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敏通道的辛味中药止痛原理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香云 刘珍洪 +5 位作者 蔡明阳 谭雯 孙艺凡 丁薇 陈丹妮 杨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一些辛味中药具有止痛功效,具有寒温之分,用于治疗热痛或寒痛。热敏通道(thermoTRP channels)是寒温感受器,也是伤害感受器,在感觉神经中表达。超出生理范围的寒热以疼痛方式报警,这是热痛与寒痛的分子见解。辛味是植物对动物的驱离警告... 一些辛味中药具有止痛功效,具有寒温之分,用于治疗热痛或寒痛。热敏通道(thermoTRP channels)是寒温感受器,也是伤害感受器,在感觉神经中表达。超出生理范围的寒热以疼痛方式报警,这是热痛与寒痛的分子见解。辛味是植物对动物的驱离警告,它们敏化热敏通道,产生疼痛,分为热痛和寒痛。持续刺激,使得热敏通道对辛味的刺激不再敏感,疼痛信号减弱或消退从而产生止痛效果。辛味中药对热敏通道的脱敏是其止痛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主要热敏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瞬时受体电位melastatin亚型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TRPM8)、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的中药调节剂,阐释其止痛的分子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通道 TRPV1 TRPM8 TRPA1 辛味中药 止痛
下载PDF
汪悦基于“辛以润之”理论运用辛味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之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明泽 潘一 +1 位作者 韩善夯 汪悦(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唾液腺及泪腺损伤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辛以润之”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张介宾注解“以辛能通气也”。汪悦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病机总属津液生成、运行与输布失常,病因有外燥、内燥之不同。...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唾液腺及泪腺损伤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辛以润之”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张介宾注解“以辛能通气也”。汪悦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病机总属津液生成、运行与输布失常,病因有外燥、内燥之不同。基于“辛以润之”理论,汪师临床中巧妙配伍辛味药治疗本病。汪师认为外燥与肺金受邪有关,治宜辛散法;内燥成因包括阴虚络滞不通、血虚津液不生、气郁津液不布、湿盛津液难化、阳虚气不化津,可分别治以辛润、辛酸、辛香、辛苦、辛甘之法,亦可相互配合,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黄帝内经》 辛以润之 辛味 麦冬地芍汤 汪悦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玄府探肺癌之病机及叶天士“辛味”理论在其辨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蔚玲 张永军 +2 位作者 叶林茂 冯立 王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406-1412,共7页
[目的]以玄府为视角,探究肺癌发生、发展的病机,探讨叶天士“辛味”理论辨治肺癌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玄府相关理论,从玄府开阖失司、“玄府-络脉”失和、“玄府气液”失用等三方面,探讨其对肺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影响。通过... [目的]以玄府为视角,探究肺癌发生、发展的病机,探讨叶天士“辛味”理论辨治肺癌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玄府相关理论,从玄府开阖失司、“玄府-络脉”失和、“玄府气液”失用等三方面,探讨其对肺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影响。通过阅读清代医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归纳叶氏“辛味”理论及其对积聚的辨治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玄府开阖失司、络脉失和、气液失用,机体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痰毒交相影响,引致肺癌发生、发展;叶天士治疗积聚善用辛味药,其主张辛能祛风、行气、化痰、破癥、补虚。验案所举之老年患者,正虚玄滞而肺癌复发,证属正虚气滞、痰瘀互结,故予“辛味之法”治之,复查肺癌得以减轻。[结论]叶天士“辛味”理论可通过调节玄府开阖辨治肺癌,适用于肺癌诊治的不同阶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肺癌 叶天士 辛味”理论 辛味 辛味补虚 辛味通滞
下载PDF
从“能散、能行”角度论辛味药的抗肿瘤作用
4
作者 邬芸煜 孙爽 +1 位作者 郭玉岩 吕邵娃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6-71,共6页
