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女性的知识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娜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221-234,共14页
女性的知识主体性研究是对女性与知识关系的历史考量,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塑造了几位典型的知识女性,是对新时期重构民族知识话语权的思索。本文从女性对知识的认知、评价以及知识生产角度分析欧芝克的三部小说,解读犹太女性的科... 女性的知识主体性研究是对女性与知识关系的历史考量,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塑造了几位典型的知识女性,是对新时期重构民族知识话语权的思索。本文从女性对知识的认知、评价以及知识生产角度分析欧芝克的三部小说,解读犹太女性的科学知识观及民族知识观,从而论证知识主体性对女性身份建构的重要意义。由于种族、性别、文化等因素,女性在某些知识场域仍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我们应该继续进行知识话语的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知识主体性 科学知识 民族知识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的女性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娜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大屠杀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争论中,欧芝克创作了影响广泛的大屠杀作品《大披肩》,受到各类读者认可。运用叙事学方法和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欧芝克的女性大屠杀叙事特征,分析欧芝克选取的历史原素材,阐释运用的叙事模式实现的完整叙事... 在大屠杀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争论中,欧芝克创作了影响广泛的大屠杀作品《大披肩》,受到各类读者认可。运用叙事学方法和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欧芝克的女性大屠杀叙事特征,分析欧芝克选取的历史原素材,阐释运用的叙事模式实现的完整叙事,解析母亲视角的特殊意义,提出女性人物的大屠杀经历将从性别视角突出女性历史性话语,映射犹太女性遭受的多重迫害,从母亲视角深刻体悟大屠杀对个体以及犹太民族造成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大屠杀 叙事 母亲视角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国外辛西娅·欧芝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105,112,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受到了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对其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平研究。欧芝克作为犹太人和女性遭遇的不公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生平研究为欧芝克作品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受到了国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对其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平研究。欧芝克作为犹太人和女性遭遇的不公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生平研究为欧芝克作品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作品研究。欧芝克作品研究视角主要包括文化研究、身份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重点关注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的冲突、流变与融合。(3)文艺理论研究。鉴于拉比、女性主义者和亨利·詹姆士的追随者这三重身份,文艺理论研究大部分聚焦于欧芝克创作思想中的美国性和犹太性特征,以及其所倡导的"礼拜式文学"创作模式。梳理欧芝克研究成果对于把握其国外研究的总体趋势以及促进国内研究发展都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文学 辛西娅·欧芝克 国外 综述
下载PDF
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主人翁罗莎的身份建构——基于流散批评理论的诠释 被引量:1
4
作者 童丽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5-27,32,共4页
《大披肩》是美国犹太裔女性作家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集。运用流散批评理论,对小说主人翁罗莎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探究了犹太裔流散主体历经“背离-被弃-混沌-回归”的身份认同的艰难心路历程,以及作家本人对犹太... 《大披肩》是美国犹太裔女性作家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集。运用流散批评理论,对小说主人翁罗莎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探究了犹太裔流散主体历经“背离-被弃-混沌-回归”的身份认同的艰难心路历程,以及作家本人对犹太裔身份构建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肩》 流散批评理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辛西娅·欧芝克的民族共同体想象
5
作者 赵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62-67,共6页
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大披肩》和《普特梅瑟档案》中,辛西娅·欧芝克通过美国犹太人面临的英语、德语、波兰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等诸多语言选择来洗涤人们的身份意识,勾勒了20世纪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史。欧芝克采用语言身份政... 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大披肩》和《普特梅瑟档案》中,辛西娅·欧芝克通过美国犹太人面临的英语、德语、波兰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等诸多语言选择来洗涤人们的身份意识,勾勒了20世纪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史。欧芝克采用语言身份政治,以语言共同体的实施想象民族共同体,强调语言意识在能动的文化表演中产生自我信仰的身份。欧芝克在共享民族语言、文化、历史、情感的疆域中进行美国犹太共同体的想象,这些想象满足了散居美国犹太人的认同感,并且规划了一个希伯来语言景观,以实现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选择 身份认同 语言策略 大屠杀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偶像崇拜:辛西娅·欧芝克小说批判
6
作者 张国胜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2-124,127,共4页
