增加5 376.3元的盈利。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类型母猪采用不同配种方式可增加猪场盈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种模式输精间隔 后备母猪 异常发情母猪 配种受胎率 配种分娩率 产仔数
下载PDF
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
15
作者 高松占 管一春 +1 位作者 刘汝升 杨险峰 《中医研究》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肾虚血瘀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肾虚血瘀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口服,水煎,1 d 1剂,早晚饭后温服200 mL,连续服用3个月。对比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精液量、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复通率和精液参数。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附睾-输精管复通成功患者对照组为21例,复通率均为77.78%(21/27);治疗组为23例,复通率均为85.19%(23/27)。术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对其附睾输精管复通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有效改善复通患者的精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附睾梗阻 显微镜下附睾-输精管吻合术 桃红四物汤 精液质量
下载PDF
定时人工输精技术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巨龙 黎婷 +2 位作者 张海燕 刘宽辉 许泽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47-50,共4页
为了优化定时人工授精技术方案,探究定时输精技术(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FTAI)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00~230日龄、体重约120 kg的长白母猪113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20头,为自然发情,查情后人工输精.试验... 为了优化定时人工授精技术方案,探究定时输精技术(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FTAI)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00~230日龄、体重约120 kg的长白母猪113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20头,为自然发情,查情后人工输精.试验组分为两次定时输精和三次定时输精,分别为FTAI2、FTAI3.FTAI2组512头,连续投喂烯丙孕素18 d预处理,42 h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80 h肌注氯前列醇钠,146 h和162 h分别进行定时人工输精.FTAI3组498头,连续投喂烯丙孕素18 d预处理,24 h肌注氯前列醇钠处理,42 h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22 h肌注戈那瑞林(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146 h、170 h和186 h分别进行定时人工输精.结果表明,试验组FTAI3通过氯前列醇钠+PMSG+GnRH方案下,母猪发情率为(94.5±5.3)%、受胎率为(87.1±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TAI3较FTAI2和对照组,窝均总产仔数分别提高1.1头、1.4头,窝均产活仔数分别提高1头、1.2头,三组间窝均死胎数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三次定时授精技术方案下能够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和繁殖性能,达到批次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母猪 定时人工输精 繁殖性能
下载PDF
13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不育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莹 张湧波 +2 位作者 吴丹红 林炎鸿 兰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3例诊断为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的致病基因CFTR及易感基因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β亚单位(sodium channel epithelial 1 subunit beta,SCNN1B)和碳酸酐酶12(carbonic anhydrase,CA12)和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A3,SLC9A3)行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CFTR基因多态性位点、内含子及侧翼序列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用Sanger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AVD易感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有害性预测。对13例CBAVD患者中1例患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评估子代遗传风险。结果:外显子测序发现13例CBAVD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检测到CFTR基因外显子突变,有6种错义突变:c.2684G>A(p.Ser895Asn)、c.4056G>C(p.Gln1352His)、c.2812G>T(p.Val938Leu)、c.3068T>G(p.Ile1023Arg)、c.374T>C(p.Ile125Thr)、c.1666A>G(p.Ile556Val),1种无义突变:c.1657C>T(p.Arg553Ter),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同时还存在CFTR的纯合p.V470位点,另外7例患者未检测出CFTR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突变。13例CBAVD患者中,3例患者携带纯合p.V470的多态性位点,4例患者携带5T等位基因,2例患者携带TG13等位基因,10例患者携带c.-966T>G位点。4例CBAVD患者同时携带以上CFTR基因突变位点中的2~3个位点。13例患者中CBAVD易感基因突变情况:1种ADGRG2错义突变c.2312A>G(p.Asn771Ser),2种SLC9A3错义突变c.2395T>C(p.Cys799Arg)、c.493G>A(p.Val165Ile),1种SCNN1B错义突变c.1514G>A(p.Arg505His)和1种CA12错义突变c.1061C>T(p.Ala354Val),其中,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突变位点是首次在CBAVD患者中被发现,以上5种突变位点在gnomAD数据库中的人群变异频率极低,属于罕见突变,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软件预测显示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位点和SCNN1B基因的c.1514G>A(p.Arg505His)位点的有害性等级为致病突变。1例家系遗传分析发现,先证者的c.1657C>T(p.Arg553Ter)突变为新生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均未携带该突变,先证者及其配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1女婴,该女婴遗传了先证者的致病性突变c.1657C>T(p.Arg553Ter)。结论:CFTR基因突变仍然是中国CBAV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但突变的分布与频率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中国CBAVD患者的CFTR突变谱;ADGRG2、SLC9A3、SCNN1B和CA12易感基因可能解释部分无CFTR突变的CBAVD病例;CBAVD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建议临床医生确诊前对患者行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其阴囊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建议将CFT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于辅助生殖前的遗传学筛查,降低子代罹患CBAVD及囊性纤维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 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
下载PDF
黄牛人工输精的时间及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代明 《四川畜牧兽医》 2006年第10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输精 输精时间 黄牛 发情周期 发情持续期 发情鉴定 适时输精 受胎效果
下载PDF
绵羊分散输精中精液运输距离对精液品质与受胎率的影响
19
作者 傅文栋 杨海峰 +5 位作者 傅文奇 杨金国 成文栋 汪建国 李静溪 刘晨曦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加快适度规模和庭院养殖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试验选择昌吉州辖区养殖集中农户56家(饲养2000只生产母羊),对公羊进行集中采精,选用2.5×浓缩型牛用精液稀释液对鲜精进行稀释,远距离(超过200 km)运输。母羊采取同期发情-定时输... 为加快适度规模和庭院养殖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试验选择昌吉州辖区养殖集中农户56家(饲养2000只生产母羊),对公羊进行集中采精,选用2.5×浓缩型牛用精液稀释液对鲜精进行稀释,远距离(超过200 km)运输。母羊采取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方式分散输精,对比鲜精稀释平衡后运送距离对精液品质及母羊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在80~300 km、时间为1~4 h时对精液品质和母羊受胎率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分散输精 距离 精液品质 受胎率
下载PDF
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更新母猪定时输精程序
20
作者 程玲华 肖银霞 +3 位作者 杨婷 廉传江 杜长龙 滕中辉(编译) 《猪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0引言在过去60年的养猪实践中已经证实应用生殖激素调控母猪卵泡发育和排卵是可行的。然而,除了用于母猪乏情治疗外,激素在商业农场生产上的应用非常有限,其原因主要是激素成本高、实际应用效果差。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生殖激素 定时输精 卵泡发育 母猪 商业农场 养猪 排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