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免疫反应预防(3)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达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i003-i008,共6页
关键词 输血反应 输血免疫 并发症 预防 输血 不良后果 输注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探究实践
2
作者 王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50-0153,共4页
本次的研究关键针对输血之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重要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 本次选取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不规则的抗体病人2861名,选择的主要时间为2021年的2月份到2022年的11月份期间, 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阳性病人32名... 本次的研究关键针对输血之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重要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 本次选取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不规则的抗体病人2861名,选择的主要时间为2021年的2月份到2022年的11月份期间, 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阳性病人32名,针对本次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全部进行血浆的不规则抗体相关筛查,并且针对阳性病人的标本开展相关的鉴定。结果 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32名阳性不规则抗体病人,整体的阳性概率为1.12%(2861名不规则的抗体病人当中有阳性病人32名),其中男性总数264例,阳性6例,占比2.27%,女性总数2597,阳性26例,占比1.00%,此外,有妊娠经历、输血史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较高,患者是否有饮酒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年龄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32名不规则的抗体阳性筛查病人当中,最多的病人为Rh系统的抗体阳性,28名病人有比较相符的血型的血液输注,并且没有出现免疫性的溶血输血相关反应,3名病人没有发现与其比较合适的配血病人,1名病人出现了溶血性的贫血病症, 其主要和病人本身抗体引发的筛查最终结果是假阳性有比较大的关系,根据开展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式,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1名病人出现了溶血性的贫血病症,发生的总概率为3.45%。结论 引起病人出现不规律抗体阳性的关键原因和病人的妊娠史以及多次的输血史有关,因此,对病人输血之前开展不规律的抗体筛查,能够全面的预防病人出现免疫性的溶血输血反应,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鑫方 夏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68-272,共5页
同种异体输血(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ABT)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很多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术后感染率上升、恶性肿瘤切除复发率增加等。血制品中的同种异基因单核细胞表面的CD200分子、白细胞及储存过程中白细胞脱落的s... 同种异体输血(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ABT)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很多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术后感染率上升、恶性肿瘤切除复发率增加等。血制品中的同种异基因单核细胞表面的CD200分子、白细胞及储存过程中白细胞脱落的sHLA和sFasL、血清中的生物活性分子等与输血相关免疫调节(transfusion-relatedimmunomodulation,TRIM)的发生均有一定联系。临床对照试验,实验室研究及动物模型显示:克隆删除、诱导无能、免疫抑制是TRIM发生的效应机制。本文就TRIM的发生机制、诱导TRIM发生的介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输血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 CD200 sHLA SFASL
下载PDF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被引量:95
4
作者 刘达庄 朱俊 +19 位作者 朱自严 沈伟 王健莲 向东 张雄民 陈和平 陆震宇 郭忠慧 李志强 金麒英 方勇 姚顶根 胡宁克 邹纬 鲍聿炜 马淑芬 刘宇宁 李海伦 孙伟文 马惠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输血反应 血液学检查 免疫 血型 抗原抗体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多供者同种异体输血对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志坚 胡维 +1 位作者 荀春华 江永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研究多供者同种异体输血(multipl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MABT)对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单供者同种异体输血(singl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ABT)患者(SABT组)与MABT患者(MABTⅠ组... 目的研究多供者同种异体输血(multipl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MABT)对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单供者同种异体输血(singl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ABT)患者(SABT组)与MABT患者(MABTⅠ组、MABTⅡ组)及对照组(未输血组)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2 d:各组患者CD3+、CD4+、NK细胞数均下降(P<0.05)而CD8+上升(P<0.05),但MABTⅠ组、MABTⅡ组变化更明显(P<0.01)且与SABT组、未输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7 d:MABTⅠ组、MABTⅡ组CD3+、CD4+、NK细胞数低于术前(P<0.05)而CD8+上升(P<0.05);术后2 d、7 d:MABTⅠ组、MABTⅡ组CD4+/CD8+均低于术前(P<0.05),MABTⅡ组CD3+、CD4+又低于MABTⅠ组(P<0.05),CD8+高于MABTⅠ组(P<0.05)。结论 MABT可通过加强细胞免疫抑制而增强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输血 T淋巴细胞 NK细胞 细胞免疫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世明 杜润家 +2 位作者 张勇萍 田榆 费红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输注在预防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d、14d及21d的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在无菌条件下,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WBC、RBC、Hb、血浆中...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输注在预防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d、14d及21d的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在无菌条件下,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WBC、RBC、Hb、血浆中的pH值、钾钠离子及游离Hb;选择血液病和肿瘤患者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对照组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观察两组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白细胞过滤器对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2%,过滤后的血液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8.7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具有较高的WBC去除率,对RBC的生物学性质影响较小,输注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可使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 去白细胞过滤器 红细胞悬液
