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ce library、Ovid、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文献,筛选符...目的比较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ce library、Ovid、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文献,筛选符合主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对结局指标绘制森林图,评价各结局指标差异。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2549例患者,结局中死亡率、再出血率、止血率、肺部并发症、细菌感染、发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95%CI)分别为:0.68(0.48~0.97)、0.56(0.44~0.71)、3.00(1.73~5.21)、0.47(0.26~0.85)、0.95(0.81~1.12)、0.47(0.20~1.10)、0.36(0.23~0.57)。限制性组低于开放性组;止血率限制性组明显高于开放性组;细菌感染与发热结局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输血策略对患者死亡率、再出血率、肺部并发症、总不良反应率均存在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1种改良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急诊患者围术期RBC输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急诊需输血的成年患者4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以改良的输血策略指导临床输血,n=23)和对照组(医生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经验进行临床输血...目的探讨1种改良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急诊患者围术期RBC输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急诊需输血的成年患者4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以改良的输血策略指导临床输血,n=23)和对照组(医生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经验进行临床输血,n=24),记录:1)估计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2、6、12、24、48、72 h及急诊住院结束各时间点的HR、MAP、T,入院、入室、出室、术后24 h、术后72 h及住院结束时Hb的变化;2)输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3)RBC输注情况,围术期自体或/和异体RBC输注率与人均输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估计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近(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HR、MAP及T比较差异甚小(P>0.05);出室及术后24 h Hb(g/L),分别为90.31±11.40 vs 100.88±16.75(P<0.05),入院、入室、术后72 h及急诊住院时Hb相近(P>0.05);2组均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发生。异体RBC输注率56.52%(13/23)vs 91.66%(22/24)(P<0.05);人均输血量(U)分别为2.00±2.41 vs 6.04±5.48(P<0.05),已输血患者异体红细胞的人均输注量(U)3.53±2.18 vs 6.59±5.4(P<0.05)。结论采用本研究所涉改良限制性输血策略或可更安全、有效指导临床急诊输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ce library、Ovid、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文献,筛选符合主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对结局指标绘制森林图,评价各结局指标差异。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2549例患者,结局中死亡率、再出血率、止血率、肺部并发症、细菌感染、发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95%CI)分别为:0.68(0.48~0.97)、0.56(0.44~0.71)、3.00(1.73~5.21)、0.47(0.26~0.85)、0.95(0.81~1.12)、0.47(0.20~1.10)、0.36(0.23~0.57)。限制性组低于开放性组;止血率限制性组明显高于开放性组;细菌感染与发热结局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输血策略对患者死亡率、再出血率、肺部并发症、总不良反应率均存在影响。
文摘目的探讨1种改良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急诊患者围术期RBC输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急诊需输血的成年患者4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以改良的输血策略指导临床输血,n=23)和对照组(医生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经验进行临床输血,n=24),记录:1)估计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2、6、12、24、48、72 h及急诊住院结束各时间点的HR、MAP、T,入院、入室、出室、术后24 h、术后72 h及住院结束时Hb的变化;2)输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3)RBC输注情况,围术期自体或/和异体RBC输注率与人均输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估计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近(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HR、MAP及T比较差异甚小(P>0.05);出室及术后24 h Hb(g/L),分别为90.31±11.40 vs 100.88±16.75(P<0.05),入院、入室、术后72 h及急诊住院时Hb相近(P>0.05);2组均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发生。异体RBC输注率56.52%(13/23)vs 91.66%(22/24)(P<0.05);人均输血量(U)分别为2.00±2.41 vs 6.04±5.48(P<0.05),已输血患者异体红细胞的人均输注量(U)3.53±2.18 vs 6.59±5.4(P<0.05)。结论采用本研究所涉改良限制性输血策略或可更安全、有效指导临床急诊输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