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贫血和红细胞输注诱发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机制及预防进展
1
作者 成淑琪 薛江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926-929,共4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肠道局部或弥漫性坏死甚至穿孔为主要特点的新生儿期具有破坏力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输注浓缩红细胞后48小时内被诊断的NEC被定义为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其发生机制至今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肠道局部或弥漫性坏死甚至穿孔为主要特点的新生儿期具有破坏力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输注浓缩红细胞后48小时内被诊断的NEC被定义为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为严重贫血对肠道组织及肠道内环境造成影响使肠道处于低级别的炎症状态,继之库存血输注加剧了缺血缺氧及炎症损伤,促使NEC暴发。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及分析,对严重贫血及红细胞输注诱发TANEC发生的机制进行总结并对TANEC的预防策略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贫血 输血 机制 预防
下载PDF
极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宁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5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枣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的200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TA-NEC患儿共100例纳入研究组,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枣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的200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TA-NEC患儿共100例纳入研究组,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共10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不良情况发生率、输血情况、末次输血前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A-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输血日龄、1 min阿普加(Apgar)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3.0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4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功能异常、重症肺炎、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极早产儿发生TA-NEC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晚发型败血症(P<0.05)。结论:极早产儿发生TA-NEC主要与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晚发型败血症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在对极早产儿进行输血治疗时应对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红细胞输血策略进行合理制订,从而实现对TA-NEC的有效预防,改善极早产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输血相关性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eta分析
3
作者 刘晔 步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输血与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收集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输血相关性NEC的病例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 目的:系统评价输血与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收集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输血相关性NEC的病例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3篇为队列研究,14篇为病例对照研究。17篇文献中,3篇研究结果提示输血可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发生NEC的风险,14篇提示输血并未显著增加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NEC的风险。在合并纳入17篇文献研究结果后,发现输血并未显著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发生NEC的风险(OR=1.44,95%CI 0.87~2.37,P>0.05)。结论:输血并未显著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发生NEC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META分析 输血
下载PDF
极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位乐乐 宋娟 +4 位作者 董会敏 决珍珍 李文冬 徐发林 王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胎龄(±3d)、出生体重(±200g)、输血日龄(±3d)的非NEC极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差异,探讨TA-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极早产儿,男138例、女66例,平均胎龄(29.0±1.5)周,中位出生体重1100.0(951.0~1200.0)g。TA-NEC组68例,对照组136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晚发型败血症是极早产儿发生TA-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完全经口喂养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有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和/或晚发型败血症的极早产儿在输注红细胞后48 h内更容易发生NEC。预防围生期缺氧和败血症,在安全前提下完成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对降低极早产儿TA-NEC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极早产儿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近红外光谱监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秋月 黄冠芬 +3 位作者 张应金 苏永棉 李誉 黄润忠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6期54-56,63,共4页
目的分析发生和未发生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输血前后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值的差异,为NEC潜在发病提供早期预示。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胎龄<37周输红细胞的140例... 目的分析发生和未发生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输血前后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值的差异,为NEC潜在发病提供早期预示。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胎龄<37周输红细胞的140例早产儿,利用腹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右下腹部组织氧饱和度(StO_(2))值,根据是否发生输血相关性(transfusion associated,TA)-NEC分为正常组(n=110)和NEC组(n=30)。应用NIRS分别于输红细胞前1 h、输血中、输血后2 h、12 h、24 h、48 h进行分组监测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A-rSO_(2))、局部脑组织氧摄取率(FTOE)。比较A-rSO_(2)、FTOE这两个参数输血前后的变化。结果正常组输血前1 h、输血中及输血后2 h、12 h、24 h的A-rSO_(2)水平高于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输血前1 h、输血中、输血后2 h、输血后48 h的FTOE水平低于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输血后12、24 h两组的FTO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48 h的A-rS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RS用于NEC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观察各指标变化能及时掌握早产儿生理变化,调整相关输血指标,降低TA-NEC的发生,为早产儿因输注红细胞引起的肠道急性损伤甚至NEC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早产儿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局部组织氧饱和度 局部组织氧摄取分数
下载PDF
减量肠道喂养对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海标 朱江 陈锋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对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NEC)的早产儿进行减量肠道喂养干预,以探讨减量肠道喂养对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在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患有输血相关性坏死性... 目的对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NEC)的早产儿进行减量肠道喂养干预,以探讨减量肠道喂养对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在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患有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正常喂养,试验组实施减量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输血前后的血浆TNF-α与IL-6浓度,以及输血48 h内的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NF-α与IL-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6、12 h,试验组TNF-α与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输血后6、12 h TNF-α与IL-6浓度显著高于输血前(P<0.05);输血48 h内,试验组发生TRNEC的比例及出现呕吐、腹胀、血便等症状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量肠道喂养可有效降低早产后输血后TNF-α与IL-6的浓度,减少TRNEC的病发,有助于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 肠道喂养 早产儿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暂停肠道喂养对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分析