肿瘤是一种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体现,癥瘕积聚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辛味药能够通过祛邪散寒、调节气机、活血化瘀等发挥消癥散结的作用,其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抑... 肿瘤是一种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体现,癥瘕积聚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辛味药能够通过祛邪散寒、调节气机、活血化瘀等发挥消癥散结的作用,其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起效。同时,辛味药配伍组方还可通过辛开苦降、辛甘化阳、辛散酸收、辛咸软坚等治法起到协同增效、缓解化疗副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作用。本文从“能散、能行”的角度,阐明辛味药可消除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肿瘤诱因,明晰了辛味药的抗肿瘤组方原理和配伍原则,为抗肿瘤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及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作用 辛味 中药 药性 五味 配伍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中药辛味辨识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文妍 梁浩 +3 位作者 程虹 赵紫薇 王慧 王耘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39-1945,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拉曼光谱的检测分析,测得拉曼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辛味辨识模型。方法:132种辛味中药及156种非辛味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SEED 3000拉曼光谱仪分析,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以1 cm^(-1)为单位量化;对量化后的... 目的:基于中药拉曼光谱的检测分析,测得拉曼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辛味辨识模型。方法:132种辛味中药及156种非辛味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SEED 3000拉曼光谱仪分析,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以1 cm^(-1)为单位量化;对量化后的拉曼数据进行基于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特征选择,筛选出与辛味密切相关的特征拉曼位移及其峰强,然后基于RF、K近邻(KNN)、梯度提升算法(GBM)、朴素贝叶斯(GNB)、自适应提升算法(AdaBoost)5种分类算法建立辨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非辛味中药,辛味中药在2 500~3 000 cm^(-1)范围内呈现出高强度的拉曼散射;基于RF算法和XGBoost算法筛选重要性排序在前100的拉曼位移数据为特征,在所有模型中GBM算法所建立的分类模型表现出最佳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准确率为0.943,精确度为0.970。结论:中药拉曼谱图与辛味药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辛味药性整体量化表征,结合GBM算法可以进行高效、准确地对药性进行辨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拉曼光谱 辛味 特征筛选 随机森林 辨识模型
下载PDF
基于“形寒寒饮则伤肺”探讨辛味药在阳虚型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延平 王远红 《中医学》 2024年第7期1614-1618,共5页
白癜风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色素脱失,阳虚型白癜风患者的主要病机为外有风寒湿邪侵袭肌表,内在中阳不足。“形寒寒饮则伤肺”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外感寒邪以及饮食寒凉均会损伤肺阳。辛味药能行、能散,且温里药大多具有辛味,可凭... 白癜风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色素脱失,阳虚型白癜风患者的主要病机为外有风寒湿邪侵袭肌表,内在中阳不足。“形寒寒饮则伤肺”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外感寒邪以及饮食寒凉均会损伤肺阳。辛味药能行、能散,且温里药大多具有辛味,可凭其辛散的特性,既能解表,也可温里。基于“形寒寒饮则伤肺”理论,在治疗阳虚型白癜风患者时,既要解表散寒,同时也要注重温散里寒,应善于辨证使用辛味药物,凭借其能散能行的特点使白斑趋于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阳虚 “形寒寒饮则伤肺” 辛味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家族离子通道与四气五味(辛味)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杨丽丽 宁艳梅 +4 位作者 魏本君 海洋 刘小瑞 任珂 刘东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5,共8页
温度型哺乳动物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s,TRPs)家族离子通道相关受体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参与机体的基础代谢调节,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的潜在治疗靶点。现描述不同TRPs家族离子通道感受温度的变化... 温度型哺乳动物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s,TRPs)家族离子通道相关受体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参与机体的基础代谢调节,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的潜在治疗靶点。现描述不同TRPs家族离子通道感受温度的变化和生理功能;通过比较中药药性中的四气理论、五味理论(辛味)和不同TRPs家族通道对温度敏感差异的特性,分析四气理论中寒、凉、温、热和辛味药性与TRPs家族之间生理功能的关系,提出中药药性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结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中药 理论 药性 四气 五味 辛味
下载PDF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的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研究
8
