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新苗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乳腺癌发病率仍居首位,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ic bishydroxamate,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中的... 背景与目的:目前乳腺癌发病率仍居首位,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ic bishydroxamate,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中的HDAC1和HDAC3的活性,选择性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无不良反应。本实验旨在研究SBHA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以不同时间作用于乳腺癌MCF-7及MDA-MB-231细胞,用WST-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SBH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明显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HA具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化酶抑制剂 辛二酰双羟肟酸 乳腺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辛二酰-双羟肟酸对B16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及抗瘤机制研究
2
作者 丁小洁 刘艳 +2 位作者 陈燕 王理 熊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对B16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试验,细胞增殖能力测试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检测B16... 目的探讨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对B16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试验,细胞增殖能力测试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检测B16黑色素瘤细胞中Akt、p-Akt、PTEN 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SBHA作用48h后,细胞活力随着SBHA浓度增加而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HA作用72h后,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明显比48h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2h药物浓度为200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化,IC50值为(43.50±0.98)μmol/L。结果表明,SBHA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P<0.05);不同浓度的SBHA均对B16细胞Akt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B16细胞Akt的表达量随着SBHA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P<0.05),72h后B16细胞Akt的表达量下降趋势较48h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16细胞PTEN的表达量随着SBHA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B16细胞PTEN表达量的增长趋势较48h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SBHA均对B16细胞p-Akt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B16细胞p-Akt的表达量随着SBHA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H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并抑制Akt、p-Akt蛋白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二-羟肟酸 B16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研究
3
作者 王运芳 魏天宝 +6 位作者 罗磊 张清清 尉小琴 郭志勇 贺海波 刘呈雄 邹坤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对昆虫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研究。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BHA)或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结果发现通过... 对昆虫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研究。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BHA)或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结果发现通过添加0.5mmol/L的SBHA,该真菌的发酵产物的结构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并从中新发现了1个吡啶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该类型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获得,推测可能在SBHA的胁迫下,激活了该菌株的沉默基因,从而产生了新的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 辛二酰双羟肟酸 5-氮杂胞苷 吡啶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