7
作者 李军军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暂停肠道喂养对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N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输血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正常喂养时间进行肠道喂养,观察组... 目的:探讨暂停肠道喂养对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N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输血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正常喂养时间进行肠道喂养,观察组输血后6 h再开始肠道喂养。观察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腹围、TRNEC相关症状发生率和TRNEC发生率。结果:输血后6 h、12 h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水平和腹围均低于对照组,且腹胀、呕吐、血便发生率和TRNEC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暂停肠道喂养可保护新生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胃肠道,降低CRP、PCT、WBC等炎性因子水平,起到肠道保护作用,从而预防TRNE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暂停肠道喂养 肠道保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解荣芹 张雅静 靳志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6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未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92...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6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未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出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胎龄短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主要症状为便血、腹胀、呕吐、肠壁积气、液平、气腹,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2200 g、重度贫血、新生儿脓毒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主要症状为便血、腹胀、呕吐、肠壁积气,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2200 g、重度贫血、新生儿脓毒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需重点关注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对应手段以降低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输血 新生儿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
9
作者 李慧 黄希 +2 位作者 胡艳玲 万兴丽 武春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1例男性新生儿,胎龄28周2 d,出生体重1120 g,早产后20 min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30 d时因贫血(血红蛋白为81 g/L)予输血治疗,输血过程中继续喂养。输血结束8 h后,患儿逐渐出现腹胀、张力增高、肠鸣音减弱、解... 1例男性新生儿,胎龄28周2 d,出生体重1120 g,早产后20 min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30 d时因贫血(血红蛋白为81 g/L)予输血治疗,输血过程中继续喂养。输血结束8 h后,患儿逐渐出现腹胀、张力增高、肠鸣音减弱、解暗红色大便,反应差、呼吸暂停等表现,临床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X线显示腹腔肠管扩张明显、充气,立即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抗感染治疗等处理,住院40 d后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输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林(综述) 芦起(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872-1875,共4页
近年来,输血及贫血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作用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NEC和输血之间存在短暂的时间相关性,尤其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后的48 h内。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重度贫血是NEC的一个危险因... 近年来,输血及贫血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作用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NEC和输血之间存在短暂的时间相关性,尤其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后的48 h内。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重度贫血是NEC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输血和贫血可能是新生儿NEC一个潜在的发病机制。该文旨在总结有关输血、贫血和NEC的临床相关研究,以期对临床预防NEC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贫血 喂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述
下载PDF
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曾慧仪 郭娟娟 +5 位作者 刘丹丹 蔡纯 娄蕾 鲍俏 冯周善 张刚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接受手术治疗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TANEC组与非TANEC组,对2组的临床特征、母亲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预...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接受手术治疗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TANEC组与非TANEC组,对2组的临床特征、母亲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预后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ANEC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与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这些因素对TANEC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1例患儿,其中TANEC组13例、非TANEC组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NEC患儿的出生体质量、阿普加评分、胎龄、输血次数、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TANEC的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验证输血次数的AUC为0.882(95%CI 0.794~0.969),血红蛋白水平的AUC为0.857(95%CI 0.747~0.968),两者联合的AUC为0.907(95%CI 0.822~0.992)。结论输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TANEC的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可较好地预测TANE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输血次数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利九 杨学梅 李宇宁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围生期因素、患儿基本情况、合并症,根据输血后48 h内NEC发生与否分为TANEC组和非TANEC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和贫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P<0.05,OR=0.772,95%CI:0.684~0.871)、出生体重(P<0.05,OR=0.236,95%CI:0.079~0.711)是TANEC的保护因素,贫血程度(模型1中P<0.05,OR=3.129,95%CI:1.003~9.756;模型2中P<0.05,OR=3.449,95%CI:1.024~11.609)及新生儿败血症(模型1中P<0.05,OR=6.327,95%CI:1.732~23.720;模型2中P<0.05,OR=8.154,95%CI:2.122~31.336)是TANEC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TANEC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输血时,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高,发生NEC的风险越小;而合并新生儿败血症、贫血程度越重,发生TANEC的风险越高。临床上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新生儿贫血,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贫血的程度制定合理的临床策略,尽量避免输血以减少TANEC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贫血 输血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败血症
原文传递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亚丽 许丽 魏克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97-99,共3页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一种亚型,多于新生儿输血后早期(48h内)发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LBWI)发生率更高。TANE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产儿、LBWI肠道输氧功能差,肠道血流自主调节不成熟,输血...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一种亚型,多于新生儿输血后早期(48h内)发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LBWI)发生率更高。TANE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产儿、LBWI肠道输氧功能差,肠道血流自主调节不成熟,输血后肠道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肠道缺血,导致TANEC;组织兼容性抗原(HLA)相关免疫反应造成的肠道损伤也与TANEC的发生有关。早产儿延迟结扎脐带、减少医源性失血、明确早产儿、LBWI输血指征、母乳喂养、输血前及输血过程中适当禁食可能有助于降低TANEC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贫血 输血