作者 罗春梅 李蒙蒙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586-591,共6页
目的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 目的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辅料的五味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进行分析验证。结果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药补肝、酸味药泻肝;甘味药补脾、辛味药泻脾。由于补泻关系相反的两种药味具有相互制约的能力,故辛味毒性中药可用甘味、酸味辅料来炮制。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共有48种,21种辛味毒性中药采用辅料炮制,炮制辅料总共53种,其中14种辛味的毒性中药炮制辅料药味以甘味、酸味为主(出现频次最高),包括附子、半夏、艾叶、吴茱萸等,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相符。结论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毒性中药可采用甘味、酸味辅料进行炮制,可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五味 辛味毒性中药 炮制 解毒
下载PDF
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探讨辛味药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琨 何东初 杨琦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517-1520,共4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关节疾病,临床以受累关节反复剧痛,红肿发热,功能障碍,甚则畸形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证候多变,后期常影响肾脏功能。玄府是中医学对人体微观结构的认识,具有形态微细、数量众多、遍布周身的特点,为气液升...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关节疾病,临床以受累关节反复剧痛,红肿发热,功能障碍,甚则畸形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证候多变,后期常影响肾脏功能。玄府是中医学对人体微观结构的认识,具有形态微细、数量众多、遍布周身的特点,为气液升降出入之门户,对气液宣散、沟通、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玄府以开为顺,开阖失司则精微不布,化痰生湿而致痛风。辛味药具有能化、能补、能润、能通、能升的特性,可开玄启闭,宣通气液。本文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并结合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提出了正虚邪犯,玄府壅塞是始发因素。气液失司,化湿生热为关键病机;痰瘀搏结,耗气伤津为中心环节;玄府失充,迁延反复乃病理结局。临床上灵活使用辛味药化湿、清热、剔痰、祛瘀、补虚,使玄府得通,气液畅达,以期从中医微观层面为辛味药开通玄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玄府气液 辛香流气 辛润通络 辛味 开玄通络
下载PDF
叶天士处方中辛味药用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均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31-34,共4页
清代名医叶天士遣药组方擅长性味合化之道。采用研读原著与数据库检索的方法,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叶氏脉案处方中辛味药的运用经验。结果表明叶氏使用辛味药的规律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辛以散邪、辛以开气、辛以通之、辛以... 清代名医叶天士遣药组方擅长性味合化之道。采用研读原著与数据库检索的方法,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叶氏脉案处方中辛味药的运用经验。结果表明叶氏使用辛味药的规律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辛以散邪、辛以开气、辛以通之、辛以胜酸、辛以胜甘、辛以试诊、用辛禁忌。其经验是对药性理论的丰富,对临床医生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辛味 辛味药功效 处方
下载PDF
辛味化瘀通络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11
作者 齐宝芳 邱幸凡 张六通 《光明中医》 2010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研究辛味化瘀通络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络病的化瘀通络治疗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应用基础。方法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低剂量组、辛味高剂量组、非辛味低剂量组、非辛味高... 目的研究辛味化瘀通络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络病的化瘀通络治疗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应用基础。方法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低剂量组、辛味高剂量组、非辛味低剂量组、非辛味高剂量组。灌胃治疗7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31蛋白表达。采用Weidner方法进行微血管判定及计数。结果各化瘀通络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辛味各剂量组与非辛味各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瘀通络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血管新生,并且辛味化瘀通络的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味化瘀通络 辛味化瘀通络 血管新生 微血管密度(MVD)
下载PDF