通过分析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两部长篇小说,归纳出她的"反偶像崇拜"的主题。这个主题既是对犹太传统的回归,又是对历史及传说中"反偶像崇拜"的深化。她意在唤起犹太人的注意:偶像崇拜是注定要遭受惩罚的。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犹太传统 (反)偶像崇拜
下载PDF
从“偶像崇拜”到“礼拜式文学”——论辛西娅·欧芝克的反偶像书写
7
作者 孙鲁瑶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反偶像戒律”是犹太精神信仰的核心,也是犹太特性的集中体现,其不仅指涉犹太“一神”信仰的传统,更强调了犹太民族的精神独立与文化自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如何坚守“反偶像”传统,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成为... “反偶像戒律”是犹太精神信仰的核心,也是犹太特性的集中体现,其不仅指涉犹太“一神”信仰的传统,更强调了犹太民族的精神独立与文化自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如何坚守“反偶像”传统,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成为犹太作家关注的焦点。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率先将反对偶像崇拜带入文学实践,不仅对实体偶像展开批判,更对反偶像戒律与文学创作活动之关系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文学是偶像”的论断和“礼拜式文学”的书写理念,其独具特色的批评及创作实践引领了当下美国犹太文学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犹太性 偶像崇拜 礼拜式文学
下载PDF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评介
8
作者 王祖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书写特点。作者肖飚对欧芝克所进行的中国版“米德拉什”体现了其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共情能力。概而言之,该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料丰富,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内容厚重、视角新颖,开拓了国内欧芝克研究的新局面;二是聚焦明确,将历史、文化和理论研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集中考察了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及其艺术表现形式,揭示了作品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及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研究对象的透彻理解;三是思考缜密,从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现代叙事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全面剖析了欧芝克及其作品,并在历史语境中展开横向、纵向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富有穿透力的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 犹太性 米德拉什 辩证思维
下载PDF
犹太人的后现代代言人:辛西娅·欧芝克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祖友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后现代主义 作家 美国 犹太文学
原文传递
崇拜、背离、回归——辛西娅·欧芝克的文学创作之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新俊 张国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从亨利·詹姆斯对辛西娅·欧芝克的影响入手,探寻欧芝克追求艺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解读她开拓犹太主题的原因和动机,揭示她的创作思想与大师创作理念的契合和对之做出的回应,从而论证影响并非毁灭,模仿和创新并不冲突,崇拜... 本文从亨利·詹姆斯对辛西娅·欧芝克的影响入手,探寻欧芝克追求艺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解读她开拓犹太主题的原因和动机,揭示她的创作思想与大师创作理念的契合和对之做出的回应,从而论证影响并非毁灭,模仿和创新并不冲突,崇拜偶像、背离大师和回归初爱是欧芝克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亨利·詹姆斯 艺术人生 犹太主题 创作理念
原文传递
从互文性视角解读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女性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飚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
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Cynthia Ozick 1928—)被称为犹太人的后现代主义代言人。她的小说在呈现女性表征过程中,戏仿历史人物、运用《圣经》典故、延异犹太传说,呈现出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以《升空》和《普特梅瑟和... 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Cynthia Ozick 1928—)被称为犹太人的后现代主义代言人。她的小说在呈现女性表征过程中,戏仿历史人物、运用《圣经》典故、延异犹太传说,呈现出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以《升空》和《普特梅瑟和赞西佩》为范本,从互文性视角、基于欧芝克对于"前文本"的"吸收"和"改编",梳理其塑造的犹太婚姻关系中的女性表征以及职业生涯中的犹太女性表征,对照正统犹太教的女性观,分析互文性所生发的意义,解读欧芝克小说中的女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互文性 正统犹太教女性观 女性表征
原文传递
“另类”母亲:《大披肩》中母亲身份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娜 《外文研究》 2014年第4期62-67,106-107,共8页
辛西娅·欧芝克在《大披肩》中塑造了一位"另类"母亲。为母亲身份正名是特殊历史语境中不得已的行为,表明特定时期母性遭到的打击与损毁,揭示了女性身体受到男性戕害后的主体自主行为。罗莎的母性在纳粹面前的扭曲恰恰是... 辛西娅·欧芝克在《大披肩》中塑造了一位"另类"母亲。为母亲身份正名是特殊历史语境中不得已的行为,表明特定时期母性遭到的打击与损毁,揭示了女性身体受到男性戕害后的主体自主行为。罗莎的母性在纳粹面前的扭曲恰恰是大屠杀灭绝人性的证据,战后罗莎以想象的方式继续自我认可的母亲身份,以图解除在集中营失去女儿的事实,成为主体的生存手段。欧芝克书写的母亲身份是女性自我救赎的方式,尤其强调母亲承担讲述犹太人历史的责任,建构了犹太母亲传承的伦理,犹太母亲被擢升为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母亲身份 “另类”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小说《披肩》中的后人道主义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道云 靳亦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49-51,共3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辛西娅·欧芝克的短篇小说《披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首先对小说中的畸形的人物形象、缺乏信任的冷漠的人际关系、鲜花、监狱、生命、死亡等共存的混乱现象进行了分析,接着剖析了小说中披肩的后人道主...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辛西娅·欧芝克的短篇小说《披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首先对小说中的畸形的人物形象、缺乏信任的冷漠的人际关系、鲜花、监狱、生命、死亡等共存的混乱现象进行了分析,接着剖析了小说中披肩的后人道主义寓意,得出了披肩是滋养囚犯生命、慰藉心灵的场所,自我防卫的心理武器,亲情的驻足和后人道主义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披肩 寓意 后人道主义