下载PDF
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调查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秋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免疫输血无效 血液病患者
下载PDF
脊柱手术自体血回输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洋 陈浩飞 +2 位作者 刘金龙 李德亨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临床患者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血和自体血.目前异体血源紧缺,供不应求,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可缓解血源不足.自体血液回输发生溶血反应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中3例发生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自体血回输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对膀胱癌患者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石洁 杨勇毅 +2 位作者 高琲 李晓娟 杨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对膀胱癌患者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作用。方法抽取7 d、14 d保存期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的血液输注,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保存期7 d、14 d过滤白细胞前、后患者的...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对膀胱癌患者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作用。方法抽取7 d、14 d保存期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的血液输注,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保存期7 d、14 d过滤白细胞前、后患者的钠离子、p H值、Hb浓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 膀胱癌 免疫输血反应
下载PDF
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输血相关免疫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佳 孙雪冬 +3 位作者 陆颖 谭燕 刘广贤 王全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供血者KIR与受血者HLA-Ⅰ类分子不同程度匹配情况下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的作用。方法模拟临床输血状态,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得到纯化的NK细胞,体外培养并采用PCR-SSP法进... 目的探讨供血者KIR与受血者HLA-Ⅰ类分子不同程度匹配情况下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的作用。方法模拟临床输血状态,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得到纯化的NK细胞,体外培养并采用PCR-SSP法进行5种KIR抑制基因的分型。将已经KIR分型的NK细胞(4ml共1×106个细胞)与已知HLA分型的血液病患者骨髓移植供者的全血(20 ml)按比例(相当于60 kg体重个体输入800 ml全血)混合,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免疫指标的变化。根据KIR和HLA的不相合程度分为20组,比较不同相合程度对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从0—24 h,IL-2、IL-4、PGE2、TNF-α、TNF-β、IFN-γ、GM-CSF的浓度分别由(1.97±0.12)、(0.22±0.03)、(0.22±0.06)、(0.19±0.02)、(0.13±0.02)、(0.12±0.02)、(0.19±0.02)μg/L增加到(2.94±0.06)、(0.55±0.09)、(0.53±0.05)、(3.54±0.07)、(3.08±0.14)、(2.65±0.11)、(2.37±0.16)μg/L(P<0.05),IgA、IgM、IgG的浓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分别由(1.20±0.20)、(1.28±0.07)、(9.89±0.37)g/L减少到(0.60±0.07)、(0.72±0.06)、(6.66±0.91)g/L(P<0.05);KIR与HLA相合程度的不同与IL-2、IL-4、PGE2、IgA、IgM、IgG浓度无关(P>0.05);随KIR与HLA不相合程度的加大,TNF-α、TNF-β、IFN-γ、GM-CSF的浓度逐渐增加,分别从(0.42±0.04)、(0.37±0.04)、(0.46±0.08)、(0.43±0.02)μg/L增加到(3.54±0.07)、(3.08±0.14)、(2.65±0.11)和(2.37±0.16)μg/L(P<0.05)。结论 KIR与HLA不相合程度越高越能激发异源反应性NK细胞的免疫功能,可更好地逆转输血相关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 自然杀伤细胞 异源性反应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中法两国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的差异与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艳 苗天红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抗原及其对应抗体的检测鉴定.供受血者之间各系统抗原抗体相合相配程度是决定临床输血安全的基础.也是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首要考虑的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建立血液监控系统以来,法国、荷兰等国家先...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抗原及其对应抗体的检测鉴定.供受血者之间各系统抗原抗体相合相配程度是决定临床输血安全的基础.也是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首要考虑的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建立血液监控系统以来,法国、荷兰等国家先后将输血后新的同种异体血型抗体的出现作为一种不良输血反应进行监控.把输血后同种免疫发生率作为评价临床输血效果的指标之一.并且进一步分析同种异体抗体的产生原因是实验室检测还是临床血液选择与输注过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输血反应 血液学检测 同种异体抗体 血相 监控系统 抗原抗体 血小板抗原 实验室检测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对膀胱癌患者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帅 王帧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对膀胱癌患者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作用。方法:抽取7天、14天保存期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基于无菌环境下,采用白细胞过滤器除去血液中白细胞,检测过滤前后续页标本中Hb、p H值、钾离子、钠离子等指标...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对膀胱癌患者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作用。方法:抽取7天、14天保存期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基于无菌环境下,采用白细胞过滤器除去血液中白细胞,检测过滤前后续页标本中Hb、p H值、钾离子、钠离子等指标。