热敏通道与辛味中药的解表原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桢 汪文来 +5 位作者 刘珍洪 高蔚 杨阳 安致君 赵红霞 Michael Xi Zhu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6-1390,共5页
表证是外感病邪引发的一类初期综合表现,以恶寒、发热、苔薄、脉浮为主,常常伴随疼痛、咳嗽或腹泻。恶寒、寒战是对外邪初期的抵抗,其本质是诱导产热,从而诱发骨骼肌的颤抖高效产热,为发热做动员。发热不利于病邪(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而... 表证是外感病邪引发的一类初期综合表现,以恶寒、发热、苔薄、脉浮为主,常常伴随疼痛、咳嗽或腹泻。恶寒、寒战是对外邪初期的抵抗,其本质是诱导产热,从而诱发骨骼肌的颤抖高效产热,为发热做动员。发热不利于病邪(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而有利于人体正气的增强,但高热会危及生命,人体有相应机制应对。辛味中药中的TRPV1激动剂在早期使用,可以成功抑制寒战,阻止产热;在发热期使用可以迅速使得腠理开泄,汗出热退且不易反弹。此外,这些激动剂也有优良的止痛、止咳作用,对外感证有全面的疗效。辛味中药在解表时优先考虑其辛散作用,至于其温凉之分的分子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热敏通道激动剂的消炎作用并非杀菌或病毒,而是阻止其病理产物不良信号的传递。由于感染的复杂多样性,应将解表法与其他治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通道 TRPV1 表证 辛味中药
下载PDF
伞形科辛味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宇飞 杨洪军 +3 位作者 王燕平 黄颖 于国华 何子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9-1631,1693,共4页
目的:评价常用伞形科辛味中药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分别制备伞形科辛味中药提取物的含药肠吸收液,采用比浊法观察不同药物浓度肠吸收液(生药材浓度40、20、10、5、2.5、0 mg/ml)对体外ADP诱... 目的:评价常用伞形科辛味中药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分别制备伞形科辛味中药提取物的含药肠吸收液,采用比浊法观察不同药物浓度肠吸收液(生药材浓度40、20、10、5、2.5、0 mg/ml)对体外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水提物与模型组比较,羌活、独活、南鹤虱、防风、盐小茴香、藁本、积雪草、当归水提物肠吸收液组均对血小板聚集无显著影响;蛇床子、前胡、白芷水提物肠吸收液组对血小板的聚集率显著降低;醇提物与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独活、盐小茴香、南鹤虱、积雪草的醇提物肠吸收液组对血小板聚集无显著影响,藁本、防风、前胡、白芷、羌活、当归醇提物肠吸收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结论:伞形科中药藁本、防风、前胡、白芷、羌活、蛇床子和当归具有共同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辛味中药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辛味中药材鉴别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武琳 骆德汉 +1 位作者 邵雅雯 李江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0,共3页
为检验电子舌对辛味中药材种类与质量的鉴别能力,应用传感器矩阵系统ASTREE电子舌分别对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生产批次的辛味中药材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该电子舌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6种不... 为检验电子舌对辛味中药材种类与质量的鉴别能力,应用传感器矩阵系统ASTREE电子舌分别对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生产批次的辛味中药材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该电子舌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6种不同的辛味中药材,而且对于同种类型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批次的中药材样本也有很好的辨识能力。由此可见,电子舌在辛味中药材的种类鉴别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辛味中药材 种类鉴别
下载PDF
温里药之辛味作用内涵探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冯秀芝 吴继雷 任艳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6期133-136,共4页
中药五味之辛味与温里药的主要功效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辛味具有行、散的作用特点,与温里药温热之性相合,共同发挥着温里散寒、温助阳气、温经止痛等作用。根据中药药性理论,结合历代本草学专著对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 中药五味之辛味与温里药的主要功效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辛味具有行、散的作用特点,与温里药温热之性相合,共同发挥着温里散寒、温助阳气、温经止痛等作用。根据中药药性理论,结合历代本草学专著对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结果和中医临床实践,探析辛味之于温里药的作用内涵主要表现在温里散寒、活血化瘀、温中行气、温经止痛、温助阳气及行助药势等方面。温里药之辛味具有特定的物质基础,与之相关的药理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抗溃疡、调节胃肠运动、抗腹泻、抗炎、镇痛、增强机体产热、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心输出量、促进糖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抗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里药 辛味 作用内涵 中药药性
下载PDF