下载PDF
《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的性别身份认同与建构研究
14
作者 赵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9-74,共6页
美国杰出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塑造了多个对自我身份困惑的角色。屈从于社会性别规约下的女性主体形成身份的批判意识,努力探寻自我的出路。对性别规范不断挑战的女性模仿男性的身份操演,打破了性别身... 美国杰出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塑造了多个对自我身份困惑的角色。屈从于社会性别规约下的女性主体形成身份的批判意识,努力探寻自我的出路。对性别规范不断挑战的女性模仿男性的身份操演,打破了性别身份稳固的神话。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突破性别角色的限制,建构了自我生存的主体身份。这些性别再现和解构性别的尝试重构了后现代断裂、不稳定、不确定、多元的身份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性别身份 建构
下载PDF
《大披巾》中罗莎的精神状态解析
15
作者 李小红 赵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66-70,共5页
《大披巾》中罗莎的精神状态经历了由疯癫、平静到清醒的变化,这三种精神状态呈现了罗莎精神康复的递进、动态的过程。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着手,对罗莎的动态精神康复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其精神症状消解的原因:以帕斯基为代... 《大披巾》中罗莎的精神状态经历了由疯癫、平静到清醒的变化,这三种精神状态呈现了罗莎精神康复的递进、动态的过程。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着手,对罗莎的动态精神康复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其精神症状消解的原因:以帕斯基为代表的犹太社区的人文关怀和帮助、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巾》 罗莎 精神分析
下载PDF
欧芝克小说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飚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2期165-166,24,共3页
本文以美国当代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披肩》为范本,运用创伤理论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分析主人公罗莎在二战犹太大屠杀中所经历的创伤、战后的创伤表征以及创伤复原。论文指出,罗莎的创伤以歇斯底里、延迟性、隔绝... 本文以美国当代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披肩》为范本,运用创伤理论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分析主人公罗莎在二战犹太大屠杀中所经历的创伤、战后的创伤表征以及创伤复原。论文指出,罗莎的创伤以歇斯底里、延迟性、隔绝、混乱为主要表征,而其复原以有效他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为外因,以罗莎重新审视犹太身份,摈弃偏见、终止"偶像崇拜"的犹太救赎为内因得以最终实现。论文旨在揭示欧芝克创伤书写中的民族关注以及对于真实犹太性的坚持,为解读欧芝克作品、了解其小说艺术特色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创伤 复原 有效他者 救赎
原文传递
他者、流亡与困顿:论《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
17
作者 赵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从知识价值、知识层级与性别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比民族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欧芝克再次警示大屠杀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关联,同时揭示信仰与研究隔阂... 辛西娅·欧芝克在《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从知识价值、知识层级与性别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犹太知识分子的困境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比民族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欧芝克再次警示大屠杀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关联,同时揭示信仰与研究隔阂是知识分子困境的内在原因,而科学至上主义加剧了等级制世界关系确立的霸权性社会实践,导致了扭曲的价值观以及残酷的人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屠杀 知识分子 卡拉派 科学至上 辛西娅·欧芝克
原文传递
“到处没有乌托邦”——《大披巾》中的异托邦书写与历史建构
18
作者 赵娜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1期23-30,共8页
欧芝克的小说《大披巾》聚焦主人公罗莎在集中营的弑婴遭遇和战后的创伤生活。罗莎在集中营、纽约二手店及迈阿密旅馆的异托邦空间中,经历了从屈从者到言说者、控诉者的转变。受害者形象的塑造传播了大屠杀历史及危机意识,建构了大屠杀... 欧芝克的小说《大披巾》聚焦主人公罗莎在集中营的弑婴遭遇和战后的创伤生活。罗莎在集中营、纽约二手店及迈阿密旅馆的异托邦空间中,经历了从屈从者到言说者、控诉者的转变。受害者形象的塑造传播了大屠杀历史及危机意识,建构了大屠杀后的民族共同体。欧芝克以特殊的空间艺术强化了大屠杀历史感,构筑了以电网为大屠杀承载物、以时空停滞为创伤特征的历史记忆,阐发了创伤主体的内心悲痛与历史责任,表现出空间记忆与大屠杀创伤事件的历史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托邦 大屠杀 历史建构 米歇尔·福柯 辛西娅·欧芝克
原文传递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叙事书写——《大披巾》中的女性话语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鲁瑶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方面融合"历史元小说"及"女性书写"的叙事艺术,在回应"大屠杀书写困境"及"男性中心叙事"的同时,建构并强化了犹太女性的性别及历史话语,表达了两性平等对话、共享历史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巾》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书写 女性话语
原文传递
披肩
20
作者 辛西娅·欧芝克 王祖友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披肩》 辛西娅·欧芝克 小说 艺术风格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