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用未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观察组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保存期7天、14天过滤白细胞前、后患者的钠离子、p H值、Hb浓度等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00)、15%(15/1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以除去血液内的白细胞,从而降低免疫性发热输血发生几率,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血液输注 膀胱癌 免疫输血反应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巍 翟慢慢 田冬冬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前,因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HTR)已很少发生,但不规则抗体所导致免疫HTR、新生儿溶血病、交叉配血不和等情况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越来越普及,这有助于选择相配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障患... 目前,因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HTR)已很少发生,但不规则抗体所导致免疫HTR、新生儿溶血病、交叉配血不和等情况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越来越普及,这有助于选择相配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现就其对预防HTR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输血科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68例患儿相关资料(观察组),同时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60例患儿相关资料(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自异体输血对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效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晶 付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效应的影响。方法:以孝感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实施肿瘤根治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自体输血)和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异体输血),...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效应的影响。方法:以孝感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实施肿瘤根治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自体输血)和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异体输血),各3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采取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定量分析IL-2、IL-10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1)术后第1天,2组患者CD3^+、CD4^+、CD8^+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百分比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的CD3^+、CD4^+、CD8^+细胞(外周血中极少存在双阳性T细胞)百分比仍显著少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3^+、CD4^+、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IL-2、IFN-γ水平较术前显著性升高(P<0.05),IL-10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IFN-γ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IL-2、IFN-γ、IL-10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IL-2、IFN-γ水平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均可显著影响输血相关免疫调节,自体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异体输血明显抑制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围手术期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效应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梁宝华 黃燕芬 +1 位作者 郑博金 许秀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3期1880-1882,1885,共4页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需要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另选取20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需要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另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需要输血但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3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5,P<0.05)。1486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1.01%;就阳性率而言,女性高于男性,有妊娠史者高于无妊娠史者,输血超过3次者高于3次或3次以下者,有血液病者高于无血液病者,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系统抗体阳性12例,占80.00%,其中抗-D抗体阳性5例(33.33%),抗-E抗体阳性4例(26.67%),抗-C抗体阳性2例(13.33%),抗-e抗体阳性1例(6.67%);MMS系统抗体阳性2例,占13.33%;Lewis系统抗体阳性1例,占6.67%。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保障了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输血安全,可减少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
下载PDF
上海市奉贤区受血者免疫性输血反应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宇宁 盛李 +4 位作者 刘晓音 陆菊芳 顾琴红 蔡菊英 胡纪平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403-404,共2页
关键词 上海市 受血者 免疫输血反应 调查
下载PDF
CD36抗原缺失与输血相关免疫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贺雪花 乔佳佳 +3 位作者 郭效君 赵宏斌 张羚 张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08-1411,共4页
CD36抗原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参与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在输血医学中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从CD36的发现、结构及其表达情况,CD36抗原缺失的类型及频率,抗-CD36与输血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CD36抗原 CD36Ⅰ型缺失 CD36Ⅱ型缺失 输血相关免疫
下载PDF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研究
18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95-,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输血反应 预防研究
下载PDF
免疫性输血反应中血小板抗体类型分析
19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96-,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免疫输血反应 类型分析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
20
作者 刘卫永 雷爱丽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2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阳性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