辛味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周复辉 易增兴 罗亨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60-2760,2782,共2页
分析了64种辛味中药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传统中药的辛味可能是由萜类和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决定的。
关键词 辛味中药 化学成分 分析
下载PDF
从《伤寒论》辛味药的运用看张仲景扶阳思想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红梅 周扬 李丽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37,39,共2页
《伤寒论》中处处贯穿扶阳思想,阳气未伤者防患于未然,阳气既伤者温助阳气。阳气贵在流通,阳气不能枢运亦可致其不足,此时运通阳气即是扶阳,故张仲景的扶阳法主要体现在温补阳气与运通阳气两方面。故分析辛味药在六经病中所起的通阳、... 《伤寒论》中处处贯穿扶阳思想,阳气未伤者防患于未然,阳气既伤者温助阳气。阳气贵在流通,阳气不能枢运亦可致其不足,此时运通阳气即是扶阳,故张仲景的扶阳法主要体现在温补阳气与运通阳气两方面。故分析辛味药在六经病中所起的通阳、护阳、运阳及回阳的作用,如通阳扶阳以辛甘温,清热通阳以辛寒,调枢运阳以辛苦,温扶阳气以辛热,指出了张仲景对阳气的重视,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辛味 扶阳法
下载PDF
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志欣 孟永海 +2 位作者 王秋红 杨炳友 匡海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研究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半制备ODS反相柱色谱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 目的研究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半制备ODS反相柱色谱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疏毛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生物碱Ⅰ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吴茱萸碱(1)、13-methyl-13H-indolo[2',3':3,4]pyrido[2,1-b]quinazolin-5-one(2)、吴茱萸碱(3)、吴茱萸次碱(4)、羟基吴茱萸碱(5)、二氢吴茱萸新碱(6)、吴茱萸新碱(7)、1-甲基-2-(6Z,9Z)-10-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8)。结论吴茱萸辛味拆分组分的物质基础有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毛吴茱萸 化学成分 性味 辛味
下载PDF
辛味中药与嗅觉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阳 龙伟 刘培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75-2282,共8页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在Schrdinger软件平台上,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嗅觉受体OR1D2,OR7D4和OR51E1的三维结构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块Desmond将与激动剂以及抑制剂分别对接的嗅觉受体复合物置于磷脂双膜中进行模拟.最后将辛味中药的...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在Schrdinger软件平台上,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嗅觉受体OR1D2,OR7D4和OR51E1的三维结构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块Desmond将与激动剂以及抑制剂分别对接的嗅觉受体复合物置于磷脂双膜中进行模拟.最后将辛味中药的小分子分别对接到嗅觉受体中,并与苦味中药的对接结果相对照,依据实验结果,讨论辛味中药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该研究着重于同源模建、分子动力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综合应用,探讨辛味中药化学成分与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理,为从分子层面揭示辛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帮助,也为中药药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味中药 嗅觉受体 分子模拟 同源模建 分子动力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运用辛味通络法临证治验举隅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玉超 孙子凯 +1 位作者 史仁杰 董筠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5期172-174,共3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周教授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学贯古今。经数十年医疗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思维,对叶天士络病学说见解尤深,擅长运用辛味通络法治疗疑难杂症,屡收奇效。笔者有幸跟随周...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周教授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学贯古今。经数十年医疗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思维,对叶天士络病学说见解尤深,擅长运用辛味通络法治疗疑难杂症,屡收奇效。笔者有幸跟随周老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味通络法 医案 名医经验 周仲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