下载PDF
暂停肠道喂养对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琦凡 许白叶 +1 位作者 赖素贤 梁世山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探讨暂停肠道喂养对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输血的患儿,输血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暂停喂养组(输血开始禁食6h)和喂养组.分析两组患儿输血... 目的 探讨暂停肠道喂养对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输血的患儿,输血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暂停喂养组(输血开始禁食6h)和喂养组.分析两组患儿输血前后腹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以及两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需输血患儿106例,其中暂停喂养组54例,喂养组52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础疾病、输血前腹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停喂养组输血后48 h内出现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比例低于喂养组(3.7%比17.3%),出现呕吐、腹胀、血便等症状的比例低于喂养组,输血后6、12 h腹围小于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暂停喂养组输血后6、1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后6h与同组1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输血时暂停肠道喂养6h是积极的保护性措施,可降低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输血 肠道营养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文卓 王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90%见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分别为6%~9%和20%~40%,病死率因胎龄及出生体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输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红细胞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输血相关性研究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彦虹 胡晓琳 陈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技术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仍然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胃肠急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故早期认识和积极治疗是改...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技术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仍然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胃肠急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故早期认识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NEC的病因复杂,除了主要的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喂养方式不当、缺血缺氧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输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病机初探
17
作者 许靖 李伟伟 +2 位作者 初晓 何筱胤 奚碧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8期2598-260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临床特征及中医学病因病机,探索民族医药干预新生儿危重病的立法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1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临床特征及中医学病因病机,探索民族医药干预新生儿危重病的立法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1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剖腹探查术后随访的患儿51例,根据术后有无黄疸分为黄疸组18例和无黄疸组33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及门诊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无黄疸组相比,黄疸组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低,术前肠内喂养更难建立,术后静脉营养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疸组患儿见神疲、易烦躁哭闹,皮肤晦暗黄色或深或淡,腹胀,或吐或哕,大便质稀淡黄、推动无力,肢端凉,舌体瘦薄、质淡(或淡黯),舌苔水滑白腻,脉象沉细弱。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黄疸属阴黄,可挟瘀,病机属肝脾不和、胆汁外溢,与胎怯元阳不充、脾肾不足有关,可随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黄疸 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胎怯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清勇 蒋卡丽 黄丽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8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接受输血后发生输血相关性NEC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输血相关性NEC组,选取同期...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接受输血后发生输血相关性NEC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输血相关性NEC组,选取同期接受输血后未发生输血相关性NEC的52例患儿作为非输血相关性NEC组。比较两组患儿输血前、输血后24、48 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喂养状况、临床表现。结果与输血前比,输血后24~48 h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血清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输血相关性NEC组显著高于非输血相关性NEC组;输血相关性NEC组患儿胎龄显著短于非输血相关性NEC组,且出生体质量、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输血相关性NEC组;输血相关性NEC组患儿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非输血相关性NEC组(均P<0.05);两组患儿便血、腹胀、呕吐、肠壁积气、液平、气腹等临床表现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血相关性NEC的发生,其与炎症介质联系密切,患儿的血清IL-6、TNF-α、CRP等炎性因子指标在输血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胎龄短、出生体质量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是NEC发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输血 炎性因子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数据的荟萃分析
19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43-1543,共1页
背景和目的:多项研究提示新生儿近期输血与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了输血和NEC之间相关性(TANEC),以确定TANEC的预测指标,并评估TANEC对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输血相关性 荟萃分析 系统回顾 预测指标 新生儿 NEC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与手术预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健 肖志华 +1 位作者 陈小梅 岑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手术时机下实施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手术的预后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手术时间≤7 d)和晚期组(手术时间>... 目的:研究在不同手术时机下实施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手术的预后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手术时间≤7 d)和晚期组(手术时间>7 d),早期组19例患儿,晚期组17例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预后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组患儿手术预后总有效率为94.73%,晚期组患儿手术预后总有效率为64.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5);早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晚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5);36例患儿分娩时机、出生体重、发病时间等因素均对手术预后效果无显著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38、0.007、0.088,P>0.05);患儿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7、4.856,P<0.05)。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实施早期手术所取得的手术预后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术后加强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腹膜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手术时机 预后效果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