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络病理论的辛香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堵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估自拟辛香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辛香通络方组和对照组,各45例。辛香通络方组接受辛香通络方治疗,对照组接受散结镇痛胶囊... 目的评估自拟辛香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辛香通络方组和对照组,各45例。辛香通络方组接受辛香通络方治疗,对照组接受散结镇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辛香通络方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香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气滞血瘀型 络病理论 辛香通络
下载PDF
何焕荣运用辛香通络法治疗白塞综合征之经验
2
作者 张锦蕊 杨开悦 +3 位作者 刘漫飞 徐浩东 章懿婷 何焕荣(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6-18,共3页
白塞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明,复发率高,异质性大,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何焕荣教授根据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提出“白塞络先损,络瘀脉不宁”,认为白塞综合征病在血脉,络脉受损为致病之本,邪瘀络脉、循络而传为起病之因。何教授提倡“辛香可通络,络... 白塞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明,复发率高,异质性大,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何焕荣教授根据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提出“白塞络先损,络瘀脉不宁”,认为白塞综合征病在血脉,络脉受损为致病之本,邪瘀络脉、循络而传为起病之因。何教授提倡“辛香可通络,络通病自安”,以“通”为要,将吴门医派辛香通络法灵活应用于白塞综合征的治疗,予辛行芳宣以通络脉、气血同调以安络脉、平补阴阳以护络脉,并根据病机演变随症加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综合征 络病 辛香通络 吴门医派 何焕荣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辛香通络法论治结肠炎癌转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洪椿 菅佳宁 +3 位作者 陈宁宁 严然 由凤鸣 郑川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6期122-124,共3页
辛香通络法是叶天士基于《内经》《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在肠道病证中应用广泛。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长期持续演进为癌症的过程,中医以其独特视角,将结肠"炎症-不典型增生-癌症"与"脾虚-肝郁-络阻"... 辛香通络法是叶天士基于《内经》《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在肠道病证中应用广泛。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长期持续演进为癌症的过程,中医以其独特视角,将结肠"炎症-不典型增生-癌症"与"脾虚-肝郁-络阻"相契合,认为香可扶正以缓脾虚,辛开肝郁以行气血,辛窜散结以通络阻的辛香通络法在延缓或阻断结肠炎癌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癌转化 辛香通络
原文传递
络病的治法和用药特点(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向东 崔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9期1456-1457,共2页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每一络脉系统包括大络、系络、缠络、孙络、浮络等。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由各...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每一络脉系统包括大络、系络、缠络、孙络、浮络等。络脉系统是沟通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是气血津液输布的桥梁和枢纽,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统称为络病。络病的治法主要有辛润通络法、辛温通络法、辛香通络法、清宣通络法、芳香透络法、清热通络法、祛瘀活络法、剔痰透络法、虫蚁搜络法、补气通络法、滋润通补法、温润通补法、柔肝和络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 用药特点 络脉 辛润通络 辛温通络 辛香通络 中医疗法
下载PDF
顽固胃痛止痛四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康 《光明中医》 2004年第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胃痛 止痛 中医药疗法 通补督脉止痛法 降肺通腑止痛法 辛香通络止痛法
下载PDF
马晓燕从肾络论治蛋白尿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二呢 马晓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2期20-22,共3页
马晓燕教授认为肾虚邪毒阻络,肾络癖滞,气化失职,清浊相混,封藏失司,影响脏腑功能,发为蛋白尿,属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肾络亏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毒邪则是发病及加重的重要因素"的独到见解。酌配辛香通络、虫药通络、... 马晓燕教授认为肾虚邪毒阻络,肾络癖滞,气化失职,清浊相混,封藏失司,影响脏腑功能,发为蛋白尿,属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肾络亏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毒邪则是发病及加重的重要因素"的独到见解。酌配辛香通络、虫药通络、祛湿通络、化瘀通络、补虚通络等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注意药味、剂量比例;蛋白尿病程冗长,久病入络,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故化瘀通络应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慢性肾炎 肾络 辛香通络 虫药通络 祛湿通络 化瘀通络 补虚通络 马晓燕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