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病辛寒法运用探析
1
作者 王磊 孙娅楠 +2 位作者 沈祥峰 林树元 曹灵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9-1722,共4页
辛寒法是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的重要法度,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伤寒论》,完善于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然而古今医家鲜有系统论述者。文章系统梳理了辛寒之理法,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辛寒方药,并以卫气营血为纲,以常见温病为目,兼顾... 辛寒法是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的重要法度,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伤寒论》,完善于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然而古今医家鲜有系统论述者。文章系统梳理了辛寒之理法,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辛寒方药,并以卫气营血为纲,以常见温病为目,兼顾温病后期里热耗津、余邪未清之阶段,对辛寒法在临床中的核心配伍与具体运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其理法、组方与辨治规律,为当今临床诊治温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四气五味 辛寒 配伍规律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温病辛凉(寒)透泄法理论研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选贤 梅晓萍 +4 位作者 刘爱华 谢世平 牛宝生 谢忠礼 金培祥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0,共2页
本文对温病辛凉(寒)透泄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讨。通过查阅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等20位医家31部原著及有关文献35篇,经认真讨论、分析研究,对历代医家有代表性的认识进行述评,对历代医家临床所用药物进行了数理统计... 本文对温病辛凉(寒)透泄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讨。通过查阅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等20位医家31部原著及有关文献35篇,经认真讨论、分析研究,对历代医家有代表性的认识进行述评,对历代医家临床所用药物进行了数理统计,进一步明确了温病辛凉(寒)透泄法的基本含义、作用机理、使用范围、临床适应症、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辛凉辛寒治法 透泄法 中医药疗法 文献
下载PDF
《伤寒论》养阴保津法则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海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养阴保津法则 扶阳固津法 调和营卫法 辛寒救阴法 急下存阴法
下载PDF
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刍议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成海 王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温瘟相通,瘟疫病因多为热毒疫邪,表现为热证阳证,可按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分期论治,或治以吴又可、庞安时等的经方验方,这些因、机、证、治理论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道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或繁殖的部位,采用中医清热通下之法,使邪从肠道而出,可能是减轻体内病毒感染与肺脏炎症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热毒疫邪 辛寒透表 清热通下 给邪出路 达原饮
下载PDF
辛味药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樊姝宁 陈聪爱 +5 位作者 徐文秀 胡一帆 欧阳欢 王雪茜 程发峰 王庆国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辛味药 三焦学说 辛寒 辛苦 辛温
下载PDF
“阳明四法”治疗失眠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丰跃 刘畅 +6 位作者 张晓轩 原嘉民 徐福平 张铸奇 麦润汝 杨志敏 许家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28,共4页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而常获佳效。文章通过对"阳明四法"应用指征阐述并加以杨志敏教授临证验案举证,旨在对"阳明四法"治疗失眠的机制进行深一步探究,以求辨证论治有章可循、法度森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阳明四法 苦寒法 辛寒 咸寒法 酸寒法 杨志敏 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